读文网>知识>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社会基础知识题实用两篇

社会基础知识是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那么你对社会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社会基础知识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社会基础知识题二、

第1题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 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D. 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第2题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

B. 昆曲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C.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 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3题人体必需的六类营养素中有三大热能营养素,在体内经过氧化可能产生能量,下列不属于热能营养素的是()。

A. 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

C. 脂肪

D. 蛋白质

第4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国内较早关于茶叶的研究来自唐代陆羽的《茶经》,茶叶按其制作工艺可以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和完全发酵茶。以下属于半发酵茶的是()。

A. 西湖龙井茶

B. 庐山云雾茶

C. 福建安溪铁观音

D. 安徽祁门红茶

第5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民主党派是()。

A. 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政党

B.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执政党

C.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

D. 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

1.【正确答案】:A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SCO),前身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观察员: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对话伙伴: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和土耳其;参会客人:独联体、土库曼斯坦和东盟。当地时间2012年8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议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条约。

2.【正确答案】:C

蒙古族长调民歌

3.【正确答案】:B

食物中的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所以又称生热营养素或三大营养素

4.【正确答案】:C

半发酵茶别名,乌龙茶(青茶),指乌龙茶类,又可称为清茶。有许多种类,如: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

完全发酵茶:红茶—阿萨姆红茶

不发酵茶,又称绿茶。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

5.【正确答案】:C

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看过“公共社会基础知识题“

公共社会基础知识题一、

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C.政策和策略理论的形成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3. 下列遗嘱形式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

A.口头遗嘱 B.自书遗嘱

C.录音遗嘱 D.代书遗嘱

4. “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

5. 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6. 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

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

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 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 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季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

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

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

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

9. “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

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

2. 答案:A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时期(时间大体上是自1921年至1927年,即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的标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

3. 答案:B

我国继承法规定ACD三种遗嘱必须有两人作见证人。

4.答案:B

可采用逐一排除法。a项错误,当时南方经济落后北方;c项错误,相当长时期内,北方文化处于领先地位;d项迷惑性很大,刘邦得天下和原楚怀王都是汉人统治,民族融合应该是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所以d不对。刘邦得天下后因为统一局面的形成,所以:“楚歌”得以流行天下。

5.答案:B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

6.答案:B

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7.答案:D

从审题中,首先可排除①,因为“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材料和本题设问很显然是个体经济。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从事这类个体经济的人是低收入群体,更体现不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排除③。④正好是教材中讲到的个体经济的作用之一,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也正是为加强管理而实施。

8.答案:A

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题中“反季节销售”“梨农增收”“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鸭梨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恒温储存,反季销售,这都是受供求关系影响

9.答案:D

“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是一种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10.答案:B

②的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④的说法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热点

【公共基础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