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观后感

电影云水谣影评_观看电影云水谣影评有感【汇编4篇】

云水谣》是一部根据作家张克辉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而成的爱情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云水谣影评,希望能帮到大家!

云水谣影评1

两个小时的片长,就是为了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讲得七零八落?前面五十分钟,徐若瑄和陈坤的对手戏,简直惨不忍睹。徐若瑄以三十高龄扮二八女子,扮不像啊。先扮清纯,后扮从容淡定,不论扮什么,看到她的戏份,都叫人心里堵得慌,一个字--- 装。

青春气息是装得出来的?大家闺秀是装得出来的?书卷气是装得出来的?艺术气质是装得出来的?“从容淡定“是装得出来的?我不讨厌她,她长得美,大眼睛,黑眼仁,翘翘的鼻子,可是看她演电影,真是急死人。陈坤这个角色以及徐若瑄的角色都像是符号,交织剧情的符号。直到后面李冰冰的出现,才看到了点血肉。

故事情节很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四个执著的男女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的四位男女的执著真是叫人瞠目结舌。一个执著也罢了,偏偏四个都执著,感情那些专一男女都让编剧给碰到了。

女一号死等男一号一生,男一号在等了近二十年无望之后,终于败给了从朝鲜战场一直追到西藏的女二号。女二号是个人物啊,为了让男一号接受她,把自个儿的名字都改成了女一号的名字;而男二号呢,除了要为男女一号通风报信之外,还负担着守护女一号,为女一号在大陆找寻男一号的责任,直到自己蜡烛成灰泪始干。

大伙儿都常说这样的爱情美?要搁在很多年前,我大概会说,嘿,美。现在,那可要迟疑一下。

执著的爱,固执的等,对于某人某物某事的专一,常常为人所称道。原因之一,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毕竟执著的人是少数,极少数。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是大多数人的生存方法。原因之二,大概是本来也很难做到。比如女一号那种,那么个美人,自个儿守了六十年,其间要耐住多少寂寞和辛苦。至于,这是不是好?不知道。毕竟是各人自己的生活,不好妄加评论。不过,既然种群的大多数选择了,随遇而安,随波逐流,应该说,这样可能更利“生”吧。

去年把老版上海滩带来看,看完出借给朋友们看。女友一名曾经打电话说,“为什么许文强那么快就爱上了阿第?他才到香港多长时间啊? 他就把程程忘啦?” 我还一时真说不上来,这是岁月在心里积下的答案,言语无法有效的表达。许文强没有忘记程程。在那种情况下,他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又怎会还有重回上海与自己的仇人的女儿重修旧好的幻想?而此时此刻阿第出现了,而且阿第还是一名很好的女人,模样儿不错,心地善良,你要许文强怎样?继续做自己的大情圣?不如擦擦眼泪,添添伤口,把程程存放好,继续生活?毕竟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爱情。

执著,有时候给其他的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不过这是事情是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儿。不过,设若人家不愿意当黄盖了,或者周瑜决定辞职,咱也得让他走人不是?合着你要当情圣,就活该我成全?

唱你的独角戏不就结了。

2.片子用了好多的运动镜头啊,那个镜头摇啊,升啊,降啊(等等专业名词),忽高忽低,光那女一号家的院墙就被镜头翻越了超过两次以上。看得我眼花缭乱。这就美啦?这就流丽啦?运动镜头后面就有内容啦?用到就剩了“油滑”二字。就连片首的那支曲子,好像是“四季”里面“秋”的某一乐章吧 (如果记错了,请纠正),拉的真滑,真滑。一到陈坤同学四处奔跑,就开始用音乐煽情,真把音乐当脂粉,把电影当女人了。

画面美,片子就美啦?就钻到人的心里去啦?至于剧情,有一点小资--- 梁洛施那个全世界飞的,随时携带笔记本电脑去泡酒吧。 有一点大资--- 女一号成了画家,海外侨胞嘛,在纽约曼哈顿区拥有豪华好像还是两层的公寓(编剧,纽约曼哈顿区的豪华公寓要多少钱知不知道?),满屋子画作和艺术品,闲来可以缅怀过去的人事;有点文艺 --- 钢琴伴奏男女合唱的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微风卷着窗帘。真打算满足文艺男女青年对人生的所有梦想啊?

就为这把个故事讲得七零八落?

不过,看电影欣赏文艺,大概都是愿打愿挨的事儿。爱的人,会说你不懂得欣赏,会说你不懂得感动。得,那就让电影唱独角戏好了。

另外,片中那首“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现在唱起来,必用低沉的嗓音极慢地唱。

云水谣影评2

是年少气盛,还是天生宿命,这些年来,还时不时得意忘形!

李冰冰扮演的王招娣,太容易讨好观众了。这角色起伏波动较大,人物性格饱满,何况向来在银幕上扮丑的女星都会赢得更多的好评,所以她凭这部戏获奖,也无惊异。但主要是王招娣的最终胜利还是不禁要引人深思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活生生把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拍砸了,感觉有些伪文艺。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文艺不文艺这东西本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答案和限制,都是因人而异的。我只想知道,到底在爱情这个节骨眼上,是应该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徐若瑄的角色本来就不出彩,加上她的演技实在有些矫揉造作,似乎更为她的悲情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好像,如果最后她和陈秋水破镜重圆了,还真让观众从心往外不待见。不过她又着实演了一个为爱情,甘心放弃大好青春,执着等候的角色。这个角色本应该让观众为之感动,心之所向,最起码是让人觉得可惜而又慨而叹之的,可最后风头全被活泼直爽的王招娣夺去,不光是演技上的锋芒,甚至连观众的心也一并被夺去。

观众看到最后,甚至不会去抱怨陈秋水出尔反尔、没能像王碧云一样坚守阵地,大家一致认为他和王招娣的结合才是民意所向,因为王招娣的破釜沉舟和愿意跟随陈秋水浪迹天涯的决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相爱的人要远走他乡,或留学,或工作,或回故乡,每当这时另一人就要做出对当时的她来讲天大的抉择——分手还是随他而去!大部分人衡量再三之后,最终选择放弃,因为眼下的这块地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事业、有她的朋友还有她的未来,与彼人的分手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一切可以重头再来。于是,每当遇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她便如此这般解决,到头来,她也结婚了,也生儿育女了,也老死在这一片不败的温床上。但她却一生都没能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青春冲动过。

王招娣的家在上海,她固执又冲动,认定的人和道理,就一如既往的跟定了走下去,她不管那么多约定俗成,也不问未来,她只知道那一刻,如果她不跟着陈秋水奔赴西藏,她一生都会后悔。

最终打败陈秋水的当然不是日积月累的孤独,更不是杳无音信的望眼欲穿,是王招娣铁打的决心和执着的眼神。

女人,是应该像个贞洁烈妇般痴心守空闺,坐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还是应该舍得一身剐,跟着他四海为家!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坚守的固然伟大,却只能萧瑟收场;追随的虽然鲁莽,却即便在雪崩当头之时,仍能有被对方紧握住手同生共死的力量。

如果爱,就请勇敢去爱。不管是金戈铁马还是荒漠草原,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驻守一隅,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天长地久更安心。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电影云水谣影评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云水谣影评3

他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这是云水谣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薛子路用他一生的承诺对碧云的回答吧。

陈秋水,王碧云,也算是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吧。

一直觉得像这样的影片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

40年代的台湾,秋水的离开,碧云的无奈,都是这场悲剧的开始。

为了躲避战乱。秋水不得不离开。

也正因了如此,秋水跑到大陆,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

其实故事的4个主人公都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故事的时候,不想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受伤。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会有一段完美的结局。

关于秋水。

如果说陈坤的眼神可以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那算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吧。

给了碧云一句承诺,确因最终音信全无,抵不住金娣的追求。

也正因了金娣的一句“就让我代替碧云好好爱你吧”秋水才愿意娶了金娣,自此有了一段曾经快乐的日子。

很多人说秋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不顾碧云,投入金娣的怀抱。

这样的男人遭来多少恶骂,可是在我看来,秋水其实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了碧云的消息,没有了承诺的含义。

遇到了愿意用一生守侯自己的人,秋水是该接受她的。

但是难忘却的是他和碧云的分别。

碧云给了他一支笔,说:“用这支笔给我写信,我会回的。”

而秋水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我只有一句承诺,我会等你。”

也正是这一句承诺才有了两个人的苦苦守侯,这个守侯来得太苦了,

让两个人自此与幸福失之交臂。

纵然秋水有多爱碧云,纵然在他面前幸福是一张白纸。

失去了消息的他最终还是选择摘掉碧云为他带上的戒指,娶了另一个女人。

但我想,他会觉得碧云也是这样理解他的吧。

如果自己不能跟碧云在一起,就想办法让自己幸福。

这样,碧云看起来也不会难过。

其实,爱一个人,就是为了他让自己幸福,幸福很久很久。

关于碧云。

这是一个我最爱的女子,她用她的一生只为了守侯秋水的一句承诺。

秋水离开的日子,是她一心一意照顾秋水的妈妈,她的婆婆。

甚至不顾婆婆的再三劝说,坚定的心从未动摇过。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没有任何秋水音信的时候,爸爸劝她嫁给子路。可是,她却始终如一,无论子路对她有多好。

看着她望眼欲穿的眼神,哽咽地冲着爸爸喊,我要等秋水。

所有所有的感情全被她一个人俘虏。

有时候看着她一个人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那枚戒指。

碧云啊碧云,你怎么就这么傻呢,你情愿守着那一句承诺自己过一辈子,也不愿意让别人来照顾你吗。

你知不知道子路对你有多好,他帮你寻找秋水的下落,他其实也希望你能幸福。

其实我是羡慕碧云这样的女子的,可以一辈子只为一个牵挂守侯,

不管是不是痛苦,也不管是不是孤单。

其实我想,她内心一定不是痛苦的吧。

心里有一个惦念的人总归是好的。

尽管最后看着白发苍苍的碧云望着电脑屏幕上的陈昆仑(王金娣和陈秋水的孩子)的样子,她望着昔日她深爱的男人的孩子。

她只是想要多看他一眼,她只是想要一个假象而已。

她冲着屏幕大吼,我听不见他的声音,她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只是这样,在她心里,也该有同样的满足了吧。

她的侄女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究竟这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分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分开的是什么?

谁也没有答案,等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没有任何结局。

一个人安详的走完一生,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苦苦守侯,这样也算是一种幸福了吧。

关于金娣。

很多看这部片子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女人。

但是我对她算是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吧。

我不认为是因为她的原因秋水才会离开碧云的。

相反,如果没有她的出现,秋水反而更不会幸福。

从一开始她对秋水的爱就是很单纯的喜欢,难道喜欢一个人也有错吗?

没有。于是这样的喜欢拯救了一颗将死的心。

她对秋水可以算得上死心塌地,甚至愿意甘心作为碧云的替代品。

为了这个男人,甚至不惜往自己的伤口上洒盐,改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她该知道,每一次秋水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心里都会痛一下。

但哪怕让他痛一痛也好啊,至少他会觉得记忆中有这样一段无法割舍的情怀。

在他们结婚的那天晚上,金娣在秋水面前为远在台湾的碧云说的一番话。

是我不让他等了,今生今世他要见不着你,来世我一定陪着他去见你。

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拒绝呢。

或许秋水并不爱她,但我想,还有什么比的上对自己的真心。

纵然他有千般的爱碧云,但是无法相见的理由更是给了他太多的伤口。

其实金娣的出现算是秋水的重生。

一个女人愿意用自己作为自己男人心上人的代替品,用自己的一生去照顾他。

我想她也是需要太大勇气的。

这场注定了的幸福,是她拼命拼命为自己争取的,而不是秋水的背叛。

她用她伟大的爱给了秋水生的希望,甚至,承诺的延续。

关于薛子路。

同样是我喜欢的男人。

一直默默地为碧云付出,得不到她的爱却心甘情愿为她打听秋水的下落。

他像碧云守侯秋水一般苦苦守侯着碧云。

尽管最终没有结局,尽管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还是遗憾终生了吧。

这个遗憾并不是碧云没有答应嫁给她,而是他不能陪着碧云等到她该等的幸福。

他不能守侯在碧云的身边照顾她,这些对他来说是足够的遗憾。

碧云的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她在等一个永远也等不到的人,所以,我一定还有机会。”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忍不住想到很多往事。

薛子路啊薛子路,你也太傻你知不知道。

纵然你等到碧云,你也等不到她的心。

她永远不会像秋水一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算作给对方的幸福。

所以,其实你并没有机会。

看着你为她找来的秋水的消息,换来的只是她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个结局,没有丝毫隐瞒。

只是你那一句比秋水更让我感动的誓言,让我觉得,你的付出远比他多太多。

时间不等人,幸福不等人,岁月不等人。

爱情他更不会随随便便等人,这样看来,我们的感情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切都是承诺来得太早。

我们承受不起这样的海誓山盟,不是么。

关于整个片子。

算是我喜欢的类型,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情感在里面。

如果说一开始秋水和碧云没有对彼此的承诺,碧云还会不会苦苦守侯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谁也不会知道答案。

还是那句歌词,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会吗。

碧云你会吗?

秋水你会吗?

金娣你会吗?

子路你会吗?

你们告诉我啊。

我一直认为这个爱情故事里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谁辜负谁。

只是太多的幸福不知道该如何分配。

你说如果你是秋水,你该怎么办。是同样的苦等,辜负另一个女人,还是接受另外一个女人,成全两个人的幸福?

如果你是碧云,你又能如何呢。是接受子路的爱,违背当初的誓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为当时的一个承诺?

如果你是金娣,又能怎样。是放弃秋水,让他一个人接受不了任何人的爱,还是去照顾他,呵护他,给他碧云该给他的爱?

如果你是子路,你又会怎样。是放弃碧云,另谋幸福,还是一直坚守,直到离开?

人的选择都是复杂的,可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字。爱。

对于这样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让自己幸福算做对对方的补偿。

或许为一个人坚守当初的诺言算作自己的信仰。

这些都没有谁对谁错。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碧云恨秋水,她不会的。

因为她知道,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他幸福,这些就足够了。

我们要爱了才能知道,这就是爱。

我们也要恨了才能知道,恨也是因为爱。

自始至终,我们的爱情里没有恨。有的只是无知的爱。年轻时的承诺。

云水谣影评4

影片开场的大俯镜头交待场景在纽约曼哈顿,接着一组左、右摇镜头在交待晚年王碧云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把主角王碧云摇入画中,引入主题。这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王碧云正在创作的那副油画,王碧云在创作这幅油画的初期设想是把它定为以蓝色调为主的雪山,大家认真看到电影后半部分的时候,会发现当王碧云在曼哈顿得知陈秋水与妻子遭遇雪崩遇难后,这幅画的再次出现就变成以红色调为主的一幅充满血腥的雪山画,隐喻了陈秋水遇难给她造成的内心震撼,这幅油画色调的改变直接体现了王碧云作为创作者其内心的改变,导演很聪明的将王碧云这个人物内在的变化通过这幅油画的外在变化而很充分的表现出来,我个人很喜欢这种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某一事物的外在变化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感觉很有深度、含蓄,不那么直白。

接下来,从开场一直就有那种比较激进的音乐随着电话铃声的响起,音乐停,故事开始,这段戏主要是音乐、音响与画面的完美配合,给人一种很舒服顺畅的感觉。音乐停,人物对话开始,这时的声音以现实生活中的声音为主,运用音效方面把观众带入现实生活的故事中。而对话开始,摄影师先是给了王碧云一个大俯的摇镜头,紧接着下个镜头是以王碧云面部的水平线位置给了一个摇的特写镜头,这两个镜头从景别上来说,是摄影师在一步更进一步递进的方式让观众去了解这个人物。

整的来说,这段戏是这部影片的开头,讲述的是现实生活中晚年的王碧云,所以色调无论室内、室外都是比较明亮的橙黄色暖色调,摄影师多采用运动镜头来向大家介绍新的环境,同时也在完成影片的叙事。

接下来王碧云孙女在墓地出现的那场戏,整个色调是冷调,人物的服装以及摄影师取舍在画面里出现的色彩都是比较素的颜色,整个色调给人一种阴冷、情绪上沉静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正符合墓地这一场景的气氛。这段戏色调的处理也达到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的效果。这段戏摄影大量运用了叠画的手法,并且运动镜头的速度比较缓慢,我认为摄影师是想在整个影片开头的节奏上控制的比较舒缓点,为后面情绪较激昂的高潮部分作铺垫,也在整部影片节奏上形成跌峦起伏的对比。

这部影片从整体来说,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故事的现实部分与回忆部分穿插的叙事。

台北49年代末这场戏开始也是先通过闹市的一个镜头,交代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段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戏开始的第一个镜头,这个持续了三分钟的长镜头,首先这个长镜头考验的是摄影师对摄影机的调度,以及技术方面和构图方面的高要求,再有就是导演对这么大场面,如此多人物的场面、演员的调度能力。对于这个长镜头我仅从摄影方面作如下分析:1、这段长镜头在拍摄器材方面运用了斯坦尼康的专业减震设备。2、我个人认为这个长镜头在拍摄时并非一个镜头一气呵成,而是分开派的多个镜头通过后期的特技处理合成一个看似长镜头的效果。我这个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其中有一个典型的从窗内到窗外的镜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由一个镜头完成。3、摄影师通过这个长镜头完成了介绍环境,并把观众带入青年时王碧云的家中,故事开始……

接着王碧云家里的这场戏色调明亮,充满了阳光的味道,因为这是王碧云与陈秋水最初相识、相恋的甜美阶段。摄影符合着两个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相恋,把整个色调处理成相当明快的暖色调,气氛营造的轻松愉悦,这也是整部片子在故事上最美好的一段戏。在两个人在楼梯处见面时,几个人物面部特写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两人一见钟情的那种惟妙惟肖的细节表情,在两人转身走的时候,音乐起,这是一段抒情的音乐,预示着爱情的开始。

由于篇幅有限,在这我就不一一分析,接下来我要评论的精彩点是陈秋水在王碧云家吃饭的那场戏。这场戏整体色调为蓝灰色的冷色调,隐喻着陈秋水将要离开王碧云家不好的消息,虽有几点远处暖色的烛光点缀,也只能代表一点家的感觉。这场戏在人物服装的处理上也以灰、黑、土黄和淡粉色,以及大面积白色桌布的素颜色为主,表现了人物内心情绪的低落。这段台词也很精练,特别是牙医的一句:“牙好的人,心就好”,陈秋水后来在北方战争时,对王金娣重复说了这句话,从这句重复运用的台词就体现出那时已改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内心对王碧云的思念。

另外我特别欣赏摄影师王小列在下段,陈秋水的家乡西螺戏中的一个空镜头,对景的气氛营造相当漂亮,特别是淡淡的烟雾的营造使得那几束光线异常美,也给画面构图增加了立体感。

在王碧云夜晚去见陈秋水最后一面的那场夜景戏,整体色调为凝重的蓝灰冷色调的硬调子,再加上音效方面大雨的环境音,以及一直延续的那种诡异的音乐和间断的雷声,共同营造出了当时那种情况下的紧张、害怕、难舍难分的气氛。这段戏与接下来回到现实中酒吧的戏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酒吧里色调较暧昧,色彩艳丽缤纷,是一种休闲、娱乐、时尚、懒散的轻松气氛。

北方防空洞里拍摄朝鲜战争期间的戏,这是陈秋水与王金娣初识的一段戏,王金娣热情、大方、主动的性格也是后来王金娣执着的爱着陈秋水并追随陈秋水到西藏的一个伏笔。这段戏无论从人物服装、场景选择、人物刻画以及色调、声音方面都相当符合当时的真实事物的再现和还原,使观众感觉仿佛真正进入了那个年代。在色调方面以军装的土黄色和橙灰色比较单一的色调为主,也略有夜景的蓝色调,时不时的也会出现红旗的红色和极少彩旗的蓝、黄色,主要是为了烘托革命热潮的气氛。在火车送别的那场戏中,摄影师多采用近镜头小景别来表现热闹的大场景,小的景别也更能在众多人中突出王碧云与陈秋水两个主角,更方便于细节的刻画,特别是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体现出两个人即将分开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小的景别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画面外的繁杂声音音效表现大的场景气氛,这是影视声音带来的表现效果,造成观众心理上的一种大场面的感觉。

再有就是西藏的那场戏,由于西藏特有的自然特征:海拔高、大气层稀薄、紫外线强,所以天空是蔚蓝的,阳光的直射导致了人和景物的明暗面区分明显,影子的投射也很实、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摄影构图影调较硬朗、色调色彩鲜明透彻的特征。

我个人比较喜欢陈坤和李冰冰两个人在室内感情戏的演绎,两个领衔主演的演技是好的没话说,我就说说摄影方面吧。首先是影调漂亮,橙色的暗调、正统的中国红色毛衣、模拟室内灯光的光效、360度旋转的镜头,整个环境气氛与镜头的剪切、运动配合的很舒服。在这我想单独说一下那个360度的旋转镜头,乍一看还以为是摄影机的机位在转,后来仔细看了几遍才发现,是拍摄的时候演员在旋转,机位并没有动,面的背景景物作参照物就会发现这是个固定机位。

在影片近结尾时,老年王碧云的饰演者,影后归亚蕾在极少的戏份中,仍然展现给了观众她影后的实力,这就是她在网络视频里看到陈秋水的儿子时,禁不住杳然泪下的那个镜头,这个镜头运用了一个特技把视频画面与现实中的画面进行了一个融合,衔接为一个镜头,虽然这个镜头并没有用任何音效来激发感情,但归亚蕾所演绎的无声的哭泣早已打动人心,从女人的角度来体会,那是一种对于女人一生情感悔恨的痛苦,落下的泪水是一个女人用青春和一辈子的思念和信念累积成的怨恨与委屈,这种痛彻心扉的哭泣是任何音效都搭配不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的来说,全片的摄影基调是由几个大的色块组成的,而这几大色块又是根据故事故事情节的悲喜变化以及场景、地点、时间的不同而转变的,真正做到了色调、光线的变化以及摄影镜头的运用符合故事情节的叙事而出现,使这部片子看上去更加整体性。

中国摄影师王享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可以把任何风格的影片都能拍好的摄影师,他也在艺术个性方面有倾向性。导演不应在艺术格调上选错了摄影师。”我觉得王享里说的这段话揭示了摄影风格与导演风格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而《云水谣》这部影片,场景的变化是很大的,作为拍摄场景的调度如此巨大,色调的变化也很频繁,但从整部片子来看并不觉得凌乱不堪,反倒是和谐中每个场景又处理的各有各的特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好摄影师的不同之处。导演尹力在与摄影王小列的合作中,也能看出两个人在造型风格的追求上有着很相似的共同之处。这正是《云水谣》这部影片能够取得珠联璧合的审美效果不可缺少的基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观后感】热点

【观后感】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