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创业者(两篇)
30岁创业,正是追求“中产”的好时光。事业已经渐渐步上正轨,职场上开始受到重用,干得好的已经爬至中层或管理层,生活质量也稳定下来,人生的远景逐渐清晰,只要再接再厉,继续稳打稳扎,50岁、70岁之后的美好生活现在都可以看得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章。
徐小平:给30岁以下创业者的一个建议
我觉得这一代人30岁以下的创业者,和我们那一代非常不一样,首先他们更加接近商业的本质,更有商业意识。
像我这一代人,什么叫商业?那是资本主义,是要被杀的,什么叫赚钱?那是卑鄙的,什么叫财富?那是一种罪恶。60年代俞敏洪、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都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才走出来的,所以当时新东方的口号就是:走投无路,去找点儿希望。
俞敏洪当时叫拔掉农根,他还是一种阶层意识。国家决定你是农民、你是工人,你要通过努力拔掉这个根,那一代人能够幸存下来我觉得很不简单。但是30岁以下的这帮人,他们的商业意识是非常强烈鲜明的,并且为此自豪。
举个例子,当时有人说徐老师,你们新东方是一个商业机构。废话!本来就是。我说大家要赚钱,他说徐老师满嘴是钱,那共产党经济改革就是钱,就是从搞斗争变成搞财富,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什么?就是钱。我们那个时候还为这个纠结。
柳传志要走出中国、走到香港,那简直是九死一生,俞敏洪要走向纳斯达克,也是面临内部的冲突、迷茫,风雨交加。但是到了这一代人,他们一上来就是要出国的、就是要上市的。我们当时要不要融资、要不要上市,纠结半天。这帮30岁以下的创业者,完全没有这种价值观的扭曲。
第二,他们是互联网一代的人,他们玩儿着游戏长大、玩儿着互联网长大,现在赶上了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大转型的时刻。而且他们没有遇到过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的痛苦,他们赶上的是互联网进入一个赚钱时期之后,移动互联网开始全面取代传统互联网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幸运,生命没有太多无谓的浪费。
第三就是他们的国际化程度,这帮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一个是出国的人很多,另一个是他们很多在外企呆过,已经被彻底国际化了,他们是能够拥抱世界的一批人。很多人的产品面向国外市场,做得非常棒,国内很多媒体都不知道。
世界是70后的,但是更是80后的,最终是90后的,80后、90后,他们这些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代人,会彻底地完成中国的转型。
我投资了很多30岁以下的创业者,投资他们的时候,我完全不会考虑腾讯这些巨头的因素,我不像其他投资人,有精确的考虑,我喜欢他我就投他。重要的是这个创业者讲的故事本身,这个人和他的故事能不能打动我。
我遇到30岁以下的一个小伙子,他做了一个网站叫酷瓣,在网上,随机六个人约到附近的咖啡馆学英语,在上海做得如火如荼,一个月好几十万的收入。这个人英语也不好,就是一个土鳖,我本来瞧不起他,但是被他打动就投了。他特别疯狂、执着、狂热,把我忽悠晕了,我说OK,投你了。
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和曾经的创业者,我给大家一点建议。
一个优秀的成功的创业者要正直。有一次,一个30岁以下的剑桥回来的创业者,我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他说我最大的优点恐怕就是诚实。可见诚实、正直是多么重要。潘石屹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房地产行业每五年换一拨人,剩下的人都是破产的破产、崩溃的崩溃,出事儿的出事儿,最终留下的就是遵纪守法、诚实待客的人。
像我,今年年龄接近两个30,假如说在10年、15年前、5年前,我们做过不正当的事儿,现在我成了名人,任何一个客户站出来,说你当年骗了我,你当年没有说实话,对我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对于30岁的人来说,道路还长得很,你可以成功5年、成功10年、成功15年,但是最终使得你一生辉煌的东西,或者你曾经失败,能让你再次辉煌的东西,还是你的品格、品德。
创业者对投资人、市场、客户、合伙人都要诚实。骗投资人的人,不会有长远的生命;对你的合伙人,有什么困难,要实话实说,任何难关都过得去。对市场更要诚实,某某奶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有人往他的奶里投毒都没打倒他,反而使他成了悲情英雄,他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
这是我给30岁以下创业新贵一个建议:你要想成功,并且过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就要坚守商业道德,坚守诚信原则,真正地以真格、人格,以诚实的人的状态运行你的事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以上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内容。
苗鹏“草根”创业大事记
2006年 第一次创业。与朋友合股创办了人生第一家健康产业公司,由于股东间意见不合,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花费了在北京打工期间所有的积蓄。
2007年 第二次创业成立北京益生好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健康产业。
2008年 未能抵御金融风暴、北京奥运等众多因素影响,因资金断裂,第二次创业宣告失败。
2009年 第三次创业。卖掉个人名下唯一房产还债,剩余房款坚持创业成立益生研国际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0年 与中国道家养生协会强强联合并引入资金开发生产人体排毒健康产品“脏腑清修排毒组合”,涉入中国本土健康养生文化领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2013年 益生研收购北京资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收纳了资生生物旗下7个自主产权的小蓝帽、发明专利和10万级净化GMP生产基地。
2015年9月 定位第四次创业拥抱“互联网+”,成立北京平糖移动互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三个月受到某知名风投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并给予该项目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印象。
以上所述就是苗鹏的创业历程和成就。让我们把视角再拉近一些,看看他是用什么法宝打破穷人不能创业的魔咒。
义无反顾,只身一人出大山
苗鹏1985年出生于山东济宁的一个小山村,祖辈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童年带给他最多的记忆就是家里常常被人上门讨债的场景。这种日子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于是本该上初三的他毅然选择辍学,独自一人背着家人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奋斗生涯。
那时候的他没有一点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甚至连初中毕业证都拿不出来,更别提创业基金,他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他开始做货船水手、建筑工人、砖厂的烧砖工人……总之,什么能赚到钱他就干什么。
积累阶段:风雨飘零,坚如磐石是我心
记得那是2002年,几经辗转的他来到了北京,过上了电视里常说的“北漂生活”。白天他给人当送货工,晚上去天桥摆小摊,整个人就像陀螺似得没有一刻的停歇。除去按时给家里寄钱还债,他的生活还是很拮据,遇上刮风下雪就会面临零收入的状态。有一次,由于钱包被盗,他连续十多天都只能睡在天桥下面,靠着仅有的90元钱度过了漫长的一个半月。后来,凭借几年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他终于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一家传媒公司从事礼品书籍送货业务,整天满北京的跑,风雨无阻。虽然辛苦了点,但他是开心的,他说他不想自己的弟弟向他一样没有文化出来受苦,现在每个月他能按时往家寄钱了。可惜好景不长,因传媒公司股东纷争,公司瓦解了,他“又失业了”。为了节省花销,他和同事在朝阳区百子湾一起租住在一间6平米不到的平房里,每个月的房租120元。无奈,他又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
卧薪尝胆,聚沙以成塔
2004年9月,他进入了南京中脉集团北京分公司,从事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销售推广工作,正式跨入了健康产业。由于自身学历基础低,为了能够胜任,他开始阅读大量的医学、养生典籍。在他对健康产业越来越了解的同时,他发现他爱上了这个行业,尤其是在他接触了道家文化之后,更是被道家的养生文化深深吸引。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让他想到让父母不再佝偻脊背、老态龙钟;想让他们永远健康地陪伴着他……。终于,他努力还清了家中欠下的债务,一直以来压在父母心头的巨石终于可以放下了。接下来,他决定要完成他自己的创业梦想,尽管当时他还是一个地道的“草根”。
第一次创业
2006年,带着辛苦攒下的钱,他离开了中脉,创立了第一家公司,从事医疗器械的销售。无奈,由于股东意见不统一,导致他第一次创业失败,而且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再次一无所有。但是他告诉自己跌倒了不可怕,爬不起来才最可怕,他坚信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选择题,他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二次创业
于是,2007年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创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依然是做健康产品。就在他准备一展拳脚时,金融风暴将他打回了原形。为了还清公司欠下的债务,他变卖了名下唯一的房产,当他手上拿着还完债剩下的钱时,他开始犹豫了,是该继续朝着梦想前进?还是回归故里,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接连两次的失败让他不禁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与否,但他立刻否决了这种消极的想法,因为别人可以输得起,可以回家投靠父母,可是“穷人”更输不起,他坚信只有自己认为失败了才是真正的失败。
第三次创业
2009年,他拿着手头上仅有的12万元钱第三次创业,成立了益生研国际医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并逐渐布局全国健康产业市场,他将他信奉已久的“道家养生”融入了他的企业与产品,与中国道家养生协会强强联合,开发了“脏腑清修排毒组合”。他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行业内从0做到了2亿元的市场份额,这一次,他真正将“道家养生文化”传遍了大江南北。他陆续收购控股了“北京资生生物”、“哈工益康航天医疗”,2015年9月他定位第四次创业拥抱“互联网+”成立了北京平糖移动互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并启动“互联网+糖尿病”项目,启动三个月就受到某知名风投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并给予该项目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印象……
他敢于担当,一诺千金,书写着中国创客的风采;他沉稳内涵,无私利他,受到各界领导的关爱与支持;他带领团队不断刷新行业新格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营销传奇。这就是这位地地道道的“草根”15年来社会对他的评价,从多年前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上亿身价,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苦,所幸他坚持下来了。当所有人质疑的时候他一意孤行,当所有人羡慕他的时候他仍坚持初心,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原因。强者永远冲锋在通往下一个巅峰的路上,成功就是打破一切禁锢,不断攀升新的事业巅峰。只要有梦想,敢拼搏,“草根”一样能逆袭!奉劝各位,千万不要被那些说“穷人不能创业”的言论所误导,不去尝试,比失败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