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生活百科>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沈阳世博园旅游攻略(通用4篇)

沈阳世博园地处风光秀丽的棋盘山风景区中心地带,距市中心20公里,为迎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沈阳植物园原址之上修建而成。2007年沈阳世博园荣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沈阳世博园的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沈阳世博园景点介绍

百合塔

走过一片莲花池,远远望见的就是世博会的主题建筑

——百合塔。形状如百合花盛开的黛青色高塔笔直地冲上蓝天,顶端弯开呈喇叭状,玻璃幕墙从底座一通到顶,气势恢弘,格外壮观雄伟。百合塔高12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塑建筑,寓意沈阳百业兴盛,和谐发展。乘电梯上去观光,可总览世博会全貌,视野坦荡、开阔,将全部美景尽收眼底。塔周围是起伏平缓的山坡,种植着嫩绿的草坪,色彩斑斓的百合花编织出精美的造型,如绣在绿色绒毯上的精美图案。

凤之翼

凤之翼位于世园会主入口广场,是园区的大门。建筑面积4168平方米,主塔高72米,“凤翼”长210米,中间贯穿10根斜拉钢索,建筑整体造型如凤凰展翅,象征着沈阳振兴腾飞之势。又象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拥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朋良友。主塔下方是1000平方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凤翼下部是功能型建筑,用于售票、服务、销售等,斜坡式屋顶铺设草坪,与周围环境的草坪相连接。凤之翼建筑使世博园景观充满了时代的动感与蓬勃的朝气。

玫瑰园

玫瑰园因沈阳的市花是玫瑰而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荟萃全球3000多个玫瑰品种,是世界上品种最丰富的玫瑰园。更有一棵金玫瑰堪称玫瑰之最。她由八万片金箔拼接而成,价值两百万,是本次世博会最大的亮点。随着人流进入神秘的玫瑰园,这里果然是玫瑰的天堂。红的、白的、粉的、蓝的、黄的、紫的……所有的玫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尽情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韵。看惯了精美包装的温室里的玫瑰,这些生长在真实泥土中的玫瑰更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玫瑰园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地源热泵采暖技术,既节能又环保,即使室外是冰天雪地,玫瑰园内依然温暖如春,因此玫瑰园内一年四季都会盛开着玫瑰花。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因此园中提供举行玫瑰婚礼的场所,气氛浪漫温馨。而轻啜玫瑰茶、共进情侣餐的“玫瑰之约”,则更令爱侣们神往。

百花馆

百花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花卉室内展馆。馆内有国内最大的马赛克镶嵌壁画《和平鸽》。百花馆将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体现现代园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综合馆每月推出一个或几个主题展览,花鸟鱼石、花卉园艺、电子产品以及服装、食品等将融汇于此,这里将成为花的天堂,也是游客参观购物的好去处。

沈阳世博园简介

世界园艺博览会2006年在沈阳举办。2004年9月1日,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第56届大会正式批准沈阳举办“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类别为A2+B1级专业国际展会,展会将于2006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展期184天,主办单位为辽宁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花卉协会、沈阳人民政府承办,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与中国公园协会协办,地点在中国沈阳棋盘山旅游休闲度假区。“世园会”以沈阳植物园已建成的南区和正在开发建设的北区为核心区进行建设,并向东、南方向拓展,总规划面积大于5平方公里,是历次“世园会”中占地规模最大的。

沈阳世博园展区看点

沈阳世博园身处沈阳世博园的树廊、花海、水榭间,放眼望去,花团锦簇、满目葱郁,煞是养眼。细细端详,那里的每一簇鲜花,每一株树木,每一处景致,都渗透出对自然的追求,对和谐的推崇。由一个个绿丛串起的国际展园、园内庭园、水生植物区、滨水湿地景观,犹如翡翠链上的颗颗绿宝石,时时引起游客们的观赏冲动。

沈阳世博园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很大很好,就是里面的东西很贵,普通老百姓一般进去出来包都空,说实话在里面花钱的确很心疼。建议大家不要在里面乱买东西,有很多东西买回来都没有用,会后悔。里面纪念意义的东西太多了,根本买不完,建议购买自己喜欢的国家地区的风土特产物品

。南方植物虽然略有“水土不服”,但北方植物却在沈阳世博园里快乐生长。

无论是常见的油松、刺槐,还是珍贵的北美油松、杜松、核桃楸等树木。据统计,沈阳世博园已收集到能在沈阳露地越冬的树木约600多个品种,其中珍稀树种约30多个。世博园里许多树木,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许多植物还有意想不到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世博园内的观果树木有百余种,桑树、山定子、梨、欧李、金银忍冬、接骨木、雪果等,他们结出的果实可供食用。世博园里,还专辟有一处药草园。园艺工人们利用高大乔木及茂密灌木丛所形成的良好药用植物生长环境,结合地形特点,栽植了300多种药用植物。

沈阳世博园园区主题

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与自然,组成世界。人类、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感;自然,是草木、是动物、是山水。同是生命,同为彼此的环境、和谐才能共生,共生才有未来。

“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主张、是召唤、是姿态,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智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根本。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旅游攻略】热点

【旅游攻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