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运用哲学原理写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水管单位对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如何消除农电体制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等课题研究不够深人,办法不多,仿徨、观望思想颇为严重。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水资源可持续运用对策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键词:水资源
钦州市位于广西的南端,是国务院1994年批准设立的新兴的滨海城市,辖4区2县,总面积10843kmZ,总人口326.8万人。钦州市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面临北部湾海洋。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盆1764.5~,年降水总量187亿耐。多年平均径流深98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04.2亿衬。2以刃年,全市总用水量巧.59亿耐。其中农业用水t13.06亿衬,工业用水盘0.56亿耐,城镇生活用水t0.37亿衬,农村生活用水最1.6亿衬。根据钦州市国民经济及临海工业园发展规划目标顶侧,2010年,在一般的偏枯年份(P二75%)情况下,全市总需水t22.26亿耐,其中城市及临海工业园需水最3.45亿衬。2020年总需水量25.56亿耐,其中城市及工业园需水t6.41亿时。可见,钦州市未来20年需水总量比现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城市及工业需水量。水资源的供需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1人员紊质有待提高,人才储备禽进一步加任
市辖4个县级水电局,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个别县区虽然职工人数不少,但能胜任水利业务工作的并不多,造成许多专业规划、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工作质量差;全市国有水管单位在职管理人员1180人中,大专以上仅有52人,高中、中专534人,文化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现代水利管理要求。
2.2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探索不足,改革工作举步维艰
水管单位对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如何消除农电体制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经济等课题研究不够深人,办法不多,仿徨、观望思想颇为严重。
2.3水价低,收取率更低,造成水管单位经济运转困难
我市的水利工程水价是按照1983年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供水收费和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的标准执行的,近20年来,物价指数年年攀升,而水价标准一直没有调整,加上农业水费不得由粮食系统代扣代收后,水费的收取率一降再降。造成水管单位经济困难,工作难以运转,队伍不稳定。
2.4水利设施家底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晰,设备老化失修,运行不正常
全市拥有蓄、引、提水工程近万宗。但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水利产权关系不明晰,农民投资水利、管理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降低,绝大部分非国有水利工程,尤其是提水工程,无人管理,设备老化失修,无法正常运行,工程灌溉效益减少或丧失。即使是国有水利工程也由于难以承担庞大的维护费用,部分工程降低运行标准,效益衰减。
2.5农业灌说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低,用水效率不高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灌溉渠道渗漏严重,渠道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一半以上的水在进人农田以前白白浪费;二是普追采用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技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市内糖厂、纸厂等高耗水企业大部分没有水重复利用设施,单位产品用水量偏高,既增加了水资源的承载量,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负荷。
2.6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存在工程型饮水
全市蓄水工程控制的集雨面积97791kmZ,仅占土地总面积的9%;水库的有效库容4.78亿耐,径沐的调节系数(水库有效库容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比值)仅0.046,水资源调节能力差,枯水期供水水源不足,存在工程型缺水。
2.7水资源污染产重,水环瑰恶化,存在水质型缺水威胁
钦州市水资源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地方的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使有水的地区无清洁用水,缺水的地区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就钦江而言,在排污的高峰期,每天排人钦江的污水高达22万t,每年接纳废污水量6〕吠〕多万t,接纳污染物质01飞7仪x〕多t,氨氮1000多t。超出了河流的承载能力,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3.1做好水利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
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属于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具有事业成功的基础。国家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原分散于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随着改革的深人将统一划归水利部门,因此,要以适应水务改革需要为出发点,抓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一方面,加强职工学历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重点抓住水利信息科技、水资源规划管理及优化配t系统工程、水环境治理技术等人才培养和储备,以适应钦州水务改革后对人才的需求。
3.2加快水利科技信息技术工程建设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渗透和影响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水利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快水利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利用现代科技、现代技术装备、现代管理方式,提高防汛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决策的科技含最。
3.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建国以来,钦州市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几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盘活固定资产服务于经济建设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究的问题。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民关心的不仅仅是水库在坝首放出多少水,更关心的是有多少水灌到了自己的责任田。因此,原有的粗放型工程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必须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人事、劳动、分配以及水利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制度。
3.4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水利产权、水权、水市场的研究和应用
改单一依靠行政手段为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经济杠杆进行水资源管理。利用水权、水市场理论研究钦江上下游用水分配、环境容量分配,污染治理费用分担等问题,优化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国家已将工程水价纳人经营性价格管理体系。按照水权、水市场理论,水价应由3部分组成,即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要依靠党委、政府进行水价体制改革,按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把我市的工程水价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3.5积极推进钦州市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用现代水利支撑现代城市和临海工业的发展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钦州城市及临海工业园的总需水量3.45亿衬,2020年总需水t6.41亿耐。如何实现城市及工业园供水保津目标,必须解决的就是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对钦州来说,将来要构筑如此庞大的城市及工业供水体系,单一的水源解决不了,本地的水源也解决不了,必须实现水库、水闸、跨流域的郁江调水、源水净化和污水处理回用的联合调度,供水水源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水务改革,建立权威的水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水务。
3.6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争取水利资金打造基袖
钦州要围绕国家西部开发生态先行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政策,做好防洪防潮、节水改造、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态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库。具体应抓好以水质保护为重点的钦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节水改造为目的的钦灵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以提高防洪防潮能力为主的海河堤建设工程、以服务于广西大型临海工业为主的钦州城市及港区供水工程,以及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为主的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打好基础。
3.7加孩城市供水保障体系的规划建设
新世纪的前20年将是钦州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广西区人民政府《关于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0年钦州城市人口将达到53万人,临海工业园初具规模,城市及工业园日需水量95万t;20加年城市人口将达到80万人,临海工业园具相当规模,城市及工业园日需水t175万t。要达到如此庞大的预期供水规模,首先,要摸清本地的水源以及现有的水利工程家底,做好本地水源的规划利用方案;其次,要做好跨流域的郁江调水规划工作,解决钦州市远期城市及工业园供水源不足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供水设施的建设。
3.8加吸灌区节水改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在钦州市的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3.3%。今后,农业供水不可能有太多增加,农业灌溉面积的维持和增加,将主要依靠灌区的节水改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来实现。目前,应重点抓好涉及全局的钦灵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
3.9推进水资源奢理向纵深方向发展
《水法)颁布以来,钦州市在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安于现状,要从过去侧重于取水登记、发证的权属管理,向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与防污治污方向转移,依托水务改革,推进水资源管理向纵深方向发展。
3.10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治理工作
水污染已成为钦州市主要河流的突出问题,钦州市要在保证水量供给充足的同时,也能保证水质符合各种水功能的要求,必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规划工作,重点研究解决饮用水安全、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容l、污染总量控制方案等难点问题。此外,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倡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使水污染的防治,从过去侧重于污染末端的治理转变为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质的产生量、排放量,实现向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预防性工业污染的战略性转变。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希望和挑战并存。钦州水利事业,只要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节水和水资源保护为主线,以城市和工业园供水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定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钦州的跨越式发展,并挤身于全国沿海先进城市行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重要性原则即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论述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关键词: 重要性原则 成本会计 运用 职业判断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一) 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 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 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数量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 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 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 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 有助于简化核算, 节约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 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 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 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 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 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 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 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 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 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 可增设“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等。再如, 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 成本项目, 只设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两个成本项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 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 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 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 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 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 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顺序分配法, 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 受益多的排在后面,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 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 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 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 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 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 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 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 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价值低,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 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 为简化核算, 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 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 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 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 既简化了核算工作, 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根据重要性原则, 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 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 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 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 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 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 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 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 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 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 计算较粗略。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 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 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 这样“制造费用” 借贷方之差, 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 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 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 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 简化了核算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 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 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 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 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 计入“管理费用”, 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 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 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 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成本核算运用重要性原则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重要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准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低水平阶段,要通过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才进入认识的高水平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获良好的感性认识,更不用说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营造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良好氛围,抓住时机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情境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
情境学习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教育学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有情境性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过程。这种理论明确提出了知识意义建构的途径是个体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离开了个体生活的真实情境,离开了实践活动来谈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由此,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内化、运用知识。
(一)设置形象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部分教材内容比较抽象,高中生不容易懂,学生对难以理解的东西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形象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乐、电影等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形象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的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就可以播放视频新闻:2009年,由于某种原因,猪肉价格上涨,人们纷纷买鱼肉、鸡肉,导致养鱼厂和养鸡厂改变了生产的策略,大量生产。
然后设问:1.猪肉和鱼肉有什么关系(互为什么商品)?2.猪肉价格上涨,人们为什么纷纷买鱼肉,鸡肉?用教材“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有关知识来回答。3.养鱼厂和养鸡厂为什么改变生产策略?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回答?学生看完视频后非常的兴奋,讨论也非常积极,主要是因为视频把学生带回了生活,浅化了知识难点,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理解起来不难,而且还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觉得学起来有价值。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学问题往往能够把学生从睡梦中唤醒,把难啃的书本知识变成具体的小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教材内容向自身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当然问题的创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难度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是情境要真实,也即问题要符合生活现实,不能让学生觉得假大空。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1.刚过完年,同学们收了很多红包,一般情况下你们会怎么处置这些红包?有些同学就会说消费,有的同学会说存款,教师就要把问题引导到存款上来,然后再设问:2.同学们谁有存款的经历,能给大家分享么?通过同学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存款的过程,教师从中点出储蓄存款的概念,既顺水推舟,又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不用死记硬背,通过一个例子就记住了。
(三)设置活动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任何知识的内化都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这个通道,自觉地去学习、领悟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积极的情感会推动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知识尝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解决了,就获得更愉悦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并延续,把尝试变成行为习惯。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开出租车的黄先生,月工资3000,女儿读高一,妻子在家待业,家里有个七十岁的老母亲,身体状况欠佳,每月还要还房贷1200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钞票越来越难赚……”,“物价涨得那么快,我家有现金10万,也想搞点投资,可是不知道怎么办!”。
活动环节:“我是推销员”,全班分为股票、债券、保险3个投资产品推销组,老师代表黄先生一家。每个组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如何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组织语言向黄先生进行推销,最后选出代表上台推销展示。在推销展示的时候,要求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然后以推销员的身份进行解说。这就不能只是照搬书本知识,还要对书本知识进行加工,以演讲的方式说出来,比如股票的优势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到哪里买得到,收益在哪里等等,只有这样才会有让黄先生买你家股票的优势。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让全班都参与进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帮助黄先生解决现实难题,另外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在推销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不用重复再讲知识点,只是把学生漏讲的、误讲的补充和纠正一下就行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促进者。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有时候是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各种教育方法的的特点和运用条件,有效地将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地融合起来。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对国际法的运用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甲午战争时期,全盘接受西方国际法的日本就已深谙国际法运用之道,操弄国际法,将对华侵略包装成“合法”与“文明”的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道路,其首先的战略意图就是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为割断中朝的藩属关系,推进征服朝鲜计划,胁迫朝鲜政府与其签订《朝日修好条约》(《江华条约》)、《利物浦条约》、《汉城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这些只是日朝之间的条约,对中国并无约束力,也不能改变中国对朝鲜拥有宗主权的现实,为了突破对大陆侵略扩张的限制,制造发动战争的“正当性”和时机,与中国谈判签订了《天津条约》。1884 年,袁世凯率驻朝清军镇压了朝鲜“甲申政变”,日本借口日本公使受到攻击,使馆被焚烧,而与朝、中展开交涉。最后,伊藤博文来华谈判,签订《天津条约》,条约共3 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3 款:“将来朝鲜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通过这一条约,日本不但改变了中国对朝鲜拥有宗主权的现实,进一步获得与中国同等出兵朝鲜的权力,而且成为九年后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借口。因为这一条协议看上去是平等的,其实只对中国有约束力。因为,在1882 年《利物浦条约》中,日朝约定日本保留如有必要不论何时出兵的特权,所以在执行中,日本可以或依据《利物浦条约》或依据《天津条约》出兵朝鲜。1894 年,清政府应朝鲜政府之请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立即以该条约为借口出兵朝鲜,粗暴干涉朝鲜内政,“擒王劫政”,点燃了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所以戚其章先生在其论著中称《天津条约》为甲午战争的“预先约定”。
牛津大学的霍兰德教授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发表了一篇演讲以专门阐述本次战争中的国际法问题。霍兰德的结论是:“日本,除了在亚瑟港的那次令人惋惜的野性爆发(注:旅顺大屠杀),已经符合战争法的要求,不论是在对待敌人方面还是在与中立国关系方面,其表现都可与西欧最文明国家的习惯相媲美。与此相反,中国则没有显示出试图接受文明战争惯例的迹象。” 侵略者晋级“文明”社会,受害者备受指责,这种怪相的形成除了西方社会所谓的“文明”标准的问题,更离不开日本对战争中的“遵纪守法”的宣扬。
一是鼓吹自卫,证明其用兵的“合法”。1894 年7 月25 日,日本突袭“济远”号发动丰岛海战,不宣而战违反了当时国际法关于宣战的规定。但是,之后日本政府经过反复修改炮制出一份致各国外交部的声明倒打一耙称:“中国军舰未向日舰致意,反做交战准备,态度极不友好……济远舰接近了浪速舰尾部,在距离约300 米处向浪速号发射了鱼雷,但未命中。浪速号遂向济远号开火,吉野号也一起开火。”日本把挑战者说成是正当防卫者,骗取了国内外舆论的支持。
二是用国际法包装侵略,标榜自己为“文明之师”。开战之时,明治天皇在开战诏书中明确提及日本将遵守国际法。战争中,日本刊行了陆军第二军法律顾问有贺长雄《万国战时公法》、原敬《陆战公法》、藤田隆三郎《海上万国公法》等手册指导日军作战,并随军配备法律顾问。有贺长雄就是当时陆军第二军随军法律顾问。如此用国际法进行包装的日军宣扬:滞留在日本的清国臣民及财产受到日本政府的保护;日本军队对战争中误伤的中国居民都予以救护,并提供饮食照料;日本军队对中国居民财产秋毫无犯;日本军队以合乎人道的方式处理了中国军人的尸体(先埋葬后又挖出火葬)……事实证明,这些“文明举动”也只是新闻策划,而这些新闻策划则通过随军的日本国内及欧美记者传播到全世界,以给西方国家造成日本军队完全遵守国际法的印象。但惨无人道的旅顺大屠杀、射杀落水人员、虐待战俘等违反战争法规的罪行就是日本“文明守法”的重大反证。
对战争中粗暴违背国际法的行为,日本往往一面进行掩饰歪曲,一面进行法律上的狡辩。下面就以“高升号事件”为例,看日本如何进行违法问题的公关。“高升”号是甲午战争前被清政府租作运兵之用的英国商船。蓄意已久的日本在丰岛海面不宣而战后,其“浪速”号拦下了误入战场的“高升”号,在随其航行的命令遭拒后,悍然开炮击沉了这艘无武装的商船,近900 名中国官兵遇难。日本击沉误入战场的“高升”号的行为明显违反了《万国公法》关于战时中立的规定。随后,清政府衙门照会各国,揭露日本破坏国际公法的行径,英国舆论也一致谴责日本的行为粗暴践踏国际公法。然而在国际观瞻上似乎处于下风的日本,很快扭转了被动局势,这要得益于日本成功的危机公关。
一是日本通过收买英国媒体和国际法权威制造有利于己的舆论。当时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曾向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报告贿赂成绩:“《每日电讯报》、友好的《泰晤士报》和其他主要报纸,由于审慎地雇佣,均就上述消息改变了腔调。除路透社外,几家主要报纸和电讯报社都保证了合作,英国权威人士韦斯特莱克公开表示:根据国际法,‘浪速’是对的。在德国,《科隆报》的政治通讯员、友好的《大陆报》也因此而受到影响。你要提供我约1000 英镑做特工经费。”偏袒日本的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莱克与牛津大学教授霍兰德都是当时英国的著名国际法权威,他们公开站出来表态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二是日本人之所以扭转被动局面,除英国政府“揣着明白装糊涂”外,日方对国际法作了深入的研究。“高升号”事件发生后,日方就在无中方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了证据准备工作,并单方面出炉了《关于“高升”号事件之报告书》。该报告完全遵照“国际惯例”制作而成,在随后英国政府召开的两次听证会上派上了大用场。该报告抓住“高升”号被击沉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细节大做文章,即利用“高升”号被袭击之前,日本军舰曾派出军官登上“高升”号,要求跟随日本军舰航行,而船上的中国陆军官兵拒绝投降,诡辩称“高升”号的英籍船长因此已经失去了对船只的控制,所以是中国军队控制“高升”号在前,日本袭击在后,事件的性质就变成了日本击沉一艘被中国军队武装控制的英国船。结果,英方几乎全盘接受了日本“无错”的观点,并裁定:“高升”号为交战国执行任务,日军有权扣留或击沉它,赔偿改由清政府承担。
甲午战争爆发第二年,清军节节溃退,败局已定,李鸿章赴马关议和,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通过条约把对中国的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合法化。根据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 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根据国际法,条约必须遵守,中国因履行《马关条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此外,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含糊表态,窃取了钓鱼岛。日本在外交中惯用模糊词语,以此赢得回旋余地,其就是采用此手法,利用《马关条约》暗窃了中国钓鱼岛。《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取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但在该条约及相关附件中,并未明确台湾附属各岛究竟包括那些岛屿,而在一般的领土问题的谈判中,对割让领土的明确列举及地图标识是不可或缺的文件。但《马关条约》只是一句笼统的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采用如此笼统而含糊的表述,可以说是日本政府一手造成的。清政府代表李经方在交接谈判中,曾经提请日方注意:“所谓台湾附属岛屿,其岛屿之名称,有无列举于目录中之必要?”此时,李经方尚未预想到其他问题,主要是担心含糊的表述会使日后中日有在福建沿海岛屿的归属问题上有发生纠纷的可能。但日方不赞成采取列举法,其代表水野遵则保证,以后日本政府绝不会将福建省附近的岛屿主张为台湾所属岛屿,并称李经方的担心“自属杞忧”。事实是日本利用清军战败之际,在马关条约订立之前悄悄将钓鱼岛编入冲绳;在公开的条约中,又采用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的模糊表述,使清政府官员产生台湾所有附属岛屿已尽数割让的理解,使钓鱼岛的主权转移不引起任何人的关注。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清政府不明白国际关系中“实力外交”的真谛而迷信国际法导致日本不宣而战后的处处被动。清政府也曾试图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利益,但终因有“理”但无“力”,而使舆论战与武力战一样呈现向日本“一边倒”的态势。反观日本,则清醒意识到“强权即公理”,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粗暴践踏国际法和“工具性”利用国际法的两面性。
当然,今天的国际社会已不是120 年前为少数国家把持的国际社会,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但其“弱法”性质不能使其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解决所有问题。因而,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国际法心态,过分迷信国际法和国际法无用论都是不可取的,而是要在强化中国国际法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增加自身的法律参与和应用能力。当前安倍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强硬立场,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和冒险性。为此,我们一方面增强海上执法力量,用与现代国际法一致的方式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另一方面还要认清钓鱼岛和东海复杂的斗争形势,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辟,在大力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对国际法的运用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从作文的写作字数来分,作文可以分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作文的字数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写出非同寻常的好作文,必须要在“想”上下功夫。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有效完成的好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丰富表达的内容。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作文怀有恐惧感,都是大面积存在的不争事实。初中生“嘴不能说,手不会写”?即使有幸升学的出类拔萃者又有多少人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如一柄寒气森然的利剑,高悬在作文教学的头顶之上,令人不寒而栗。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 一朝一夕形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 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入手,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老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举一个浅近的例子:泳坛的教练员不少原本是泳坛骁将,即或不是泳坛骁将,也都在泳池中搏击过,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假如一个教练员只会在黑板上 教游泳,那是断然培养不出游泳健儿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能由教师的写作来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会更主动与教师配合,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作文指导课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的文章对学生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愿望,有了能够写好的信心,这样就能独立完成写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体察写作的甘苦。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写成一篇文章,从体验到积累,到酝酿,到落笔,到修改,期间不知要费多少神思,花多少精力。能否谙熟这样一个创作过程,能否对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了如指掌,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教师讲解课本上的范文,指导、批改、评讲学生的习作,如果不是自己体察写作的甘苦,深得写作的真谛,那么充其量只能干瘪瘪的就文章讲文章,以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批改、评讲学生的习作,而不能真切会传神,恰到好处,形象生动。只有体察了写作的甘苦,方能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篇习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教师做现身说法。现身说法就是教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启迪、诱导学生。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是通做一篇文章,教师的切身体会必然与学生的切身体会有相同之处,也就极易产生心灵感应。我对此深有感触。有一回,布置学生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典型事例,有真情实感。原以为写这样一个话题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习作下来,大失所望,有一大半学生写了党,写了祖国。当然这样的题材未尝不可以写,问题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深切感受,没有了源头,那来的活水?只得以豪言壮语始,以政治口号收。其余学生虽然写了自己的母亲,但不会选择典型事例,没有融进一个“情”字。为此,我“下水”写了《我的母亲》一文,在主评讲课上当堂朗读,读到动情处,老师哽咽,学生流泪。并要求学生重写本次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指导、评讲说到了学生的心里头,为学生所接受并效法。而离开了老师的“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总之,教师写“下水文”是一个“抛砖”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下水”,还要乐于“下水”,勇于“下水”,和学生一起在作文的海洋中前行,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智慧、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快乐地畅游。
【“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但是由于传统教案教学模式过于落后,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无法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在此形势下,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应用而生。本文首先对导学案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对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具体设计以及相应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运用
目前我国初中化学学科正处于改革阶段,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导学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导学案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传统教案教学主要存在两个弊端,分别为教学单向性明显、封闭性强。教案教学强调的教师与课本,而未考虑到学生主体,这就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另外,教师的教案只是教师自己使用,学生对教案内容这一无所知,只能够被动接受。为了有效解除弊端,导学案应用而生。导学案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学生基础、学科特色等来设计的教学方案。导学案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导学案注重的是学,而不是教,即将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按照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导学案设计应该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应该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如此,导学案的应用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
其次,遵循启发性原则,即能够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导学案设计并不是要将知识点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能够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次,遵循导学性原则,即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每个要求都要具体化,每个环节都要清晰,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这样学生依据导学案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不迷惘。
第四,遵循探究性原则,即能够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对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依据课堂学习内容,提出某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每探究一个问题,学生都会成长一步,久而久之,就会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快乐。为保证探究效果,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有梯度性,逐步深入。
第五,遵循差异性原则,即导学案要有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要能够彰显学科特色,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另外,保持导学案的差异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教师设计导学案之前,必须要完全的掌握教材内内容,认真备课,每节课所达到的教学目标、所涉及到的概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对重点进行深入的剖析,将难点以及考点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体现导学案中。
3.2 依据化学学科特点,构建知识结构网络。该网络不仅要包含整个化学学科知识体系,还应该包含每个单元、章节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网络是学科框架,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3 学法指导。由于现阶段,还有我国绝大多数初中化学都未能及实施到导学案教学模式,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为此,教师首先要依照着教学、导学、自学步骤来进行教学。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养成了别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导学案实施初期,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并教授学习方法,待到学生完全能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分发导学案进行自学。
3.4 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中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教师自己设计的题目。习题要精选,量不宜多,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他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相关内容,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也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性,使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 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措施
4.1 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课前发给学生下一节导学案,并带领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学生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4.2 科学实施,优化课堂。课堂教学目标是巩固预习成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环节:
4.2.1 明确目标。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
4.2.2 自主学习。学生要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阅读教材,查阅教材、工具书实验教师要准备好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学、实验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随堂记中记录下来。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
4.2.3 合作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别疑点,教师继续巡回指导,掌握小组讨论的进度和经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时,大家各抒己见,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在此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互助,能者为师。教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激励、解惑,教师不再是占据讲台的演员,而是组织学生的导演。
4.2.4 展示点拨。小组内通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答和补充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才进行点拨和讲解。
4.2.5 达标测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根据课时重难点和易混、易错、易考点制定达标训练,限时完成,让学生当众批改,以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
综上所述,可知初中化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未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这情况之下,教师选择应用导学案方法,但是由于此种教学方法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因此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改进。
【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 的缩写,用来描述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的过程。ETL是构建数据仓库的重要一环,用户从数据源抽取出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ETL工具在构建完整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的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它通常是指一个数据环境,通过提供当前和历史数据来辅助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的组成部分有:数据仓库数据库、ETL 工具、元数据、访问工具、数据集市、数据仓库管理等。通过对多个异构数据源进行有效的集成,并按照应用主题进行数据重组和展示,就形成了数据仓库系统。由此,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两层结构:源数据系统经过处理直接加载到数据仓库;(2)独立型数据集市:加工成多个独立的数据集市来满足多种应用需求;(3)依赖型数据集市和操作型数据存储:完整的数据仓库,多个源数据系统先集成到操作型数据存储(ODS),再转换、加载到数据仓库,最后形成部门级数据集市。文章描述的就是此体系结构的构建过程。它的特点是:整合多个复杂的源数据系统;实现各种复杂的数据转换处理;提供多层次的数据访问;满足多部门的即独立又交叉的应用需求;(4)逻辑型数据集市和实时数据仓库:没有独立的数据集市,体现数据加工的实时性。
ETL 过程是数据加工处理过程的统称,包括三个部分:抽取、转换和加载。它的目的是为决策支持应用提供一个单一的、权威的数据源。数据仓库的ETL 过程是整个系统实施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数据仓库的建设成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运用ETL 工具是一个必需的、明智的选择。文章以Oracle 公司的软件产品ODI11g 来讲解。
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有四个层次,即源数据系统、ODS、企业级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运用ETL 工具就是实现数据在这四个层次中逐层递进的三级加工处理过程。虽然每一级处理都具有抽取、转换、加载的处理,但是它们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1)源数据系统到ODS 过程:将多个异构数据源集成到统一的数据集结区ODS,重点是抽取处理,兼有字符集转换、数据类型转换等处理。(2)ODS 到企业级数据仓库过程:将操作型数据转换成事件型数据,重点是转换处理,包含清洗、调和、导出、匹配、合并等多种复杂处理。(3)企业级数据仓库到数据集市过程:将数据按照应用需求进行组合,重点是加载处理,还涉及到索引、更新等处理。下面,结合三级处理,从四个方面描述常见的技术难点及应对。
3.1 数据抽取
(1)静态抽取:为了保证源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应该抽取操作型数据相关的代码数据和编码数据。这些数据特点是量小,变化小,可以采用全量刷新方法。ODI 工具中,编制一个接口,指定源表和目标表,确定LKM 和IKM,即可实现。此方法也适用于初次抽取操作型数据。(2)增量抽取:源数据系统包含大量的业务数据,必须通过增量更新的方法才能做到有效的抽取。因此,增量更新问题是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技术问题。ODI 工具内置的变化数据捕获机制(CDC)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思路如下:为源表指定日记知识模块JKM;将源表添加到CDC 列表,并启动日记;编制接口时,勾选日记记录的数据,并指定增量模式的IKM。此外,还可以通过编制ODI 过程代码来利用现有的物化视图实现增量更新。
3.2 数据转换
(1)关键维度的统一:多个源数据系统集成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关键维度的统一。不同的业务系统有各自不同的关键维度(如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电子档案号),这就必须统一到唯一的维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对照表的方法。实现思路如下:选定主要的、核心的业务系统的关键维度;以此维度为主,建立其他业务系统的维度对照表;ODI 工具中,编写接口时,增加连接维度对照表,增加字段映射。
(2)数据表的合并:业务系统中可能存在同一事件信息存储于不同的数据表中的情况。ETL 过程需要将分散的数据转换到一个数据表。虽然可以编写多个ODI 接口实现,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完整性风险,且编制繁琐、执行效率低下。建议采用多个源数据集来实现,思路如下:在ODI 接口中,配置多个源数据集,并设置数据集的顺序和关系;以第一顺序数据集为主,分别设置目标数据项映射关系;指定带有多数据集功能的标准LKM 和IKM。
(3)数据表的拆分:业务系统的单一数据表中可能包含同一维度下的不同粒度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将源表数据拆分成多个目标表。常见的情况是,纳税人财务报表数据表中同时包含月报、季报和年报。由于ODI 11G 版本中限定每一个接口只能有一个目标数据存储,所以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来处理。这里,介绍两种方法来实现。a.编制多个接口,封装在一个程序包中。步骤如下:分别编制多个接口对应多个目标表,将最后一个接口的“清除日记表”选项设置为真,其余接口该项为假;建立程序包,按顺序导入这批接口。b.改造标准IKM,添加插入数据步骤。步骤如下:编制普通的ODI 接口,实现一个目标表的加工;模拟执行接口,并分析执行语句和顺序;获取与目标表相关的语句;复制IKM,并编辑,按照原目标表语句增加其余目标表的执行步骤;指定新的IKM。此方法优点是执行效率高,缺点是改造IKM 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且增加了项目的整体复杂度。
(4)最新有效数据的问题:分析源数据系统的业务规则时,会发现有多次记录业务操作数据的情况,例如更正申报。这就要求在数据转换时,应以操作时间最新或者操作序号最大的记录作为有效数据。解决的方法有两种:a.编写2 个接口,利用临时表存储最新操作时间或最大操作序号,然后再关联源表数据,最后将2 个接口依次导入程序包。b.改造IKM 接口,增加2 个新步骤,修改1 个原步骤,具体如下:新增步骤-创建临时表;新增步骤-在临时表中插入满足业务逻辑的最新有效凭据(时间或序号);修改步骤-在目标表中插入关联到临时表的源表数据。
3.3 数据加载
(1)创建目标表主键:虽然在接口中可以指定目标表的主键,但是标准的ODI 处理并不能自动生成该主键。为此,改造IKM 来实现这个重要功能:选择适当的IKM,为其增加一个选项,并指定类型和默认值;在原IKM 步骤中,增加一个创建主键的新步骤,并在此步骤的选项栏次中勾选新增选项。
此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自定义选项来控制IKM 的逻辑判断,由用户通过配置来决定是否执行此步骤。
(2)实现增量的全量加载在企业级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常常需要对不同粒度的数据进行加载,例如将月度数据加载到年度分析中。为此,文章提出以增量的全量方式加载数据,提高效率。具体思路如下:获取增量中所有的月度;删除目标表中包含这些月度的年度数据;重新获取源表中包含这些月度的数据,并加工成年度数据;加载年度数据到目标表。
数据仓库是包含一系列理论和技术的综合环境,它的目的是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历史的、丰富的、可用的数据。由此,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工具软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开发建设理念就集成在工具软件的应用中。只有充分理解其基础功能,将其不断改造完善,才能使这些理念和规则落地,支撑起整个数据仓库。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做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庐山的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如《桂林山水》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满目翠绿,神情气爽,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长城》一课,在长城全景图上,制作动画,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
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有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边疆建设者。
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阅读,从而能丰富他们的头脑。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会更快乐地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以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资源丰富等优点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合理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把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视频、旋律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铺垫、氛围上的渲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我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制作了Flash课件导入新课,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既给学生展示了雷锋的音容笑貌,又讲述了雷锋的光荣事迹,还让学生陶醉在歌颂雷锋的歌声中,很快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更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雷锋意义重大,尽管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但像雷锋叔叔一样的好人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学习和弘扬的。所以说,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已经离我们学生很远的东西汇聚起来,拉近他们和那个时代那个人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新课标”提倡的语文教学模式要求一堂课应达到“大容量”、“快节奏”、“气氛活”等教学效果,而这恰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它集录音、幻灯、音乐、投影、电脑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显示质量高等特点,能够充分显示语文课堂的“大容量”、“高密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寓乐于教,丰富多彩
一节课仅仅停留在教师、学生、文本之上,显然是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做教学内容上的补充、拓展、延伸,课堂气氛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上接触大量的信息,见多识广,长期积淀,自然成就高效课堂,造就真正人才。例如,我在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发现这首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所以,在讲授这首诗时,我就抓住了此特点,让学生将所涉及的景物:黄鹤楼、杨柳、孤帆、碧空、长江等皆画出来,学生可以借助想象,自由发挥,然后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不仅使枯燥的诗歌鉴赏课变得有趣、快乐起来,更使学生自主地掌握了诗歌鉴赏的要领,即抓画面,会想象,一举两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单一乏味的语文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性会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益刺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当屏幕上出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画面时,学生的情绪倏地就被带到了三国时期那万马奔腾、狼烟四起的古战场。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苏轼“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词作风格。接着,我变换远景、近景,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等场景一一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气势雄伟、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这样的情境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梳理整合,自主探究
多媒体可以把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给学生,可以创建思维导图的模板,把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等到学生养成习惯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搜索相关的知识,勾画知识的思维导图,养成预习、总结、复习的习惯。比如,在讲授《幸福是什么》时,我运用多媒体构建了知识树,树干是幸福,树叶则让学生去填写他们眼中的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把这棵幸福树的枝叶完善得十分茂密,也体会到了幸福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使用过程中,要讲究时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认知等特点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课件,但在体现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时,不要过度地装饰,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制作过多地渲染气氛,音乐效果抢占了语文课堂的位置,反而显得华而不实。作为语文课来说,语文教学目标才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而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讲究时效,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弄巧成拙,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学生能够通过有声的画面以及生动的形象,打破时空限制,拓宽直观视野,丰富感知内容。这样也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想象的依托物提供这样的展示平台。
四、用多媒体强化,促进知识积累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文字的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必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语文。能够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恰如其分地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但多媒体技术决不是简单的拼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一切以语文教学目的为出发,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意义上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力的的臂膀,为语文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已经与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根据我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谈一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探析。
1.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1.1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小学数学作为打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敲门砖,在整个义务教务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里,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中的一些抽象内容或者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通过多媒体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说,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则更能直观、形象的为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1.2 有助于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教学中,面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必须是要学生完全掌握,为了给学生强化记忆与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可以通过字体、色彩、动画、音响等不同手段来突出表现,从而加深印象,吸引注意力。
对于教学难点,从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把那些难以讲清楚,难以板书体现,不易观察到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出来,将平面的、抽象的、静态的、孤立的变为立体的、具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加深对课程难点的理解,只有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环节,才能做到深人浅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还有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提高。
尽管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对多媒体的应用应该体现出"教学相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不能只是单纯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而忽略的学生的表达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表现出课程内容,利用动态图案展示教学过程。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乘法计算"时,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明白乘法原理,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课本或者铅笔, 进行摆放, 运用简单的方法得出计算的结果, 这时学生就会动手进行摆放操作计算, 最后学会乘法的计算, 这时学生的能力就有了质的提升。
2.2 多媒体课件应该体现出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多媒体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但多媒体发挥这一优势的前提就是课件本身具有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些教师看到了多媒体强大的优势,在运用多媒体时只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课件本身的内涵。课上教师忙着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等,这些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氛围也异常活跃。但这只是表面的热闹,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最后只得强行将学生的视线拉到新知的讲授上来,如此突然的转折不能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只会让学生失望,而降低参与学习的热情。
2.3 对多媒体的应用不应忽视传统的板书。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追求最佳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课件的制作,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材料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符合学生特点、最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材料,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选择不仅要求华丽优美,更求实用。只有外在与内在间平衡的课件才更具实用性,才能为教学更好地服务。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体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猜你感兴趣:
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外语学习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者们似乎更热衷于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研究,而对其理论基础及其教育学意义的探索却相对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以激励教学法为研究视角,以实际教学活动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探讨了激励教学法与外语学习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正确、灵活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激励手段;外语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生活、工作中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则能发挥80%―90%,甚至更高。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正确运用激励手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目标是激发人的动机,满足人的成就等需要的诱因。一个令学生鼓舞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目标和长期目标,并结合思想教育、考核评估等方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去学。
目标的激励力量主要取决于目标对学生的效用价值和学生对目标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估,以及目标难度适当与否。因此,制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现实性。同时,有重要价值的目标,才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去追求。
大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及价值取向,但往往表现出不信任性和思考问题的不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运用目标激励时,应注意目标的有限性、稳定性、顺序性和有效性。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现目标问题结合起来。
这是指通过对人的活动的定向控制,以巩固或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激励措施。它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激励是指在行为发生后立即用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借以增强反应强度,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提高。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良好的表现作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可以激励学生求知、求胜的心理,提高其自信心、积极性。对表现一贯突出的学生,通过评选本次课最佳等方法,使其保持激励刺激的反应,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
负强化激励主要是指通过批评的方式,使学生认清其行为的不适当而产生的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改过的心理动机。在教学中对有意违反纪律、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运用此种方法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应用时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讽刺、挖苦、侮辱人格,尽量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从而主动改正。
非语言行为激励是教师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目光来影响学生的一种激励行为。在教学中非语言行为激励的作用包括: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增强信息感染力,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感知效果;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沟通思想,促进情感信息交流。
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行为,是其心灵的外化形式。因此,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形象,使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接受教诲并依照行动。另外,良好的非语言行为也是教师的品性、情趣、素养、才能、性格的外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及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以利于提高非语言行为激励的效果。
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师课堂行为有四种类;精明而生动的行为,其课堂行为是刺激的、鼓励的;冷酷而严厉的行为,其行为是有序的和过多地直接制约;不安而焦虑的行为,其行为是犹豫不决,组织不良,迟钝呆板,经常处罚学生,持否定态度;过于学究的行为,其行为是强调理论,要求课堂秩序有条不紊,文静有序。
对上述分类分析发现:第一类课堂行为的教学效果好。在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对学生多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使课堂“静”在独立思考,“乱”在各抒己见;教师善于用生动、新颖、鲜活的东西诱导学生,给学生以刺激信号,学生往往会更主动、自觉地朝着问题解决的目标努力。第三类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第二类次之;第四类再次。其原因是:教师过多地对课堂行为加以限制,如不许嬉笑、讨论,阻挠自发性活动等。教师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容易引起情绪危机,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大学生正是追求思想独立的时期,特别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承认他们的作用和价值。这样,他们才会产生自豪感、归属感。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而不是讽刺、挖苦、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在教学中,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只不过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是以不同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和掌握这个范围的知识的。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应个别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分派不同程度的任务或作业,提出不同难易的问题。
用这种方法能使全体学生有所前进,只是有些人快些,有些人慢些。学生从作业的分数或老师的肯定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的喜悦。同时,师生间的相互关怀和相互信任也结合起来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求知、求新、求胜心理表现得比较迫切、成熟。他们渴望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来赢得教师、同学的尊重、信任。因此,科学地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组织教学,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成功与喜悦的情感体验,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如果不顾实际,任意 拔高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了。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适时地应用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来。毋庸置疑,多媒体应用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多种优势。它图文并茂、操作便捷、动画性强、信息量大。如此丰富的手段,是不是在课堂上一股脑的全派上用场,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语文的媒体是语言。语文本来是语言文学,是靠嘴巴来描述的。通过我们的嘴对事物进行形象描绘,借以激起学生的情感。这才叫语言,才叫文学。如果全部用了多媒体,那语言的功能何在?可是时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很少有老师还愿意再去声情并茂地读课文,用语言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作生动的描述了,直接用多媒体音频、视频播放。这样一来,课堂是很形象,很生动,学生一看也能明白。有专家指出:语文课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品味,要把一堂课上得像语文课。可我们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很弱,语言干瘪,文字贫乏,甚至说的话,写的作文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一句话写通顺都很难。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堂语文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望,并通过学生反复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再精美的语言也要经过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因此,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语文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在语言给人带来的而无限遐想;蕴藏在作者与读者瞬间的心灵碰撞。如果运用多媒体,它会把最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绪无法放飞。一位画家说:“有墨的地方是画,无墨的地方也是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非常喜欢“虚室生白”四个字是。正是由于“留白”,画作才有了意境,人心才空旷和通透。齐白石画虾不画水,欣赏者觉得虾在水中,其原因是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人的想象力远不是一两张图片,或者几首歌曲所能取代的。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而多媒体是物,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无法在感情上进行沟通,更不能由学生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而因材施教。没有与学生接触,一味地传授知识、提供大量信息忽略品德修养和性格塑造。另外,教师也只顾忙着操作,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到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情感交流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多媒体引入课堂之后,的确方便了很多,“键盘敲一敲,鼠标点一点”,我们要用的信息就会呼之即来,唤之即去。所以很多老师长期以来就养成了不愿写教案的习惯,不愿去探讨课文,去摸索教学规律的习惯,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一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切忌求全。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可信息时代,网上大把的资源有的是,这种对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要求和有真情投入的事,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干了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类作为智慧的生物,是具有两面性的。而多媒体作为人类的意识创造物,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当我们在享受他的高超与美妙的时候,必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关键是我们人类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与理智去识别与消除这些对我们人类不利的因素,而只推崇与发扬他的正能量。
如何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呢?首先,应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要精选信息,建立资源库。面对众多的资源库,教师应该有选择,有借鉴,有创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二是教学方式的优化。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文学体裁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复习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可制作专题训练课件,利用闯关的形式,从字音、字形到词语、句子等,逐级提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赏析文章,则用交互式课件,师生互动,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自读课可采用显示教学内容的课件,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等,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第三是师生交互的优化。教师应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即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自如地控制教学过程,不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又便于学生参与,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高效学习。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已经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使课堂成为多媒体时代,视觉技术和听觉技术被融合后,在现代学科教学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教学的每个地方都有渗入,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信息技术渗入的过程中提高得十分快,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环境,有思想深度和学术价值,可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优化环境
当学生进入小学,是真正受到系统的、科学的教育的开始,也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学生幼稚单纯的玩乐心理较重,虽然刚接触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但形式上却有些单一,现代信心技术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小学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小学的数学,所学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是让学生对数学中加减乘除的算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举一反三的方面。在做题的时候,虽然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都差不多,但换一个问题,就会难倒学生。还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解问题时,有的学生老师讲一个遍就会理解,但有的学生则需要老师反复的更加详细的讲解才会理解。而智力方面的差异只是造成种这些情况的因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以前的成长环境的差异化。在这方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家长主动教育型。这种类型的家长自己在早起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启蒙教育,这样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早早的熟悉了学习的感觉。二是督促型,这类型是指家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靠嘴说,用话语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虽然会意识到学习对于自己很重要,但对于学习却比较陌生。最后一种是自由型,也可以说是放任不管型,家长不会干涉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己,并且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会较多,变化也会较大。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教育领域中经常可以听到新方法、新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正面的学习态度,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其中部分学生则因为枯燥的学习环境而放弃学习,这里面不少是头脑较聪明,但因为教学模式的过于单一,并不合适所有的学生。在学生学习到应用题的时候,老师针对每一种类的应用题都会交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局限性。老师教给学生的的每一种解题思路,基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进行改动。这样就令在数学教学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围绕着老师的这一个点,学生没有多余的选择,这就是陈旧的教学理念。以数学为例,学生最后学习到的是自己的数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的数学知识。
老师的知识结构、学校的环境、学生的生活环境等因素虽然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影响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包括求知欲望和积极的程度,即学生在学习时心情如何。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在视觉上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则可以通过独有的丰富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应用,是把灵动的图像所代表的数学知识,以视觉效果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对于小学生而言,图像可以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也便于记忆。一般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结合口头讲解,这样令小学数学教学缺少了灵活感,画面相对是静止的,很难让学生的大脑可以灵活的思考。很多学生在幼年期,最喜欢的是动画片,其中一个原因是画面比较充实和多变,很多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夸张、有趣的画面都可以在动画中出现,他们在观看动画时心情是愉悦的,自然就很想以后时常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那么用学生熟悉的图像技术结合数学知识,就可以令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心态。很多数学题都会涉及到动物,如:农场里动物的数量,猪牛鸡鸭有多少只腿等等,经过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处理,可以令学生第一时间的看到图像般的数学知识,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以此慢慢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是以黑板上的粉笔字为依据,老师的口述为通道,把数学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但这样单一的形式,很难让学生理解以数字为主题的数学知识,并且数学的特性是变化,即不同数字相互影响后的变化结果,所以静止不动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变化特性较强的数学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小学时期,与几何图形相关的数学知识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让线(直线、射线、曲线等)在学生面前灵活的变动,就避免了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因为在脑海中想象几何图形所产生的误差现象。
在讲解关于角度的知识时,因为不同角度之间的转换会令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尤其是过程比较长和复杂的角度问题,会造成学生置身于迷宫的情况,反复的计算仍然得不到正确的答案,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把角度图形与数字等式搞混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的把三角形、方形等之间的角度转换情况,变静态为动态,令学生是可以直接看到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改善了以往学生靠理论知识和公式来计算几何图形的情况。运用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的更加灵动和轻松,然后使数学知识以拥有丰富色彩的图像、形象的声音和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的形式,来更容易被学生吸收和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固然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是把现代信息机技术的设备带入到课堂中就足够了,而是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方式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初中写作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特定的情境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各种情感融为一体。情境教学法主要有观察情境法、游戏情境法、多媒体综合法、表演再现法等。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情境作文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他们的写作能力一直不强,影响到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情境教学法,从创设情境、巧用情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经济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情境教学法也越发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语文学科是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载体,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科学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1.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要么让学生跟着写作教材的内容走,要么依据写作教材中提出的方案为写作目的,要么教师自己安排写作题目和要求。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会写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意义,更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
2.忽略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基本功不扎实,写作能力自然不好,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功底。就好像我们要建一座高楼大厦,如果没有牢固的地基,那么整个房屋的结构也不稳固,房屋很快便会倒塌。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写作教材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但是有些教师却视而不见,认为教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是浪费时间。这样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础,也是制约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写作的主题,并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材料,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意境中去体会。
如在以《老照片的故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以老照片为主题的情境。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家中有哪些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拍摄的。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老照片的故事、视频、动画、图片等。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要求之中,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巧用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
在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把写作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素材,给予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写作之中。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动画电影出现之后,为我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色彩,也留下了无数的艺术享受。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动画电影到90年代的日本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为首的动画电影行业繁荣发展,再到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动画电影行业,都难以脱离色彩语言的表达。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动画电影中色彩元素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 动画电影作为社会精神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从最开始的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到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漫电影,以及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发展,都与色彩元素都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拟从色彩在动画电影和实拍电影之间的区别为出发点,分析解色彩的作用,探讨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具体运用。
现代化的动画影片具有着重大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其正从视觉、听觉这两方面征服着愈来愈多的观众。色彩元素作为构成动画影片的重要视觉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动画影片的关键研究领域。动画电影从过去的黑白、无声、二维发展至今天的彩色、立体声以及三维动画,色彩元素在这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与价值。色彩在新时期的动画电影中具有刻画角色特征、制造场景气氛、丰富内容表现、提高动画影片的欣赏意义与价值等作用。特别是今天的动画影片作为国家科技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尽管不同国家、民族对动画影片的设计与制作方式各有特色,但在色彩的应用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通过夸张的色彩运用丰富动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制造相应的场景气氛等等。
1 客观的色彩处理
实拍电影注重电影画面与客观存在的被摄物之间的统一性,具有独特的客观性。在具体的实拍电影中,摄影师对色彩的表现与处理方式是借助摄像机这一工具形象生动、客观真实地记录画面中的人物和景色的活动而独立完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是实拍电影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和色彩元素自身的规律,因此其色彩表现的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除了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实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必然会夹带导演的主观色彩元素,虽有夸张的色彩表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以真实客观的生活为基础的。而动画电影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抽象性的影片,因此,其在色彩的表现以及处理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千与千寻》、《狮子王》、《龙猫》等动画片都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元素。因为送花电影题材类别繁多,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也是多变的。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既可以是摄影师亲眼看到的自然景物,也可以是动画家主观能动性作用下超越自然的色彩元素,因此可以说,色彩既是客观的,也主观的表现,丰富了人们对动画影像的视觉体验。
2 独特的色彩表现
实拍电影中的拍摄物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通过摄影机用胶片直接将真实的事物拍摄出来,色彩比较接近拍摄对象。由于拍摄镜头具有较强的纪实性,因此,对实拍电影的色彩加工,也只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基础之上的主观表达。然而,动画电影本身具有明显的绘画性质,其可以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充分发挥动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摆脱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的限制,能够充分发挥人们难以想象到的色彩空间。因此,动画电影的风格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模式,有装饰作用的、有写意目的的、有抽象的色彩风格等等。每一部动画电影都带具有极强的创作者艺术思维,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审美心里和专业技能等等。
3 夸张的色彩效果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应用与处理通常都是超脱于现实生活的,善于运用夸张的形式刻画动画影片中的场景、景色以及人物等等,这一系列强烈、夸张的色彩使用不但不会让人们感觉不舒服,反而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动画影片的制作与设计,一般情况下都是创作者编排好故事情节之后,按照主观思维对动画中的人物进行塑造。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使得动画电影的制作也高度依赖电脑的设计、模拟与制作等。自从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影片中的广泛应用以来,对动画人物的色彩设计更加的夸张与多样化,甚至色彩的种类选择也愈来愈多样化。以电脑软件技术为基础的动画影片制作,使得色彩的应用和处理可以最大化的夸张与细化动画角色的个性特征等,从而使得动画影片的质量与效果更加完美。
二 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分析
不论是实拍电影还是动画电影,色彩的运用都增强了观众对影片的视觉体验,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然而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电影主题
动画电影借助色彩元素在色调上的冷暖和强弱变化以深化影片的场景,着重表现出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心里活动等变化,进而深化影片的内在涵义。一般而言,摄影师常常运用准确、清晰的色彩元素来表达影片的重要思想和本质内涵,丰富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比如,著名的日本动画电影《千年女优》借助具有忧郁基调的色彩,表现影片充满悲观、伤感、唯美的影像氛围,进而深化了关于宿命和爱情的电影主题思想。
2 塑造人物形象
在动画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摄影师常常借助丰富的色彩元素来彰显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促使人们更加理解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等变化。摄影师给予特定的人物角色给予指定的色彩,从侧面烘托影片中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中国著名动画片《葫芦兄弟》中,创作者运用七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七兄弟,使得七个葫芦兄弟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另外,《三个和尚》中运用蓝色凸显高和尚,黄色代表胖和尚,红色表示小和尚,不同的色彩表现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3 推动故事情节
动画电影中的色彩作用不仅仅只是表现在深化影片主题和凸显人物形象上,同时它还通过构成不同的影片场景,进而推动动画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这要归功于色彩自身的联想作用。众所周知,色彩不仅具有其物理特性,也具有极强的情感和联想功能。比如,红色既可以让人联想到热情,也象征着血淋淋的鲜血或者是残酷无情的战争;蓝色既可以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也象征着忧郁等等。而色彩在动漫电影中的运用正是基于其联想功能。比如,《鬼妈妈》利用色彩的联想能力将现实世界、虚幻世界和冲破虚幻世界这三个不同的故事情节紧密地连结起来,进而促进人们能够充分了解三个不同世界各自的独特之处。
1 色彩的视觉平衡
无论是动画电影还是实拍电影,色彩运用的根本目的即是促进观众达到视觉上的平衡,也就是指色彩在摄影机镜头下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的不断变化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比如,中国著名动画电影《葫芦娃》中,高峰和悬崖等艰难的生存环境从侧面衬托出了以挖草药谋生的老爷爷日常生活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然而在蛇精洞的描述上却异常华丽,创作者借助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内心产生较大的落差,为后文葫芦娃最终打败妖精、造福人类社会做了铺垫。不同的颜色代表七个不同的葫芦娃,也凸显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特长,一方面为葫芦娃不断遭到妖精的残害进行衬托,另一方面影片中色彩的整体处理也给后文七个葫芦兄弟团结协作打败妖精打下了色彩的烙印。色彩的应用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而科学合理的色彩视觉平衡技术则又可以让观众在享受视觉效果的同时体会到其他多方面的舒适感,例如,心理愉悦、精神放松、感情宣泄等等。由此可见,动画电影中的色彩视觉平衡设计对促进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 色彩的情感应用
在动画电影中,色彩情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色调上,不同的影片色调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与视觉冲击力。因此,色调的设计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著名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即是玉皇大帝指定李靖率领众天兵天将追捕孙悟空,在将花果山包围时,动画片的影像色调由明快迅速转为灰暗的色调,阴暗的气氛笼罩在四周,李靖和哪吒气势磅礴地出现在影片的正中央。影片的色调变化从情感情绪上凸显出了维权者的势力之威武雄壮,进而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压抑,使得观众身临其境为孙悟空深深担忧,随着色彩基调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跟着波动。从一定程度去讲,色彩的情感应用对于丰富动画影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角色的感情世界发挥了直观重要的影响作用。色彩艺术在动画影片中的引入与不断创新是动画影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动画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3 色彩的对比体现
色彩之间只有存在对比才会有层次感,也才能丰富影片的画面与场景。动画电影中的色彩有大小、多少、明暗、远近、冷暖、轻重和粗细等对比关系与区别,通过运用对比视域观察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界的美是丰富多彩、意蕴深厚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动画电影借助明显的色彩对比,给观众一种较强的视觉感受,进而刻画出影片中不同人物、景观和场景的特征和气氛,能更好地吸引观众,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艺术魅力。比如,《埃及王子》中,在逃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出不同时间的合理过渡。色彩由暖色调慢慢转变为冷色调,表明了埃及王子逃亡的辛苦残酷和漫长无情的时间。另外,影片中黑蓝橙三种颜色的对比凸显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在同一个人身上,蓝色象征邪恶;橙色象征正义。影片的结尾处,蓝橙色二者之间分裂开来,即代表邪恶和正义的分离。科学的色彩对比不但会使动画电影的场景更加多种多样,而且会使影片的故事推进与画面转换更加的自然与逼真,同时更能提升影片的制作效果,提高动画影片的整体质量与上映成效。
总而言之,依据动画影片中色彩元素的重要特征和关键作用,以及现代化动画影片制作中色彩的充分应用,使得电影艺术的色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艺术魅力与感染力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展现。高超的色彩设计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动画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与显著成效。当前的色彩艺术已广泛应用到多种类型的动画影片之中,通过色彩主观设计对观众视觉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使得动画影片的市场大大拓展,特别是促进了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快速发展进步的动画电影艺术广泛吸收了色彩艺术设计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创新,进而使得动画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价值不但的提高,故事情节也得以不断的丰富。伴随着二21世纪社会经济的迅速推进,动画电影的色彩应用也会随之迅猛发展。
动画电影中色彩元素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是当代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影片中的音乐创作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民族音乐素材,不仅使整部影片摆脱了传统的武打电影模式,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唯美品质和东方电影的美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民族音乐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 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2000年获得了多个奥斯卡奖项的提名,在当时的国际影坛引起了较大轰动。除了唯美的电影画面、较高的艺术美学价值,电影中的配乐也为人称颂。影片里一段又一段的音乐把独特的东方美和西方乐曲相结合,呈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精髓。本文主要从电影中的民族乐器、民族音乐、多元音乐的结合等多方面来简单分析《卧虎藏龙》中的民族音乐的运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华音乐艺术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充分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丰富情感、生机活力以及对美好的追求等等。中国的民族音乐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中国文化之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丰富且内涵深刻的民族音乐,而民族音乐作为我国电影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对我国的电影音乐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化的电影音乐持续发展与进步,致使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部分经典影片屡获国际大奖,有着明显中国特色的民族电影音乐增强了世界各地观众对中国的了解、认知与印象。同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方言以及各个乐器等多方面的音乐资源都是我国电影音乐的重要财富,更是扩大我国电影创作以及电影音乐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荣获第73届最佳外语影片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为例,深入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在这部电影中的具体运用,以此探讨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电影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电影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影的叙事、氛围都起到很多的积极作用。有这么一句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导演李安、电影的配乐制作人谭盾大师以及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就将“民族的”带到了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提高了影片的精神内涵。影片中的音乐与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催化了观众的情绪、烘托了电影的氛围、也推动了电影的叙事和表达。
1 突出电影主题
影片《卧虎藏龙》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把青冥剑的失窃引发了一系列的江湖恩怨,但在实质上是关于俞秀莲和李慕白、玉娇龙和罗小虎四个人的爱恨纠葛。这两段爱情都是悲剧性质的,因而对音乐情感的要求是悲凉凄婉的,除了表现爱情的悲剧,还要展现出江湖侠士之间的恩怨厮杀。因此,李安用《月光爱人》作为电影的主题曲,从始至终贯彻在电影的叙事之中,音乐在柔美的夜景中娓娓道来,凄凉但绝美的月光之下,江湖的爱恨情仇和两对男女的悲剧爱情伴随着这首凄凉的曲子徐徐展开。歌曲还有一个悲伤的英文名称 A love before time,既夹杂了一丝悲凉,也暗示了电影中的两段爱情如时光一般转眼即逝,还暗示了江湖之中脆弱的爱情和命运。
2 渲染电影气氛
优美的音乐就像是魔术师,把人们带入一个似梦似幻的境地,渲染出电影的神秘气氛。音乐的节奏快慢、旋律张弛、音调高低起伏,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例如《卧虎藏龙》中,罗小虎出现在大漠中时,李安导演采用了马头琴和二胡等乐器,渲染了大漠中的悲壮苍凉之景。与此同时,他采用了《阿瓦尔古丽》这一维吾尔族的民歌,表现出了罗小虎的不羁和浪子形象,也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这样的音乐中,人物、场景和情感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观众在这音乐中又加深了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3 刻画人物心理
音乐自古以来都是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电影中的运用也十分常见,音乐常常可以表达在画面中无法直接传达的气氛、情绪或者感觉,最主要的,它还可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加深观众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例如在电影中,玉娇龙盗来青冥剑之后准备闯荡江湖之时,为了表现她的愉悦,采用了云南的民歌《小河淌水》与特色乐器加以配合,优美婉转,把玉娇龙逃离禁锢,投身于自由的江湖的自然轻松和愉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清新自然的音调表现了玉娇龙涉世未深,不知世间险恶的单纯心理,为接下来情节的发展变化埋下伏笔。
4 深化观众印象
音乐在电影中的完美运用,可以带动观众的情感和情绪,可以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并且激发其想象力。一首独特的、优美的音乐可以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许多年后,当同样的旋律响起,观众依然能回忆起电影中的这段画面。例如在影片中,玉娇龙和李慕白在竹林中比剑的场景,导演采用了箫这一民族乐器,苍凉凄婉的箫声和二人轻盈的姿态、打斗的动作、竹林的随风摆动相结合,形成了完美的视听感受,使观众完全进入电影的情景之中。
这部在世界上赢得广泛赞誉的中国式武侠电影中,有着大量的中国元素,乐器的使用更是带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无论是侠士时常吹奏的箫和笛子,带有悲凉音色的二胡,展现豪迈大漠景象的悠扬的马头琴,还是磅礴壮烈的鼓,都在电影中与情节和场面调度相互辉映,给世界观众呈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壮美画卷。在《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苍凉的二胡、悠扬的箫和笛子、清丽的葫芦丝以及干脆利落的鼓乐,这些乐器不仅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还给观众带来一次次视听享受。
1 婉转空灵的笛乐
在电影中“南行”这一片段里,采用了古代侠士常用的竹笛。在玉娇龙和李慕白在竹林打斗的时候,导演并没有采用竹笛,而是将其运用在玉娇龙逃婚南行的途中。竹笛的悠扬柔美加上具有云南特色的《小河淌水》,再配合以边疆特有的鼓乐之声,空灵而又活泼,将玉娇龙逃婚后的心情完整地通过这音乐传达出来。而在她与武林中人在茶馆打斗之时,音乐又急速变化,不仅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也传达了玉娇龙此刻的情绪。与此同时,在这一段的打斗中,玉娇龙的武功招数和打斗力度的变化,也配以节奏、速度不同的音乐,表现了打斗的畅快淋漓,也展现了她的爽朗自由的性格和江湖人的洒脱。
2 独特凄凉的箫乐
箫声因其悲凉的特点一直是古代侠士的手中挚爱。在电影中“穿越竹林”的片段里,李慕白和玉娇龙穿越竹海的时候,苍凉的箫声在节奏上的变化十分强烈,营造了一种江湖特有的神秘感。在广阔的竹海之中,身着白衣的二人显得空灵脱俗,打斗造成竹林的晃动,这场景和凄凉又节奏感分明的箫声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一种画面和声音的双重享受。
3 古风古韵的古筝乐
在玉娇龙和俞秀莲的“交锋”这一段中,导演采用了一段类似《十面埋伏》的古筝演奏。二人打斗过程中的金属武器声和带有金属特色的古筝乐声相结合,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感。当玉娇龙手持盗来的青冥剑一一砍断俞秀莲手中的武器时,武器之间的碰撞声和音乐相互融合,不仅表现了青冥剑的强大,也凸显了二人打斗过程的激烈。
4 悠扬沉着的葫芦丝乐
在著名的“夜斗”和“丝绸之路”两个段落中,就采用了悠远的葫芦丝对情景和气氛进行表现。在“丝绸之路”这一段落中,葫芦丝演绎了一段细腻悠扬的颤音,把云南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在苍凉的月光下,大漠的黄沙悠悠地飘着,葫芦丝的声音就像从大漠深处传来,述说着这个沉着辽阔的大漠的故事。
5 带有维吾尔特色的热瓦普乐
热瓦普是新疆特有的弹拨乐器,当玉娇龙回忆起与罗小虎相识的场景,热瓦普的声音响起,在广阔的沙漠中,一位少女击杀着一群强盗,在这一打斗场景中,热瓦普的古老和娓娓道来和激烈的打斗相得益彰,在冲突中给观众以新鲜感,并且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效果。
6 神秘而有力的鼓乐
《卧虎藏龙》中鼓乐的运用十分纯熟,几乎所有的打斗场面中都有鼓乐的伴奏。最精彩的一段就是玉娇龙盗得青冥剑又被追逐的场景。在两声古琴之后响起了清脆的鼓音,随着打斗的激烈程度逐渐增加,鼓声也越来越密集,向人心头压来。鼓声的优点之一就是节奏的变化,张弛之间鼓声的节奏也带动着电影的节奏,扣人心弦而又精彩绝伦。
在电影中采用的主要乐器是鼓、大提琴和笛子,而其中又以大提琴为主,当西方的古典乐器演奏起东方的民族音乐时,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风情。在《卧虎藏龙》中,虽然大量地使用了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但作为一部东方的武侠电影,大提琴在其中的表现是极具东方神韵的。电影一开始,就传来了低沉缓慢的大提琴声。马友友演奏的大提琴曲给观众带来了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艺术享受。
在这样的配乐中,影片水墨画般的色调和气氛缓缓叙述着爱情故事。琴声虽然悠扬缓慢,但也夹杂着江湖的凶险,在俞秀莲护送青冥剑进京的过程中,配乐时急时缓、张弛有度,在她到达京城的时候,影片在大提琴和京城的热闹声中正式开始。而后,玉娇龙还剑时和李慕白二人的会面之后,也随着大提琴的缓慢低沉的声音在苍凉的月光下展开较量,两位江湖侠士的英气和侠气在大提琴声中充满了东方神韵。中国的各民族有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特征。在电影《卧虎藏龙》里,就有着韵味十足的边疆风情。在罗小虎和玉娇龙的回忆段落中,小虎唱着《阿瓦尔古丽》,悠扬而深情的旋律和极具民族韵味的声音相互配合,把罗小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卧虎藏龙》在对李慕白和俞秀莲二人被压抑的悲剧性爱情的刻画描写,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约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爱情悲剧。电影中贯穿始终的主题音乐《卧虎藏龙》,在马友友深沉缓慢而忧伤沉着的大提琴演奏中,把这个故事向我们缓缓描述着。当李慕白倒在痛哭着的俞秀莲怀中,即将死去时,这样的寂静和悲哀都到了一个顶峰和高潮。
伴随着缓慢的大提琴的声音,英雄侠士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音乐和情节的配合完美无瑕,表达了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江湖情结的追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民族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其中的乐器主要为西洋乐器大提琴,也采用多种中国的民族乐器,配乐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在难以调和的悲壮气氛下表现了创作者面对爱情悲剧的无奈和怆然。电影中的西洋乐器和民族音乐的结合营造了厚重低沉的气氛和空灵神秘的画面感,二者相互融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论民族音乐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视觉、新思维、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也在不断的增强。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得到创新教育,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动感情境,激发创新欲望。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要看它是否运用得当,是否能促进教学的优化。本文首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然后从多方面来述说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何要运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继而述说了应该怎样把多媒体应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多媒体 运用
0引言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在于能创设待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造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电教手段的这些优势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能够促使学生增强直观体验,开展想象,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1多媒体运用到小学美术中的优势
1.1使用多媒体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的意识
知识和创新的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基于以前的创新思维而产生的,也是以后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由于美术课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必需的辅导资料和现实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往往会感到很难进行创作,这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小学生不具备必要的表象积累,并且他们的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但是由于多媒体拥有再现和模拟的功能,并且信息的容量也很大,所以使用多媒体来辅助美术教学可以增强信息的密度并且让时空的界限更加宽广,课堂的容量能够更加丰富。教师在上课时,只要稍稍一动鼠标就能够让学生看得很清楚,可以有效地给小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容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可以增强小学生自身独立思考并创新的思维能力。进而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触碰到更加丰富的现象,增大知识的范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力。
1.2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供动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小学生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由于小学生有这样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来生成多具色彩的动感画面,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应边看画面,边听奇妙的声音并且一边动手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2)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的软件如PowerPoint来制作辅助的教学课件,制作的课件内容要新鲜有趣,这样就可以产生较大的视觉效应,有利于吸引和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根据儿童的具体特征来用网络动画的形式制作课件,有利于聚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
1.3使用多媒体教学来创造温馨美丽的课堂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聚集呈现不同图像、语言 、音乐和影像,而且能很自然快速地让学生融入到温馨美丽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融入创新的氛围中。著名美术家康定斯基说过,音乐和美术是和谐的。所以,教师在创作课件的时候,如果能够调动小学生多种感官,融洽了课堂的氛围,形成了康定斯认为的那种和谐。
(1)在鉴赏刺绣作品的课堂上,需要把各个不同地方的优秀的刺绣作品和当地的刺绣作品融合在一起来制作课件,力图使学生全面地感受到美丽和风格多样的刺绣。
作品美丽的气氛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在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创作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推动下真正使用心来画画,才能激发他们巨大的潜力。
(2)例如,当学习国画《荷花》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画,并且在展现荷花图画的时候一边播放优雅的古筝曲子,使学生被美妙的情境熏陶。当学生感受完美丽的荷花图画后,再使用实际的笔墨来创作荷花,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作品质量。这种优美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审美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被美的情境熏陶,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技巧。
2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方式也几乎普遍应用于每一所小学,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却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在运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时应该特别强调几个问题。
(1)要正确认识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代表教学就得到了优化,还要特别注意多媒体教学是否用对了地方,能否从真正意义上让教学更加优化。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以及它带来的艺术魅力,绝不是让多媒体教学形式化和简单化,否则多媒体教学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一教学方式只要用对了地方并能充分利用的话一定能够让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
(2)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对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会经常被技术问题所阻碍,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而是要请来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所以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在信息技术上的运用能力,这样在遇到多媒体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自身来解决,而不用专门去叫专职技术教师而浪费课堂的有限时间。
(3)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需要让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并让信息技术资源合理有效的被利用,也要引导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应该浏览什么网页。所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语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肯学、乐学,有利于其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有效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从而推动小学生美术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惠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A].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3).
[2] 吴昌红.全面注入电教技术,生成精彩美术教学[J].考试周刊,2011(51).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历史的航船驶入了新的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历史的航船驶入了新的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电脑备课,制作课件,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备课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小学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像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多媒体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小学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多媒体备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自主积极的学习当中去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海底世界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绚丽的色彩,变化无穷的神秘海底,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欢乐陶吧》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学生沉浸在陶艺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用电脑播放捏泥团的步骤,加上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3.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新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结构延展
现代美术学习,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到了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而文化内涵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又使得美术教师需要更加关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但教师个人的学识有限,教材和教参中的资源也不足。在美术课程资源的扩展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庞大的人文性素材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美术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
1.导入网络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宽广、直观
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活动的模式。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或“百度”自行查找任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过程。
2.开设电脑美术课程,为学生开创美术学习的新途径
用计算机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一有构思,就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多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大大提高了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做出如下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运用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美术课堂的绘画与欣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一、深化认识表象,拓展创新视野
创新思维与知识是紧密相关的,所有的知识既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同时也是未来创新思维的基础。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由于缺少与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辅助的资料,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就是学生创新思维视野受限以及缺少一定表象积累的表现。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信息的密度,还可以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本身还具有容量大、模拟性和再现性的优势。在课上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教师讲授的知识就可以一目了然,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在丰富了孩子们表象积累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设计课《邮票》的学习时,教师在课上教学所使用的邮票仅仅是教师收集到小部分邮票,可供学生参考,这样当学生自己手绘邮票时,脑海中浮现的也仅仅是教师课上介绍的几种,教师在讲解邮票相关知识时,也只是做简单的介绍。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利用邮票集锦的光盘,为学生充分的展示出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的邮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邮票的历史背景等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2.在学习美术剪贴《运动人物》课程时,由于学生对于运动任务的动态和肢体结构了解的相对较少,教师如果直接讲,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播放运动项目课件,首先让学生对运动人物的动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申奥主题曲的光盘,其中会播放每项体育运动的画面,教师结合讲课进度适时播放,通过这种形式迅速的带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认真的观看了运动人物每一个动作,拓展了学生视野,也增加了学生的表象材料,对体育项目也有简单的了解。
二、创设动感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1.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学生的知识能力不但可以受到创新的教育,而且在学生的情感领域中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调动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态画面动感化,为学生创设边看、边听、边动手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下雨了》课程时,课上教师应播放相应的下雨短片,片中有瓢泼的大雨、匆忙的人们、经雨水洗礼的建筑物、颜色各异的雨伞等生动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学生们可以真真切切的听到雨的声音,看到雨中的情景,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孩子们创作出的小作品丰富多彩,画中描绘出雨天的色彩,有雨中焦急的人们、五颜六色的雨伞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使用软件自己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应是具有视觉冲击力、内容新鲜、色彩分明的,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孩子们年龄的特点,可以使用动画制作课件,这样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课程时,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可爱的海底动物的动画片,使学生对海底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孩子们看到浮动的水草、颜色各异的鱼、蓝色的海水,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进而激发出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可以看出,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整合教学所需的各种影像、音乐、语音和图片,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快捷、自然的感受到美的学习氛围,更愿意投入到创作的情境中。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和美术间是存在一种和谐的。所以,在设计美术课件时,在提高学生视觉欣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营造课堂氛围,达到美的和谐。
1.在学习欣赏课刺绣作品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为每幅刺绣作品配合当地的名乐,学生在欣赏时,可以感受到刺绣作品的美及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当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时,会学会用心灵去绘画,并释放出本身的潜能。
2.在学习国画《荷花》课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欣赏各式各样的荷花图,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声中去感受聆听与荷花相关的散文,在音乐的促动下,学生沉浸在陶醉的意境氛围中。在欣赏完作品后,学生便提起了画笔描绘出荷花,学生的作品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方式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启迪了学生审美情境,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实施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培养创造型、动手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教学材料,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教师应不断的去总结和学习多媒体技术,互相讨论使用的技巧,使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喻惠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3:29-30.
[2]吴俊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报告[D].漳州师范学院,2012.
[3]陈婷婷.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王书华.从受众收受角度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33:807.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焕发生命活力”为基础的新课堂教学理论。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思考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文如下: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学习母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开展的并不顺利。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心理特征及时代发展要求,分析和研究了师生互动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策略。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和言语互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互动;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触,增进师生感情的空间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师生互动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师生互动的方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互动的技术和时间,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展开适时、适当的互动活动;最后,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与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互动,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和人际交往的互动,没有真正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
合作能力是评价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注重师生合作,用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来弥补学生自控力的不足,使教师成为领航学生的“灯塔”,才能使教与学更加和谐。总而言之,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往往沦为配角,师生地位不平等。试问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会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2.讲究互动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只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提问,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方式,充分把握师生互动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以提高互动效果。如在学生学习疲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师生互动模式的成败。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学对象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们刚开始认识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征,使用科学的师生互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更新思想观念,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教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拉近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想方设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从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高效性和优越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它既是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又是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前沿阵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教师们在对待学生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加大语文课程的合作教学力度。通过推广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展一系列有益的合作学习模式方面的有效探索。“合作学习”是我们国家教育部,在综合考量了西方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日益增大,开始逐渐思考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新型的合作式教育教学方针。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推出了以后,我们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强调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可以按照座次顺序的天然分配来进行组别设置,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每一个小组既是一个独立的语文学科讨论学习的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讨论式学习的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和学生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完全被割裂了开来。学生只负责单纯的学,使用笔和纸对黑板上板书的知识进行快速记忆,老师只负责大量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向同学们灌输一整套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论和要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单纯的教授关系体现的是“普鲁士”式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比较呆板,是几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体现出了集中化和流水作业的特点,因此,这种活动没有充分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虽然延续了几百年,但是越来越呈现出教育方式呆板、僵化不配学生接受的特点。
(一)安排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当今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以《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由于其意境比较优美,文字比较简练,浓缩了华夏民族的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小学生由于初步接触语文古文课本知识,虽然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背诵和记忆,将这片课文初步消化。但是,由于小学学生缺乏知识厚度,因此在感性理解层面,很难以真正实现对古文作品的透彻理解。针对这个现实问题,语文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古诗中难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小学语文课程知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
(二)对语文教学课程展开优化设计
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最快和最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小学语文教师从繁重的语文课程板书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对课本知识理解的难点,对阶段内的语文教学课程设计展开优化和调整,满足学生理解和吸收的需要,最终体现出素质教育阶段,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过程的时效性。
(三)使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小组讨论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图像、文本和声音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单纯的书面教学的形式。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式教学的基本工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及时地将课程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反映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安排学生积极准备发言内容,在思维碰撞与交互的过程中,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积极向全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最终的观点定性阶段,安排小组组长为代表的集中讨论,形成语文课文剖析的最终结论,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逐渐独立,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小学学生将会面临素质教育的人生重要考验,因此,小学阶段既是决定学生人生道路走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逐步实现语文能力巩固和提高的黄金时段。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是要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切实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关联。
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度不同和个人特点的不同,因势利导,设置符合具体教学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和“交流”,为今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8.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