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观后感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篇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1

演女主人公伊丽莎白Elizabeth的珍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很有趣.她有理智,很聪明,有对周围的人的敏锐观察力.但是出乎意料对自己不一定发挥观察力.这也是主题,就是自负和偏见.她不是特别美,(简Jane是性格羞怯的美人),我跟达西Darcy一样被这种女人迷惑.又聪明又生动而且有识见这样的性格很有魅力,当然她的存在感超过温顺美人简Jane的.但是反而当时的很多男人喜欢简Jane.现在呢?有的也是.

伊丽莎白Elizabeth这种人对我来说除了被迷惑以外,还有特别的感情.觉得不好对付.伊丽莎白Elizabeth的少女时代一定会像我想起来的一些初中女生.又成熟又聪明.念初一的时候我以看很多书的学生自负,但是我敌不过在图书馆跟图书管理员谈话的她们.她们已经看了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赛珍珠Pearl Buck的小说.说不定也已经看了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小说.不过后来知道这种小说都是女生喜欢之类.所以不要自卑.那些聪明早熟的女同学不理有点儿孩子气的男同学.我只好不管跟高年级男生谈话的她们一直看小说.她们对人的性格和人际关系有自己的见解,一定会看不起不懂事的男同学.不怕独断和偏见说,伊丽莎白Elizabeth就是这样的女人.而且珍妮弗·艾莉 Jennifer Ehle演的伊丽莎白Elizabeth很有这种类型的存在感.长大成人之后过几年我才能够克服初中时代的劣等感,是因为我才能够理解这种类型属于女孩的发育比男孩早这生理学上的问题.绅士阶级的女人们渴望更富裕的终身伴侣的情况让我想起我初中时代的聪明早熟的女生渴望高年级男生的朋友.我对伊丽莎白Elizabeth和达西Darcy会有嫉妒心理.所以在我意识下一定会要求曲曲折折的情节.但是我对达西Darcy他本人有好感.科林·费尔斯Colin Firth 演的达西Darcy很浑厚,有深度.这个暗恋的男主人公不是辉煌的男星,不是轻薄才子.他的为人,人们认识他之后才能够欣赏他,他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烈.他很诚实,关爱佣人,对伊丽莎白Elizabeth的爱情很深.呵呵,他也是当时初一的我.我的联想比较复杂.

这是伊丽莎Elizabeth白灰尘姑娘跟年收两万英镑的达西Darcy王子结婚的故事.很俗,当代常见的主题.这个小说或电影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的理由之一.毫不隐讳地说“钱,钱,钱”这个以Bingley夫人为代表的情况很像中国当代.但是我们不是把这个故事看成追求钱的故事而是富于艺术性的,是因为女主人公伊丽莎白Elizabeth一直正视自己,自己的缺点和过错.不像种种偶像剧的女主人公.达西Darcy也知道自己的误会而且伊丽莎白Elizabeth对他的感情之后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在背地里为了她不声不响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男女主人公的谈恋爱的过程超过阶级,超过时代和国度打动读者和观众.这是这个故事很受欢迎的最大的原因.抱有一点嫉妒的我还是祝福她们.故事里没有出现像伟大时代政治上社会上的争论或冲突,只有很平凡的日常的生活插曲和社交场面,但是人所在的地方一定有人们的真实.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2

伪文艺地重温了一遍BBC1995年拍的傲慢与偏见,看完我想看原版小说了,只为贝纳太太唠叨的对白,特生活化,我特喜欢,我承认我很低俗。虽然主要是绕着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共结连理来展开,但是总共讲述了四对婚姻,而这四个女人,我觉得是很有代表性。

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这毕竟依然是一个男权制的社会。引用一段明代的笑话,打差别。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接,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曰:“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 “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

赞曰:道学家守不妄语为良知,此人夫妻半夜论心,似非妄语,然在夫则可;在妻则不可,何也?此事若问李卓吾,定有奇解。

即使是灰姑娘,也希望能遇到个青蛙王子,女人不管有多要强,不管事业心有多重,都想嫁个好人家,人都是社会性的。而女人的青春保鲜期实在是有限,30岁之前不嫁了,周围的人都会给予巨大的压力,而且生育年龄摆在面前,这是无法摆脱的。然后生小孩,生活重心回归家庭。很快人到中年,还能奢望什么呢?二十几岁的时候,觅一良人,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了女人的一生。

女人向男人寻求物质上的保障,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做为一个男人,我觉得保障一定的物质生活,也是一件必须的能力。傲慢与偏见里有一句台词很经典,‘因为他这么有钱,看上去也就不那么讨厌了’。这让我想起‘lie to me’,某男要测试他女友,看她是爱上他的人还是他的钱,得到的答复是both,明显他对于这个答案不满意,那位黑人MM问了他一句,‘你能区分你爱上的是她的人还是她的美貌吗?’,女人的相貌和男人的腰包,总是出奇的相似。当年老毛时代,据说结婚的话,女方会要求男方家里有46条腿,就是桌子腿、凳子腿,加起来不能少于46。然后到了邓先生的年代,变成了要求男方家里有缝纫机,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在广州租房子,那里面有一台坏掉的缝纫机,后来房子易主,原来的房东太太硬是要把那台坏掉的缝纫机搬回去,她儿子不愿意,她硬是坚持搬,这代人是无法理解那一代人对于缝纫机那种特有的情结的。到了今日,要求有房有车,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这奴役了天朝绝大多数的男人,但没办法,社会畸形发展的结果。

丽迪亚,水性杨花外加愚蠢,私奔,15岁嫁给了放荡的威卡,本心而论,我最讨厌女人愚蠢,即便是个美女,那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间尤物而已。时下这类人,似乎很多。

夏洛蒂嫁给了科林斯,夏洛蒂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虽然在最后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婚礼上,她的眼神充满妒忌和不满。女人嘛,都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好的生活,当看到同伴比自己好很多的时候,心理有那么些不平衡也是正常的。但是她最初的决定是相当理性的,虽然科林斯一副奴才相,折腰事权贵,但也不是个坏人,而且能保障她过着体面的生活。只要男人不太讨厌,嫁给谁不一样?关键是有保障。囧~~~我觉得现在国内除了一帮弱智女人之外,剩下的,就属这类人最多,很多女孩子上大学的目标,就是给自己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年纪越大,我越觉得现实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年纪轻轻的,就如此现实,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没梦的羡慕有梦的,有梦的还愁梦难圆呢,谁也不比谁高级多少。不过我不会喜欢上这一类女生。现实没错,但是太过于世俗了。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里有一段: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买妾。” 似乎很多女人,就想嫁个差不多的人就行了,也不想嫁个太好的。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的想法?

如果夏洛蒂算得上小家碧玉的话,那简实属是大家闺秀,举止得当,也懂得谦卑,不像宾莱的妹妹,高傲,看不起门户比她们低的人。嫁入豪门,而双方还是相爱的,这简直就是梦想的生活。太美好的东西,总是很难去相信。只种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前阵子那部‘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似乎很火,我没看,但是看了一些评论,有些女人把它奉为恋爱圣经,我觉得凡事不能太YY,奉为圣经的人,想必是想当修女,反正我觉得这是尼姑入学手册。

而伊丽莎白才貌双全,实属佳人。这种女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可遇不可求。现实中这种女人有时候也会很惨,因为很难找到一个配得上她的男人。都说男人喜欢蠢女人,这话是没错的,因为男人都爱装B,而真正牛B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大多数男人都不喜欢聪明的女人。即便是张爱玲这样的女子,也只能妥协和顺从那个自我陶醉型的胡兰成。

关于傲慢和偏见,有时候,这两种情绪是很难区分的,但是又无所不在,当年在华农,我整天穿拖鞋,某同学对着我说,农民的劣根性,我无视他。前两个月答辩的时候,专家说我没见过活猪,我同样无视。才懒得跟他解释。但如果对方是自己在意的人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呢,偏见倒也无所谓,通常来自于第一印象,只是一种情绪,可以为自己辩护。但如果是傲慢呢,我倒真不知道可以怎么办?!每个人都是自尊又自卑的长大的,总有些东西是无法释怀,无法认同的。来自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是无法抹去的。当年宋美龄在白宫做客,外面有工人运动,第一夫人问她,如果此事发生在中国,怎么办?她用手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这位10岁就远赴重洋,被认为是外黄内白的人,从里到外都是黄的,充满暴力和对生命的不尊重。

傲慢与偏见电影观后感3

只有英国人才能拍出奥斯汀作品的精髓!

BBC这个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是真正的经典!

这一版本里所有的演员把角色表现得非常饱满、传神;

“达西”的清高与傲慢表现到位得当,风度却尤存,简直就是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再现;

“丽萃”尽管一开始似乎让人有点失望,好像与原著有出入,但是随着剧情的进行,你不得不佩服演员的表演功力;活泼而又稳重,说话俏皮却不失风度,特别是那双眼睛,非常传神,“那双眼睛是整个人之灵魂”;

班特纳太太活脱脱地从书本中跳出来,非常形象,既神经质又容易激动,时不常地尖叫......

丽萃的表哥,看了这个版本,着实佩服,简直活脱脱一个马屁精,但他却是发自内心地去仰慕他认为值得仰慕的人,所有的恭维话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说出来,并没有半点违心之意;

BBC在选择角色方面确实很有一手,每个角色的表演都非常贴切,不论表演还是台词,均属于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收藏!

喜欢《傲慢与偏见》,平淡的生活,幽默的语言,各色人物......,这些都通过一场场舞会来体现,乡村的美景、空气都让人陶醉。开场就是从达西与宾利骑马开始,他们俩的对话明显地看出两人不同的性格,接着场景就切换到丽萃独自一个在乡村的早晨散步,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达西在第一次向丽萃求婚,从开始的拘束到后面的傲慢,均拿捏得很好,充分体现了当时达西的心理状态,一方面非常喜欢伊丽莎白,而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她那些没有教养的亲戚让她原本就不高的门第变得更加不值一提,甚至相信如果他求婚,伊丽莎白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当然达西的傲慢正像书里说的,不是毫无道理的,家底雄厚、门第高贵,作为独子继承全部遗产,他理所当然选择一位他十分中意之女子作为终生伴侣。但他偏偏遇到了伊丽莎白,他从未遇到过这样一位女子,既活泼又庄重,幽默又有见识,着实让他着迷,于是他将门第之见全部置于顾想要与这个女子相守终生。但这样一个女子偏偏讨厌他的傲慢,讨厌他行事从来未考虑别人想法,特别是认为他破坏了她的姐姐一生的幸福以及她曾经喜欢过的韦翰先生。因此她以充分的理由拒绝了他的求婚,并“义正言辞”教训了他。故事的转折点也正在于此,此后俩人都开始对双方的看法有所改变。

当然,结局是完美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对相爱之人在一个教堂结成了终生伴侣,非常喜欢牧师所说的结婚誓言,确实我们在婚姻里是需要如此的。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观后感】热点

【观后感】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