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简介(热门五篇)

古劳偏身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广东鹤山古劳地区盛传。由梁赞一脉相传的咏春拳本来并无正身与偏身之分,都是以正面攻击为主,晚年梁赞才创造了偏身派咏春拳。多年来,古劳偏身咏春拳一直是以"父传子或带徒"的形式流传。在梁赞的故乡古劳村委会,基本上男丁都会一些基本技法,近年有古劳咏春拳的传人在香港开创了古劳咏春拳国术研究会,广收门徒,使古劳咏春拳得以发扬光大。随后又有传人在鹤山沙坪城区开设咏春拳健身馆,开门授徒,开始使这种"神秘"的民间拳种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古劳偏身咏春拳的简介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离手单操

古劳咏春拳离手实作训练有单操手和双操手两种。技击时可间接截击和直接截击。下面就本拳之离手单操手训练作一介绍。

单操手的训练是技击接手和截击的入门技法,是本拳“一管二”打法的再造。从表面动作去分析就如外国拳击的对抗性训练一样,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动作去截击对方。在对练时,一方以各种手法主攻,另一方以本拳“一管二”的打法截击,从简入繁,由慢到快,先轻后重,手身步合一,练至能在任何情况下以一只手灵变自如截击对方为佳。本拳单操手的训练关键是把本拳技击心诀贯穿于其中(“来留去送”、“你上我下,你下我上”“高接低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然灵变,才能不断地提高实作中的功力。 离手单操的截击分上、中、下三路。上中路防截动作以“小念头”动作为练,下中路的防截动作以“撑鸡脚”“大膀手”为练。所以必须练熟“小念头”、脚法和“大膀手”、“自由圈手”、“碌桥”等对拆才能进行离手单操训练。这是本拳所有对拆训练的必由之路,主练功力和自然灵变擒手和近身技法应用。只有真正地掌握,才能把本拳22个基本动作的任何一个动作直接用于技击之中。而离手单操训练则是本拳技击入门之第一步。掌握好这一步就能更好地发挥远距离和接手、迫身、紧迫、快打的技击效应。

离手单操训练有拳、桥、掌、指、膀、肘、(膝)次第训练过程。掌握则可单独运用,又可以综合灵变运用。其掌、桥的训练方法是以离手单操掌的训练,分上、中、下截击,有小念头中的挑、摄、膀、鹤膀手、勾手、撑掌和大膀手等动作。先以定步面对面练习,后练活步,要求每个动作出手准确,一丝不苟,截击时轻快利落。掌形变化有摊、摄、拖、铡伏,利用掌腕的灵活变动可留(缠)可弹、可击(放),使内劲达于手,又要力不出尖,形不破体,发劲从脚“涌泉穴”起,配合腰胯和手腕的运作。初练应先以摊缠掌习之,再以铡伏掌练之,后练拖手,并根据实作情况灵变运用,拳曰“来留去送”是也。这种截击法就是间接截击,其特点是动作简单,一留一送,干脆利落,技击时多用侧身对垒。李小龙与人交手时亦常用这种打法。

掌的直接截击方法除直接截击对方眼、喉等要害部位外,还可以利用掌腕的寸劲,用腕骨弹击对方的手三阴之穴位和神经纵。这种方法可直接破坏对方的快速组合打法。一般人出拳都先把手的肌肉和肩、肘、腕臼放松,待拳到达击点的一瞬才发力。只要彼微动我先动,击在对方手三阴经的位置,往往使其防不胜防而受挫。落掌之直接截击点是对方内中节的位置上,并非注意他的拳头。掌的截击除挫伤对手来势外,也是为拨开中门任击放,充分发挥紧迫快打的优势。

离手单操的掌截训练还要贯穿于本拳“你要上我要下”技击心诀之中。在技击中对方很多时候用双手,我只要以组合动作,也可制止对方快猛的来势。如对方一手拿制我手,另一手同时击我,我以皮肤感知其力向上而我力(变手形)向下反制对方。同时迎面而转,使之我顺其背任我击放。掌握此法要熟练“碌桥对拆”和“叠掌”等对拆方可自然反应。实作中不管对方多猛多快进攻,我只顺其来势灵变自然制其于半途之中。

掌的离手单操截击训练有素后,则进入桥手截击训练。桥的训练主练“伏虎”制法,“留”制法和弹截法。“伏虎”制法只是以桥代掌截击并以掌击打(亦可用桥或肘击放)。第一步是先练桥的留制方法,练至准、快、稳,自然反应地留制后,则主练弹截之劲。拳曰:“桥来桥上过”的制打合一技法(桥手管制,掌或拳同时击之),手、身、步合一,“犯则立扑”。由于本拳以劲、技取胜,若对方高大力猛,攻防合一,我则利用身形、步法的灵变(迎面而转),以“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之心诀直接截击或借力打力或击或放。此时灵变的技法是十分重要的。灵变是古劳咏春拳的技击宗旨,是以技胜而非以力胜。而本拳的劲力是由内达外而练,通过对拆训练而浑圆全身。劲力的运用贯穿至技击中绵绵不断,能蓄能放,能软能硬,能击能放。这样才能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当练至劲力深厚出拳势不可挡就已功臻上乘。广州“劲道”拳是以咏春拳为主又结合白眉拳为一体,十分讲究内劲发力。是以劲力过人,势不可挡,出手至胜,一般人是难以抵敌的。而真正掌握古劳咏春拳对拆中劲力的人,应以灵变制之。也就是说本拳的对拆内劲训练是梁赞传下来的,同“劲道”拳的内劲有相同之处,当然“劲道”的(内劲)劲力击人是值得咏春弟子学习的。所谓“一劲压十技”,劲技难合,功底不深同样挨打。

肘的离手单操训练同上述二种训练方法一样,要领相同。肘的运用应最好先熟练本门肘的对拆法,配合身形高低侧身及步的变化,可直接肘击也可间接肘击,二种方法都要以手掌灵变的配合,使之上、中、下三路可防可攻。从远而近紧迫靠打、运用桥、掌、肘的灵变,即“三节打人无遮拦”也。肘法是本拳之精华,一般不传。因为学会肘之技法,可完全控制本门功夫,出手伤人,所以只限嫡传弟子授之。而离手单操的肘截法只作为攻防单式而练,一旦掌握,在你强我弱的情况下,可立于不败之地。

离手单操训练最适合擂台赛运用,适合远而近,主动进攻的打法。如能在技击中掌握好时间、距离、角度,对舍远求近的打法都有好处。运用时,应结合本拳技击心诀,灵变运用,只着眼于外形动作的打法,而无内在的心诀和技术,只能在技击中两败皆伤。单操离手训练虽可用于技击之中,但只是进入技击的基础,真正掌握本拳技法的人可以任何一个基本动作出手致胜。祖师梁赞与人交手擅用撑掌、伏虎手,举手能制敌,人曰万法为一也。离手单操之掌、桥、肘训练是一种强化性的基础训练方法。训练时应配合脚的截击方法,即横劲可胜直力,快可截“爆发力”,迫制可解脚法,弹劲可连削带打,取力点可制快。近之快比远之快优胜,我顺人背,借力打力为上,若出手即使对方失重,则威力无穷。所以在训练时左右手都应能单独运用。

离手双操训练是本门技击训练的重点技法,只有双手共用才能充分发挥技击心诀的威力,才能稳妥地做到紧迫快打和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达到功深灵变的地步,则可万法归一,反朴归真,举手胜人。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劲力运用

古劳咏春拳是宗师梁赞所授之拳种,保持了原来的练法,不同的是发展了远距离的擂台式自由打法的练习。古劳咏春拳没有套路练习,只有二十多个散手动作的十多个对拆法,是宗师梁赞花甲之年返古劳村传授给家乡人的拳法。从各门咏春拳的木人桩和双刀技法招式上分析,古劳咏春拳大部分散手动作同其它咏春拳用法是一样的,只是在对练中多了肘法还原对拆,太极拳的单、双推手和低桩对拆法,并要求习者如打太极拳一样意紧形松、先慢后快,把每一个动作练至准确无误、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后,加入本门手法和其它手法训练,达于灵变。古劳咏春拳每一组对拆都是对实作功夫的灵变深造,也就是说,组组对拆都是自由技法之再造。速度则视功力进展而变。对拆的过程则是练意、练气、练技、练劲、练外抗能力和手、身、步合一灵变的过程。练的时间越长,功底越深,技法越精。由于古劳咏春拳长桥手、中桥手、肘法和推手等都是近身技法,故在近距离的对垒中,其控制能力和击放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犯则立仆。本门拳、桥、掌、指、膀五个部分的训练,应结合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在原来对拆基础上进行筋骨屈伸的弹制、弹击发力,使出手快疾凶猛,反弹而出。此时应是以意催形,又以形催劲制击。功底越深,气之激越大,劲力越猛,久练则形成自然反应,适合远、近距离的不同打法。

劲力运用如能做到在技击中有效地控制,则须在对拆中训练出一种密而不漏的防制技法,这种技法是由内静练至外静(慢)。所以初练古劳咏春拳时,要求习者口微合,以鼻呼吸,对拆时动作要缓慢。把每一个动作做准后,意想掌桥粘跟着对方而留送。双方对拆用力应是不丢不顶,着着还原。这种定步扎二字钳羊马的练劲(气)、练技过程是从缓慢逐步过渡到实作技击的长时间过程。通过对拆练习,激发人体内的潜能,保持气之荡荡不息,技击时做到劲力绵绵不断、马步坚实、呼吸自然、神不散、体不倦自然灵变。

通过对拆训练能使练习者不断提高实作控制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三节控制手法:手为首节,身为中节,脚为根节;手之掌为首节,桥为中节,肩为根节;头为首节,胸为中节,腰为根节;脚掌为首节,小腿为中节,大腿、胯为根节。三节控制均有左右、高低、前后、横斜之用,用之得法在于随机应变。随机应变即通过对拆达到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神入化、随心所欲。手之三节控制则有上、中、下三路用法。上路对拆手法有小念头、中膀、鹤顶手、上勾手、拦撑掌、八挂、叶掌等;中路有大膀手、八挂掌、下拦撑掌、叶掌、下勾手、二龙挣珠、推手等对拆;下路有撑鸡脚、大膀手、跪马捶、下勾手、八挂掌等。古劳咏春拳除了撑鸡脚和跪马捶是下路攻防动作外,所有长桥手动作均可以马步变化直接防制下路,只要习者多练则可严密控制。身之三节控制主要是避开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配合手的技法而制击(放)之(包括脚之制击)。身之防制有左右、前后侧身、小环魂左右、前后侧头。有左、右、后小环魂腰和大环魂腰。

练习三节截制法(控制法),从动作去理解,是要求习者通过密集防制而达于法。这种法是随心所欲的,而非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技击中只要随便用一个动作,就可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的来势。如在实作中以拦撑掌进攻对方:运动中对方突然起直蹬脚,我则变下撑掌弹击其大腿内上侧部位(另一只手弹撑亦可)。这样除练就快速反应外,还可以保证自身重心不变及撑击效果,但此时须配合身马变化(高低)。如欲使这种有效的打法适应远近距离而用,则须具备意控能力。远距离的意控着重下路的腿击,要注意控制其势和点,如擒贼先擒王一样。所谓势就是来势,即视对方来势之重心变化而变,可充分利用对拆中的近面而转之法控之。这种迎面而转之意控并非在远距离跟着对方转,而应在接近对方攻击距离时迎面而转,这和引敌误途、先发制人是另一回事。所谓点就是对方的手中节、根节之部位。脚之点应是小腿部位,大腿、胯部均为意控的截制之位。一旦达攻击距离,意控变为截制其脚或膝便可。意控脚微动即对方脚向上、向下微动,也就是膝动,通常以脚弹击时,一脚微下沉曲膝助支点发力,另一脚促膝发力截击。如能在技击中意念微动,截制在点,掌握好攻击距离,即可做到我顺人背,犯则立仆、先发制人。李小龙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就是这个道理。李小龙的见解是十分有哲理的,他提示人们在对垒中要视对方的实力、环境、人数而应变。要根据自己掌握技术的程度而运用。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掌握远、近距离的控制能力,才可先发制人,否则可能被伤或两败俱伤。同样,技击中的不招而打、连招带打,都要具备全面的控制能力,才能得法。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风格特色

古劳咏春拳和其它咏春拳门派均属少林内家功夫,是少林派中较难的拳种。五六种咏春拳,虽然练习方法有所不同,但各种动作变化、技法、拳理、拳法基本相近。除古劳咏春拳外,其它咏春拳都有套路练习,都有小念头、寻桥、标指三个套路的练习,只是名称有所不同。古劳偏身咏春拳拳艺刚柔并济,身法、手法敏捷多变,步法灵活,进退自如;善用短桥、蝶掌,善发寸劲,善于短桥短打,侧身快打;善黏手,手感强、反应灵敏;三点半棍为其一绝。这种看似“花拳绣腿”的功夫,实则攻击力十足,在偏身消卸对手正面进攻的同时,从侧面攻击对手,击其弱点,达到“连消带打,借力打力”的目的。

鹤山市古劳偏身咏春拳国术总馆第四代掌门人冯强用了这么的一句话形容:“不中看,却中用”。记者看到,他们在玩拳的过程中,人体像一个灵活转动的轴承,总是根据招式,忽左忽右地不断偏身,给观众落了个“花拳绣腿”的印象,但大家千万别被他的外表迷惑,而小觑它的攻击力,这个偏身消卸对手正面锋芒进攻的同时,从侧面攻击对手,击其弱点,达到“连消带打,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巧打取胜的目的。

古劳偏身咏春拳的代表人物

古劳咏春拳并非独指只有二十种动作组成的散手拳,而是包括梁赞先生及其亲属在古劳乡传下的各种拳术、器械的统称,因此要了解古劳咏春,必须了解有关赞先生的亲属、传人。

梁旭:梁赞之弟。

习得秘传的古劳咏春拳,多次回古劳乡下,并传下几个弟子,如荣机公、枕二叔。后来,吾师祖到安南(今越南)谋生,在那里遇到梁旭,相交多年,又因彼此有亲戚关系,得其秘授,习得古劳咏春拳、虎尾三点半棍及双刀。故有“拳为主,棍为师,双刀为父母”之说。

梁春、梁枝、梁显:是梁赞的兄弟或侄。因赞先生家境富有,其父也有妻妾几人,故赞先生家中有兄弟数人。

梁婵:赞先生之亲侄女。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喜舞刀弄棒,习得一身好武艺。风华正茂之年嫁入古门,中年丧夫。梁婵一生虽好习武,但十分反对子侄对外传授,九十多岁,还能以金鸡独立脚洗面。据传,她临终之际,把50本家传秘笈烧掉。梁婵一生擅长“皱纱带”、秘传双头棍、阴阳夺命刀、虎尾三点半棍、气功十段锦及穿心脚、金鸡独立脚、撑鸡脚,其功夫只传下几人。

鬼眼扬:梁赞之亲侄。自小随梁赞先生在佛山帮助打点生意,夜晚随叔父习武,是赞先生的亲传弟子之一。壮年之际回古劳乡下务农。

梁四:鬼眼扬之子,自幼随父习武,青壮年之际正值日军侵华,梁家经济不景气,梁四到高明做挑担生意,与本地人发生口角,遂发生打斗。梁四使用秘传双头棍的“十张刀”技法,力战几十人,对方伤重者众,后梁四由警察护送回乡。其一生之中,十八般武艺皆通,尤以“眼功”、秘传双头棍、铁拳功见长。

黄华三:与梁大妹、肥仔照、易英四人是梁赞回乡最早收下的弟子。其中梁大妹、肥仔照、易英学的是正身咏春。黄华三家中有兄弟四人,是从外地迁入古劳东便坊。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故后人称其华三公。黄华三见兄弟人少,恐受人欺凌,故欲拜赞生为师,起初遭拒绝。华三公意志坚定,用桂圆木(俗称龙眼木)做一木人桩,利用空闲时间勤练不休。某天早上,赞生出外散步刚好碰见,为其苦心感动,又经过调查暗访其为人,遂答应收其为徒。开始华三随师习正身咏春,因其身体矮小,体重只有90多斤,与师兄手时总落败。后梁赞按其身形,结合自己一生习武经验,传授华三公“以闪为进”的三角步及侧身马,同时发挥其体形特征,运用“吞吐浮沉短胜长”心法,形成别出心裁的侧身咏春。自此华三与师兄对拆,反败为胜。华三公一生习得扇面三点半棍、时辰点穴等,并传授与本乡木便坊冯朝振、冯坚就等数人。

大王光:

古劳村心坊人。父亲经商,家庭环境富裕。其父希望他日后能考取武举人,光宗耀祖,故在大王光年少时就开始找师傅教其武功。后来,又把他送到外地学艺。青年时,大王光回乡,拜梁赞弟子黄华三为师,学习三点半棍、双刀。故青年时的大王光已习多派咏春。后机缘巧合,拜父亲的好友梁赞为师,继续学习咏春拳术。其一生习得多种绝艺,尤以“还魂腰”、“金鸡独立脚”、“十二时辰点穴法及四季血道图”盛名。传子大王尧及同村兄弟数人,其孙家中还留着当年大王尧练武的石锁(右耳)。

林兵:

又名林伯长,外号“兵头”,家住现古劳村心坊新社巷(今龙溪学校宿舍附近)。少年时,随梁赞所传古劳弟子黄华三学习偏身咏春及扇面三点半棍。其后,他志向参加革命,得到梁赞亲自传授双刀、单刀、秘传双头棍、轻功、气功等,成为孙中山先生在南洋一带活动的近身保镖。一生经历数次大战。老年之际,乡传下一弟子古之圣。后因与乡亲发生冲撞,被人暗算。林兵一生为人侠义,力气之大为乡亲称奇,与梁赞之表弟及亲传弟子之一,有分牛之力的肥仔树堪称力王。

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

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练习咏春气功(肾气归元);第二羊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穿心捶)、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另有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基本拳法;第三阶段练习“学手、练知觉”。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咏春拳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咏春拳经》:“咏春拳开山祖师梁(严)博涛自福建入粤,定居广东南雄陈庄,得庄中乡绅陈宝鑫兄弟热忱接济。梁博涛感激不已,遂在陈庄开馆授徒。至今,粤北南雄仍有人操练咏春拳。”据说,古劳咏春拳中流传的“咏春派跌打点穴秘笈”就是来自于粤北南雄。“之后,梁博涛只身到广州,在广州西关传授咏春拳。当时梁博涛主要传授的有红船梨园弟子黄华宝、梁二娣、大花面锦、高佬忠一干人等。这是梁博涛在广州教授的第一代门徒,日后这些门徒均开枝散叶,形成生生不息、百川归海的“咏春流派”。如黄华宝把咏春拳传授给佛山人梁赞(实则是世居佛山的广东鹤山古劳人氏),成就了一代咏春拳王佛山赞先生。

由梁赞一脉相传的咏春拳本来并无正身与偏身之分,都是以正面攻击为主,晚年梁赞回到家乡古劳后,收了一位身材瘦弱的徒弟王华三。初学时,王华三和那些身强力壮的师兄弟交手,屡战屡败,无还手之力,因此梁赞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教王华三一套以“以弱制强”的偏身咏春拳,自此出现了古劳一脉的偏身派咏春拳。王华三又将这种咏春拳绝技传给了8个弟子,其中冯振为表现最出色的弟子,他体格健硕,人称“大辘振”。

梁赞由70岁回乡居住到77岁寿终,7年间共教出了梁志扬、梁大妹、王华三等8个弟子,8人当中又数王华三成就最高,而且培养的后人最多。在王华三众多的弟子中,现居住在古劳的冯振老先生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传人。目前,冯振是在世咏春拳辈分最高的传人。冯振老先生的两个儿子冯良、冯强也是目前古劳咏春拳中的代表人物,

冯振17岁跟王华三学偏身咏春拳,数十年来致力于研习、传授偏身咏春拳,现在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传人基本上都是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冯振在广州传授拳艺6年,在香港传授拳艺33年,不少外国人向他学习拳艺。1997年,由于年纪大了,冯振把香港的医馆、武馆交付儿子冯振强,自己回到家乡古劳,继续研习、传授拳艺。

冯振在鹤山古劳咏春拳的传承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把古劳偏身咏春拳传播于省、港、澳及美国、澳洲、加拿大乃至世界各地;他和他的弟子冯根珠的名录载入《广东武术史》;他是在世各派咏春拳传人中辈份最高者。近年来,在鹤山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古劳的咏春拳已经作为一张响亮的“招牌”展现在世人面前。来自各个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的咏春拳高手都知道鹤山不仅有他们的祖师爷梁赞,更有古劳独门和正宗的偏身咏春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武术基础】热点

【武术基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