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创业>互联网创业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推荐两篇】

我觉得所有潜在的创业者都需要冷静的思考一下,互联网创业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样的人更可能在这次互联网创业大潮中笑到最后。
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

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21日在吉林大学落下帷幕,共决出冠亚季军4名,产生金奖34个、银奖82个、铜奖184个。

参赛评委及选手纷纷表示,大赛有效汇聚高校智慧和社会资源,不仅可以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还有助于形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引擎,构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平台。

大赛成果亮点纷呈高校科技实力凸显

本届大赛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和浙江大学智能视力辅具及智能可穿戴近视防控设备并列冠军,华南理工大学优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亚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获得季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Unicorn无人直升机为流线型机身,可以减少飞行阻力,提高抗风性,具有噪音低、易维护、低温启动、可在风雪雨中飞行等特点。应用于警用巡查、电力巡线、农林植保等领域。今年5月至10月,基于该技术创立的公司销售额达280万元。

浙江大学领队李响介绍说,智能视力辅具及智能可穿戴近视防控设备名叫“云夹”,戴上它可以检测读者的阅读距离角度,通过云计算反馈给用户,主要针对学龄儿童矫正视力,是目前全球首款近视防控可穿戴智能护眼设备。目前公司有4条生产线,超过50款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售出超过10万套电子视力辅助设备。

记者在大赛现场看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Visbody人体三维扫描仪只需1秒时间,就可以完成对人体的高精度三维扫描。硬件和算法属于自主研发,精度达到0.1毫米,在人体三维扫描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大赛评委会表示,夺冠队伍都是典型的科技实力派,这些项目中的科技很多从校园实验室走向社会,均为经过市场检验的实践组项目。

据悉,共有300支优秀团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其中创意组项目111项、实践组项目189项。

创业创新热潮兴起,高校学子参与踊跃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

今年5月,国务院推出《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改革做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创业创新热潮兴起,高校学子参与踊跃。

湖北省注意构建创新创业大环境,武汉市“青铜汇”、“创业咖啡”和襄阳市的“隆中对”、黄冈市的“创业大别山”成为全国创投界、创业界知名品牌。全省高校设立和吸收校外创业基金2.8亿元,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96个,大学生创业场地230个,面积约12万平米。从2013年到2015年,湖北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年均增长30%,本届比赛中也是入围决赛项目最多的省份。

清华大学重点打造“兴趣团队”、“创客空间”、“X-lab”三创平台,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拿出1.6万平方米建成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Icenter,将制作、设计和创新创业融于一体。

吉林大学每年投入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近3000万元,全校有30%的学生接受了创业意识训练,15%的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训或实践,每年的毕业生中有0.7%的学生自主创业。

开设课程、配备导师、提供场地、联系资金……各地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结果是双创热潮的方兴未艾。

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助推人才成长成功

有调查显示: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平均有不到10%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中不到10%能够创业成功。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被誉为培养“金字塔尖上的人才”。然而正是这些金字塔尖上的创业者带动了大量的就业。

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博士生导师胡汉辉表示,创业教育不是应景的工作,也不是应付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基于这样的原因,才要全面开展双创教育,提升双创人才的成功率。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目前各地高校普遍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三级体系——普及教育、实践教育和孵化教育。普及教育,覆盖100%的学生,通过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意识;实践教育是将有创业意向和兴趣热情的学生组成团队,策划项目,参加比赛。多数高校会为其配备创业导师,开展社团活动;孵化教育是学校对于参赛获奖的项目或可行性的项目提供场地、人力、资金支持。

腾讯科技副总裁王巨宏表示,有些创业者可能会成功创业,有些可能会选择去企业实践锻炼,但它埋下了一个创业的种子,经过公司的专业化训练后,他再次创业的成功几率会非常大。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吸引全国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508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比赛共吸引意向性投资30亿元,为项目成果转化提供了资金支持。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举办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从教育部获悉,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锣。大赛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教育部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赛事情况。参赛项目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二是“互联网+”新业态,即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即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四是“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即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两组赛事。其中,参加创意组比赛的团队是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申报人只能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参加实践组比赛的团队为创业企业已在2015年5月1日前注册,申报人可以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也可以是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大赛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大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二是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三是促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大赛由教育部与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务部、团中央等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吉林省省长蒋超良担任主任。

大赛分报名、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报名时间持续至7月31日,最终择优遴选300个优秀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互联网创业】热点

【互联网创业】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