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汇编15篇
骨骼衰老是人体衰老的标志之一,常言道:人老腿先老。而专家研究发现,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能促进钙吸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欢迎阅读!
内容导航
1、促循环太极拳是一项强身壮骨的运动3、宣肺4、勿弓过5、勿激烈姿势中正保持平衡动作缓慢谨慎小心8、勿滞劲9、勿叉劲10、正骨骼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虚实相间和谐平衡造成膝盖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4、健肠胃15、勿扭拧1、促循环
由于太极拳重视呼吸配合,在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的肺部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血液循环。
再加上饮食合理,少食盐,减少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就会少患及改善。
据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常打太极拳者平均血压13..1/80.5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指标太极拳组为39.5%,一般老人为46.4%。
看了“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文章
太极拳是一项强身壮骨的运动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挺起脊梁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病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要想做到,并不容易。这个“静悄悄的流行病”除了让人放松警惕之外,常常在不经意间给身心带来长期的伤痛和负担。
现在都是办公化工作,很多人在上班时坐着,下班就是躺着,长期这样容易引起痔疮等疾病,太极拳对以上这些都有改善。
久坐不动的都市生活方式,是骨质疏松症发生和发展的“帮凶”之一。为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在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强调运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意义。
现代都市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楼梯,最终可能因“习惯性缺乏运动”而导致日后患骨质疏松症。而适当运动是提升骨骼健康的重要手段,能改善机体的生物力学和全身情况,防止跌倒和创伤,降低骨折率。
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青少年进入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将更晚,症状更轻;常打太极拳的人与不打的人相比较,跌倒的发生率减少47%,髋骨骨折发生率降低25%。
研究发现,腿脚不好的人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后,自己能走路,腿脚不好的毛病也有明显的改善。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参加太极拳活动多年的60岁-90岁的老人血浆睾酮水平大于对照组不常运动的老人,而与健康成年男性相类似。运动可调节睾酮,睾酮能促进代谢,使骨密度增加。
体育运动对于增加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形成是有效的。12名69岁-95岁老人参加实验,经每周3次为期3年的轻度至中等运动量的训练后,骨矿物质增加2.29%,不运动的对照组则减少3.28%。
运动还有益钙的利用,增加吸收,而卧床能使尿钙排泄量比正常排出量高3倍之多,因而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再因长期卧床影响骨血液循环,使骨营养缺乏,加速骨量丢失。长期不运动使骨附属组织缺钙,也同样加速骨丢失。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强烈建议,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当持之以恒地参加运动锻炼。
3、宣肺
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
4、勿弓过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最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病变。因此初学者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此类情况出现。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呢?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这就是拳论上说的立身中正。
很多人练习太极拳都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因此练太极拳时动作一定要到位。
5、勿激烈
人们在行架之前都有个热身的过程。有的人采取硬抻、猛压、快转、强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伤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膝关节疼痛期间,不但热身时按摩,练完拳按摩,平时也要多按摩。
初练拳时多由于大小腿运动机能差,劲力充足,膝关节就首当其冲随受各种打击,待练习时日一长,腿上的肌肉的收缩张持能力增强,自然就能起到替代和保护膝关节的能力,这时的膝关节就不那么“骄气”了。所以长期练拳的人很少有膝疾发生。
姿势中正保持平衡
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震荡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动作缓慢谨慎小心
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
8、勿滞劲
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要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9、勿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用劲的方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
10、正骨骼
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
这对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有助于帮助他们矫正身姿。
加上户外空气新鲜及阳光中紫外线适量照射,人体钙质容易吸收,也就少患由骨骼疏松而引起的骨骼变形折裂等病症。
太极养生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
太极拳运动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是未来人类健身养生的首选运动,练太极拳可延迟机体衰老。
太极拳与物理疗法一样可以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以及太极拳可以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一般常说的膝关节炎,它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市面上的非处方止痛药通常难以缓解这个疼痛,而且还会伴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推荐物理疗法,但疗效甚微。
太极拳是一种天然的物理治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可缓解膝关节疼痛问题,并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临床和公共健康方面迫切需要发现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多元身心锻炼方法,将冥想与缓和优雅的动作结合起来,已经有证据显示深呼吸和放松能缓解膝关节炎的症状,但是还没有试验直接将太极拳与标准疗法进行过比较。
研究人员想将太极拳与标准物理疗法在缓解疼痛、生理功能、抑郁、药物使用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进行比较。将200多名参与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太极拳组或标准物理疗法组。
太极拳组的患者连续12周跟随教练每周锻炼2次太极拳。物理疗法组的患者连续6周每周接受2次物理疗法,此后6周在家进行有监督的练习。
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协调性,脾气暴躁的人,练习太极拳后,能使脾气变得温和。
12周以后,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进行测量,两组患者都有了显著缓解,效果可以持续长达52周。此外,太极拳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与物理疗法组相比有了更显著的改善。这些发现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虚实相间和谐平衡
和人的正长行走一样,左脚实而右脚虚,一虚一实,一前一后,若是长时间的练习,习拳者可以自如的应急。
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资料说,美国老年协会曾作对比试验。一组老年人练健身房器材,另一组则练太极拳,结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脑子好,走路稳健,摔跤骨折比前者减少50%。
最后,美国人得出一个结论,说非常佩服中国东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钱的太极拳比现代化器械的锻炼要好得多。
造成膝盖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各种运动都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而陈式太极拳对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要求更为细致。如中正不偏,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等等。
同时还对裆、胯、膝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屈膝松胯。即强调在习练每一招势时都要屈膝、圆裆、开胯。陈式太极拳运动量相应较大,加之屈膝、圆裆、开胯,所以腿部要支撑全身活动的重量,而以膝关节负担的重量更为明显,因此膝盖必须有力、灵活。
动步出腿时,则始终轮流以一足支撑重心,一足提起蹬出。太极拳的动作又是慢速度进行的,因此膝关节的担负比其他拳种要大得多。如果不得要领,必然会造成膝盖痛。
原因二、有的拳友错误地把放松误认为就是一味地向下蹲,这时劲变为了抽劲。重心便落在了膝关节上,为了站稳,势必会身体前倾,膝盖向前跪,结果膝盖超过脚尖,这样便加大了膝关节的重量。长期以往便会出现膝盖痛的感觉。就像有人在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有时会遇到膝盖疼得状况。
原因三、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许多转脚、转身的动作。我经常发现有的拳友只转脚,而膝盖并不随之转动,那么这时力就会压在膝盖上。这也是导致膝盖痛的原因。
原因四、许多拳友误认为五指抓地,脚心空就是用自己的脚趾尖抠住地,这样重心就会落在前脚掌上,从而无形当中便加大了对膝关节的压力。致使身体失去了灵活性。这样也很容易造成膝盖的疼痛。
14、健肠胃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不会肌肉酸痛、大汗淋漓、口渴难熬。
经常性的舒展动作,也可以调整人们的心情,促进消化。
而且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对便秘、痔疮等疾病也有疗效。
15、勿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