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论文

作文的写作字数来分,作文可以分为限字作文和非限字作文。教育部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作文的字数上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写出非同寻常的好作文,必须要在“想”上下功夫。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写“下水文”的不重视以及写“下水文”的时机和形式问题,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参阅相关资料,提出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写“下水文”的重要性: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文,促进作文教学有效完成的好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条理清楚,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以丰富表达的内容。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作文怀有恐惧感,都是大面积存在的不争事实。初中生“嘴不能说,手不会写”?即使有幸升学的出类拔萃者又有多少人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如一柄寒气森然的利剑,高悬在作文教学的头顶之上,令人不寒而栗。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 一朝一夕形成的。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 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入手,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老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能由才干来培养。”举一个浅近的例子:泳坛的教练员不少原本是泳坛骁将,即或不是泳坛骁将,也都在泳池中搏击过,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假如一个教练员只会在黑板上 教游泳,那是断然培养不出游泳健儿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只能由教师的写作来培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之后.会更主动与教师配合,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作文指导课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的文章对学生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因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写作的愿望,有了能够写好的信心,这样就能独立完成写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体察写作的甘苦。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写成一篇文章,从体验到积累,到酝酿,到落笔,到修改,期间不知要费多少神思,花多少精力。能否谙熟这样一个创作过程,能否对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了如指掌,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教师讲解课本上的范文,指导、批改、评讲学生的习作,如果不是自己体察写作的甘苦,深得写作的真谛,那么充其量只能干瘪瘪的就文章讲文章,以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批改、评讲学生的习作,而不能真切会传神,恰到好处,形象生动。只有体察了写作的甘苦,方能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篇习作。

教师的“下水”作文,有益于教师做现身说法。现身说法就是教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启迪、诱导学生。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因为是通做一篇文章,教师的切身体会必然与学生的切身体会有相同之处,也就极易产生心灵感应。我对此深有感触。有一回,布置学生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有典型事例,有真情实感。原以为写这样一个话题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习作下来,大失所望,有一大半学生写了党,写了祖国。当然这样的题材未尝不可以写,问题是没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深切感受,没有了源头,那来的活水?只得以豪言壮语始,以政治口号收。其余学生虽然写了自己的母亲,但不会选择典型事例,没有融进一个“情”字。为此,我“下水”写了《我的母亲》一文,在主评讲课上当堂朗读,读到动情处,老师哽咽,学生流泪。并要求学生重写本次作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指导、评讲说到了学生的心里头,为学生所接受并效法。而离开了老师的“下水”作文,现身说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总之,教师写“下水文”是一个“抛砖”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在作文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下水”,还要乐于“下水”,勇于“下水”,和学生一起在作文的海洋中前行,点燃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智慧、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快乐地畅游。

【“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教育论文】热点

【教育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