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通过试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绰约chuò 罂粟yīng 猿啸xiào 孤鹜wù
B、憧憬tóng 谷穗suì 浊酒zhuó 飞鸿hòng
C、婀娜nuó 藤蔓wàn 寥廓liáo 燕然yān
D、榛子zhēn 枫林fēng 翩然piān 韵味yùn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 格中改正。(4分)
小桥流水 秋高气爽 流水潺潺 气候宜人
孤骛残霞 落燕平沙 战地黄花 风急天高
万里悲秋 相间而生 晴空一鹤 老树寒鸭
古道西风 常烟落日 老气横秋 春花秋月
4.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 空一鹤排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5.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2分)
A、刘禹锡——唐代——《秋词(其一)》
B、马致远——元代——《〔越调〕天净沙 秋思》C、杜牧——宋代——《山行》
D、杜甫——唐代——《登高》
6.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牧的《山行》一诗向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道。
B、《〔越调〕天净沙 秋思》的题目是《天净 沙》 ,是一篇悲秋作品。
C、《秋词(其一)》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否定前人悲秋观念,表现出激越向上的诗情。
D、《秋颂》触目皆是喜气洋洋的秋熟图景,句句洋溢心满意足的欢乐之情,写出了不同于东方的秋之歌。
7.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8.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_____(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3分)
看法:
理由: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课内文章,完成9-12题。(11分)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___________。
9.在横线处把文章补充完整。(2分)
10.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话的意思。(3分)
11.《〔越调〕天净沙 秋思》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3分)
12.用自己的语言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2分)[来源:Z&xx&k.Com]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词人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3分)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3分)
15.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6.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2题。(17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 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 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
18.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20、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3分)
21.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22.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三、写作(40分)
23.请以“秋天思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抓住秋天带给你的某一突出的感觉。②抓住秋天的季节特征,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③在内容上,既可以描绘眼前的秋景,也可以回忆秋景;既可以描摹秋天景色,也可以描写秋景中人的活动;还可以观秋思理,悟出些许人生哲理。④不少于600字。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七年级学习任务加重,语文难度加大,同学们要如何准备期末试卷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1、A 2、D 3、②虽然改成不仅.④和改成充实 4、示例:绿,它处处散发着蓬勃的朝气;白,它和纯洁浑然一体。 5、示例:我用汗水、用挚爱、用青春努力划桨,直挂云帆,破浪前行。 6、(1)应怜屐齿印苍苔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几处 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
二、(一)7、“笑”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表现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8、反其孤独、寂寞、愁苦之感,写出生命旺盛、傲视逆境、顽强攀拔、自得自豪之感;超越其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创造出无私坦荡、大气洒脱的新气象。
(四)20、母亲用神仙的故事 教育我把烤白薯分给小男孩。(意对即可) 21、善良和同情(或“关爱、呵护”等,意对即可)。 22、示例:小斌真不懂事!那个小 孩也太可怜了,分给他吃一点儿有什么关系。可小斌才8岁,也是个孩子啊,我该怎么才能哄住他呢?(内容1分,须紧扣母亲矛盾的心理来写;表达1分,须通畅) 23、“软乎乎”既指吃烤白薯给人带来的快感,也把那种有东西可吃的幸福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表达极具表现力。(意对即可) 24、母 亲让我把烤白薯“掰点儿给弟弟”,可见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用神仙的故事来教育我,可见她教育孩子很有方法。(答出要点即可) 25、示例①:合适,因为8岁的小孩一时不明白很多道理,用烂漫离奇的故事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示例②:不合适,神奇的故事大多具有迷信色彩,只能一时“蒙”住小孩,而当他们长大明白真相后,会有上当的感觉。(言之成理即可)
三、26、略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同学们要准备哪些模拟试卷来复习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基础知识(共20分每题2分)
1、新的一年开始了,你一定有许多美好的祝福送给你的老师、同学或朋友,请用工整的楷
2、下列加线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ào chãng ǐ sâ Bkǎi hâ zhào mán Csuì chún chàn câ Dyān 私塾shú chà mì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破天惊 叹为观止 无精打采 B、惴惴不安 虎视丹丹 姗姗来迟 C、丰姿绰约 如法炮制 肆无忌惮
D、心旷神怡 一本正经 雷霆万钧
4、作者、作品、句子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B、刘基—《说虎》—虎用力而人用智
C、柳宗元—《李寄》—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D、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
5、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尽管老师和同学怎么劝说,她都不肯回家休息。
B、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小说新作.
C、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重要。
D、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
8、下面句子中依次正确填入词语一项的是 )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 )
A、茂盛、光滑、挺拔、红色、长吟 B、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C、碧绿 结实 繁茂 紫色 长鸣 D、美丽 光滑 挺拔 紫红 吟唱
9、指出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反复) B、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C、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反问)
D、乔安西边说边闭上了眼睛,脸惨白,躺着不动,像尊倒下的石膏像(比喻)
10、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对联欢庆佳节的习俗,请你根据下列对联判断各自所咏的是什么节日:( )
(1)古得清秋一半好,趁将明月十分圆。
(2)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3)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A、春节端午节元宵节
B、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 C、元宵节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春节元宵节
二、默写填空题(共10分)
1、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2、杜甫《登高》中的颔联是_____,_____
3、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______, ______。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4、《秋词》中能表现诗人高昂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5、故人之为虎食者____。
三、综合运用:(共15分)
1、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举办“重视汉字书写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共5分)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有意义的语文活动?请列举两项。
(3)就学校如何开展“重视汉字书写活动”的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有人认为,电脑时代,就用不着练字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分)
2、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诸葛亮——三顾茅庐 C.武 松——井阳冈打虎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请完成下列趣味诗句:(2分)
A、竹外( )三两枝 B、牧童遥指( )村 C、映日( )别样红
D、千树万树( )开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问题,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几种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抛开身份的不同,那么,你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
5、语句仿写(3分): 例: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就如荒凉的戈壁。 仿写: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就如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5)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讨债
1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分。
2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3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4陈家满目窘迫、凄凉。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那张摇摇欲坠的床上。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该还了,可她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妈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法子,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5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些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6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妈妈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的叹了口气。
7日子一天天滑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8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改善。”
9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10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11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第9段中“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包括哪些内容?(3分)
(2)第6段的“捏”换成“揣”为什么不好?(2分 )
(3)妈妈“金子般的心”,表现在行动上是_____________(十字以内);表现在语言上最典型的一句是__________(用文章原句子回答)。(4分) (4)结尾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2分)
(5)请写出两句歌颂母爱的诗或名言:A______ B_______。(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
1. 解释加线的字:(2分)
去__ 意___ 隧__ 股____
2. 翻译下列 句子:(2分)
A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
B.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不是写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是(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4.文中两只狼的做法和意思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5.上面的选文,选自清代文学家_______的《狼》,这篇课文选自《 》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1分)
6.请在横线上补全原文。(1分) 六、作文:
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有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国家的强盛,世界的和平„„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题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你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试卷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时间飞逝,转眼间七年级语文的单元检测即将到来,教师们要如何准备检测试题内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沁 (2)袅袅 (3)汲 (4)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提示:注意“零”“碾”“作”的写法,书写正确、工整即可。
3.(1)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注意平时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写错别字。)
4.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5.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符合①句中画线处的意思。“豁然贯通”是指一下子开阔或通达。“妙手偶得”就没有这个意思。“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意思与③句中画线处相同。所以,答案为C项。)
6.示例:以班委会的名义倡议同学们捐款。叔叔,您好!得知您家的情况后,我们都十分难过,同学们自发地为你们捐了一些钱,请您收下。另外,以后我们每星期都会轮流过来帮助王玲做家务,您就让王玲继续上学吧!(针对王玲家经济困难,可以为其捐款,或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王玲做家务。说服王玲的父亲,语言要得体,有必要的称呼,语气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让王玲继续上学的目的。)
8.沁园春 雪(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9.(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虚写是指联想和想象的景物,本词的主旨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谈古是为了论今。)
10.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本题比较容易回答,“望”字提示了所见之物。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
11.上阕写景,寄托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抒发了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12.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从整篇文章来看,文章分前后两部分,前面讲的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后面写的是“我”练写自己名字的经历。从文中“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可以看出,最早的书写练习,让作者懂得做人处事要“规矩”,从文中“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一句可以看出,在书写名字的练习过程中,作者懂得了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13.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本句中有动作描写,如“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有神态描写,如“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就要懊恼不已”,这些描写可以看作是对作者写字时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14.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注意题干中“结合文章内容”的要求,要结合原文中的有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写父亲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二是父亲不鼓励“我”写“行”写“草”,自己坚持写端正的《玄秘塔》。从前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善于教育”,从后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做人端正、慎重、执着”。)
15.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认识:(示例)书法的线条让“我”认识颇深,纵观古今书法,线条大抵给人三种美感:分别是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和中和之美。文中作者父亲的端正书法,就是中和之美,而草书是阴柔之美。书写汉字是在写生命,一笔一画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锋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那是自我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本题第一问可结合第12题作答,从对父亲的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从自己对名字的练习,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问可结合文章内容,从汉字的形式美和内在美谈自己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16.①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提取信息要扣住“怪脾气”的要求,要立足于文中关键的句子。我们可以从第⑩段中“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第○14段“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第○15段“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第○16段“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等获得信息。)
17.承上启下。[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这段文字处在选文中间位置,应首先考虑过渡(承上启下)。前半句“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承上,承接上文有关香伯的回忆。“立刻霍地复活了”启下,由此自然开启下文对香伯近况的介绍。]
18.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本题要求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句中“俏皮”“跳舞”两个词用语生动活泼,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联系全文不难看出,表达的应是“我”对香饼的无限喜爱之情。)
19.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句中“那些识货的人”“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买香饼,与“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去买香伯徒弟的香饼作对比。其中“鱼目”“珍珠”又是比喻,分别比喻徒弟的香饼和香伯的香饼。另外,答题时应突出香伯香饼质量的好。)
20.写作指导:只有把握了景物(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要写好本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写景。观察景物的方法一般有:定点观景,就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不固定;动点观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景物,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2)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感知。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感知“花里带着甜味”“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还写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么富有生机的春意啊!(3)要用词准确,手法多样。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观察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储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
三月江南雨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三月的江南,正是多雨的季节。
江南的雨,恰似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当纷纷细雨飘过,整个江南便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水汽氤氲,带有一种古典的婉约,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天地都笼在一片蒙蒙的雨雾里。
雨点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因为一阵阵的风吹过,这“沙沙”声便忽远忽近,时强时弱。坐在窗前,聆听着这曲曼妙优美而又变幻无穷的雨的乐章,我想,这个下午,我不会寂寞了。雨渐渐地大了,滴滴答答地打在屋瓦上,叮叮当当,洒下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屋檐上的雨水,如垂下一条条银线,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的同时,也奏出了平平仄仄的韵律。
三月的江南雨,虽然不如夏季的暴雨那样浩大密集、气势磅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灵动。你看,那晶莹的雨滴洒在一簇簇树叶上,幻化出一片片耀眼的鲜绿;那如针般的细雨落在手心,凉凉的、滑滑的,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绵绵细雨,笼罩着江南大地,滋润着万物。我分明看见,无数的生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起舞,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勃发。可是,她自己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从天空到大地,便是雨儿们全部的生命旅程!残酷吧?可惜吗?雨儿们说,不,这是责任,也是每滴雨不变的使命!
雨,你这守望的天使,用美丽的翅膀,不,用全部的生命,去滋润整个江南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雨,三月江南雨,我敬佩你,赞美你!
点评:作者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把握了三月江南雨的特点,并运用多种写法将其特点刻画得细腻入微、真切动人。不仅如此,作者还从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赞美了雨的崇高精神。读罢本文,使人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获得人生的哲理。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检测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试题来复习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xiè (2)zhì (3)jìn (4)chóu chú(注意平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音。)
2.提示:注意“俯”“孺”的写法,书写工整即可。
3.D(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
4.C(“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是褒义词。原句中是对游客无视“禁止入内”的牌子强行走进油菜地拍照留影的做法的批评,所以用“义无反顾”是不正确的。)
5.B(“一种”和“之一”语意重复,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6.活动一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订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写出两点即可)
活动二
示例:按需点菜 亦显热情 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活动一”是在同一主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下,通过单则材料,探究(提炼概括)具体解决办法:立法(材料一),推出计划、签订公约(材料二),弘扬美德(材料三),媒体宣传(材料四)等。“活动二”是补写顺口溜。补写时只要与上面的顺口溜内容相反,字数相同即可。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活动一”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初步探究能力,考查规律性的知识的总结和运用。“活动二”考查仿写能力。这都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
7.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邓稼先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8.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文章最后一部分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9.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解答此题需掌握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作用: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
10.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彷徨、矛盾。(邓稼先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目标坚定,心里没有彷徨和矛盾。)
11.邓稼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结合全文对邓稼先的描写可知,他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这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12.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从第③段中“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这句可筛选出“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从第④自然段中“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这句可筛选出“自由、有平常心”;从第⑤段“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这句可筛选出“相聚的适意”;从全文看,这里有绝美的风景和绝世的佳作。)
13.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分析例句的句式是动宾关系,动词“披”的对象是“阳光”,“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写出了林间的优美意境,所仿写句子只要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
14.不能去掉。 “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第④段通过介绍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与大家没有不同的情形,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加点词“丝毫”起强调作用。如果去掉,就减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5.“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画线的主要内容也可)(“适意”的本义是:宽心,舒适;称心,合意。根据语义找出第⑤段中相关语句即可,注意用文中语句作答。)
16.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从用词的角度或者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用了“席”“镜”“览”“观”四个动词,准确写出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或者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
17.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题干要求“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那么我们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生活的雅趣。结合全文的主旨看,要想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还应拥有选文中士人所具备的“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些品质,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18.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要联系最后一段来解答本题。)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做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本题考查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可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然后从作用上思考,两方面结合起来回答,不要遗漏要点。)
20.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锲而不舍的性格,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本题考查文章详略处理对表现人物、安排情节的作用,大意对即可。)
21.“文”是一个认准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把人物放到具体的情节中去,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然后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2.写作指导: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不应该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而且是全社会都应探讨并重视的一个问题。
“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突出的问题,如人类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统一与对话,竞争与合作,节约与浪费……这些问题都一度反映在中考写作中,而“交流”也成为我们越来越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与我们同在,只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刻刻都处于交流之中,它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赢的保障。
例文:
绿化心灵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地圈住。“冷眼看世界”,那么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回响,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让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深深地领悟了。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来交流,用心来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与心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真诚可贵。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片温馨。心与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酣畅的美酒,为什么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呢?人心是异常敏感的。当人们被迫需要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感到客观的无形的压力笼罩了世界。竞争像一个旋涡,圈住了一个又一个人,罩住了一颗又一颗心。当人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利弊。“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的默认。它像一个个圈子,让人心在圈禁中变得冷漠了。
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
当无数矿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而葬身井底时,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时,当假酒假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时,你的心跳有没有加速?为了个人的私利,你置大众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难道你就心安吗?
教训是惨痛的,为什么悲剧还在不断地重演?为什么不可以敞开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唤?为什么不可以抛开一己私利,为了一份责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下落,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坚如磐石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份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点评: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连串的反问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出话题,接着由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现在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大众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最后,作者又发出呼唤,绿化心灵,让世界多一点爱心,照应了题目。文章密切联系现实,一气呵成,很有分量。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多处使用反问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力度,发人深省;还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有很强的哲理性。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考试即将到来,教师们要如何准备试题内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捷报飞来当纸钱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王师北定中原日(注意平时多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2.(1)霹雳 (2)谨 (3)寥 (4)熹(平时要多积累重点字词,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D(陆游是宋代诗人。)
4.(1)C(材料一是南京“34路博爱线”的简介,里面最主要的信息就是介绍了乘坐这条线路的目的:“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从一个“小导游”的视角撰写导游词的开场白,就应该将这个目的在有礼貌(欢迎)的基础上一语道出,吸引乘客。C项就做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介绍都只是抓住了这条线路一些次要的信息进行介绍,抓不住游客的心,不能为下面的导游词很好地服务。并且,D项还缺少礼貌性用语,不得体。)(2)示例:我觉得用南京话报站好,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南京。再说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我们可结合“双语报站”的优点来分析。南京话是方言,用南京话报站,虽体现南京风情,有乡土味,有亲切感,能让游客深度感受南京,但是,有时会令人感到很土气、费解,甚至因此让游客误站;普通话是通用语,易懂,用普通话报站,能体现城市文明,而且有利于公交车的正常运转,方便游客,但是作为公交旅游车,又缺少了点家乡味,缺少对南京的深层感受。而“双语报站”就将两种的优点都发挥出来,避免了缺点)。(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34路公交车,这样可以一路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到终点站后游览中山陵。周日,乘坐“高淳慢城线”直通车去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返程后在国展中心顺便乘坐2路车,听听地道的南京话。(外地游客思齐住在中山码头附近,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她可乘坐旅游公交“34路博爱线”用一下午的时间就能达到“游览南京城”的目的,并且还能在终点站游览著名的“中山陵”;根据材料三“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构成图可知,这六条线路都是体验乡村自然风光的,随便选一条都能达到此次的旅游目的。根据材料二我们可推断出,可在返程时,乘坐2路公交车,体验“双语报站”的特色,聆听地道的南京话以深悟古城。这样安排,时间宽松,还可达到旅游目的。)
5.(1)示例: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是许多著名科学家成功的起点。(阅读材料可知,材料内容都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的事例。)(2)示例:农药可以用来消灭害虫 也可以污染环境 (从生活中举出一例即可,但要求所举例子是能产生两种截然相反后果的发明。)(3)凡尔纳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与记忆,课外要多读名著,并识记名著的有关文学常识。)
6.hān chuài yē cāo(注音一定要注意音调的准确,特别是形近字的读音与音调,例如“踹”与“揣”“端”“湍”的读音各不相同。)
7.比喻 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守望神态因专注而凝滞,突出了父亲守望时间的长久。(本题主要考查比喻修辞对突出人物特征的作用,父亲如此守望着自己的儿子,专注、长久,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8.“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泪水便滚出了眼眶”写出了“我”作为儿子为父亲的舐犊深情所感动。(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心理。父亲用手“轻轻地”摸自己的儿子,是父爱的外在体现,是父亲那深深的爱子之情使然;“我”流泪是因为父爱的深沉以及自己没有常常回家看望父亲的些许忏悔与内疚。)
9.不会使“我”感到失落。因为“我”回家就是为了安慰父亲,了却他对“我”的渴望之情,从全文看,“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父子深情正是在平淡琐事中才足见其真。(文章本身就是在叙写生活中的真实,父亲的爱和“我”对父亲的爱在日常的平淡琐事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可以说“我”回家就是为了去感受这些蕴含着深深父爱的生活琐事的,由此看来“我”一定不会因此而失落,相反收获的是深深的感动。)
10.交代夜色渐深的过程,以夜之宁静反衬人心里的不平静,彻夜未眠;也为父子深情的充分体现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景物描写在这里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的环境氛围与父爱之间的关系来进行。)
11.细节描写:只要能细致入微地体现父子之间相互体贴的相关句子即可,如“我”“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与自己的相关经历比较,体味亲情之美。(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即可,切记要真实,不能无中生有。)
12.A: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文章标题是《君子的争与不争》,分析读书卡片,A处应填写表现陈寅恪“争”的语句,第④段中陈寅恪的表现就是他“争”的表现 ;B处应填写表现梁启超“不争”的语句,第⑥段中梁启超的表现是他“不争”的表现。填写具体语句即可。)
13.“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结合文章第⑤段的内容,梁启超和陈寅恪是因为对陶渊明归隐动机的不同理解而“争”,这是治学严谨的表现,也是思想独立的表现;从陈寅恪“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的表现看,他的“不争”是不图虚名,当同事挑拨梁启超和陈寅恪的关系时,梁启超的一番话道出了君子坦荡的胸怀。)
14.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从“脸顿时黑了下来”“怒气冲冲”等语句看,第⑦段画线句是对梁启超的神态描写,从“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等语句看,此处属于语言描写。这都是对梁启超的正面描写。从梁启超的话中我们得知陈寅恪的为人,这属于侧面描写。)
1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根据题干中“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提示,可判断要默写的诗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几句。注意“中通外直”的“直”和“亭亭净植”的“植”不要混淆。)
16.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首先要找出文章开头与结尾人们表示惋惜的话,然后从细微区别处着手,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内容方面的作用。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17.起衬托作用。和秃梧桐一样,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8.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理解句子的含义,不外乎理解句子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明白了这一点,就有了答题的方向。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中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关于“科学”的话题,范围很广,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如写一次科学实验活动,介绍自己是如何进行实践的;或者写成议论文、抒情文,写人类历史上为坚持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科学家及其精神;也可以从大处写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注意使用科学术语时要准确,语言要正确严谨。
例文:
科学的魅力
尽管硫化氢气体恶臭难当,我们还是忍不住去实验室里一探究竟,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伽利略,哥白尼,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无数为科学献身的人们忍受着清贫、挫折甚至是迫害,但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还是科学的魅力。科学,像一座神奇的宫殿,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让我们不得不走近她。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科学,她凭借人类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引导人们揭开浩瀚宇宙中的种种奥秘。人类在解决许多问题的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人类在了解宇宙的同时又有了更多的疑惑。于是,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再研究。噢,是科学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人们。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公正。任何人,都可以在科学的宫殿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你的观点错了,也没有人会怪罪你,因为在这儿,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对科学的研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就足够了。你可以反驳牛顿或是达尔文的观点,只要你说的有道理,科学终究是会承认你的。或许世人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公正的,但科学终究是公正的。布鲁诺虽受尽教会的折磨和世人的嘲讽,但科学最终肯定了他。这不正是科学的公正吗?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永恒的,即使你的名字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依旧被人铭记,那么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呢?未必吧。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有一位科学家曾记下了F=ma这个伟大的公式,即使人们已记不清他的名字叫牛顿;人们不会忘记元素周期表中“镭”这一元素,即使在居里夫人的身后千年。因此,在科学这本书上,记载着的是每一项伟大的实验、结论,这些将随着人类的文化一起永存而不会消失。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崇高。当一个重症病人重新走出医院时,他的心中能不激动?在一个小小的激光手术后,厚厚的“啤酒瓶底”终于被抛弃时,你是否会感到一阵欣喜?会的,一定会的!但除了欣喜和激动,你感受到更多的是科学的崇高。科学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文化的发展,她带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若没有瓦特蒸汽机的改良,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何而来?若没有电的发明,我们今天的生活怎会如此丰富多彩?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始终都无法抵挡科学的魅力。虽然人们追求科学的动机在变,方式在变,但对科学的探索和膜拜是永恒不变的。因为科学代表的是真理,而求真、求实是人性的追求,人们怎么能抗拒这位不带一丝虚伪和做作的智慧女神呢?
科学,她的魅力是永恒的。朋友,请热爱科学吧,在感受她的魅力的同时,你还会感受到智慧、力量、信心、伟大……
点评:本文将科学拟人化,从正面讴歌了科学的伟大与神奇。尽管科学的魅力说不完,道不尽,为之而奋斗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但作者巧妙地把它们纳入了“博大”“公正”“永恒”与“崇高”之中,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面对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检测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将近 (2)赞同 (3)通“返”,返回 (4)责任,担子 (5)同“弼”,辅佐(平时注意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2.(1)你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让他如愿。(3)这样之后人们就明白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注意“固”“彻”“乱”等的翻译。)
3.D(纪昀是清代人。)
4.(1)①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②当前我国餐桌浪费现象严重,而贫困人口数量巨大;③日照市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意思对即可。)(2)①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十分必要;②厉行节约,政府要率先垂范,全民应积极行动;③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写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启示,言之有理也可。)(3)示例: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②厉行勤俭节约,争做“光盘”达人。③倡勤俭剩饭不再,讲节约“光盘”添彩。④“光盘”行动能量正,永续民族节俭风。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粮食自给率逐渐降低,勉强维持在90%;由【材料二】可得到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粮食浪费严重,一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额巨大;由【材料三】中几个事例可知日照市形成了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回答时,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2)“启示”要围绕提倡勤俭节约的好处,结合“光盘”行动的意义,还可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来回答,写出两点即可。(3)符合勤俭节约的主题要求,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宣传标语要做到简洁凝练、韵律和谐、通俗易懂。]
5.(1)通 (2)即使 (3)穷尽 (4)背(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6.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便比较容易回答。)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从愚公的回答中很容易找出答案。)
8.河曲智叟亡以应(仔细阅读选段,可知“河曲智叟亡以应”表明了智叟被愚公驳斥得哑口无言。)
9.B(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静止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的矛盾。)
10.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自然是可以被改造的,只要坚持不懈,人定胜天。(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信人定胜天。回答意近即可。)
11.(1)认为,以为 (2)私自,暗地里,偷偷地 (3)到……去,往,去到[(1)“谓”古今意义不一样,在句中可译为“认为”;(2)“私”在句中可解释为“私自”,也可引申为“偷偷地,暗地里”;(3)“适”根据句意,词类活用,可解释为“到……去”。]
1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句中“易”解释为“移动,换”,“足”解释为“值得”,“但”解释为“只是”,“畏”解释为“害怕”。落实这些重点词语的释义,语句通顺即可。)
1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从原文中找到“易子”的相关文字“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联系上下句,很容易找出“易子”一事发生的条件是“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14.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吕元膺的为人,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体现出来的。他看到棋友偷易棋子,辞退但不言明,维护对方的自尊,可见其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临终谆谆教诲后代,可见他重视后代的教育。只要结合有关情节,表达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经常与一个未做过官的读书人下棋。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步棋子来让自己取胜。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但棋友没有觉察。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棋友也感到很不安,吕元膺就赠送给棋友路费和财物。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吕元膺说:“为人处世,结交朋友,你们一定要仔细地选择。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趁我去办别的事时,偷换一步棋子,我用其他的借口使他离开了。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急切地告诉他,又怕他担惊受怕;始终不说,又怕你们不了解真情忽视这类事情。”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15.突出了历史遗存的弥足珍贵,引出了关于文化古迹保护和珍惜的论题。(作者在第一段写埃菲尔铁塔的价值,正是为了引出第二段中“历史遗存……弥足珍贵”,从而告诉我们要保护文化古迹。埃菲尔铁塔正是这里提到的“历史遗存”的一个例子。)
16.文化古迹由于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因而具有了稀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能正确认识文化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珍爱有加。(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第二段和第四段。第二段要扣住“时间的洗礼”“稀有性”“丰富的内涵”“文化性”等关键短语来概括要点;第四段要扣住段首中心句“埃菲尔铁塔的‘天价’也源于法国人民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态度和情感”来概括。)
17.通过法国人民对埃菲尔铁塔的珍爱与我国对文物古迹、古建筑的毁坏对比,阐述了保护历史遗存这一常识的必要性;通过故宫的游客众多与仿古旅游点大多亏损的对比,证明了人们还是喜欢真古迹,而在商业价值上两者也有巨大差异。(文中有好几处对比。文章第三段,将真古迹与仿造者进行对比,突出二者在价值上的巨大差别;第四、五两段将法国人对埃菲尔铁塔的珍爱与中国人对文物的破坏进行对比;第七段将2011年参观故宫的人数之多与仿古旅游点大多数亏损对比,说明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些真古迹。回答时,能够任意举出文中的两个例子,并进行分析即可。)
18.历史和文化最有价值,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没有在文中以句子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自己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概括时要抓住这几个关键性的语句:“历史遗存”“弥足珍贵”“尊重历史、热爱文化”“对历史、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本题可用的素材非常丰富,可反映的生活面也很广,但要写好此篇作文并不容易。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三点:(1)补题不可太随便。此题需填补的内容是中心词,它决定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选择要慎重。同学们应选择自己熟识的或有深刻认识的、便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素材入文。(2)注意“美好”的限制。由于题目的限制,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美好的,切不可信马由缰乱发挥。
(3)文章要有思想深度。作文最忌平淡,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才能让人回味不已。因此,写作时,需表明对人、事、物的思考,可以借助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主旨。
例文: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是什么?它是茫茫大雪中的一块热炭,它是炎炎夏日中的一缕凉风,它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中的一杯清凉的水。
朋友,你会微笑吗?你可能会嘲笑我这个问题的幼稚。而我以前就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也不喜欢微笑的人,直到那次之后……
那天,正在上自习课,安静的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似的。这时,作业本上的一个“拦路虎”挡住了我思路的前进。我绞尽脑汁,可它还是那么高不可攀。这时,一个轻柔而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怎么了?有不会的吗?”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于是,老师轻轻地俯下了身子,为我仔细地讲解,我顿时恍然大悟,将这“拦路虎”斩于脚下。
当我回头看到老师的微笑时,也赶忙对老师微笑了一下。那一次,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温暖。从那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前,我不愿意和同学们讨论,现在我是班级讨论的积极分子,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那友好、充满真诚的微笑。
我们什么时候给人微笑呢?当别人犯了错误时,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当我们需要帮助时……
其实,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充满了真诚,充满了善意,充满了友谊。每个人都能读懂,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的微笑,就可以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朋友,你会微笑吗?只要微笑,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发感慨,悟出道理。语言简洁、平实,文章短小却意蕴丰厚。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面对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考试,教师们要如何准备检测试题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抄写时要把字写工整,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1)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色满园关不住 (4)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5)几处早莺争暖树(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能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1)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突出雨多、细、密的特点,形象贴切。(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北京的春天特点之一是“时间短”。(掌握比喻、排比的含义及作用,结合语境加以具体分析,概括答案即可。)
4.甲处:D。乙处:(示例)按规定我们要查看一下房间。(或:我去房间看看您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解答情景对话题,首先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读一遍,摸清命题者意图,然后根据上下文所说的话,结合题目所设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说话要得体、语言要委婉,这样才能显出说话人的文化素养。)
5.(1)示例:宋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阳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首先应该说清楚目的,然后热情邀请,注意说话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语言要得体。)
(2)示例: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在学习课本内容时,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古诗词,可以从中选取两句,或者从自己课外积累的诗词中选择歌咏春天的即可,最好写连续的两句。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示例)“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积累和书本积累写出相关的谚语即可。)
6.【宣传设计】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应从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方面拟写宣传语,只要涉及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活动展示】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等。(符合活动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能举出三项活动即可。)
【建议集锦】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中。(只要能向校长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且有一定的创意即可。)
【现象评说】示例:①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使用,那样也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用法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7.“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点;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仔细阅读选段,找出描写春草特点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春草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8.C(掌握间接描写的作用,此处通过描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春草,突出春草的可爱。)
9.作者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春花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仔细阅读选文,通过“瞧去”“花里带着甜味”可知作者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描写的。选段写桃花、杏花、梨花、野花,突出了花之多;“红的”“粉的”“白的”突出了花之艳;花下众多的蜜蜂、蝴蝶飞来飞去突出了花之香。)
10.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本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能判断出句子所用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该手法的作用具体分析。)
1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写一般是联想和想象的事物,根据这个特征很容易找到选段中虚写的句子。)
12.不一样。前一个“美丽”指容貌的好看;后一个“美丽”既指容貌的好看,又指内在的美(心灵的美,知识的渊博)。(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来体会,“反射美丽”反射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容貌,而“增加美丽”增加的却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内涵。)
13.(1)老师想以平面镜的作用为切入点启发同学;(2)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看待美(根据后文可知老师在同学们的议论中想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方法,这便是老师的灵感。)
14.(1)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逝去。(2)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首先要理解文中“一笔笔减数”“雨雪风霜”“加法”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具体分析。)
15.(1)这里指鸟儿们自己进入布好的机关里。
(2)这里指山上山下被白雪覆盖,一点儿灰尘都不沾染。[(1)在文中找到本句的位置,探究上下文语境,结合成语“自投罗网”的本义“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推断出其语境义为“鸟儿们自己进入布好的机关里”。(2)在文中找到本句的位置,探究上下文语境,结合成语“纤尘不染”的本义“一点儿灰尘也沾染不上”,推论出其语境义为“山上山下被白雪覆盖,一点儿灰尘都不沾染”。]
16.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第4段中句子的前提是“无雪”,侧重表述无雪让人们烦躁不安,后文与之照应的句子,应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重复、呼应;一种是与之相反的描述,譬如下雪后如何。仔细阅读后文,会在倒数第3段中找到“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一句,该句属于前面列出的第二种照应的类型。)
17.围绕“生命力顽强(坚强、坚贞);默默无闻(低调、淡泊、平凡);蓄势待发;敏锐;奉献;勇敢等”回答出两点即可。[“它”指“吃春”这种野菜。仔细体会句子含义,从“在最冷的时候冒头”提炼出“生命力顽强(坚强、坚贞)”的哲理,从“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提炼出“默默无闻(低调、淡泊、平凡)”的哲理,从“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提炼出“蓄势待发、敏锐、奉献、勇敢”等哲理。]
18.(示例)(1)“我”推车踏雪 (2)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 (3)老者和“我”找“吃春”(4)冬泳者砸冰游泳 (5)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 (6)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选文从第6段开始描述下雪后的生活画面,第6段写“‘我’推车踏雪”,第7段写“人们来堆山公园赏雪”,第8段到第13段写“老者和‘我’找‘吃春’”,第14段写“冬泳者砸冰游泳”“垂钓者布开阵势垂钓”,第15段写“人们在出行中感受春意”。)
19.(示例)表层含义是指雪后“吃春”这种野菜,深层含义是指带给人们的憧憬(希望、激情、和谐等)。(围绕“野菜名;人们心中的春意或启示”两方面回答即可。)[先通读选文,把握作者在早春的见闻和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然后精读第8段到第13段写“老者和‘我’找‘吃春’”的部分,提炼出标题的表层含义指“雪后‘吃春’这种野菜”;接着通过各种雪后和谐、幸福的场景和“人们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谐,会感到幸运和快乐。未春先有思,人们的心里已经有了春意”“并以此迎接热热闹闹的新春”等句子,提炼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指“带给人们的憧憬(希望、激情、和谐等)”。]
20.写出一个雪地游戏,并进行具体描述即可。(作为拓展延伸出来的写作题目,要在读懂选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应的素材答题,“雪地游戏”有很多,譬如雪地捕鸟、打雪仗、溜冰、堆雪人、滚雪球等,可以选择其一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2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型命题作文题。这道作文题目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太多障碍。选题上,也没有太多限制,考生可以尽情发挥。
“日成一事”中的“成”字暗含了“做成了”“有意义”等意思,考生应挖掘身边真实鲜活的素材,围绕有意义的“一事”来写。这个作文题范围比较广,考生可议论可记事。议论可以谈对“日成一事”的看法,确立自己的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记事可以叙述是如何“日成一事”的,重点写出这件事的意义。
例文:
日成一事
剪一段时光慢慢流淌,掬一缕月光细细品味,撷一段回忆轻轻回放……虽然事隔多年,我仍常会想起那个夏夜。
几天前,偶然,我取出了那把尘封已久的胡琴,琴袋上起了点点黄色的斑渍。不过,那把琴发出的声音仍然高亢嘹亮,那袋子里的一小块松香已然通灵剔透。
不由自主地再次想起那个夏夜。
“见碧落月色清明……舞婆娑……”青砖黛瓦的房前,清明的月色下,面对着一池荷花,清风吹拂着,我唱起一段京剧——《霸王别姬》。
“不对,”外公打断了我,嘹亮的琴声停了下来,“不对,不对,你唱起来没有那个味儿。月色清明,多美啊!而且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要有无奈悲凉的感觉。”外公好像有点生气了:“教过这么多遍了,还是唱得不搭一点边儿。”
见从不生气的外公有些不开心,我把嘴一撅:“不好,那就不学了。”
外公到底又心软了:“好,拗不过你,先给我倒杯茶。”我又乐呵呵地跑去,端着一碗茶,学着戏曲里的样子,道了声:“请。”
外公细品一口:“当初,不是你自己选择学戏的吗?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我不出一言,他又说道:“学唱戏,跟你上学一样,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你看我,抗日时和爹娘跑散了,进了戏班,开始学习唱戏,那时候跟你一般大,学戏苦哦……早上起来吊嗓子,经常挨一顿打……你现在多好,怎么能把‘放弃’经常挂在嘴边呢?”
“你看那荷花多美,可它要从污泥中长出来,也不容易。若它放弃成长,你还能看到这花吗?”外公又说。
“是啊,”我答道,“荷花多美啊,就和戏曲舞台上的那些角儿的造型一样美。”
外公笑了,又拿起了琴。静谧的夜空中,又飘起了我的声音和外公的琴声,直到弦断、风止。
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夏夜,是外公让我明白了做事要能吃苦,不可轻言放弃,要日成一事,集腋成裘。哦,那满池荷花是否仍清丽地绽放?
点评: 1.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文章取材新颖,在看似平淡的一个生活场景中——外公鼓励“我”学戏的过程,让“我”懂得了生活的大智慧:做事要能吃苦,不可轻言放弃,要日成一事,集腋成裘。文章还以“荷花”作为成长的参照物,使得文章的说理深入而透彻。
2.语言清新,生动鲜活。清新质朴的语言让祖孙两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生动鲜活。在一问一答中,祖孙之情如山间溪流汩汩流淌,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3.首段精妙,文笔自然而纯熟。作文开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优美的月光与荷花,借用《荷塘月色》的歌词自然引出“夏夜”这一时间,引出下文的故事。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考试,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复习题的内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解析:本单元几乎全为文言文,一些字的读音已与现代汉语中的读法不同,应引起同学们的格外注意。
答案:hàoyìchènkuìrènfǔwúbì
2.答案:A解析:B项,“遗”应为“遣”;C项,“溪”应为“奚”;D项,“溃”应为“匮”。
3.答案:D解析:纪昀是清代人,并非唐代。
4.答案:C解析:A句中“不能不”是双重否定,“难道……”为反问句,也表示否定,全句把肯定否定颠倒了;B句中“书籍”不属日用工业品,分类不当;D句中“酷爱”是“非常喜爱”意,“非常”赘余。
5.解析:给新闻稿打乱的句子排序要注意分析各层的具体内容,第②句是总写,第④句和第③句是对具体场面的连贯描述,第⑤句是对排练场景的全局性描绘,第①句再次总说。
答案:②④③⑤①
6.解析:做口语交际题要注意遵循生活本身的逻辑,语言要简明。
参考答案:(1)小英你的钢琴练习影响了大家的休息。
(2)王阿姨是在夸奖她。
(3)对不起,王阿姨,影响到你们休息了,我会注意的。
答案:7.所以这种
8.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而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
9.解析:所举事例应该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答案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灭掉吴国。
10.(1)抛弃(2)离开
11.(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
(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了讲道义的地方。
12.解析:这篇文章采用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自己的朋友死去,也要让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珍视友情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亦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答案:13.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学会“文本细读”,抓住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从字里行间中细细体会。
参考答案:“母亲”:关爱孩子,教女有方,充满伟大的母爱。“女孩”:天真、懂事、坚强。
14.解析:理解句子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握”“跪”“盯”等,字字珠玑,是伟大母爱的真情流露。
参考答案:动作(行动)描写。把母亲对女儿的挚爱生动、形象、细致地显现了出来。
15.解析:母亲的泪是为女儿流的,其中有心疼有难过,也有欣慰和感动。
参考答案:原因:(1)女儿强忍剧痛而流泪昏睡,母亲因女儿伤痛而难过;
(2)为女儿懂事、坚强而欣慰流泪。
16.解析:这一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了一位在困境面前坚强不屈的母亲形象,她用特有的慈爱在鼓舞着女儿,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答案:(1)表现母亲特有的慈爱;(2)表现母亲始终以微笑面对挫折,体现母亲的坚强;(3)母亲善于鼓励女儿与伤痛作斗争。
17.解析:开放性试题,可联系自身体会从多个角度来写,言之有理即可,要体现出伟大的母爱或母女之情。
参考答案:人们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正如文中那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坚强慈爱令我再次体会到了世界上最深的情,最真的爱,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敬。
答案:18.我们应该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想那些如意的事情。
19.是为了用名人的事例证明“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道理,从而引出平常人不如意的事情也很多,进而引出作者“常想一二”的观点。
20.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或持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21.不能。为了避免读者产生误解,文章最后一段从辩证的角度对“少思八九”和“常想一二”进一步论述,这样就使得论述更严密,中心论点更客观,不显得片面化、绝对化。
22.示例:“常想一二”是达观者的人生态度。霍金的病痛把他固定在轮椅上,但他却用仅能活动的手指和一颗感恩的心探索宇宙之门;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信步田园,聆听鸟语的呢喃、微风的浅吟,在挥笔间流淌出东篱的菊花。只有拥有“常想一二”的豁达,才能造就非凡的人生。
23.写作提示:首先,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感受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是那些看似平凡但能触动你感情又蕴涵人生哲理的小事情。
其次,写对生活的感受,就要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要善于总结。
参考题目:“白云给我的启示”“知足常乐”“近墨者未必黑”“我学会了______”等。
参考例文:
我学会了向后看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我从小理所当然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所以我身上脾气多多。遇事总先想到自己,对于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一向不肯当面承认……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原本幼稚的思想也慢慢成熟起来。我想这成长的标志对于我来说或许就是学会了“向后看”吧!
我家楼下装上了防盗门,整幢楼的安全系数增加了,可这扇笨重的门有一个缺点:开门后若没有人拉着它,它就会很快地重重关上。如果有人紧跟在后面,一不小心门就会弹到身上,那可是很疼的。
一次,我和妈妈下楼去买东西。走到楼下时,后面还跟着一个住在三楼的阿婆。她正从三楼下来,我和妈妈打开了防盗门,都没有注意到后面有人。防盗门一关,弹到了正要出来的阿婆。阿婆痛苦地叫了一声,倒在了地上。我和妈妈这才反应过来,门打到阿婆了。这把我们俩着实吓了一跳,我们赶紧进去扶起阿婆。幸好冬天衣服穿得多,她没什么大碍,看着阿婆瘦小的身躯裹着厚实的棉衣棉裤,蹒跚地艰难起身,我的心里真不好过。阿婆是个好人,她笑着对我们说:“没事儿,老太婆我身体还硬朗着呢!”我和妈妈都松了一口气……
出门没走几步,太阳好像一个害羞的少女,拿着朵朵云儿把自己遮了起来,刚才还阳光灿烂的,一下子天阴了下来。妈妈怕下雨叫我去取伞,回家的路上又遇见了阿婆,阿婆乐呵呵地向我打招呼,我也对她笑了。不知怎地,我轻声对阿婆说了句:“刚才真对不起。”她连连摆手,说不能怪我。这一次进门我可注意到阿婆!一边扶住门,一边向后看,等阿婆进去后才松手。阿婆说我真乖,还用她那满是皱纹的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
从那件事后,我每次打开门都会往后看,等没人出来后才松手,我觉得自己不仅学会了要往后看一眼,更学到了要怎样关心人、帮助人,因为“人”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存。
点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素材库,小作者便是善于观察、悉心体会的有心人。一次意外的失误酿成了惊心动魄的大错——阿婆被弹回的门砸倒在地,好不惊煞人也!面对阿婆的宽容大度,“我”并没有暗自窃喜,就此丢开,而是深刻反省,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那就是学会了“向后看”,行事再谨慎些,更要关心人、帮助人,因为“人”需要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文末升华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小事情,大道理,这样的写法值得借鉴。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考试,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复习题内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答案:C解析:A项“钦”应读“qīn”;B项“汗”应读“hán”;D项“窜”应读“cuàn”。
2.答案:(1)沁(2)袅袅(3)汲(4)翡
3.答案:(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
4.答案:D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答案:(1)解析:反问句中往往包含“难道”“怎么”“怎能”等标志性词语,答案蕴涵其中。
参考答案:这道题怎能难住我?
(2)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着上欢快的色彩才能烘托出人物的愉悦之情。
参考答案:早晨,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叫着,树下的河水欢腾地流着。
6.解析:幽默是一种智慧,口语交际中经常会碰到需要缓和气氛,化解矛盾的时候,这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展现一个人的智慧和风度。
答案示例:那我没有弄错,我就是他,您错穿了他的大衣。
答案:7.D解析:“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中“与天公”是一层意思,“试比高”是一层意思,所以应在“公”和“试”之间划开。
8.解析:这两个动词分别领起了所见景物和所抒情怀,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参考答案: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9.解析: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阕写景,下阕发表议论抒发内心情怀,这样就找准了回答问题的方向。
参考答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10.解析: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它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内容上及上下文衔接方面的双重作用。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所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答案:11.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12.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结构的严谨。
13.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为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14.示例:①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答案:15.C解析:文章的主人公是“我”,对父亲的刻画是间接的。
16.B解析:A项“我”冒着危险一定要赢得赌注,表现了“我”不服输的韧劲。C项“看上去毫不担心”并非真的毫不担心,而是体现了父亲开明科学的教子之道。D项表现了朱迪斯姑姑对“我”的期待和关爱。
17.解析:环境描写应该为刻画主人公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参考答案:用“急”“大”“迅速”“奔”等词语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表现了在此游泳的困难,衬托了“我”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18.参考答案:害怕、紧张、喜悦。
19.解析:能围绕家庭教育问题谈,观点合理,语言得体即可。
参考答案:我在一天天长大,但缺乏的是信任,请放手让我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不要让我永远都是父母羽翼下被束缚了手脚的雏燕。
20.写作提示:(1)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情感,不必寄托,无需遮掩,显得直率、真诚、饱满、热烈、质朴、自然。
(2)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说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显得委婉、曲折、含蓄、深沉。
(3)抒情的文章往往用夸张的言辞把感情强调到极致,或者带有明显的想象色彩,这是与其他文体相比较为独特的地方,要注意体会。
参考题目:“鹰的志愿”“鸽子的向往”“草和花的对话”“星星的歌”等。
参考例文:
流星随想
已记不得从何时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幸能看到流星,我会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因为我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关于流星会实现愿望的说法,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了,每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钻石般的星辰点缀在如墨般的天幕上,突然之间一道闪亮的光束划过天际,比任何一颗星星都要耀眼……在夏天的夜里,流星尤其多,只要你一直注视着天空,就能捕捉到那动人的美丽,只是往往还来不及许下愿望,它就已经消失在了天际的尽头。有时候我常常这样问:它的逝去真会为我们带来好运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想要获得一份美好,岂不是必须要用它那美好的生命作为代价吗?那我还是情愿它们继续留在天空,永远地灿烂下去,让每个人分享它所带来的美丽,哪怕得不到它临走之前对我的允诺。
其实,这仅仅是良好的祝愿罢了,该走的始终都会走的。不知道从何时起,我总喜欢望着夜空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总觉得它好像也在和我对望,甚至想要对我说些什么似的,思绪也被它牵引着,变得有些不切实际了。可是,就在那一瞬间,它携着最后的热情,划出一道靓丽的光线,在结束了最后的告别仪式之后,不知去向,我的心也随之一沉。虽然我非常赞赏它的辉煌,但它留给我更多的却是惋惜,我不禁要问:为什么美丽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呢?但是细细地想来,这似乎又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之所以我会这么想,是因为在流星消逝时,那场灿烂的光辉,已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大凡见过流星的人,不管事隔多久,都会记得那短短的几秒钟,极具震撼却又让人回味许久的场景。
也不知流星会带来好运的说法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我想大概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相信,只要把心中的愿望寄托在从天而降的精灵上,它就会为你把这个愿望带到人间……到此刻我才明白,星星在人们心中不是陨落的光芒,而是一个神圣的希望。
说实话,其实我对这个说法并不十分相信,但倘若我真的遇上流星时,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许下自己的愿望。因为我喜欢这个说法,我喜欢许愿时的那份心境,而且只要有心,我坚信愿望一定能够实现!其实在最后,我要告诉大家:让你实现愿望的,不是流星,而是你自己!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点评:对着流星许个愿是作者也是很多人曾经的梦想,在思绪万千的同时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好情愫的绚烂闪光,因此倍加珍贵。本文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清新优美,想象丰富合理,优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最后的点睛之笔意义非凡,既做到了卒章显志又升华了主题,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这就增加了文章的宽度和深度,值得借鉴。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复习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答案:A解析:B项“噤”应读“jìn”;C项“颤”应读“chàn”;D项“间”应读“jiàn”。
2.答案:B解析:B项“时晨”应写作“时辰”。
3.答案:D解析:A项“鲜”意思为“少”;B项“鞠躬”指恭敬、谨慎;C项“喻”的意思是明白。
4.答案:C解析:现代诗停顿的原则,一看语意,要使表达连贯顺畅;二要把握句子的整体节奏。
5.答案:D解析: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6.解析:仿写句子要注意仿句与例句格式上的一致性,此处最鲜明的特色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独特的思维;废寝忘食地研究发明时,要有创新意识;战胜困难时,要有坚韧的毅力,又要有恒心。
7.答案:B解析:这段话是围绕“人格”来展开的,①设问,⑤回答,②④通过“只有”“才”联系在一起,由排除法可得出答案。
答案:8.解析:首先看核心词语“骄傲”,主人公所作的贡献巨大,超出了个人和团体的范畴,是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修饰语“永恒”即永远。
参考答案: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9.解析:要结合全文结构以及人物的精神内涵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对邓稼先一生功业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总结了全文。
10.解析:排比的形式有多种,可分为句内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此处显然属于段与段的排比。
参考答案: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11.B解析:邓稼先的事迹因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属于国家机密,很难为外界所熟知。
12.解析:邓稼先的人生方向与民族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这是他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体现。
参考答案:他的人生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生命的全部,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场坚定,兢兢业业,所以不会有矛盾,也不会彷徨。
答案:13.解析:“踌躇”是矛盾心态的体现,而“方程”在此处代指科学研究。
参考答案:指徘徊在从事政治活动还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矛盾中。
14.解析:这是一个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的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力求简洁。
参考答案:参加反战示威,拥护犹太复国,阻止核战争。
15.解析:矛盾的心理来源于对原子弹威力的清醒认识和国际形势的担忧。
参考答案:他考虑到德国科学家会制造核弹,将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他建议美国制造核弹来抑制德国;但他又考虑核弹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他又反对核战争。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和平、关心人类根本福祉的人。
16.解析:行动是内心追求的具体外化,离不开人物独立人格的支撑。
参考答案:是一个不追求名利、热爱科学的人。
17.解析:斯人已逝,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伟大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①给罗斯福总统写信。②参加阻止核战争的各项活动。③提议对核武器进行国际控制。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热爱和平的正直的科学家。
答案:18.(1)相依相携;(2)有说有笑;(3)参加巡逻(捉拿小偷);(4)收废维生;(5)婉拒低保;(6)回赠牛奶(不占便宜);(7)热衷读报。
19.这对老人有比较好的修养,有礼仪,也很自爱,尽量不打扰别人。反应敏捷,他们尽心尽力为大家做好义务巡逻工作。
20.比喻。突出老头爱看报的程度,对报纸充满了感情。
21.解析:抓住“老人”或“邻居”的某一点或几点优秀品质来谈自己的想法、感受,根据“老人”或“邻居”的优秀品质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语句通顺。
答案示例:①这两位老人乐观、自强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真是寒暑奈何不得、风雨动摇不得的两棵松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迎难而上,做一个坚强的人。
②两位老人面对风雨,携手同行,在任何苦难面前从不低头,保持着做人的尊严,令人肃然起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反思自己,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一个精神强健的大写的人。
③这两位老人身处困境却从没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们是那样自信、自爱、乐观。我也要像老人的邻居一样,尽可能帮助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生活。
④“远亲不如近邻”,两位老人是幸运的,他们有一批富有爱心的邻居,这是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的条件之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充满爱心的“邻居”,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22.写作提示:(1)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人物为中心,充分运用各种表达手段和写作方法,力求做到人物形象鲜明,中心突出,材料剪裁得体,语言准确、生动。
(2)写人记叙文有一人一事、一人多事的,有写多人一事或多人多事的,七年级的同学以前两种为宜,这样更有利于集中展现人物形象。
(3)材料的选择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有利于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参考题目:“没有终点的回忆”“她的微笑”“我们的故事”“一起走过的路”等。
参考例文:
三生有幸遇上你
前生,今生,后世,这三生我所有的幸运都只是能够遇上你。——题记
佛说,因果有缘,千百年的轮回皆由缘而起。我想,上辈子也就是前生,我一定是千万次地回眸,亿万次地寻觅,才在滚滚人流中遇到了你,唯一的你!我是一个受命运诅咒的孩子。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上天就带走了我的妈妈……一个熟悉的身影,眨眼间消失了,那种感觉,那种心痛贯穿了我的整个生命。从此,我变得敏感多疑,寡言少语,心灵封闭,没有安全感,缺少人情味儿。
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与空虚相伴,与孤独同眠。然而,三生有幸,我遇见了你……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那个微凉的晚秋,枯黄的叶子漫天飞舞的时候。你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微胖,短发,一身黑色衣服,笑时给人温暖,不笑时给人严肃。那时,我已习惯于独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不容外人涉足,那是伪装到最后的坚强,也是不容任何人去打破的宁静,对你自然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感情。
奇怪的是,你并未因我的冷漠而忽视我,还让我当了学习委员,掌管班上的大小事务。一有机会,便表扬我;一有时间,便找我谈心。鼓励我多与人交往,不断地教我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你心疼我,我知道,可是,我心里的冰块是那么坚硬,那么寒冷……
时光在你的关心和我的冷漠中如白驹过隙,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离开了你,升上了重点初中,与你的联系少了许多,但是,你始终没放弃过对我的感化与疼爱。你对我关爱有加,嘘寒问暖,情浓如水。
刚入学的那个下午,我记忆犹新。你托人送给我一封信,看到信封上熟悉的笔迹,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亲情:加油,好好干,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的眼泪潸然而下,心里有股暖流在涌动,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里的冰层开始破碎的声音,我不禁笑了,这是妈妈“走”后,我第一次幸福而快乐地微笑。
虽然学校与家的距离远了,但我们的心更近了。你时常拎着水果来看我,给了我全部的母爱。
你的信笺和电话成了我温暖的源泉,你的看望和谈心成了我愉悦的家园,在我渴望的时候,你是春天般的及时雨。多少次我想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妈,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的所有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了爱,懂得了生活,懂得了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我爱你,妈妈!
点评:有些文章取胜于用事实感染人,这篇文章就是如此;有些文章取胜于用抒情的笔调感动人,这篇文章也是如此。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普通人、普通事,但全文真情淋漓,感人至深。从题目到题记再到正文的开篇,感情细腻,饱含真情;结尾用大量感叹句反复抒写心声,更是引人共鸣。语言略显低沉,而正在这微微的酸涩中,“我”感受良苦用心的母爱,温馨、伟大。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无疑是一种好的写作方法。品完此文,相信你会有这种感悟。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考试,同学们要做哪些复习的准备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答案:B解析:A项“惩”应读“chéng”;C项“诏”应读“zhào”;D项“卓”应读“zhuó”。
2.答案:D解析: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而不是唐代。
3.答案:(1)语言描写(2)外貌描写(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4.答案:(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捷报飞来当纸钱(3)取义成仁今日事(4)王师北定中原日
5.答案:B
6.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承诺”“奉献”等主要信息,然后联系材料结合现实作答,内容积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坚守承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报恩,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把这种坚守承诺、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答案:7.解析:高明的作家往往注重气氛的渲染与烘托,都德也不例外,这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交代了今天上课前教室里的气氛和以往大不相同。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渲染了氛围。
8.解析:庄重的穿戴预示着将有意义重大的事件发生,这处细腻的外貌描写也是文中设置的一个悬念,启人深思。
参考答案:哈墨尔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常礼服,系着精致的领结,戴着那顶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是为了纪念最后一课以及表达对将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9.解析:语句不长,但感情充沛真挚,要反复咀嚼,细细体会。
参考答案:表达了小弗朗茨的懊悔和对不能再学法语的伤心之情。
10.解析:这也是本文极震撼人心的地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连学习母语的权利也会被剥夺。
参考答案: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德军占领了,他们只被允许学习德语。
11.解析:这节课给小弗朗茨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也是他思想转变的动力。
参考答案:这节课使小弗朗茨懂得了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学好祖国的语言的道理。说明他长大了。
答案:12.(1)打上课铃时友好提醒那些急匆匆冲向教室的同学别磕着;(2)为学生周而复始地印讲义;(3)不论酷暑寒冬喊“我”和同事们接外来的电话。
13.示例:心头一阵高兴,这会是谁打给我的电话呢?莫非是远方的好友,抑或是家中的老爸、老妈?无论是谁,尽管王老师没说,但是他的这种顶风冒雪的精神足以让我在冰雪天里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14.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学校,没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没有高工资,然而王老师却承担了学校许多年的打铃、印讲义、叫电话等工作,虽默默无闻,但是许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15.铃声是王老师一生中工作的主要任务,既有升华主题也有强调反复的作用,正是铃声让王老师的人生意义非凡,催促师生起床、上课、放学、就寝。王老师的人生意义几乎全部融在这铃声中,也是王老师一生的写照。
答案:16.解析:尴尬的处境下,母亲的坦然、真诚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指这场战争,双方互为敌人的事实等。
17.解析:只分析对母亲的具体描写还不够,还要结合当时特定的背景。
参考答案:是个非常慈祥、友善和热情的人。从她对双方士兵的语言、行为可看出,如“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18.解析:只要有诚意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参考答案:说明了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仇恨也不是不可消除的,只要双方能以诚相待就能走到一起来。
19.解析:要深入挖掘人性的光芒才能理解透彻。
参考答案:是人性的力量,以及人类对和平共同的向往促使战争双方的士兵走到了一起。
20.解析:从古到今,战争与人类总是如影随形,虽年代不同、形式有变,但我们对此应该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期盼和平。
答案示例:同胞们,尽管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但都是地球上的公民,不要再制造自相残杀的悲剧了,谁的身后都有父母妻儿,为了自己,为了他人,都放下武器吧!要和平,拒绝战争!
21.写作提示:(1)选取事件。生活中有许多事令我们难忘或感动,很多看似平淡无奇的寻常小事,只要有特殊的感触,不一般的趣味,能写出特点来,一样能打动人心,所以选择这类事件比较好。
(2)融情于事。有句话叫“欲感动他人必先感动自己”,所以作文时感动自己是首位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深厚的情感,在娓娓的叙述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让事件更加有血有肉,使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甚至产生意犹未尽的艺术效果。
参考题目:“第一次________”“最后一次________”“我的脸红了”“走进新班级”等。
参考例文:
记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我们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同学之间经常互帮互学,我就亲身经历了这样令我感动的一件事。
在一个寒冬的上午,我在位子上削铅笔,准备下节课使用,一不小心把手划了一道口子,手上的鲜血流个不停,和我一起玩的李博看见了,只见他迅速地用手把我手上的伤口按住,拉着我就往医务室跑。经校医包扎好后,我俩才回教室,这时他还叮嘱我说:“这手千万不能冻,一冻就不容易好了。”
第二天,长跑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戴上了手套,并到操场上集合,我早上忘了戴手套,手冻得通红,李博看见我没戴手套,走过来问:“你没带手套吗?”我点点头,他看了看我受伤的手,一边摘下他的手套,一边对我说:“来,戴我的吧!”我连忙把手插进兜里,推辞说:“不用,不用,我不冷,再说跑不了多远就回来了。”“那你的伤口怎么办呀?”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手拽了过去,硬把手套给我戴上。
我们排着队,跑出了校门,风呼呼地刮着,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我的手暖烘烘的,看着这双手套,我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我回头看看李博,他的手冻得通红,两只手握得紧紧的。当发现我在看他时,他冲我笑了笑,好像在说:“没关系,我结实着呢。”
回到班里,我的手一点也没事,我摸了摸李博的手,冰凉冰凉的。我把手套还给他,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了!”他微笑着对我说:“不用谢。”看着李博那双通红的手,我感激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田。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使我明白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生活才会更美好。
点评:生活中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事,尽管很多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能打动人。本文小作者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身边的这样一件小事,围绕伤口和手套将故事徐徐展开,在此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同学间那种亲密无间、互助互爱的真情厚谊,看到了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班级大家庭。从小事中发掘它的独特意蕴,平实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写法值得学习。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考试,教师们要准备哪些复习题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答案:B解析:A项“和”应读“hè”;C项“拂”应读“fú”;D项“背”应读“bēi”。
2.答案:B解析:B项“宛转”在这里的意思应为“声音动听”。
3.答案:A
4.答案:(1)解析:这样的古诗词很多,描写春草的、春花的、春雨的、春风的都在此列。
答案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解析:我们从课文中已经学到了不少,但放眼自然和生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行动起来吧,多观察,多积累,你就会有很多种答案。
答案示例: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冬至离春四十五,一百零五到清明。
5.答案:示例:让理想与风筝齐飞,让希望与春天同在!(对偶)
风筝飞满天,快乐无止境!(夸张)
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放飞美丽的心情!(排比)
6.答案:示例:(1)①你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的类型?②你用作课外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怎么分配?③课外书籍的来源?④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因素?⑤课外阅读的态度是?⑥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吗?
(2)如今,可供阅读的图书越来越丰富,可同学们的阅读时间却随着年级升高、功课增加而减少。在中学校园里,许多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气喘吁吁,课外阅读竟成了一项奢侈的休闲。我们要关注这一问题,建设“书香校园”。
答案:7.南宋《绝句》表示引用
8.(1)比喻(2)拟人(3)排比、比喻
9.B解析:①是触觉角度;②是嗅觉角度;③④是听觉角度。
10.解析:回答事物的特点,必须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如“绿”“亮”“青”等。
参考答案: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11.解析:作者所写景物都是雨中的典型事物,体会了它们的特点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五种景物如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答案:12.解析:从⑤~⑨段可以看出,这些文字是在写柳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柳的生命力
13.解析:可以分别从农人折枝和文人折枝来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有实用价值表达情思
14.解析:(1)“狂颠”有随意飘摇摆动之意。(2)柳与诗联系在一起,自然赋予了柳诗一般的美丽和情致。
参考答案:(1)“狂颠”一词写出了柳絮在风的吹拂下无拘无束、肆意飘荡的姿态。
(2)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15.解析:首先理解诗句含义,可扣住“昔”“今”两点分析。
参考答案: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
16.解析:本题要结合全文主旨来作答。
参考答案: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或“蕴涵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答案:17.解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段首有中心句,非常恰当地点明了夏天的优点,阅读时应注意体会。
参考答案:夏天使人变得年轻,令人感到人生的多彩;能考验人的意志,是浪漫的季节。
18.解析:作者用一个个特写镜头给我们展示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包括自然风物,也包括人的着装。
参考答案:雪白的茉莉,带蓝的紫薇,碧色的莲叶,映日的荷花,琳琅满目的夏装。比喻、排比、引用。
19.解析:抓住“浪漫”一词,根据文段内容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
参考答案:可以尽情地享受好山好水,可以通宵达旦地娱乐。
20.解析: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夏天有其所长,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要调整好心态来对待夏天,对待人生。
参考答案:夏天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像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所追求,即使失败也有意义。
21.参考题目:“春天在……”“春意”“春歌”“??的春天”等。
写作提示:(1)景物选取。春天的事物不胜枚举,但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关注的景物也不尽相同,选择其中你感到最亲切的、最有话说的景物,仔细观察,细心玩味,注意抓住它们的特征。
(2)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想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穿透人心的艺术力量,就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注入,善于表现内心独特的感受,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越真挚越独特越好。
参考例文:
四月春光
春天,是一个万物萌动的季节:大地返青,植物拔节,繁花绽放,莺歌燕舞。
阳光,这条上帝抛下的金线,也扩散着金子般的光泽,融化了被寒风盘剥得伤痕累累的冬。
站在校园中,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像生命破壳,豆荚裂开,有阳光的亲和与温柔,又像事物在风中扬起,一切都是那么纯粹,那么极致。
这样美丽的季节,晦涩的心情实在是大煞风景,让所有的心窗朝向阳光,来酝酿一个袖珍故事,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突然间,很想很想成为生活的舵手。多多地看书,多多地思考,于是,我内心有一种富足的踏实,丰饶的厚重,生活开始趋于平静。
早晨,拿着英语书,选定一株开得烂漫的桃花,伴着习习春风,一种平和与自足突然塞满了整个胸腔,不禁慨叹,自己真的拥有很多很多,它们隐匿得那么细腻而不动声色,却突然有这么一天让你猝不及防。
忽然想起,早晨上学途经校东门,数个卖风筝的小摊静静地候在那里,诚然一个鸟的王国、动物的乐园。面对湛蓝的天空、和煦的春风,精灵们怎能甘心屈身于此,扑簌簌地要挣脱那根根横木。上面还有童话般的房子,袅袅的炊烟,蜿蜒曲折的小径,四周那翠生生的草地似乎要把我的心浸在绿色的染坛中。
很想给春光打一个比方:如果将春光视为土,你便如清水,水土相和自成泥巴,泥巴是可以被捏成许多形状的,而清水却只有一次机会。青春只有一次,我们唯有珍惜。
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油菜花的清香撩动着我的鼻翼,馨香径直进入我的肺腑。这春,这四月的春。
点评:本文篇幅虽短小,却充满诗情画意,意深情长,是一篇文质兼备的散文。小作者抓住了阳光、花香、风筝等四月春光里的典型景物层层展开,使人如临其境,心荡神驰。在这些美妙的景物中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处处体现出了对时光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试即将到来,教师们要如何准备复习题的内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答案:B解析:A项“瞭”应读“liào”;C项“戛”应读“jiá”; D项“艄”应读“shāo”。
2.答案:D解析:A项“向”应为“像”,“欢愈”应为“欢愉”;B项“伐子”应为“筏子”;C项“屏嶂”应为“屏障”。
3.答案:D
4.答案:(1)余光中思乡爱国(2)英纤夫同情
5.答案:示例:关于黄河的诗句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空尽,黄河入海流”。
关于长江的诗句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6.解析:(1)标题要概括新闻的主要事件,不能遗漏要点。(2)赞成或反对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1)山东省要求中小学慎重选择传统文化诵读内容
(2)①赞成。对传统文化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②不赞成。让学生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答案:7.解析:要抓住题目中的“颂”字,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
参考答案:诗人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并且号召人们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8.解析: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此处为间隔反复。
参考答案:反复,加强抒情气势,又体现了表达内容的层次。
9.解析:要联系整首诗的风格推断,据上下文理解。
参考答案:不好。“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看”字表示的距离较近,与整首诗的气势不符。
10.B解析:A项“深远的国际影响”在诗中没有体现。C项“黄河两岸的游击健儿抵抗日寇的侵略”在此处没有体现。D项“展望黄河辉煌灿烂的远景”在下面一小节有体现。
11.解析:联系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来理解其深层内涵。
参考答案: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案:16.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了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17.(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8.解析:要明确排比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能概括内涵,点出情感。
参考答案:连续六个“是一种”,运用排比,联想丰富,气势磅礴。揭示出了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19.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20.答案:写作提示:(1)确立主题。提起家乡的事物你可能会想起家乡的山、家乡的河、上学的路等,选择一种你最亲切的,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景物,此时你才能真正有话说。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并体现出这一事物。(2)选择材料。可以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也可以写当时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感悟越真挚越独特越好,还可以写与景物有关的故事,由事物激起的有趣的经历、好玩的幻想等。(3)怎样写。首先要选取典型的景物。其次要注意情景事人的有机融合。另外语言要简洁、流畅,最好能体现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活泼,或深沉含蓄等。
参考例文:
家乡的小巷
家乡的小巷是深邃而绵长的。那儿,记录着微笑与泪水,播撒着记忆的种子,弥漫着过去的花香。
家乡的小巷是两两相通的,是村庄里最有诗意的景色了。每当走在这小巷里,都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一瞬间的回忆,如阴影闪过虚白的城,瞥见时似有,转眼又复消散……
秋天的小巷铺满落叶,走在小巷里,踏在厚厚的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很动人,也很黯然。似乎只有在这小巷里,才能真正领悟秋天的悲凉,读懂秋天的凄美,感受秋天的韵律。
踏出家门就是一条小巷,我总喜欢坐在门槛上,听着行人走过小巷的足音,是那般深邃的声音。于是,让我回想起,许多年前,外婆也是这样牵起我的小手,在小巷里,一步,两步……而如今,我总喜欢挽起外婆的手,开心地和她在小巷里漫步,一步,两步……我知道,每一步都充满着幸福的一米阳光。
雨中,小巷是朦胧的。秋雨把诗意带给小巷。站在蒙蒙的细雨中,看着秋天的雨,让风滑过眼,让泪落到脚尖。秋雨将伤痛淹没。秋雨让小巷显得更加吸引人,也让人多了一份深深的哀愁。这景,让眼睛湿润,又让视线消失……
在小巷里,有多少个别离的场面,有多少个失望的时刻……思绪随风、随雨破碎了。我的泪水,只有小巷能体会。
小时候,总是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小巷里跑来跑去地玩耍。从这边跑到那边,又从那边跑到这边。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幼稚,但是,或许在那时,是天真的快乐吧。幼稚或许真的能掩饰住什么!
外婆曾说小巷是许多年前,村里的人齐心协力铺起来的。小巷上的那些小石子都是从河边捡来的。而如今,这些小石子经历了风雨的磨砺,还是那样的美。
匆忙的行人路过,却忘记了这深邃的小巷中,有独具一格的美丽,也有一种别致的沧桑。
我家乡的小巷啊,是你让我学会了思考,在寂寞的时候,虽是感伤,却多了一份坚强!
点评:本文可算得上是一篇文质兼备的美文。作者抓住了深邃而绵长的小巷,围绕秋天的落叶、小雨,把一幅美妙动人的家乡雨巷图徐徐展开,画中有记忆的种子和着“我”的微笑与泪水,有幼稚的孩子伴着匆忙的行人……在舒缓迷离的语言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别致的小巷,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沉的爱恋和回忆,令人回味悠长。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训练题来复习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将近 (2)赞同 (3)通“返”,返回 (4)责任,担子 (5)同“弼”,辅佐(平时注意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2.(1)你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让他如愿。(3)这样之后人们就明白忧愁患害(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注意“固”“彻”“乱”等的翻译。)
3.D(纪昀是清代人。)
4.(1)①我国粮食自给率下降,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②当前我国餐桌浪费现象严重,而贫困人口数量巨大;③日照市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已悄然形成。(意思对即可。)(2)①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十分必要;②厉行节约,政府要率先垂范,全民应积极行动;③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写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启示,言之有理也可。)(3)示例: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②厉行勤俭节约,争做“光盘”达人。③倡勤俭剩饭不再,讲节约“光盘”添彩。④“光盘”行动能量正,永续民族节俭风。⑤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粮食自给率逐渐降低,勉强维持在90%;由【材料二】可得到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粮食浪费严重,一是我国贫困人口数额巨大;由【材料三】中几个事例可知日照市形成了节约用餐、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尚。回答时,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2)“启示”要围绕提倡勤俭节约的好处,结合“光盘”行动的意义,还可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来回答,写出两点即可。(3)符合勤俭节约的主题要求,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宣传标语要做到简洁凝练、韵律和谐、通俗易懂。]
5.(1)通 (2)即使 (3)穷尽 (4)背(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6.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便比较容易回答。)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从愚公的回答中很容易找出答案。)
8.河曲智叟亡以应(仔细阅读选段,可知“河曲智叟亡以应”表明了智叟被愚公驳斥得哑口无言。)
9.B(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静止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的矛盾。)
10.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自然是可以被改造的,只要坚持不懈,人定胜天。(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信人定胜天。回答意近即可。)
11.(1)将要(2)使……劳苦(贫困)[“且”在文言文中有“尚且”“况且”“姑且”“将要、将近”等意,在这里是“将要”的意思。“敝”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劳苦(贫困)”。]
1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相舍”应解释为“互相放过(对方)”,“擒”应译为“捉住”。)
1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为说服赵惠王中止出兵,苏代巧用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明“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的道理。事情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容易让惠王信服。而这个寓言故事被后人固定为成语使用,也可以简化成“鹬蚌相争”或“鹬蚌相持”。谈启示可从如何理智面对矛盾冲突,如何相互包容,避免两败俱伤方面来谈。)
1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此题可分别从苏代和惠王的角度回答。苏代所说寓言故事,信手拈来,没有造作之嫌;寓言故事在先,所讲道理在后,易于被人接受,而且寓言故事与自己所要讲的道理类比恰切,揭示的道理深刻透辟。同时苏代态度诚恳,是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让人信服。另外,惠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也是苏代能够成功说服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替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攻打燕国这件事)。
15.突出了历史遗存的弥足珍贵,引出了关于文化古迹保护和珍惜的论题。(作者在第一段写埃菲尔铁塔的价值,正是为了引出第二段中“历史遗存……弥足珍贵”,从而告诉我们要保护文化古迹。埃菲尔铁塔正是这里提到的“历史遗存”的一个例子。)
16.文化古迹由于时间的洗礼、社会的变迁,因而具有了稀有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能正确认识文化古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其珍爱有加。(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第二段和第四段。第二段要扣住“时间的洗礼”“稀有性”“丰富的内涵”“文化性”等关键短语来概括要点;第四段要扣住段首中心句“埃菲尔铁塔的‘天价’也源于法国人民尊重历史、热爱文化的态度和情感”来概括。)
17.通过法国人民对埃菲尔铁塔的珍爱与我国对文物古迹、古建筑的毁坏对比,阐述了保护历史遗存这一常识的必要性;通过故宫的游客众多与仿古旅游点大多亏损的对比,证明了人们还是喜欢真古迹,而在商业价值上两者也有巨大差异。(文中有好几处对比。文章第三段,将真古迹与仿造者进行对比,突出二者在价值上的巨大差别;第四、五两段将法国人对埃菲尔铁塔的珍爱与中国人对文物的破坏进行对比;第七段将2011年参观故宫的人数之多与仿古旅游点大多数亏损对比,说明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些真古迹。回答时,能够任意举出文中的两个例子,并进行分析即可。)
18.历史和文化最有价值,要尊重历史,热爱文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没有在文中以句子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自己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概括时要抓住这几个关键性的语句:“历史遗存”“弥足珍贵”“尊重历史、热爱文化”“对历史、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敬畏”。)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本题可用的素材非常丰富,可反映的生活面也很广,但要写好此篇作文并不容易。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三点:(1)补题不可太随便。此题需填补的内容是中心词,它决定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选择要慎重。同学们应选择自己熟识的或有深刻认识的、便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素材入文。(2)注意“美好”的限制。由于题目的限制,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美好的,切不可信马由缰乱发挥。
(3)文章要有思想深度。作文最忌平淡,有深度、有内涵的文章才能让人回味。因此,写作时,需表明对人、事、物的思考,可以借助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主旨。
例文: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是什么?它是茫茫大雪中的一块热炭,它是炎炎夏日中的一缕凉风,它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中的一杯清凉的水。
朋友,你会微笑吗?你可能嘲笑我这个问题的幼稚。而我以前曾是一个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微笑的人,直到那次之后……
那天,正在上自习课,安静的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见似的。这时,作业本上的一道“拦路虎”挡住了我思维的前进。我绞尽脑汁,可它还是那么高不可攀。这时,一个轻柔而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怎么了?有不会的吗?”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于是,老师轻轻地俯下了身子,为我仔细地讲解,我顿时恍然大悟,将这“拦路虎”斩于马下。
当我回头看到老师的微笑时,也赶忙对老师微笑了一下。那一次,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温暖。从那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从前,我不愿意和同学们讨论,现在我是班级讨论的积极分子,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那友好、充满真诚的微笑。
我们什么时候不能给人微笑呢?当别人犯了错误时,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当需要别人帮助时……
其实,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充满了真诚,充满了善意,充满了友谊。每个人都能读懂,只要我们献出一点点的微笑,就可以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朋友,你会微笑吗?只要微笑,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本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发感慨,悟出道理。语言简洁、平实,文章短小却意蕴丰厚。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训练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五单元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训练题练习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沁 (2)袅袅 (3)汲 (4)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提示:注意“零”“碾”“作”的写法,书写正确、工整即可。
3.(1)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注意平时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写错别字。)
4.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5.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符合①句中画线处的意思。“豁然贯通”是指一下子开阔或通达。“妙手偶得”就没有这个意思。“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意思与③句中画线处相同。所以,答案为C项。)
6.示例:以班委会的名义倡议同学们捐款。叔叔,您好!得知您家的情况后,我们都十分难过,同学们自发地为你们捐了一些钱,请您收下。另外,以后我们每星期都会轮流过来帮助王玲做家务,您就让王玲继续上学吧!(针对王玲家经济困难,可以为其捐款,或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王玲做家务。说服王玲的父亲,语言要得体,有必要的称呼,语气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让王玲继续上学的目的。)
8.沁园春 雪(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9.(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虚写是指联想和想象的景物,本词的主旨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谈古是为了论今。)
10.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本题比较容易回答,“望”字提示了所见之物。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
11.上阕写景,寄托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抒发了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12.点明事情发生时的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或渲染气氛,为积雪导
致车祸埋下伏笔。)[首先要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这是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我们看到了当时情况的严重程度。然后结合我们以前掌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来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3.最后一段运用抒情和议论,深化了主题,高度赞扬了爱心、善意都是真诚和美丽的,都
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本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在记叙文中,结尾一段的作用常常是:(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14.(问题)示例:联系现实生活,结合选文说一说卢森斯老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回答)示例一:生活中有的人受到别人的恩惠却恩将仇报,扭曲了人们的善意;卢森斯老人苏醒后不让鲁尼兹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仁慈善良富有爱心的老人。
示例二:生活中许多人受人滴水之恩而涌泉相报,告诉世人什么是善良;卢森斯老人醒后不让热心助人的人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人们的善款建立慈善基金,充分肯定人们的善意之举;他是一位富有爱心的仁慈善良乐于助人的老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15.①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提取信息要扣住“怪脾气”的要求,要立足于文中关键的句子。我们可以从第⑩段中“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第○14段“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第○15段“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第○16段“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等获得信息。)
16.承上启下。[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这段文字处在选文中间位置,应首先考虑过渡(承上启下)。前半句“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承上,承接上文有关香伯的回忆。“立刻霍地复活了”启下,由此自然开启下文对香伯近况的介绍。]
17.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本题要求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句中“俏皮”“跳舞”两个词用语生动活泼,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联系全文不难看出,表达的应是“我”对香饼的无限喜爱之情。)
18.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句中“那些识货的人”“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买香饼,与“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去买香伯徒弟的香饼作对比。其中“鱼目”“珍珠”又是比喻,分别比喻徒弟的香饼和香伯的香饼。另外,答题时应突出香伯香饼质量的好。)
19.写作指导:只有把握了景物(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要写好本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写景。观察景物的方法一般有:定点观景,就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不固定;动点观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景物,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2)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感知。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感知“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还写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么富有生机的春意啊!(3)要用词准确,手法多样。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观察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储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
三月江南雨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三月的江南,正是多雨的季节。
江南的雨,恰似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当纷纷细雨飘过,整个江南便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水汽氤氲,带有一种古典的婉约,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天地都笼在一片蒙蒙的雨雾里。
雨点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因为一阵阵的风吹过,这“沙沙”声便忽远忽近,时强时弱。坐在窗前,聆听着这曲曼妙优美而又变幻无穷的雨的乐章,我想,这个下午,我不会寂寞了。雨渐渐地大了,滴滴答答地打在屋瓦上,叮叮当当,洒下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屋檐上的雨水,如垂下一道道银线,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的同时,也奏出了平平仄仄的韵律。
三月的江南雨,虽然不如夏季的暴雨那样浩大密集、气势磅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灵动。你看,那晶莹的雨滴洒在一簇簇树叶上,幻化出一片片耀眼的鲜绿;那如针般的细雨落在手心,凉凉的、滑滑的,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沁人心脾。
绵绵细雨,笼罩着江南大地,滋润着万物。我分明看见,无数的生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起舞,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勃发。可是,她自己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从天空到大地,便是雨儿们全部的生命旅程!残酷吧?可惜吗?雨儿们说,不,这是责任,也是每滴雨不变的使命!
雨,你这守望的天使,用美丽的翅膀,不,用全部的生命,去滋润整个江南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雨,三月江南雨,我敬佩你,赞美你!
【点评】作者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把握了三月江南雨的特点,并运用多种写法将其特点刻画得细腻入微、真切动人。不仅如此,作者还从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赞美了雨的崇高精神。读罢本文,使人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获得人生的哲理。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七年级语文的学习要对学过的知识一定多加训练习,这样才能进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xiè (2)zhì (3)jìn (4)chóu chú(注意平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音。)
2.提示:注意“俯”“孺”的写法,书写工整即可。
3.D(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
4.C(“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是褒义词。原句中是对游客无视“禁止入内”的牌子强行走进油菜地拍照留影的做法的批评,所以用“义无反顾”是不正确的。)
5.B(“一种”和“之一”语意重复,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6.活动一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订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写出两点即可)
活动二
示例:按需点菜亦显热情光盘净碗尽显文明[“活动一”是在同一主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下,通过单则材料,探究(提炼概括)具体解决办法:立法(材料一),推出计划、签订公约(材料二),弘扬美德(材料三),媒体宣传(材料四)等。“活动二”是补写顺口溜。补写时只要与上面的顺口溜内容相反,字数相同即可。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活动一”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初步探究能力,考查规律性的知识的总结和运用。“活动二”考查仿写能力。这都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
7.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邓稼先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8.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文章最后一部分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9.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解答此题需掌握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作用: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
10.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彷徨、矛盾。(邓稼先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目标坚定,心里没有彷徨和矛盾。)
11.邓稼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结合全文对邓稼先的描写可知,他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这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12.描写了紫罗兰宁静而自足的生活。为下文玫瑰花的惊艳出场,使紫罗兰自惭形秽而谋求改变铺垫蓄势。(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对文段的作用的理解。通过“幽静”“满足”“愉快地”等词语可以看出紫罗兰过着宁静而自足的生活。而写紫罗兰的这种生活是为了引出下文惊艳出场的玫瑰花的。玫瑰花的出场,打破了紫罗兰宁静的生活,从而有了后面的改变。)
13.紫罗兰自认为渺小可怜,脆弱被无视。玫瑰花亭亭玉立,雍容英挺。(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炼。回答这类题目要认真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要点。如本题要求概括“有哪些不满”“有哪些艳羡”,这就提示我们回答的要点不只一条,应是两条或两条以上。选段中“不显眼”“几乎不被人看见”“渺小可怜”,透露出紫罗兰真实的心理,反映了紫罗兰对自己的不满。“亭亭玉立”“雍容而英挺”,这是紫罗兰眼中玫瑰的形象,暗含着紫罗兰的艳羡之意。)
14.形象地表现了紫罗兰的迫切和坚定,感情色彩浓烈,使情节推进自然简便。(本题考查对话描写的好处。文章通过对话一步步展开情节,将紫罗兰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紫罗兰开始时的自足,后来不满,最后努力改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感情色彩强烈,形象鲜明。)
15.示例:(1)作者运用“拔”“扫”“抛”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狂风暴雨的肆虐和力量,突出了那株紫罗兰的惨痛遭遇。(2)“超凡绝俗”意味着紫罗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追求到了比生活更高更远的东西,达到了至圣的精神境界。[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品析。(1)题实则是要求分析“拔”“扫”“抛”一连串动词的作用。这些动词,一方面突出了暴风雨的猖狂与力量,另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紫罗兰的悲惨遭遇,分析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2)题“超凡绝俗”是修饰“微笑”的,这微笑是紫罗兰实现了理想,终于达到了至高境界的胜利的微笑,虽死犹荣。]
16.示例:我认为应该添加“勇敢的”,文章讲述了一株勇敢追逐梦想的紫罗兰,为理想而死,无怨无悔的故事。(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补充题目。其实也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紫罗兰”是名词,添加修饰语首选形容词。联系文意,一株紫罗兰勇敢而坚定地追逐梦想,即使为理想而死,也无怨无悔。添加修饰语可以考虑“勇敢的”“坚强的”“义无反顾的”等。说明理由只要与添加的修饰语所表达的意义一致即可。)
17.示例: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都由我自己担承!人应该有担当的精神,既然做了选择就要勇往直前,即便是遇到挫折和艰难,都不能退缩,要勇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品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但既然要求选的是“格言警句”,选择句子时必须选那些带有深刻哲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例如:“要知道,温顺会使你变得坚强,谁要求过多,谁就会失去一切。”“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都由我自己担承!”“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比生活更高更远的东西。”等等。阐述时只要语句通顺,能自圆其说即可。)
18.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要联系最后一段来解答本题。)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做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本题考查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可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然后从作用上思考,两方面结合起来回答,不要遗漏要点。)
20.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锲而不舍的性格,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本题考查文章详略处理对表现人物、安排情节的作用,大意对即可。)
21.“文”是一个认准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把人物放到具体的情节中去,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然后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2.写作指导: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不应该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而且是全社会都应探讨并重视的一个问题。
“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突出的问题,如人类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统一与对话,竞争与合作,节约与浪费……这些问题都一度反映在中考写作中,而“交流”也成为我们越来越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与我们同在,只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刻刻都处于交流之中,它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赢的保障。
例文:
绿化心灵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地裹住。“冷眼看世界”,那么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回响,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让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深深地领悟了。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来交流,用心来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真诚可贵。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片温馨。心与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酣畅的美酒,为什么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呢?人心是异常敏感的。当人们被迫需要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感到客观的无形的压力笼罩了世界。竞争像一个旋涡,圈住了一个又一个人,罩住了一颗又一颗心。当人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利弊。“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的默认。它像一个个圈子,让人心在圈禁中变得冷漠了。
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
当无数矿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而葬身井底时,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时,当假酒假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时,你的心跳有没有加速?为了个人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利益损失了多少?
教训是惨痛的,为什么悲剧还要不断地重演?为什么不可以敞开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唤?为什么不可以抛开一己私利,为了一份责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下落,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份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点评】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连串的反问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出话题,接着由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现在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有人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群众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最后,作者又发出呼唤,绿化心灵,让世界多一点爱心,照应了题目。文章紧密结合现实,一气呵成,很有分量。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多处使用反问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力度,发人深省;还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有很强的哲理性。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单元的考试,同学们要尽可能多的做训练题可以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捷报飞来当纸钱 (3)取义成仁今日事 (4)王师北定中原日(注意平时多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2.(1)霹雳 (2)谨 (3)寥 (4)熹(平时要多积累重点字词,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D(陆游是宋代诗人。)
4.(1)C(材料一是南京“34路博爱线”的简介,里面最主要的信息就是介绍了乘坐这条线路的目的:“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从一个“小导游”的视角撰写导游词的开场白,就应该将这个目的在有礼貌(欢迎)的基础上一语道出,吸引乘客。这样可排除A、B两项,C项就做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介绍都只是抓住了这条线路一些次要的信息进行介绍,抓不住游客的心,不能为下面的导游词很好地服务。并且,D项还缺少礼貌性用语,不得体。)(2)示例:我觉得用南京话报站好,能让外地游客深度感受南京。再说还有普通话报站,外地人不会坐过站。(我们可结合“双语报站”的优点来分析。南京话是方言,用南京话报站,虽体现南京风情,有乡土味,有亲切感,能让游客深度感受南京,但是,有时会令人感到很土气、费解,甚至因此让游客误站;普通话是通用语,易懂,用普通话报站,能体现城市文明,而且有利于公交车的正常运转,方便游客,但是作为公交旅游车,又缺少了点家乡味,缺少对南京的深层感受。而“双语报站”就将其中任何一种的优点发挥出来,避免缺点)。(3)示例:周六下午,乘坐34路公交车,这样可以一路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到底站后游览中山陵。周日,乘坐“高淳慢城线”直通车去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返程后在国展中心顺便乘坐2路车,听听地道的南京话。(外地游客思齐住在中山码头附近,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她可乘坐旅游公交“34路博爱线”用一下午的时间就能达到“游览南京城”的目的,并且还能在终点站游览著名的“中山陵”;根据材料三“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构成图可知,这六条线路都是体验乡村自然风光的,随便选一条都能达到此次的旅游目的。根据材料二我们可推断出,可在返程时,乘坐2路公交车,体验“双语报站”的特色,聆听地道的南京话以深悟古城。这样安排,时间宽松,还可达到旅游目的。)
5.(1)示例: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是许多著名科学家成功的起点。(阅读材料可知,材料内容都是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的事例。)(2)示例:农药可以用来消灭害虫 也可以污染环境 (从生活中举出一例即可,但要求所举例子是能产生两种截然相反后果的发明。)(3)凡尔纳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与记忆,课外要多读名著,并识记名著的有关文学常识。)
6.hān chuài yē cāo(注音一定要注意音调的准确,特别是形近字的读音与音调,例如“踹”与“揣”“端”“湍”的读音各不相同。)
7.比喻 生动地刻画了父亲守望神态因专注而凝滞,突出了父亲守望时间的长久。(本题主要考查比喻修辞对突出人物特征的作用,父亲如此守望着自己的儿子,专注、长久,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8.“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泪水便滚出了眼眶”写出了“我”作为儿子为父亲的舐犊深情所感动。(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心理。父亲用手“轻轻地”摸自己的儿子,是父爱的外在体现,是父亲那深深的爱子之情使然;“我”流泪是因为父爱的深沉以及自己没有常常回家看望父亲的些许忏悔与内疚。)
9.不会使“我”感到失落。因为“我”回家就是为了安慰父亲,了却他对“我”的渴望之情,从全文看,“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父子深情正是在平淡琐事中才足见其真。(文章本身就是在叙写生活中的真实,父亲的爱和“我”对父亲的爱在日常的平淡琐事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可以说“我”回家就是为了去感受这些蕴含着深深父爱的生活琐事的,由此看来“我”一定不会因此而失落,相反收获的是深深的感动。)
10.交代夜色渐深的过程,以夜之宁静反衬人心里的不平静,彻夜未眠;也为父子深情的充分体现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景物描写在这里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的环境氛围与父爱之间的关系来进行。)
11.细节描写:只要能细致入微地体现父子之间相互体贴的相关句子即可,如“我”“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然后与自己的相关经历比较,体味亲情之美。(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文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然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即可,切记要真实,不能无中生有。)
12.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的经济损失。]
(本题考查程度副词的作用。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阅读第③段可知“至少”后面接“200亿元”,是在强调土壤污染造成的损失之大。)
13.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第③段介绍土壤污染的危害时分别列了三条,每条的后面都有分析和举例,第三条后面的分析是土壤污染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因此可概括出第三条是“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14.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回答不能颠倒的原因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第④段介绍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方法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因此不能颠倒。)
15.示例:(1)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写广告词时要注意语言最好能朗朗上口,内容要直观。)
16.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首先要找出文章开头与结尾人们表示惋惜的话,然后从细微区别处着手,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内容方面的作用。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17.起衬托作用。和秃梧桐一样,其他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18.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理解句子的含义,不外乎理解句子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明白了这一点,就有了答题的方向。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中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都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9.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关于“科学”的话题,范围很广,可写的也很多。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如写一次科学实验活动,介绍自己是如何进行实践的;或者写成议论文、抒情文,写人类历史上为坚持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科学家及其精神;也可以从大处写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注意使用科学术语时要准确,语言要正确严谨。
例文:
科学的魅力
尽管硫化氢气体恶臭难当,我们还是忍不住去实验室里一探究竟,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伽利略,哥白尼,居里夫人,爱因斯坦……无数为科学献身的人们忍受着清贫、挫折甚至是迫害,但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还是科学的魅力。科学,像一座神奇的宫殿,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像一个巨大的磁场,让我们不得不走近她。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科学,她凭借人类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引导人们揭开浩瀚宇宙中的种种奥秘。人类在解决许多问题的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人类在了解宇宙的同时又有了更多的疑惑。于是,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再研究。噢,是科学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人们。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公正。任何人,都可以在科学的宫殿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你的观点错了,也没有人会怪罪你,因为在这儿,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对科学的研究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就足够了。你可以反驳牛顿或是达尔文的观点,只要你说的有道理,科学终究是会承认你的。或许世人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公正的,但科学终究是公正的。布鲁诺虽受尽教会的折磨和世人的嘲讽,但科学最终肯定了他。这不正是科学的公正吗?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永恒的,即使你的名字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依旧被人铭记,那么几千年几万年之后呢?未必吧。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有一位科学家曾记下了F=ma这个伟大的公式,即使人们已记不清他的名字叫牛顿;人们不会忘记元素周期表中“镭”这一元素,即使在居里夫人的身后千年。因此,在科学这本书上,记载着的是每一项伟大的实验、结论,这些将随着人类的文化一起永存,而不是消失。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崇高。当一个绝症病人重新走出医院时,他的心中能不激动?在一个小小的激光手术后,厚厚的“啤酒瓶底”终于被抛弃时,你是否会感到一阵欣喜?会的,一定会的!但除了欣喜和激动,你感受到更多的是科学的崇高。科学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文化的发展,她带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若没有瓦特蒸汽机的改良,第一次工业革命从何而来?若没有电的发明,我们今天的生活怎会如此丰富多彩?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始终都无法抵挡科学的魅力。虽然人们追求科学的动机在变,方式在变,但对科学的探索和膜拜是永恒不变的。因为科学代表的是真理,而求真、求实是人性的追求,人们怎么能抗拒这位不带一丝虚伪和做作的智慧女神呢?
科学,她的魅力是永恒的。朋友,请热爱科学吧,在感受她的魅力的同时,你还会感受到智慧,力量,信心,伟大……
点评:本文将科学拟人化,从正面讴歌了科学的伟大与神奇。尽管科学的魅力说不完、道不尽,为之而奋斗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但作者巧妙地把它们纳入了“博大”“公正”“永恒”与“崇高”之中,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看过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的还看了: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