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_关于团结协作的历史故事精选四篇

自古以来,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就很多,相信你会喜欢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

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4: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1:忍让为国

寇恂是汉朝时期幽洲昌平人,他帮助刘秀打天下,屡立战功,是开国元勋之一。刘秀登基后封他为颖川刺史,他工作认真执法严明。

当时很多地方仍有战乱,个别将军对队伍管理不严,任士兵去抢掠百姓财物……贾复的队伍就有这种现象。

一次贾复的部下带了一些人到颖川来抢掠,还杀了人。寇恂让人把带头闹事的人抓获,经审问证据确凿,寇恂就下令把他在集市上执行死刑。

贾复知道了这事很不满意,认为是寇恂在故意出他的丑,表示以后一定要报复。寇恂听说这件事后,也觉得这事办得不够妥当。

一次贾复带兵路过,他对部下说:“我和他的官职一样,他这样对待我的部下,明摆着是没把我看在眼里,我这次一定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寇恂早就知道贾复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听说他要路过这里就对自己的下属说:“贾复这次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你们多预备些东西,招待得好些,我躲躲他。”

寇恂的部下谷旁很不服气的说:“您和他的官职一样大,何必怕他呢?他的部下被执行死刑,是因为触犯了法律,完全该杀……我带过兵,可以保护您的安全,要是他要动手,就由我收拾他!”

寇恂说:“这么做不好,我倒不是怕他,现在刚建国不久,如果事情闹大了,对各方面都不好。当年蔺相如正确处理廉颇一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冤家宜解不宜结呀!

寇恂做了很好的准备,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贾复,预备了酒席给他接风,表现的非常的诚恳热情……席上,寇恂向贾复表示了歉意,贾复也不好意思再发作。

后来皇帝刘秀知道了这件事,又做了双方工作,这个矛盾终于很好的化解了。

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2:张劭拨剑自刎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见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地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张劭要去看个究竟,店小二慌忙阻拦,说,那个人害的是瘟病,我们谁都不敢去。张劭哪里肯听店小二的劝,他径自走过去查看。见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张劭赶紧为他求医问药,并汤水粥食,早晚小心伺候。

没几日,那人居然病好了。

原来,这个人也是来赶考的。是楚州山阳人,姓范,名式。因为这场病,两人都耽误了京都大考。范式十分过意不去,就在这家小店里,两人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离别时。正值重阳节。范武说,明年的今天,我一定到贤弟家中,登堂拜会你的家人。张劭说,那一天,我一定设鸡黍之宴,等待兄长的到来。两人盟誓之后,饮了数杯酒,然后含泪告别。

第二年重阳这天,张劭起了个大早,洒扫厅堂,宰鸡炊饭。等待范式的到来。然而直到日落。他也没有看到范武的影子。张劭不相信兄长会违背誓约。一直苦等到深夜。

三更时分,一阵风来,影影绰绰中。有一个人影。颇似范式。张劭喜出望外,说,小弟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我知道兄长不会爽约的。然后张劭高兴地置酒设宴,准备与兄长痛饮。蹊跷的是,范武到来之后,始终不说话,还时不时以袖掩面。张劭心疑,以为自己招待不周。范式见状,惭愧地说,贤弟啊,实话告诉你,兄已非阳世之人,乃阴魂也。

张劭听罢,不啻于五雷轰顶,惊问何以至此。范式说,自去年别后,我便终日忙碌在商贾中。尘世滚滚。岁月匆匆,今早邻居送我茱萸酒,始知今日是重阳节。我怎敢忘记与贤弟的盟约,奈何山阳距汝州,千里之隔,非一日能到。有道是,人不能日行千里,魂灵却可以做到。为了不背弃誓约,我便自刎而死,魂驾阴风,来赴兄弟的鸡黍之约……

说实在的,历史上重信守诺的故事读过不少,然而当读到《喻世明言》中的这个故事时,仍觉惊心动魄。也许在范式看来,一个人如果没了信用,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世上行走的意义。于是,他便用生命托举起他心目中最贵重的东西——信用。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那一晚,张劭放声痛哭。第二天,他便辞别家人,奔赴山阳,去参加兄长的葬礼。一路上,他饥不择食,寒不思衣,行了几天,终于到达山阳。张劭祭拜完毕,回头对范武夫人说,愿嫂嫂垂怜愚弟,不弃鄙贱,将劭葬于兄侧,能陪伴在兄长身边。张劭此生足矣。

说完。张劭拨剑自刎而死。他也用牺牲自我生命的方式。给结拜兄长、也给这个世间一个感天动地的回答。

关于团结的历史故事3:不记前怨

唐朝宰相陆贽当宰相时,听人们舆论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谋私利,陆贽没做调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李吉甫贬到明州去做长史。李吉甫当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为这件事抱不平。

后来皇帝听了谗言,把陆贽贬到长江三峡附近的忠洲当别驾。

后上任的宰相知道陆贽与李吉甫之间的过节,就把李吉甫提升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陆贽的矛盾,压制陆贽永远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个心地宽厚又聪明的人,他主动请陆贽吃饭,诚恳的和他交谈,陆贽很感动,坦直的诉说了过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从此两人共同商议工作,团结相处很和谐。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热点

【历史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