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莫高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人生有时候就像钓鱼。下面是学习来小编收集整理的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
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2、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3、汇报交流。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再读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5、分角色读对话,或者表演对话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4、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莫高窟》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孔繁森》课时一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已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扶养他们。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光明。
汉族和藏族
有同一个母亲,
她的名字叫中国。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做好每一个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莫高窟是个美丽的景点,学习过莫高窟这篇文章的人就知道。下面就有读文网小编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在授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学设计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语文S版第二册《山青青》教学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山青青》这首儿歌很美,山青,水青,树青,草青,苗青,田青,鸟儿鸣叫,花儿欢笑,这一切都沐浴在春风春雨里。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又让他们难以感知和消化。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课文及认读的词语和生字,可以说在复习导入过程中的读文和通过让孩子们开火车认读词语、与生字宝宝组词打招呼等多种形式,既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基本达到了对第一课时验收的目标,同时为我顺利进行下一个目标打好了基础。接下来的课时目标就是四个生字的正确书写,这也同时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前,我就加强了准备,自己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山”、“水”、“田”、“雨”这四个字由象形字到现在的字形的演变,发现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并自主地说一说这么美的汉字在我们刚刚学习写字的时候怎么写好看,每一笔都放在田字格合适的什么位置上?我发自内心地把像画一样的中国汉字的美传达给我的孩子们,培养他们对汉字形体美的感知,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去写一写这些字,感受其美,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同时注重书写展示和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写得好的和写的不好的地方,并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在评价中再次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最后在总结中告诉我的孩子们,中国有句话叫“字如其人”,要把我们的汉字写的和自己一样干净、端正、漂亮!总之,一节课,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学生的兴趣指引下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的目的,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美、课堂的美、学习的美,轻轻松松的享受学习的快乐。
而这节课最大的遗憾还是课堂气氛不够,学生有时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应当多安排些识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也能增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合参与程度。深切的感受到作为语文老师,渊博的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教材是可以驾驭的,课堂是可以调控的,丰厚的文化底蕴,灵性而又睿智的语言能力与语言魅力,都该是我要努力拥有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准备授课前,教师们要准备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S版第二册《小树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树木的爱护,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环节:
1、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本课生字较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出示生字后,可以问一问学生,哪些生字以前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如:拆一拆(“召”)、合一合(“唱”、“歌”)、编顺口溜等等。
2、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完课文之后,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想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小猪画画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呢?现在请欣赏读文网小编带来的语文S版第二册《小猪画画》教学设计。
(一)成功之处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的识字兴趣不是很高,对比赛却兴趣盎然。在预习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片,这样便于他们识字,又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我还把识字、认词语、读句子设计成了闯关游戏,让学生在乐中识字,轻松学习。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满朗朗的书声,并且每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每次的读文,我都进行认真的设计。从第一次读课文的要求是圈出生字词语到初读、读正确,然后到再读,读通顺,最后在读通的基础上达到感情朗读,分角色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这样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明白了遇到问题对于别人的意见对的采纳,不对的就放弃的道理。
3.利用插图,培养说话能力
在小学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效地发挥课文中插图的作用,来积极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找准切入点,把写引入课堂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虽然早已学会说话,但要想把话写得准确、生动,要靠平时的练习。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小猪、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而且更重要地把自主学习的习惯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作业,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再一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努力。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存在不足,没有抓住学生的表达及时加以引导,评价语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一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在进行《猫和老鼠》的授课前准备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了吗?现在请欣赏读文网小编带来的语文S版第二册《猫和老鼠》教学设计。
《猫和老鼠》是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看图读拼音识字文。课文语句整齐,韵律和谐,语义浅显易懂,充满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讲述了老鼠想趁猫睡觉时愉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最终仍不知死于何因的故事。 今天听了来自玉林北流的蒙福英老师上这一课,让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我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共勉:
两大闪光点:
一是读书形式灵活多样。蒙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前后用了自由读、泛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层层深入,每次读书都做到心中有数,不随意。
二是注重识字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打好识字的基础,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蒙老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教“咪、迷、眯、谜”这组形近字时又引导得特别到位。蒙老师先是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接着出示原文填空,最后再出示补充练习进行填空。让学生对这组词语从会认到熟悉再到运用的过程进行层层深入地学习。
不足之处:
一是在指导“猫、饱、迷”三个生字的书写时有些浪费时间,蒙老师是先指导“猫、饱”这两个新部首字,让学生练写这两个字后,再重新教学生写“迷”字的。把三个生字的书写指导分成了两个环节。学生书写的速度有快慢,两次重复的动作会花比较多的时间猫和老鼠教学反思5篇。
二是没有即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既然把“猫、饱”和“迷”作为两个书写环节来分开指导,那在学生书写完“猫、饱”后就应该进行即时评价,而不是等到完成第二个环节“迷”字的书写后,才一起进行评价。在进行书写评价的时候,只是老师自己一个人在投影仪下给一名学生的字评价打分,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这名学生的字写得好只是老师个人的认为,根本没有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不民主又答不到学生自主参与的要求。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一般都知道教学设计对他们的教学授课的重要性,所以制订一份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很有必要!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 )。
2、( )表可以记录百米赛跑的时间。
3、08:3526是( )时( )分( )秒。
4、秒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时针从3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 )。
5、唱一首歌需要的时间一般( )1分钟。(填“多于”或“少于”)
6、上午第一节课从8:05开始,这节课要上40分钟,第一节课在( )下课。
7、一架飞机本应在上午10:15到达,现在要晚点30分,那么飞机会在上午( )到达。
8、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
9、时间换算。
3分=( )秒 2小时=( )分 300秒=( )分 3时10分=( )分 180分=( )时 2分5秒( )秒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做数学作业要用30( )。
(2)吃午饭用了15( )。
(3)小明系红领巾大约用了18( )。
(4)一场足球赛用了2( )。
二、判断题。
1、昨天那场大雨可真大,整整下了3秒。()
2、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4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需要20分钟。()
3、人的脉膊每秒跳动80下。()
4、我眨一下眼睛大约需要1秒。()
5、分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秒针刚好转一圈。()
6、分针从数字1走到数字4,经过了20分钟。()
三、选择题。
1、分针从3走到9,经过了( )。
A.6分 B.30秒 C.30分
2、100米赛跑,小刚用了15秒,小华用了18秒,( )跑得快。
A.小刚 B.小华 C.无法确定谁
3、一场电影大约要播放( )。
A.90秒 B.90分 C.9小时
4、从5:25起,再过( )分钟是6:10。
A.25 B.35 C.45
5、分针走5小格,秒针走了 ( )。
A.5圈 B.50圈 C.5小格
四、比较题。(填“﹥”“﹤”或“=”)
150秒()2分 6时()600分 60分()1时 12秒()12分 36分()2时 1分20秒()80秒
五、解决问题。
1、一列高速列车上午7:05从杭州出发,7:59到达上海。这列高速列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2、取信时间(上午)
第一次7:40 第二次9:40 第三次11:40
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多长时间?
3、小宇在外面玩球可以玩多长时间?
小宇:妈妈,我去玩一会儿球。
妈妈:好啊!注意安全,8:00回来吃早餐。
4、某地周末下午的停电通知。
停电通知
云盘小区 9:05—9:40
山水小区 9:15—9:55
(1)哪个小区的停电时间长?
(2)亮亮9:30回家,发现家里停电。他在家等了25分钟才恢复供电。你知道他住在哪个小区吗?为什么?
5、李丽的爸爸要从北京到青岛出差,买好了上午8:50的火车票。爸爸从家里到火车站要15分钟,在火车站排队上车要20分钟,爸爸最晚什么时候要从家里出发?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对此,你有什么样的制定方法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认识分米一课重点是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表象,并能知道1分米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和计算,并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丰富的活动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比一比一分米的长度、说一说那些物体大约一分米,再数一数一米里面有10个1分米得出结论1米=10分米。量一量桌子的长、宽、高、感受厘米和分米的关系和生活中分米的运用。画一画1分米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体会和运用,真正建立分米的表象。
在本节课的练习题中大部分同学也能正确利用分米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局部同学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如黄瓜长2( ),孩子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看来还要让孩子加强练习和体会。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吨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亲自体验。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通过一个学生(班上最胖)的体重是40千克,25位学生才1吨;老师体重70千克,约15个才1吨;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充分感受1吨之大。
整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同时,在教学中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入在“师生和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教学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
2、是否有更好、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3、“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虽然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艺,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及时记录自己的得失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课。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三年级,小学生们就要开始认识周长,那么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怎么对认识周长进行教学准备呢?下面是有读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我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周”字,请学生说这个字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已有语文知识经验的基础,很快就说出:“周就是一周、一圈的意思。”我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有关。”接着,我又在“周”字的后面加了一个“长”字,问学生:“那你知道“周长”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学生很自然的答道:“那就是一周、一圈的长度。”看来,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怎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呢?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树叶的周长、用绳子围一围课桌的周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实物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的第三个步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封闭图形”这个词。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封闭的图形,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没有,因为它没有封起来。”从学生的回答中,说明学生对封闭这个词已经理解,就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在学生理解了“封闭图形”这个词语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说说:“你认为什么叫周长?”学生很快说出了周长的概念,教师顺势完善周长的板书。
在教学的最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还增加了将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一个十字架型,让学生描出并算出拼成后图形的周长。这个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而且还为以后的计算打好了基础。
总之,我感觉今天这节课最遗憾的还是小组合作,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有的学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猜你还感兴趣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如何准备才能提高同学们的政治成绩呢?接下来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课时专题复习学习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A B ABC ABD ABCD
三、问答题:
9.(1)答: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这些同学坐在无人监考的教室里,心里觉得自己被学校信任并获得学校的肯定,因此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
(2)答:①在日常生活中,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②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③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做有损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
10.(1)答:自尊的人维护人格最重要。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有时,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2)答:自尊者豁达。我们要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还可以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3)答: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看过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课时专题复习学习卷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设计是课堂流程的表现,优秀的设计将对教学效果有绝大的提升。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必修2的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生对电子层的概念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再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材没有具体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而是直接给出了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次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绘制数学中的坐标系图像,本节课讲数学思想融入进来,更加直观和形象。对于原子半径的查找作为课下小组探究的内容,增加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课堂上学生愿意代表小组成员展示,符合高一学生的心理要求。
高一学生的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仍比较简单,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同化理解新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发现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以讲授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的利用各方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化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好知识处理的分寸,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实际能力,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整性,将概念随意扩展和深化。
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以学生动手绘图为主,引导学生将表格数据转化为图像,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数形转化能力,也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图像的直观性,也能大大降低学生对规律性的理解难度,实现课堂的高效开展。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布置】各小组查找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并绘制直观图像,尝试得出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图片展示】美丽的螺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圈圈的螺纹不仅是自身漂亮的外衣,还揭示了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这种图案引领着人们去思考、去发现。元素周期律是螺纹模式的直接体现者,让我们带着螺纹的美丽来探寻元素的变化规律吧!
【过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元素呢?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已发现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列-----发现“每隔七种元素,便有一种元素的性质与这种元素相似”------提出“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形态和性质,与元素的原子量数值呈周期性的关系”,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人们根据化学的和谐与统一、对称与守恒绘制了多种形形色色的周期表,下面带大家一起来欣赏。
【温故知新】(回忆、思考)元素的原子是由哪些基本微粒组成的?
【图片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
【学生回答】是一种层状结构,中间有一个核,各层的颜色不一样,层与层之间的距离不一样……)
【老师讲述】 同学们的观察比较仔细、全面,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运动区域也不同,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的运动,称作电子层。就好像示意图中一层一层的,层与层之间是不连续的。用n表示电子层,=1,2,3,4,,5,6,7,或者用字母K、L、M、N、O、P、Q表示。
【追问】请同学们仔细看书,体会,思考,电子在各层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与离核远近有什么关系?并结合已经学习的碱金属和卤素及学案中零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努力找出排布规律。
【课堂研讨】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学、总结) 阅读教材P13什么是电子层?从内到外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层?
层序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电子层符号 | |||||||
离核远近 | |||||||
能量 |
阅读教材及下表,总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元素名称 | 元素符号 |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 ||||||
K | L | M | N | O | P | |||
2 | 氦 | He | 2 | |||||
10 | 氖 | Ne | 2 | 8 | ||||
18 | 氩 | Ar | 2 | 8 | 8 | |||
36 | 氪 | Kr | 2 | 8 | 18 | 8 | ||
54 | 氙 | Xe | 2 | 8 | 18 | 18 | 8 | |
86 | 氡 | Rn | 2 | 8 | 18 | 32 | 18 | 8 |
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 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 (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个电子;
③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 的电子层。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体验】
①按照上述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画出9号氟元素、19号钾元素、53号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现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据此分别写出A、B两种原子的名称 。
【过渡】已经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联系呢?咱继续探讨。
【课堂研讨】二、元素周期律
【动手绘制】以1—18号元素为例,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学生发现】1→2号元素,1层电子,电子数1→2,达到稳定结构;
3→10号元素,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1→8,达到稳定结构;
11→18号元素,3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1→8,达到稳定结构;……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情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
【老师小结】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8个的情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规律是经过一定数目的元素种类之后,重复出现的,可以把它们称作“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好像我们常用“星期”来记时间一样,每7天为一个周期,对元素而言,就是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出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追问】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化合价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小组展示】成果展示,小组汇报。
【学生发现】
1、以稀有气体为界,3→9号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11→17号元素半径依次减小。
2、稀有气体原子的半径貌似比较特殊,会突增。
3、原子半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体验】你能比较出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半径的大小吗?如:O2-、F-、Na+、Mg2+;再如:S2-、Cl-、K+、Ca2+。你能比较出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的大小吗?依据是什么?
【提升】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图片展示】以1—18号元素为例,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学生发现】
11→17号元素极大程度上重复着3→9号元素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规律,如果继续研究18号以后的元素,也会发现如此相同的变化规律。
【动手绘制】以1—18号元素为例,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出周期性。
【小结】各主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各元 素的最高正价与它们的原子 结构、最低负价的关系。
元素主要化合价由 决定。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元素原子的 =主族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除 外)
【课堂小结】
原子序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半径的变化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变化 |
1-2 | 1 | 1 | ------ | +1 |
3-10 | ||||
11-18 | ||||
结论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呈现 |
准确理解周期性,指每隔一定的数目或时间重复出现的某种变化,这种重复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变化中重复,在重复中变化。在自然界中周期性变化是一种普遍的变化规律,如日夜交替、四季循环、日落日升、潮涨潮落等等。
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性质,都是由核外电子排布(包括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所以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课堂延伸】除了上述方面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不同的能量区域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分层排布
(2)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布
(3)其他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
1.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稀有气体除外)
(2)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递增
3.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正价:+1 +7
(2)负价:-4 -1
教学反思:
元素周期律一节理论性强,知识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教材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作为辅助素材。为更好的整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本课在设计上主要以发现教学方式进行,以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究为主采用设问引导,使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材提供1-20号元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数据,需要学生根据表格数据找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表格数据系统而全面,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却可能因为缺少思考方向而不知所措,此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既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容易使课堂沉闷,学生还可能对强加给自身的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矛盾,我采取问题引导式和数学坐标系思想,有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分析数据,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但是略显耗时较多,若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直接以图呈现,会更加直观、高效。
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再学生绘图进行数据、图形传输时略显不流畅,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
以上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欢迎翻阅。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那么六年级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怎么利用好这份教材呢?百文网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迁、鸿、鼎、铭。
2.新词:鸿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会、精兵简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二)能力训练点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同位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来解决重点。
(二)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语。
(二)讨论发言,列举事例。
(三)归纳中心思想。
(四)朗读全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二段。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结合正音,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情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炊chuǐ受难nàn送葬zàng
迁qiān迁移。
鸿hó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鼎dì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鼎共有12划,第六划是。
铭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2.指名读全文,把你觉得含义深刻的语句划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三)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释“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
本文是以什么命题?(中心命题)
2.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结合预习提示回答。)
3.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学生可看书中插图。)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6岁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学生可简要回答。)
(四)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2.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第3、4、5段。
2.熟读课文,背诵3、4段。
3.总结、扩展。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三段。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识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3)出示投影。
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通过这段学习谈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2.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3.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三)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
2.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联系实际谈体会。
(不仅联系过去的,还要联系现在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徐虎、李素丽等英雄模范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四)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六、作业布置
1.看拼音写词语。
2.读句子,先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3.勾画本课中你喜欢的警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会。
七、板书设计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