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中英语课小组合作方式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 要: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研究性课堂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既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又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英语课堂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部2001年5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阅读,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探究型能力。语言是工具,学语言丰富学生探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探究中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建构自学机制。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
从课堂教学的步骤来讲,英语课堂可以也应该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语篇阅读活动结束以后,学生的思维不应停止,可引导他们在围绕话题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通过话题面上的扩展、主题意义上的深入或不同观点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练习。因此,新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介绍的复习——呈现——操练——练习——巩固模式可改写为语言知识讲授——操作技能训练——探究能力开发的新课堂结构。
三、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课堂学习除了具有开放性(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探究性(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和实践性(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特点外,还表现出独特的课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课堂学习的选题是基于课堂学习的话题或技能进行的拓展,如知识面的扩大、话题的深入或论点的辨异等。要求学生在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拓展性学习中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扩大知识面并构筑新的知识技能平台。
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少数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参与性:基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课堂完成。师生在课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题目的选定、研究方法的探讨、分工的明确、成果的评价和经验的交流;而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步骤可放在课后。研究的成果不宜评判优劣,而应鼓励学生参与不同话题和途径的研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提高、融洽的过程。
四、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性课堂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课堂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课堂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意识提高,兴趣浓厚;学生能不断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五、研究性课堂学习示例
拓宽知识面。在学习SBII的第82课World Music一课时,考虑到课文对世界各地的音乐作了一定的介绍,而同学们对音乐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我提前向他们提出音乐的研究方向,同学们分组选定了题目,在课前大量的收集、整理、归纳等工作。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先让各小组上讲台用英语展示他们的成果,有讲音乐的历史,有论音乐的功用,有音乐欣赏,也有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音乐特色。之后的阅读教学,同学们热情很高,也很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结构,对文中的语言结构非常敏感,学习的效果让我十分满意。
深入探讨。 SBII有一课是介绍Satellite,学习后同学们觉得话题陈旧,讲述浅显。于是我们共同确立了以satellite为题的研究范围,课后同学进行了研究,在以后一周的时间里,每天的值日报告都是不同的卫星科研报告。
发表观点。在学完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后,很多同学在表示对店家和伙计的市侩鄙弃的同时,也表露出对着装整洁的赞同。我就利用这一机会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结合自身经历痛斥以貌取人,有坚持现代社会应注重个人形象,有抨击金钱至上,也有强调经济状况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讨论气氛十分活跃,甚至延续到了课后。
抽象概括。高中阶段有好几篇人物传记,如Abraham Lincoln,Karl Marx,Walt Disney,Einstein等。 一次,我让同学们注意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同学们经过比较总结出Childhood—Study—Achievements—Influence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课堂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即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又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性学习,可谓一石二鸟。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组合作教学法信息技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教学法信息技术全文如下:
(一)教师合理组织,指导小组进行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课堂中这一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受到教师引导组织的直接影响。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记录与通报,从而督促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弱势小组特别的关注,主动询问弱势小组,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二)小组内合作,小组间交流
要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需要展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小组内部成员要就台历的风格进行意见的统一。有的小组为了制作出出色的台历,在课后自学了操作技巧,小组成员展开了充分的沟通。
小组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学生制作的台历作品每一节课完成后都会提交到服务器当中,小组之间可以通过网络相互借鉴和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小组之间不仅存在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相互交流,同时进步。
(三)评价过程,科学客观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大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对小部分确实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要在肯定其贡献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其能够获知自身的不足,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对小部分学困生来说,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发现积极因素,多加引导,激励其能够主动学习,让其能够获得成功的信心。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给其弥补自身的不足创造了条件。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下学生们获得了积极合作、相互帮助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
1.依学生特质分组。
2.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是4人合作小组,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
3.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
4.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小组内设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小组长可以轮换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要求使用英语沟通。教师可在教室里张贴常用语汇表帮助学生开口,从而防止用汉语交流的情况。
为更好地执行以上学习规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教师要不断教他们学会尊重、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能取长补短,相互理解,彼此支持。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1.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2.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3.认真倾听的习惯。4.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
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既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活动消化英语知识。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3.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4.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表达,有的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使用汉语交流。太简单时,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
5.在设计任务时,要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只有问答双方有想获取某一方面信息的好奇心时,才会发问。因此只有学生之间有信息差,学生才会产生交际的需要和愿望,才会用英语沟通信息,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
我们经常看到,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松了一口气,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
1.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和促进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霸权主义,扩大学习交流的参与面,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当学生的语言出现严重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当学生在用中文交流或讨论别的话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制止并引导;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合作学习小组,把自己当作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合作与互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的评分表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的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和霸权主义。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根不同基础线,只要他们超越了基础线,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感。
总之,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不能为了时髦而合作,为了热闹而合作,而应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探讨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竞争已经演变为科技与人才的较量,谁拥有了专业的技术人才,谁就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走的更好、更远。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保障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体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全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以本为本,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传统教学方法所教导出来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
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到教学氛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对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教学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我国教学质量的保障,同时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保障,为此,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合作学习,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学的一部分,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将教学目标明确。作为老师,必须向学生讲明合作学习的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而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在分组学习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2合理分组
不同的学生对接受知识、理解知识能力会有所不同,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在进行合作学习的之前,老师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组,小组合作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常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保障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让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在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就班上的45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分成A、B、C3个组别,每15位学生作为一组,A为优异组,B为中等组,C一般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由小组学生自行进行知识的搜集、查阅,然后由学生自己主讲,学生在分组合作中,通过相互讨论后,整理出属于自己的课件。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着学生的角色,在学生讲的精彩的时候为学生鼓掌加油。同时,老师要一视同仁,对差生、后进生要给予特别关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2.3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采用的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起来毫无兴趣可言。信息技术本生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采用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而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保障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2.4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才能有效地促进合作学习的实现,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4]。例如,在某高中,老师积极的与学生交朋友,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在课堂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中,采用一种友好、平等的态度,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老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确保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采用,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高中传统英语的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课上讲得多,学生笔记记得多,传授知识容量大,课程进度快等。这种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进步,部分学生闭门造车的学习方法不利于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竞争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真正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英语知识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成英语学习的合作小组,把小组活动作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载体,制定合理的共同学习目标,通过明确的分工分配好每个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搞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从而使英语成绩全面提高。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类学科,成绩的提高离不开经常的对话练习和交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英语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各组力量均衡,能够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协调与各小组成员的关系,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分阶段检查和评价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争取使每个组内成员都能有所进步。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该善于发掘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了解每个学习阶段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首先,教师也应该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认真研究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分析构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解决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英语学习的素材应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的选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灵活教学、生动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丰富课堂传授的知识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有利于教学的各种活动,联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学观念学会资源共享,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方面,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方面,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置白”和“调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新时期的生物教育者应如何通过合理的“置白”与“调控”,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高中生主动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最值得探讨的课题。从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小组合作;“置白”;“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以满足高中生合作成长的需求,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点的一种新模教学模式,它更注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与共同协作的特质,也更强调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与调控度上把握不准,导致课堂容易出现“合而不作”的现象产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于何处“置白”,该如何“调控”,更值得生物教育者为之关注。本文从生物教学实践出发,对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高中生“实现自我”的需求格外强烈,对于某个问题,他们会有不同的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同样他们也会渴求有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交流平台,这就是在合作学习中为什么会有学生总爱掌握“话语权”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时适时“置白”,并于预设生成时进行有效“调控”,既能给学生“预留”出自由交流的时间,也能够让学生围绕主题共同学习,合力探索生物的奥秘。如,在学习“生物群落的演替”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投影材料“设疑”,让学生先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多媒体展示“生长在裸岩上的森林”图片,提出问题:新的土地上生物是如何“定居”的?裸岩上先生长起来的为什么是地衣而不是草本植物或者是苔藓?为什么最终苔藓却代替了地衣成长在岩石上?此时“置白”,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可以建议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然后组织学生于教室附近开展以“草地群落会受践踏影响吗?”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分析生物现象:人类活动与小路周围的杂草两者是否存在关系?废弃的小路,是否还会有“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情境出现?用问题与活动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可以帮助学生不要偏离学习主题,而是时时围绕生物现象进行分析。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既有质疑,又可能会出现错误判断,这是学习之必然,也是学生思维的直接体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所做的就是在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情景、环境的同时适当“置白”,并于错误产生之处适时“调控”,让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主动参与,激活思维,去完成认知结构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升迁。
如,在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时,在让学生解关于一道“关于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
A.酵母菌细胞与蓝藻并非都含核糖体;B.细胞进行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C.线粒体一定包含在所有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练习题时,有些学生选择了一个错误答案C。这时教师可以于此处“置白”,先让这些学生进行反思,尝试自己发现错误,这种自我纠错的方法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判断是否对错,而是引导他们找到错误的具体所在,以及会犯此错误的深层根源。当学生无法进行自我纠错时,组织其他学生与犯错同学结组,通过合作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施以“二次反思”,分析这些学生错在哪里,错误原因以及解决方法。通过“集体智慧”的分析,发现这些学生是受“思维定式”的干扰,很多学生是从已经学过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是线粒体”的知识中进行的联想,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找到原因所在,犯错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都从中受益,而在纠错之时同样也是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之时。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是该学习模式的重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要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开辟更多自由想象和自我创造的条件,精心“置白”,有效“调控”,既突出学生主体,又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时,在让学生对生态球来源进行了解时,让学生进行思考:生态球为什么被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并且这个系统是“半封闭”的?在思考之后,一部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半封闭”状态产生质疑,认为也可能会是全封闭的。面对质疑教师让学生结组进行自主讨论,提出质疑的学生认为在一个封闭环境中创设生命体系才是设计生态球的“初衷”;而其他学生则提出为了保证生命能量的有效输入,生态球必须是“半封闭”的。针对两种意见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和比较,最终学生达成共识:非生物和有生物共同构成了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进行自我供给的自然系统――生态球,它的必备条件是必须摄入处界能量,因此是“半封闭”的。
“置白”与“调控”已经成为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两大课题,同样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的彰显,教师只有学会于预设处适度“置白”,于生成时适时“调控”,小组合作才能够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大放异彩!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或共同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强、知识点多的课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文章从成立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学习方法、规范合作规则、加强教师指导、完善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论述了中职会计电算化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会计电算化 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学习已在各学校得到广泛推广。
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要求会计岗位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因而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至少需要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四个角色,四个角色的权限、职责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四个角色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在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时需不断变化登录的用户名,例如新建账套需要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而修改账套却需要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对于初学《会计电算化》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混淆不同会计人员的权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惑。而实际工作中,每位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特定的权限,工作职责清晰,工作流程明确。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并赋予组员不同的职责,可以还原实际工作状态,并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此外,中职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学习进度难以整体推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职招生竞赛激烈,中职招生已进入“无门槛”时代,中职学校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的状态,中职新生的中考成绩从500多分到几十分不等。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依然感到迷茫、困惑。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掌握技能。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实现了认知精致,教者与被教者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1.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是指把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使得小组成员可以互补,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接触。因而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班主任的评语、各科课程成绩、平时沟通所了解的信息为依据,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会连带产生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避免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搭便车”现象,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较为适应,也是普遍采用的模式。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日常核算”时,可采用2人分组的模式。一方面,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期末处理”时,可采用3人分组的模式。“期末处理”涉及的操作员有出纳、会计、账套主管,3人分组可以使每位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避免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2.选择恰当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切块拼接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思考配对法等十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期,由于学生对财务软件还很陌生,且缺乏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可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先由教师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竞赛,学生同其他小组的成员开展竞争,以为各自的小组赢得分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中期,学生已经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可采用切块拼接法。以“期末处理”为例,学习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扮演一定的角色(出纳、会计、主管),然后,各小组中扮演相同角色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直至掌握。最后,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会其他组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后期,学生已经具有了参与合作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共同学习法。以“财务报表”模块为例,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财务报表的新建与生成,最后,小组共交一份财务报表,按照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
3.规范合作规则。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责任的“责任扩散”现象,小组就会嬗变成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如在2人组时,角色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操作者进行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掌握程度。在3人组时,设置领导者、检查员、联络员,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查员监督小组成员活动以保证所有成员参与活动,联络员负责与教师等小组外部人员联络、沟通。其次,制定活动组织机制,规范小组学习行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合作学习小组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合作小组之间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需要融洽合作,每个学生既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技能,也要学会倾听意见、接受帮助。为此,每位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认真练习、不玩游戏、不扰他人;其次要互帮互助,虚心请教、尊重诚恳、关心同学、热情细致。
4.加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以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但这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承担起更大的指导和调控职责。首先,要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缺乏社交技能会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发展。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照从易到难、有计划地教授学生小组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即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使用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置权限时没有选择账套而使小组其他成员无法以该操作员身份进行操作,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
5.完善评价机制。首先,评价内容要丰富化,合作学习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评价合作过程,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表现较差学生的呵护与关注,注重过程跟踪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只要学生比过去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合作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创新,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组员互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主要从合作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测试、成果共享、合作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进而评价个人和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合作学习理论源于西方,其与我国的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个认同、接纳、创新的渐进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控。
[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GDXKT3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33-36
[2] 蒋波,谭顶良.论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1(6):33-36
[3] 朱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视域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34-136
[4] 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9):74-75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在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课程对学习者心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促进作用。新的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设计常规的以知识记忆和理解为目标的课堂活动之外,还应添加指向语言综合应用和深层次思维的课堂活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中英语课堂讨论活动中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我国学者刘舒生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1]郑海红指出其优点在于: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口语表达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好习惯。[2]本文笔者将课堂讨论概括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讨论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其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虽然现在很多高中英语课堂都有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但其优势还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1 问题质量不高,阐述不清晰
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课堂讨论活动最核心的部分。这个问题与整堂课的教学主题及重难点紧密相关,整个课堂讨论活动都要围绕着它去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不重视讨论问题的设置,导致问题的质量不高。教师经常就是直接根据教学内容,随意指定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致使问题非常的简单,学生无需讨论就已经得出答案;有的的问题又非常的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无从谈起;而有的题目虽然质量上还行,能够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但问题的表述却不是很清晰,学生很容易跑题。
2.2 教师指导、监督作用未发挥,效果不佳
课堂讨论活动中的问题一般都是些有难度的问题。讨论的顺利开展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和思维启发的。在很多的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往往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抛出一个讨论问题,不作任何的铺垫和解释,就让学生直奔问题进行讨论,导致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胡乱说说,无法达到讨论活动的真正目的。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疏忽了其在整个讨论环节的监督和调控作用。学生在这种完全的自主活动中,很容易陷入无序的状况,谈论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题;对于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一些新颖创新的观点,教师无法及时给予赞扬和评价;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主导整个讨论过程,而成绩稍差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情况也不能及时的给予调控。
2.3 学生对课堂讨论活动认识不足,流于形式
英语课堂讨论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可大多数学生对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意义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着这能够有足够的自由而且非常热闹。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活动能够学到什么,得到哪方面的提高等等都不清楚。虽然,很多英语课堂讨论活动表面上看来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实质上学生们的语言输出质量、思维层次都不高,往往是对所学知识的重复和对现象的简单描述,无法达到英语课堂讨论活动的教育意义。
2.4 对讨论活动的评价重视不够,无法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英语课堂的讨论活动是直接以口头形式进行,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也不能供学生反复地看和思考,所以这对教师的评价作用提出了特殊要求。如果教师最后不对这堂课进行个全面的总结评价,学生也就无法认识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无法得到相应的提升,讨论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关于讨论活动的评价,很多老师都比较陌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评价,往往缺少实质性、有意义的分析总结和评价。因此,对于评价方面,教师们还有待提高。
3.1 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明确目的
在英语课堂开展讨论活动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讨论课能够有效地实施,首先讨论的话题一定要恰当。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备”教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启迪他们思考,让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同时,教师还要认真的“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选出难度适中,集开放性、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的讨论话题。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明确讨论目的,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2深入指导讨论,有效调控过程
课堂讨论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整个讨论活动的引导者、监督者、调控者和合作者。教师不能布置完讨论话题后,就让学生自行讨论而不管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其指导和调控的职责,适时的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课堂讨论活动之前,教师要设置些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创建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见解和看法。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及时制止谈论和话题无关的内容,鼓励学生们的独到见解,激励求新求异,同时,对于讨论活动中表现的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而那些发言少的学生,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踊跃发言,敢想、敢问也敢说。
3.3 端正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课堂讨论活动的实施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的形式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堂讨论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他们对讨论活动往往不重视、敷衍了事。因此,教师要努力端正学生们对课堂讨论活动的认识,让学生们知道课堂讨论活动的目的在于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用英语自由地交流做事,敢想、敢说、敢于质疑。
3.4重视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提升
学生课堂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进行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3]评价可以有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教师对学生讨论活动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互动表现、思维角度和观点质量等角度等方面进行,肯定学生们的优点,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使学生通过评价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课堂讨论活动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课堂讨论活动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讨论活动,真正发挥课堂讨论活动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