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计划范文推荐6篇

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做好工作计划,时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教学上的反思,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下面就让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1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阳光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生字宝宝,你能自己认认他们吗?让学生自由地读生字,学习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学会了哪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很愿意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记记字形,读读字音,组组词语等等,这个学生说,那个学生可以补充,我只是在边上提醒一下,有困难了引导一下,这样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读代讲,充分朗读

三、拓展延伸,语言感悟

实验教材给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拓展延伸,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说:"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学生理解了阳光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开发了课程资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阳光教学反思

我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方法。早读时,我就布置学生读《阳光》这片课文。我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遇到不会拼的可以问老师或问同学。我再抓住学(都江堰》教学反思)生问比较多的拼音写在黑板上教全班。如"锦缎的"缎。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流利地读。早读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让学生到室外感受阳光,并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一、谈话导入

我先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然后根据图画和学生展开谈话。

我指着周围这些线问:"这是什么?

学生很快回答:"太阳光。

师:"是呀,太阳发出的光,就是阳光。(同时板书,之后生齐读)

二、切身感受阳光

我打开教室的门,拉开窗帘,让阳光充分地照进来。让学生感受阳光的耀眼夺目,体会"阳光像金子。

三、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在学生读了2遍后,没有一个同学能抓住"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来回答,我正想办法引导。廖志雄站起来说:"我知道!阳光能够帮助植物生长。我种了一棵小树,我天天拿出来晒太阳,它就能生长了。优秀阳光教学反思优秀阳光教学反思。我高兴得直表扬他"你真是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孩子,你太棒了!并示意全班掌声表扬。我顺势拿出我的简笔画,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禾苗、树木因为有阳光而长大、长高。然后拿出青菜(实物)大、小对照,由此总结出:阳光能促进植物生长。

四、拓展延伸

在让学生感受到阳光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后,我还让学生说说阳光的作用。

五、写字教学(略)

课后反思:教材要求重点理解"河面上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可由于条件问题,我没法做到。我本想要一脸盆水放在阳光下,让学生看看阳光照在水面上时耀眼的景象就可以了,可是我提来水后没见效,所以这个环节就免了。因此这个重点没有突破。

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在教学时,我是想通过多读和借助几幅简笔画、实物对照来突破的,可是在课堂中学生能够超越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更让我惊喜。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

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用一个小谜语引起同学们的好奇。"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这样的设疑导入激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识。在初读课文后我又引导学生: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生字宝宝,你能自己认认他们吗?让学生自由地读生字,学习生字,然后小组交流:让小组长采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帮助组员识记生字。如:小老师教读,开小火车,抢答等等,这个学生说,那个学生可以补充,我只是在边上提醒一下,有困难了引导一下,这样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读代讲,充分朗读

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句子的感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阳光》这篇课文的教材特点,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安排: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录音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最后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并争取有感情朗读。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第二段比较长,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这一段上。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做做动作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语言感悟

实验教材给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拓from优秀阳光教学反思来自 en展延伸,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如:在学习第一段"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这句话时我进行拓展,让学生也来说说:"弯弯的月儿像( )。( )像( )。优秀阳光教学反思文章优秀阳光教学反思出自,此链接!。

这里没有做硬性规定,可以说一个,也可以说多个,只要能说出的我就进行鼓励,希望学生能说出更多的。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在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说:"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学生理解了阳光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开发了课程资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一.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和"阳光像金子,

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两句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锦缎的图片,可由于图片不够清晰,学生看了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幸好当天有学生穿的背心含有锦缎的成分,于是立刻让学生观看实物,学生这才恍然大悟。由此便想到奶奶家的被面也是锦缎做成的,锦缎滑滑的,亮亮的,很美。此时再让学生欣赏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小河,学生便能轻易地理解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了。

备课时一直觉得"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可教学时学生的回答却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阳光可以使禾苗长大,使小树变高,使花儿更美,可金子不会。

"金子是可以用钱买到的,阳光是不管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没有金子我们照样能活,可没有阳光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

听着学生的回答,我的内心是喜悦的。我想,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是因为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已深深地体会到了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二 重视朗读教学。识字和朗读一直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忘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及时、正确的评价语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朗读。

一学生用平淡的语气读完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教师及时地做出了评价:"你读得很正确,可惜阳光只照到了一两个地方,而不是洒遍喽!谁的朗读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的阳光呢?孩子们立刻领悟了,第二位学生的朗读明显有进步,第三位学生就读得更棒了。此时再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谢谢你,你的朗读使老师觉得阳光仿佛也照到了我的身上,让我觉得暖暖的。学生们齐读时便有滋有味了。

2.转换角色,让学生入情入境,有助于朗读指导。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禾苗、小树,正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此刻,你会觉得自己——,你会怎样来感谢阳光呢?在朗读时,我并不称呼学生的名字,而是说:"这棵禾苗,请把你的快乐告诉大家吧!小树们,请用你的朗读来感谢阳光吧、、、、、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朗读时也更有感情了。

教学完本课,给我带来欣喜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由于自身的教学机智不够,没有好好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给本课的教学留下了一大败笔。

当讲到阳光与金子的相似之处,学生除了回答颜色与亮光外,还说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阳光是永远不会死的,金子也是不会死的。我一听,惊呆了,因为备课时只想到的是阳光和金子都很宝贵。一笑置之,我又赶紧请了另一位学生,结果这位学生又肯定了

一遍刚才的答案。晕啊,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一直是我的弱点,于是就急着领孩子们进入我的预设轨道。课后,经年级组老师提醒,才发现自己硬生生地熄灭了孩子们的创新火花。其实,学生的意思是阳光是永恒的,金子也是永恒的。

唉,当了13年的教师了,为什么一紧张就犯晕的毛病老改不了呢?真是惭愧啊,惭愧!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优秀阳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 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 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阳光教学反思

《阳光》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从本课开始,我教给学生如何在课文中找二类字并且用符号画出。首先自己要先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然后看二类字,一个一个在文中找,找到后在生字的下方画上"△"。这个环节分解了识字的难度,同时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本篇课文比较长,我让学生在每一段的开头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如何标在《5 爷爷和小树》一课已经学过。文中不好读的词语有两个:因为 锦缎,尽管这两个词语不要求掌握,但我还是把这两个词语带拼音写在黑板上,领着学生多读了几遍,从词语再到句子,这样学生读课文就顺畅多了。

背诵是本篇课文的难点,因为这篇课文足足有5个自然段,再度的基础上,我把每一段的重点词逐一写在黑板上,成为学生背诵的扶手,降低了背诵的难度。

学生对"锦缎"一词,不理解,,首先,我从家里拿了一块锦缎,让学生弄明白锦缎是什么玩意儿,然后我又采用了看录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理解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个比喻句。

对最后一段的处理,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问学生"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一问题比较难,比较冒险,原来处理这个地方都是我讲,这次我想冒险,没想到真有一个学生说:阳光能让禾苗更绿,让小树更高,而金子不能。尽管只有一个学生答出来了,但我认为这个冒险是值得的。所以我们要时不时地冒冒险,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点和同行商榷,有的老师讲解了这篇课文,说有助于学生背诵;有的老师不同意这种授课方法,因为这有悖于教学大纲对低年级段的要求。而我只是处理了一句"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理由是学生不理解这句话,问题在于"锦缎"一词,而第二段的前两句我认为学生会在不断地朗读中自悟。从最后一段学生的发言中可以印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2

新年伊始,即元月15日,周校长为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业务讲座:《做个好老师——关于教师的自我修养》。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周校长的讲座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她却用干练的语言、优雅的谈吐、并茂的生情从我们教师身边的教学案例、教学理念、教学感触谈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从当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入手,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为目标,讲解了追求做个好教师和如何做个好教师内容。讲解层次分明,有理有据。通过学习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是呀,从教36年来,自己把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获得的荣誉从总局级到学校级大小无数个,自己认为自己就很“优秀”了。但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与“好教师”是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的,特别是在离退休越来越近的今天,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一是表现在思想上。虽然自己从教多年,对党的教育事业可谓忠诚,但是,由于年龄距离退休越来越近,产生了不

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识,缺少了创新的意识,进取的激情。

二是表现在理念上。教学理念需要更新,只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在知识储备上有欠缺。好的教师在知识储备上较为丰富,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将前后所学的知识以各种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是教学方法上,好的教师在课堂上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题的学习氛围。由于自己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明显偏低,今后应继续努力学习,让教学方法信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应用。

五是在教研上。教师要能研究,研究新课程与老课程的不同,并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方面自己还需努力。

通过学习反思,自己深深地明白,周校长的讲座的苦心所在,那就是知耻而后勇,通过找出差距,也就是找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使我们做的更好,不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3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生活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它一方面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特殊事件或独立现象与该对象所属的整体联系起来,使这一现象在教学整体中得到重新认识与解释,获得新的意义,赋予新的教学意蕴;另一方面是把这一现象甚至是该现象所依附的教学整体与作为试图认识自己的教师这一意识主体建立联系,使得教师凭借真实教学世界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及其结果,对自己的思想境界、心灵历程、情感世界、理论体系、操作方略等进行透视和反省,进而形成相关的综合性事实与价值认识、检讨、判断。也就是说,教学反思一方面是对个别现象、事件、行为的加工整理,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本人思想行为的观察分析,既涉及“它”的问题,又涉及“我”的问题。

从“它”的角度来看,教学现象、事件的真实状态与深远意蕴是隐含在各种教学活动之内的,它无法自我呈现与自我表白,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在思想中重新认识和整理,才能使之浮出水面。这个加工、整理、认识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感性的东西是个别的,是变灭的;而对其中的永久性的东西,我们必须通过反思才能认识。”这是因为“反思作用总是去寻找那固定的、长住的、自身规定的、统摄特殊的普遍原则。这种普遍原则就是事物的本质和真理,不是感官所能把握的”。

从“我”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从而谋求和品味到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幸福。教学反思还能满足认识兴趣,增加理论旨趣,整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从而扩展精神世界,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一种主体与对象处于同一之中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由于两者同一互不陌生,故能成就其完满;由于两者同一互不排斥,故保证其不可动摇”。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反思对象是教师本人的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事件,教师本人活动的过程与阶段、方法、效果、内容、目的、结果、价值等也是反思的对象,这种“主体与对象处于同一之中”的特点,使得教师比教育领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优势。但是,一方面由于当代社会存在的浮躁、工具主义等共同病症,教师缺乏反思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教学实践中课程、考试、评价等范畴的“异化”,教师缺乏反思的时间与空间,结果使得“个人被剥夺了整合知识和反思知识的权利,这种权利交给了专业人员、专家和数据库”。

然而,无论是从实然还是从应然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理性检查活动都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从实然的角度来看,这种理性检查是教师意识中的天然倾向,“从人类意识最初萌发之时起,我们就发现一种对生活的内向观察伴随着并注视着那种外向观察。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教师在职前、入职、职后的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改变着个人的职业意识体系,不管是否意识到,这种意识体系始终在自然发展着。“在我们的经验复杂化,并出现种种联想,而其自然的进程又受到阻碍时,就发生反省。”从应然的角度看,教师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生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也是最具意义的部分,对自己的教学生活进行理性检查理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尽管这种理性检查不一定能终结所有的教学难题,但不经过这种检查,难题的终结则是不可能的;尽管这种理性检查不一定会使教师的生活世界得到全面改善,但不经过这种检查,教师生活世界的全面改善则是不可能的。

具体说来,教学反思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品性。这些品性制约着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思维方式、视野、目的与结果。

首先,反思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教学反思正是教师运用理性的力量,对教学活动及其与自身关系进行的观念反省,是对教学的哲学思考活动。人类进行认识活动时所采取的思维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哲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艺术的思维方式、宗教的思维方式。受近代以来教学科学与艺术之争的影响,人们认识教学主要推崇科学与艺术两种方式,哲学和宗教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受到冷落。宗教的思维方式暂且不论,哲学思维方式近年来红极一时,但是它也仅限于在理论研究者中备受宠爱,在教师团体中一直是曲高和寡。事实上,哲学思维方式虽不同于科学的、艺术的、宗教的思维方式,但至少是与其他三种思维方式并存的。教师只有那三种思维方式难以窥得教学的全貌,我们不应满足于科学思维方式所提供的事实与证据、实证与归纳,不应满足于艺术思维方式宣扬的体察感悟、情意绵绵。只有哲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决定统率事实与证据的目的,才能解释框定领域与范围的缘由,才能使教师的思维自由度得到大范围增加,所思考的深度得到无限性延伸,使构成教学世界的零件得到最优化组合,从而使教师的创造能力与整个心灵得到解放。

其次,反思是多重范畴的内省。前面提到,教学反思涉及“它”与“我”两个元素,由于这两个元素的存在,使得教学反思无论是在学理层面还是还原到实践领域中都显得十分复杂 。它涉及客观与主观、事实与价值、个别与整体、情感与理性、行动与理念等多重范畴,为使这些范畴和由它们编织成的理论为教师所理解和把握,需要对其进行检讨。多重范畴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反思内容的丰富性及相互的关联性。如果只是眷顾于某一个方面而不计其余,或者孤立地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反思,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再次,反思是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教学反思的目的是进行建构,包括对教学实践的建构、对教学理论的建构、对教师个人的建构等。这些建构的出发点是为了对现实教学世界进行超越,对教学理论进行超越,对教师自己进行超越。在超越企向的建构活动中,不仅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不断地被超越,教师个人的意识体系也在逐步得到提升,不断形成教师自己的新理念、新知识体系,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持续进行。因此在反思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各种经历和体验进行盘点、梳理,作条分缕析的回忆整理,还要进行综合性建设性的思考。

最后,反思结果具有不可验证性。反思结果的不可验证性是指,在反思进行过程中及反思活动结束后,无法确证所做的反思是否正确与合理。这使得教师经常惴惴不安。事实上,由于反思是基于可验证的观察基础之上的主体的创造性认识,是自由而大胆的假设及思想试验,加之教学过程是不可重复、无法重新来过的,因此也就无法对反思进行确证,这是教学反思的性质,没有必要在反思的同时背负这样一个“正确与否”的包袱。如果非要判别的话,雅斯贝尔斯倒是提示了这样一个准则:“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和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

由此可见,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以哲学思考作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既不能只是局限于科学与艺术的思维,也不能降低为感性和经验的思维。要从多重范畴进行思考,不能单一、片面地就事论事,要尊重教学反思内容的丰富性及相互的关联性,进行综合、统整的理性检查。要以对现实的超越、建构新的意义为反思的目的,使得教学反思有其高远的企向与长久的动力。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抛开“我的反思正确与否”的包袱。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4

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培养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所以,为紧密配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校在秦四年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构建阳光课堂模式教学活动,教师们积极撰写导案,并组织了一系列的听课活动。老师们努力在课堂上贯彻落实阳光课堂模式精神,力争少讲,精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导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吃透文本,提高能力。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种课堂模式也存在着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一、核心问题的选择较注重教师的自主选择

阳光课堂模式非常注重课前预习,而且高年级学生有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教师针对此环节发纸条让学生将读懂的内容写在上面,公开课上教师便将其展示出来。可是,在本班教室没有投影仪的情况下,那对此环节该怎么样处理呢?同样,对于低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他们的写字速度、认字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均有限,那他们怎么解决呢?我以前在班上试验了,让学生口头表述出你读懂的内容,但是往往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甚至有些跟文本一点儿也不搭界,这让教师着实头疼不已。

阳光课堂模式中有一项是让学生对文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有选择性地选一些问题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甚至是教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展示在课堂中分组探究解决。可是,我想问的是,对于那

些教师没有选上的问题是不是就不用解决了呢?教师们口头上说是让学生课后解决,可真正的有几个学生能自觉的在课后解决了呢?如若有学生较自觉地去想了这些问题,可是他们探究问题的深度、广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这些我们教师或许也不得而知吧。有些教师对未解决的问题恐怕也如过眼云烟,根本就是置之不理吧。

当然,这个让学生去提问题,能够生成无数的小问题,既能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对核心问题引导理解中往往过于简单,甚至是有点草率。比如伍耀华《钓鱼的启示》一课中,伍老师这堂课内容太多,对于启示“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所耗时间非常有限,仅仅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才匆匆处理,致使学生对启示的理解非常欠缺。同样,有的老师对于一些核心问题的设计过于复杂,让学生手足无措,最后只好教师自己解决;而有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又不利于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究竟是选同学们提出哪些的问题,甚至教师亲自设计的问题等等方面都要经过真知灼见,也要难易适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得以解决。

二、教学程式化和机械化

导案的使用使课堂流程趋于流畅和清晰,避免了老师授课随意的旁逸斜出,但也暴露出程式化和机械化的弊端。师生沿着预先设计好的导案,按部就班的进行对文本的解读,这样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思路,也不利于开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比如胡军华的《去年的树》中,教

师的角色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特别是鸟儿唱歌给灯火听时,面对大树如此悲惨的下场,如果你是鸟儿,你想说些什么。在前面的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内心掀起了阵阵涟漪,他们为鸟儿对大树的款款友谊唏嘘不已,因此这一拓展延伸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本来学生回答的语言诸如“大树请安息吧”这样的话非常鲜活,可我们的胡老师却越俎代庖,情不自禁地将学生的答案自己就脱口而出了。有时候教师灵感颇多,在学生激情的带动下胸中的千言万语也想一吐为快,可我们的老师这时要压制住,把课堂还给学生展示,把舞台留给学生尽情挥洒。因此,我们阳光课堂模式,教师的语言要少,语言应精简。总之,教师的语言是小结、升华的语言。

除此之外,我自己的课也让秦主任指导了。在秦主任办公室,我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然后秦主任讲了他的思路。其实,说句冒犯的话,秦主任的思路跟我们一年级老师集体备课的思路是大同小异的,只是他在细节方面想考虑得更周密些。但是,在体现小组合作探究方面,他也没有给我明确的思路。听了很多堂高年级的课,可究竟怎么样才能让一年级语文教学体现小组合作探究,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头脑里仍是一团浆糊。言归正传,我的《比尾巴》一堂课上下来,也是纰漏百出,特别是传统痕迹明显,既没体现小组合作,也没体现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具体还有哪些不足,在这里也不作过多陈述。说实话,有时候在办公室探讨,一年级语文课按这个模式到底该怎么上,大家也说不出过所以然来。即使在教研活动的评课上,某些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实际操作却依然是靠我们自己慢慢摸索。而我们一年

级语文老师更不知道有何章法可循,简直就像一只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这还真要请课改先锋马坪学校的一年级教师来亲自莅临指导,否则,前景堪忧啊!

以上仅是鄙人的一点拙见,若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眼下我们缺乏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具体的对阳光课堂模式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而且要真正落实阳光课堂模式教学任重而道远。“往日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执着地保持清醒的反思状态,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看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人还看: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5

前几日,年级组内进行教研活动,去听了我组刘老师的一节课。那天她执教的是《大瀑布的葬礼》,她的环节设臵挺好,可她课如其人——慢条斯理,甚至在激情澎湃处,她也是如平常一样的淡然,倒是她的学生,个个也好,演讲也好,全都身心投入,大方自然,惟恐落后。

听完课,我们都在慨叹:“你看你们班的学生,多给你撑台呀!”“你们的学生比你有激情一些!”“这么好的福气!我们班的学生怎么就懒于发言,即使就是上台来也是忸忸捏捏的。”

最后一句话是我说的,也满含遗憾和妒羡,她不多辩,只是温厚地笑笑:“是的,我们班的学生就是活跃,不过,平常我一般很少打击他们。哪怕他站起来读书读得结结巴巴,我也很少批评他们。”

打击?批评?这两个词语如引线,拉开了我平常教学的帷幕:我自认为是个严厉的老师,我喜欢雷厉风行。这个班是我一直带上来的,一、二年级时,觉得他们还小,即使犯了错,也觉着他们的可爱,因此绝少批评他们。记得那时上课,总能见他们小手如林地高高举起,口中还高喊:“老师,我!我!”进入三四年级后,我常挂在嘴边的老话是:“长大了,我要严格的要求你们!”于是,就有了检查读书时,听到读得结结巴巴的便嚷嚷:“你上四年级了,怎么还读成这样!”当学生交来的作文只有短短几行时,我大笔一挥:“写这么短!重做!”当屡教未改的学生又犯错时,给予他的,往往是一双瞪大的怒目:“怎么搞的?老师提醒你

少回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班上的学生举手的少了,很多甚至知道答案也不举手,尽管我一再强调:“说错了,不要紧的!”可学生依然没了昔日的热情。

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许是我挑剔的眼光,让他们没了自信;我呵斥的嘴巴,使他们丧失了激情。在一个一味追求完美,一味挑刺的老师面前,孩子们那颗敏感的心变得诚惶诚恐。以至那天合唱比赛结束时,我们班长讨好的过来问:“老师,我们没演砸吧?”那份紧张与担心,本是他们这个年

龄所不该有的!

而我,有什么资格去妒忌人家班上学生的活跃与大方呢?刘老师性格温和,我很少看见她把学生带进办公室河东狮吼,而我,“大吵”三六九,“小吵”天

天有。这,就说明我严格要求学生吗?

不,不是!我是在挑刺儿!学生们毕竟都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好动,不容易管住自己,容易出错儿,我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我为什么老盯住他们的缺点,甚至拿放大镜放大他们的缺点呢?我为什么不能转变视角,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他们应该兴高采烈的、其乐融融的,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应该成为他们的美好回忆而不是梦魇的过去。

关注他们,就要学会赏识他们。“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一个被人欣赏的孩子,当他因为别人的欣赏而感动时,他就会主动发现自己的缺点,努力使别人更欣赏他。生活因为欣赏而美好,生命因为欣赏而感动,孩子因为欣赏而更优秀!

当然,并不是说推进新课程就一味的赏识学生而不要批评了,然而即使批评,我也可以婉转、幽默一些,如同鲁迅先生在批评许广平的论文大量摘抄罗素的话而少有自己的见解那样:“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而不像以前,发现学生有抄袭的嫌疑

便一再的拷问:“是你写的吗?”如果我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寓批评于幽默,我想效果会胜于耳提面命、疾言厉色。

我反思,我改进!

>>>下一页更多精彩“教师教学反思总结”

#p#副标题#e#

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篇6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指导】热点

【学习方法指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