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的基本表示形式为y=ax²+bx+c(a≠0)。二次函数最高次必须为二次,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高中数学学习能力型问题与创新能力型相关问题浅谈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随着数学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能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通常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结合数学教学和考试命题的实践,有必要对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一般能力进行初步的探索,因此,我对高中数学学习能力型问题与创新能力型问题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给高中学生以予参考。
1.学习能力型习题的特点
(1)内容新。
学习能力型习题中常常出现过去没有学习过的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以后,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并且能运用它们解决有关的问题。
(2)抽象性。
这里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叙述通常比较简略,比较抽象,没有解释性和说明性的语言,需要学生自己去仔细揣摩、领会和理解。与平时在课堂里教师指导下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没有教师的讲解、举例和解说,没有许多感性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解这类问题往往感到很困难。
(3)学了就用。
这里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很短,要求通过阅读很快就能理解新的概念、定理、公式和方法,并能立即运用它们解决有关的问题,不举例题,没有模仿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要求较高。
2. 解学习能力型习题的步骤
(1)阅读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理解题意,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本质:这里分为两步:1、字面理解:要求读懂其中每一个句子的含义。2、深层理解:要求深入理解新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分清新的定理和条件和结论,理解新的方法的关键等。
(2)运用
在理解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它们解决有关的问题。
3.如何提高解学习能力型问题的能力
(1)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同于学习能力型问题包含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在解题时要求通过自己独立学习,理解这些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或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它们解决有关的总是因此要能顺利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平时学习时要培养自己预习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自己先预习,尽量通过自己独立学习掌握新的知识,而不依赖教师的讲解。
(2)重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题目中只给出名称和抽象的定义,要求通过阅读概念的定义,理解概念的本质,这就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定义中的词和句子能有正确的理解,再进一步能根据概念的定义辨别正例和反例,并能具体运用概念。
1.创新能力型问题的特点。
创新能力型问题很多,要求也有高有低,由于目前对这类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因此我们先考虑一些比较容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特殊和一般
(2)类比和联想。
数学中很多数学对象具有相似性,从一种数学对象的性质可以通过类比和联想到另一种数学对象的性质,由此也可以创造出新的命题,如平面几何图形的很多性质可以通过类比和联想得到很多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类比和联想可以得到很多等比数列的性质;椭圆的性质通过类比和联想可以得到双曲线的性质等等。
通过对学习能力型问题与创新能力型问题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既能通过自学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会通过探索研究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知识能作一定的创新,这样做无疑将大大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适当解一些能力型问题,有利于提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但是这里必须指出,在解能力型问题时要注意不能再用过去套题型、套模式的方法,应该通过分析问题,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以及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政治调研型作业的设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要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兴趣爱好等。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政治课程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式。”这就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的。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设计作业时,要立足于生活,努力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设计作业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目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突破书本知识的框架,适当向教材以外延伸和拓展,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足够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正常发展。
在学校高一年段全体学生、高二文科班学生和高三文科班学生做问卷调查(《高中思想政治作业现状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反映政治作业设置比较单一,而且主要是课本知识找一找抄一抄就可以了,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色彩。学校的作业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调查也反映出了这种单一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调研型作业。所谓的调研型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特点可以这样来认识高中政治调研型作业:调研型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以便提出、理解甚至是解决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可以看出调研型作业要以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
1.知识背景的准备
由于学生长期处在传统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之中,多数的作业也是传统的单一的纸笔形式,对于调研型作业缺乏感性认识,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知识背景的准备这一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准备的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调研型作业;为什么要写调研型作业;如何写出调研型作业;调研型作业与以往作业的不同在哪里;调研型作业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介绍一些之前学生写的一些调研型作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2.指导学生确立调研的课题
调研的课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自由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合作,对选题的社会价值和调研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立课题。一般来说,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较受学生欢迎且易实施。
3.组建调研小组,制订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以3~7人为宜,采取自愿结合、适当调整的建组原则和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活动原则。课题小组确定后,要根据自己的课题制订研究方案,以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化。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研究的具体方法、小组分工到位、小组讨论时间与地点等。
浅谈高中政治调研型作业的设置论文
4.实施研究,处理信息
学校和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同时也要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方法和利用资源的指导。学生要真正地进行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人物、体验学生等形式收集有关信息,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地将收集到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整理、归纳、概括,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5.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图表、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反思,以获得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1.作业主题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的特点,因此,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增加一些创新,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质,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拘泥于课本,而应理论与时代相结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是不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有趣味性的题目。要使政治作业充满趣味,就要求教师精心挑选和设计那些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作业,因为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趣味。
我曾在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之后布置过一次调研型的作业。高一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常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了。当时的题目:观察身边的生活,结合所学过的知识,用小论文的形式,写一篇调研型的作业。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过后,欣喜地发现学生都能就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展开调研,陈××同学这一组写的是《美丽溪林?共同缔造》就是写农村建设带给自己乡村的变化;陈×同学这一组写的是《芸溪小区的少数民族调查》;张××同学这一组写的是《瑞祥小区停车难的调查》……大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交流、总结之后写成小论文。正因为是学生自己选的课题,学生就话说,对这一作业就不会排斥,乐于去做,主动去做,效果比教师想象的好很多。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举多得,效果好。
2.目标要明确,分工要到位,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教师的作业布置也要有改变。调研型作业一般是3~7人一组,小组内既要强调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突出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师一开始就要参与到每一小组的作业完成过程。课题的设置、小组内的分工、调研的手段与方式、小组集合的地点与时间、课题完成的时间等细节要明确。作为教师要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工作的安排,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归纳,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督促个别进度慢的小组要加快速度。调研型作业既锻炼了学生,又锻炼了教师。教学相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该不断反思、总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尽自己一份力。
3.布置调研型作业不可多,不能频,一学期1~2次就好的适度原则
调研型作业就是要把在探究中的感知和领悟,通过撰写小论文进行交流,达到情感的升华。感知、领悟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段时间。如果教师布置过多的调研型作业,学生就会疲于应付,而没法真正去调查、收集材料、探究等,也无法用心体会、领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
我在前面讲到在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之后布置的调研型作业,从布置开始到全部小论文完成,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考虑到学生实际调研工作的完成很多都要在周末才能进行,而且高中生的学业压力也很大等因素,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完成。
作为我自己的一份思考,参考平时自己的做法,做出了一点尝试,总结自己在布置调研型作业的反思,认为:要想充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和作业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真正去思考教育与学生的关系,要把学生还原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对待,本着发展的眼光,在作业的设计中既要能提高学生的分数,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我们准确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只是认识的低水平阶段,要通过实践向理性认识飞跃才进入认识的高水平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套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获良好的感性认识,更不用说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营造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良好氛围,抓住时机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情境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
情境学习理论是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教育学依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有情境性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参与过程。这种理论明确提出了知识意义建构的途径是个体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离开了个体生活的真实情境,离开了实践活动来谈学习是毫无意义的。由此,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营造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内化、运用知识。
(一)设置形象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部分教材内容比较抽象,高中生不容易懂,学生对难以理解的东西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形象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乐、电影等方式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形象的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的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就可以播放视频新闻:2009年,由于某种原因,猪肉价格上涨,人们纷纷买鱼肉、鸡肉,导致养鱼厂和养鸡厂改变了生产的策略,大量生产。
然后设问:1.猪肉和鱼肉有什么关系(互为什么商品)?2.猪肉价格上涨,人们为什么纷纷买鱼肉,鸡肉?用教材“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有关知识来回答。3.养鱼厂和养鸡厂为什么改变生产策略?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来回答?学生看完视频后非常的兴奋,讨论也非常积极,主要是因为视频把学生带回了生活,浅化了知识难点,让他们感觉到这些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理解起来不难,而且还对自己的生活有帮助,觉得学起来有价值。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教学问题往往能够把学生从睡梦中唤醒,把难啃的书本知识变成具体的小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就是教材内容向自身认知结构的内化过程。当然问题的创设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难度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是情境要真实,也即问题要符合生活现实,不能让学生觉得假大空。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就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1.刚过完年,同学们收了很多红包,一般情况下你们会怎么处置这些红包?有些同学就会说消费,有的同学会说存款,教师就要把问题引导到存款上来,然后再设问:2.同学们谁有存款的经历,能给大家分享么?通过同学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存款的过程,教师从中点出储蓄存款的概念,既顺水推舟,又让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不用死记硬背,通过一个例子就记住了。
(三)设置活动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任何知识的内化都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这个通道,自觉地去学习、领悟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积极的情感会推动学生尝试运用这些知识尝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解决了,就获得更愉悦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并延续,把尝试变成行为习惯。比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开出租车的黄先生,月工资3000,女儿读高一,妻子在家待业,家里有个七十岁的老母亲,身体状况欠佳,每月还要还房贷1200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钞票越来越难赚……”,“物价涨得那么快,我家有现金10万,也想搞点投资,可是不知道怎么办!”。
活动环节:“我是推销员”,全班分为股票、债券、保险3个投资产品推销组,老师代表黄先生一家。每个组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如何根据教材的相关知识,组织语言向黄先生进行推销,最后选出代表上台推销展示。在推销展示的时候,要求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然后以推销员的身份进行解说。这就不能只是照搬书本知识,还要对书本知识进行加工,以演讲的方式说出来,比如股票的优势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到哪里买得到,收益在哪里等等,只有这样才会有让黄先生买你家股票的优势。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让全班都参与进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帮助黄先生解决现实难题,另外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在推销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过程,最后教师不用重复再讲知识点,只是把学生漏讲的、误讲的补充和纠正一下就行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习的促进者。
情境教学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有时候是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各种教育方法的的特点和运用条件,有效地将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合理地融合起来。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它不断要求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来解决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高中老师跟上教育教学技术的革新,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不一定就要使用英语教科书,老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穿插在视频教学、图片、音乐等形式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学习到英语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老师在英语课堂开设之前,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备课,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整个教学环节的过程等多种活动。
以前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中存在着死记硬背、机械化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进步速度也缓慢。老师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可以改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词汇的发音、单词的相近度等多种方式来记忆单词。同时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先了解教学的内容和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对于不懂的内容,要不耻下问,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最后在课堂学习完成后,学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温习,以此巩固课堂学到的英语知识。
有效性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良好开始。
即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但是他们仍然需要老师的各种激励式的评价来鼓舞自己,促进自己不断地前进。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不但能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让他们学习的信心低落。此外,老师给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一些缺陷和错误,并且帮助学生改正这些缺点,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断进步。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也会不断进步。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外国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世界文学源远流长,绚丽多姿。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在而后的岁月里,东西方许多民族都出现过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众多的名家名著。人们热爱和珍视这些作家及其作品,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显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并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审美的愉悦。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当中,它在教化世人、知识传承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到广大的国人学子。伴随着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浪潮,外国文学作为国人学子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的窗口,逐渐地走进了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外国文学在对国人学子陶冶性情、开阔眼界、提高精神文化追求、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全球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等原因,现阶段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全部是以文言文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外国文学被大量引进中国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中学语文教材逐渐出现了体现“五四”新文化思想的白话文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早的记录时192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语文白话文教材,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屠格列夫的小说《航海》、托尔斯泰的小说《三问题》以及虎特的诗《缝衣曲》等四篇外国文学作品入选。1935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国文百八课》也选取了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但是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语文教材中大多数都是政治宣传的文章,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鲜有出现。随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了语文改革,将汉语和课文进行了分割,其中《语文》主要选取中国文学,而195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汉语、文学教科书》中则选取了若干外国文学作品。到了1963年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已经达到10%。之后随着“”的爆发,外国文学作品又一次被排除在语文教学之外。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外国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被逐渐地重视,以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的《项链》,以及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被选入中学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性成为了这个时期语文教材选取外国文学的首要评判标准。
1996年-199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本)在外国文学的编选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在编选外国文学作品的比例有所增加的同时,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题材、思想性等方面也进行了突破,多方位地编选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此外,这套教材也改变了以往教参中对一部作品只有一种评价的模式,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作品解读资料。
到了2000年,由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其相较上一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的入选比例进一步扩大,同时范围也进一步拓展,除了欧美国家的文学作品外,甚至还增加了日本等东方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总体呈现出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选文的广度不断扩大的历史发展特点,由此也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迁,体现出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学生文学、文化素养全面培养的重视。
1、思想观念导致外国文学教学中文学教育的缺失
综观外国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的批判模式和审美观念,大多数都是从阶级的观念出发,以政治性、思想性掩盖和取代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这种观念同时也根深蒂固地影响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观念,教师的教学并没有去遵循文学的规律和审美模式,仍然惯性地用政治思维去解读文学作品,这就会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误读以及感悟能力的退化。
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教学仍然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外国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本末倒置,使得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文化内涵得不到充分的领会,丧失了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转变观念,注重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人文性,引导学生去感悟外国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内涵,重视对外国文学作屏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2、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外国文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普遍来看,西方美学、西方哲学、西方文艺理论等文学理论素养的欠缺是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提升的方面,因为如果缺乏西方文学理论的基础,就无法真正读懂西方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感悟就更加无从谈起。
再者,缺乏系统性的外国文学基本知识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比较欠缺的原因之一,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的特征知之甚少,导致其对外国文学作品不能够触类旁通和深入领悟。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重点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微格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多元化也成为了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音乐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如果培养音乐教学技能,建立完善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音乐教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综合教学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育 微格教学 课堂教学
微格教学也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是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微格教学的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具有较强控制性、系统性的训练教学技能的一种理论方法,这种训练方法特别针对将要成为教师或已经是教师的特定人群。目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的教师培养多是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讲授,而轻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践性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专业上的高、精、尖,而对于师范类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培养确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运用到实践中的。
而微格教学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微格教学,可以创建一个较为逼真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切身体验真实教学,脱离了以往的不真实的弊端,让学生对真实的教学有了一个直观性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教学”兴趣。在音乐微格教学中,将音乐的技能分割成一个个部分,并将每一个部分做定格进行研究,采用录像的形式反馈和分析,这种训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进行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这种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优于传统的、统一的整节课的训练,正如王皋华教授所说:“用录像自我反馈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优于只进行实践训练而没有反馈的方法。”这也正是微格教学的主要特征。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理念,很我们的音乐教学成为具有系统性的科学化教学,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综合教学素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等培养教师的学院已经引入了微格教学模式,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技能训练。但仍然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思考和改革的地方。
(一)对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往往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模仿。在微格教学中主要针对某些环节或整体教学的培养,但极少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模拟实践中,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各个环节,较为完整的完成一个微格教学,但如果真的将这些教学技能放入真正的教学课堂时,就凸显出教学理念不足的问题了。在如今我们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也应该真正的对教学策略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进一步的研究。
(二)不能仅仅将微格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局限。我们在进行微格教学的训练时,往往只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这就会给学生一种错误的信息,那就是课堂教学就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教学技能的组合,只要将各个教学技能掌握好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势必导致了学生如果面对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微格教学没有健全、独立的教学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大部分的师范类院校(包括高校、教学进修学院等教学机构)都开始了对微格教学的训练,但在实施进程中却出现了没有专门的教学课时的现象,有的开设了这门课程,却不太注重或极少训练就草草结束了,有些虽然一直在做微格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对课堂教学对进授课。另外,没有建立完整的微格教学体系也是我们无法有效的进行微格教学的重要原因,每个学校或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进行微格教学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微格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微格教学的整体完成性较差,与实际教学不能很好的接轨。
针对我国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新构建音乐教学模式,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整合和吸取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教学手段,进行一场微格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教学资源,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追求有理有据,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时也要讲有理有据。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我们要根据自己地区的教学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微格教学训练环节。另外,学生的素质也不尽相同,我们还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第三就是各校的资源不同,能够利用有效的资源(校内的、校外的)进行微格教学的训练就会事半功倍了。结合以上三点制定自己的微格教学的模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对课堂教学的整个认识。
(二)对现有的音乐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音乐教学培养中就是将学校教学技能训练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得到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实践教学中提升理论知识的认知。在音乐教学训练中不断的发现自我价值,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寻找出符合自己个性的教学规律,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促进音乐教育的素质化发展,有利于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教师的整个需要,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表达的创新教学的精神,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观念。
(三)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我们要有的放矢的进行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这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把集体课或一对一的个别课改变成一对几的小组课,而且小组成员也要经过认真的组合,将有不同能力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里,这样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在学习进程中也要改变以往的“以老师教、学生学”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是要做到老师以引导为主,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学程序,认真钻研的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小组成员可根据自身情况相互讨论,相互演示,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使教学变得多样化,提高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如教授同一首儿歌时,声乐较好的同学可以改编儿歌,变成小合唱、小重唱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突出了自己的专业优势,也增强了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器乐较好的同学配上伴奏,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如果有舞蹈好的同学加上伴舞,更能显示出这节课的音乐效果,全方位的提升的这节音乐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课外活动学习的能力。
(四)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现代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手段会让课堂变得直观、立体,特别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更加突显这种优势。运用电脑、网络、投影和多媒体等工具,为现代音乐教学提供技能支持,这些技能也在慢慢渗透到音乐的各个环节之中,如电脑作曲、音乐剪辑、课件制作等教学工具中,也表现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表演之中。可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如果不能灵活掌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也是我们现在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教学素质之一。
综上所述,在和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我们的音乐教学也不能落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培养引入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而微格教学正是我们的首要选择,建立符合我们情况的教学体系,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等等,正是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这也是我们将微格教学做为一个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浅谈微格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新世纪的序幕已经缓缓拉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种种发展与变化纷至沓来,日新月异。怎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科普工作这篇大文章,是每位科普工作者不容回避、必须直面的课题。能否把科普这篇文章做好、做大、做活、做深、做细,关键在于能否树立起大科普意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全球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而伴随科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全球又已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增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能力,是培养具备创新意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青少年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中小学生科普意识的重要性,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实践;
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整体质量状况,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1]。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措施。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决定了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着力开展科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形成了家长,教师过度注重学生学生成绩,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单一教育目标的教育局面,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抑制了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的显露,国家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基本宗旨,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中小学生科普意识也日渐提高。
1.2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一方面这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众多成就,既源于国家科学先进的方针政策,也源于我国科技的进步及普及。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来看,科普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得以有效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2]。英国较为重视科技发明创造,以蒸汽机为标志,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极大提升了欧洲的经济增长效率,使西方世界最快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作为我国邻国,日本早期处于闭塞孤立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科学知识,实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换来了经济的大腾飞,大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发展经验表明,科普教育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科普教育具有突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1 学科教学中,注重科普知识的传授,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头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依托课外科普实践场所及活动,也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普知识,通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类的学科案例设计,发挥这类学科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小学生探究兴趣的物理科学实验及各类科技制作,以调动中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中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彩色影子”为案例,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首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形成的手影加以任意创作,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最后教师提出具有较强科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一,影子有色彩吗?是否一定就是黑色?二,一个物体是否就只有一个影子?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及认知经验,对这两个问题加以思索,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仪器,进行彩色影子的演示,在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然后将学生加以分组,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在实践中验证自身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实验完毕后,教师让每组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汇总,教师与学生一道,揭示彩色影子形成的原因。
3.2 学校要依托教师资源,创建科普实践平台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及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借助自身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为中小学生打造科普知识宣传及科普实践的平台[3]。组建“科普实验班”及“科普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组织,点燃学生的科普知识研究热情。“科普实验班”与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要做到有机统一,既不占用专业课程时间,又要保持其连续性,可选在周末开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诸如平面镜成像、光的颜色、太阳能利用、光谱等都可以作为科普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在科技制作上,可以相应的进行万花筒、太阳能风车、魔盒、潜望镜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学校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开展科普案例的研究制定及科普教具的制作工作,以有效配合学科教学及科普教学的实施。
3.3 联合相关单位,开辟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我国自实施“科教兴国”及“科学发展观”战略以来,颁布实施了《科普法》,并加大了科普公共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起了覆盖范围广泛的科普单位组织体系,各种科普馆所遍布全国各地区[4]。学校可以联合这类科普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实践活动,开辟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例如,南宁市的众多中小学联合了广西科技馆,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开展实施了一些科普实践活动,诸如“物理科技展”、“科普大探险”、“玩转科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取得了良好社会评价的同时,又形成了充足的科普案例,能够为学校科普教育所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普机构组织要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科普馆所,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普教育作用,一方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知识读物和科普产品展览,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为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实验创造条件[5]。
山东省科技馆注重强化自身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包含物理、地理、海洋、材料、能源等多方面学科内容的科普展品,还着重强化了青少年科技产品制作、科普产品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科普工艺活动组织开展上也卓有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成为科普馆所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典型范例。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发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更加凸显出自身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家、教师、学校、科普单位都要重视科普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科普知识宣传及实践渠道,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关文章:
5.中国科协多管齐下科普“中国梦”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世居于此的各个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维吾尔歌舞艺术便是新疆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维吾尔歌舞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为一体,传承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维吾尔歌舞艺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这一阶段的人群具有最强的可塑性。新疆维吾尔歌舞艺术将欢快的音乐和灵动的舞蹈完美结合,其热情欢快的煽动性足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体验感悟民族歌舞艺术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文就维吾尔歌舞艺术是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体实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维吾尔:歌舞艺术;小学音乐;教育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二者同出一源,密切联系。此言不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维吾尔舞蹈的音乐旋律一般都有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等特点,小学生十分喜欢。音乐一响起,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
小学音乐教育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审美爱好为动力的原则进行教学,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回归音乐本位,注重音乐体验。新疆维吾尔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让小学生充分感悟、体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吾尔族歌舞节奏的基本特征。节奏是音乐的一个基础单位,舞蹈节奏则是舞蹈音乐的灵魂。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具有强拍弱化、弱拍强化的特点。这种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弱拍上给以强拍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小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很容易捕捉节奏特点,从而更好地体现在与舞蹈的结合中。而在舞蹈中充分运用舞蹈速度的快慢、动作的力度、幅度的大小,采用三步一抬或绕腕等动作,将舞蹈动作与强弱拍子完美结合在一起。维吾尔族舞蹈伴奏音乐,通常运用附点、切分音来打破原本中规中矩的节奏,让音乐风格更有民族特点和舞蹈风韵,小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容易把握节奏的特点,突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维吾尔族歌舞的动律特点。动律在舞蹈动作上,体现为舞蹈者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膝部有规律性的连续微颤以及变换动作时的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变换动作之前经常使用“微颤”让舞蹈动作衔接得更加潇洒自然与优美。维吾尔舞蹈擅长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比如手、肩膀、手腕、腰等,并且加一点装饰性动作,构成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三)维吾尔族歌舞的技巧特点。维吾尔族舞蹈非常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维吾尔族舞蹈不仅要求腰部扭动,呈现柔软的特点而且偏向于舞步的旋转,在不断变化的旋转舞步中,不断改变舞蹈造型,不断地将舞蹈推向高潮,并且在快速旋转中戛然而止。小学生体态轻盈、动作灵敏的身体特征为表现维吾尔歌舞奠定了良好的动作基础,表现为肢体动作协调,迅速把握维吾尔舞蹈的精髓。而维吾尔歌舞中欢快的音乐、矫健的舞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充分感悟民族文化带来的魅力。
(四)维吾尔族歌舞的服饰特点。维吾尔族个性好客热情,在服饰穿着上讲究宽松、洒脱。维吾尔族的民族服侍都是色彩鲜艳,喜欢穿皮靴,喜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把长发梳成十几条甚至更多的细辫,舞蹈旋转时随宽大的裙摆飘扬,十分妩媚迷人、活泼热情。学习新疆舞服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人们的穿着才能身临其境,体会新疆人民的欢快热情。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五线谱,更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喜爱,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应该是一种与美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人们心灵的情感教育。
将维吾尔歌舞艺术应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体会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锻炼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实施维吾尔歌舞艺术教学,开展一个趋于民族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然而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中青少年学习兴趣及其发展的理论,结合笔者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分析了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做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职英语 学习兴趣 方法和策略
英语是中职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文化素质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职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职校阶段的英语学习,让学生打下一定的英语基础,掌握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使学生毕业后,面对英语不会措手不及,而且也为英语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很多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没有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有的甚至彻底放弃,产生厌学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种:①所使用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② 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 教师只重视教法,不重视学法,使学生很难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建议: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心理疏导,介绍新时期下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多与班主任课代表沟通以期能了解学生对症下药解决他们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的问题。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用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反复地模仿,训练运用。而大多数中职学生学习不主动,怕吃苦。随着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会认为整天叽哩呱的读啊,记啊太没意思,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内功,创设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应将教材化难为易,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为了延长学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们应常结合课文做些游戏,教点歌曲,讲些有趣小故事等。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有效。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仅使英语教学更生动、有趣,而且更能加深理解,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方法有:
a.利用实物。在教单词、句型时,如果把新单词跟实物联系起来,一定能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达到生动形象之效果。如:教单词apple,orange等,教师可以准备实物或随时指出这些东西。另外,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学生运用自己制作品进行训练,效果更佳。
b.创设情景。新教材是以“语言交际为原则”编写的。其本身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相当多的情景会话和描述。如果我们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生活中,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景教学,既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培养学生在实情实景中的交际应付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第三册的现在完成时态,可先叫一个学生:“Pleaseclosethedoor.”学生过去关门,老师问全班同学:“Whatisdoing?”学生回答:“heisclosingthedoor.”关好门后,再问:“Whathashedoor?”然而启发学生回答:“Hehasclosethedoor.”紧接着把这两句话写在黑版上,并带读。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再举例,让一女生擦掉黑版上的字迹,同时问她:“Whatareyoudoing?”“Iamcleaningtheblackboard.”擦掉字以后问:“Whathaveyoudone?”并帮助她回答:“Ihavecleanedtheblackboard”。同学们跟着复述,教师板书这两句话,并给出现在完成时的主要用法之一表明过去的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如此旧句型引出新句型,旧时态过渡到新时态,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感到陌生和突然,很快就接受。
c.课堂小游戏。它能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中职教材中经常做的“Pollysays”游戏就很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模块1的第四单元的对话,就可以依内容要求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其它同学竞猜“Whohaseraser?”通过这种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同学参与的游戏,不但使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更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
课堂教学中提到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等等,都是课外活动很好形式。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努力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理念和教学形式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当前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正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工具性 语文教师 学科教学 语文学科 业务能力 专业知识
当前教学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科学的指导,引导当前教学重点关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教学方式是实现创新,教学思维上的实现创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新课标的指导,积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在充分认识教学投入和结果的内在联系,更加高效的思考教学质量,力求在较多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较快提升。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首先树立起对象意式,将学生为对象,紧密的实现教和学的链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全人概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值。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当前优越的网络条件,让学生自行了解别里科夫的形象,然后填写别里科夫人物性格的基本元素,例如性别、年龄、病症和病源等,然后抓住别里科夫的关键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形成的基本原因。通过别出心裁的教学内容涉及,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形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还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当前高中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保持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师利用创新的课程设计,启发式的将典型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分别对待,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性的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在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提出一个启发式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建立思考空间的头脑库存,并讲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原有的体验认识有效结合。
例如,在高中教学中讲到《赤壁怀古》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像学生提问,讲教学内容与美术画面结合起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书面文字转换成画面描述,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然后教师通过画面表达,将巍巍群山和白练蜿蜒的江河图景展现出来,诗人矗立在江水边,江河涛涛,磅礴大气,然后历史上的各种人物渐渐淡化在画面里,通过多媒体制作为学生演示出一种历史悄然而去的既视感。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会将自己心里的图景和画面进行对比,然后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语文课对学生来讲,就不仅仅只是一门回顾历史的文字课程而已。画面的吸引力和声音的感染力,都将学生代入到恰当氛围当中,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变化多端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通过创新思维,是吸纳教学过程的灵活多变,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急促快速的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代入感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观念创新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够快速机智的判断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师在迅速掌握教学指标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而在这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思路,针对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思维。例如,在讲述《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环节时,可以选择设置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如宝玉被挨打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偶然性的情节?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式阅读。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高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创新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全面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实现教学引导。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倡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实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力图从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计算机学习重点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在高中,要把计算机学习作为基础,进一步了解未来发展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同时,高中计算机学习的关键点要清楚的知道,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计算机。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课程;学习重点
计算机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对高中的计算机学习也是非常关注,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更好的适应高速的信息发展,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要正确引导在校高中生,让高校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并把知识运用到未来的生活及职场中。
1.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
用户接口、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处置机管理等都是操作系统至关重要的功能。PC机是我们目前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依靠CPU在机算机中实现多个程序的运转。处置机在操作系统中也有着特定的算法及调度,操作系统可以处理这些工作。内存储器主要是负责数据及程序的寄存,所寄存的数据及程序井井有条,合理运用有限的寄存空间,操作系统能更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
比如在使用打印机这个设备时,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击打印机按钮,就可以把要打印的内容传送到打印机中。操作系统能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的调用,因此,设备的合理运用及管理相当重要。
文件操作是经常都要进行的工作,在进行文件的存取时,只要知道文件名及地点即可完成。一些不想被外人看到的文件,可以进行权限的设置。操作系统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些幕后的工作。
2.勤练习打字速度
目前的社会生活,不断强调速度这个词,只有做到领先别人一步,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打字速度也是同样的重要,录入速度快能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了让打字的速度得到提高,首先就要学会盲打,键盘上的所有按键要熟悉,凭感觉迅速的找到按键。这也是打字的基础,通过反复练习,盲打会成为一种习惯,渐渐的打字速度也会得到提高。
3.学会初步使用办公软件
现在的工作学习中,使用办公软件的几率非常高,办公软件在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更快捷和方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的操作这些办公软件的,所以,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使用及操作的方法,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1.机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电脑不仅快捷,而且方便,用途非常广泛,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喜爱。电脑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能帮助我们进行资料的搜集。人们在进行某个专题习作时,缺乏相关资料,可以在网上进行搜集,及时的获取到专题习作的相关资料。电脑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通过互联网阅读很多优秀的文章,不断积累知识,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电脑还有个很好的功能替代了原本的信件方式。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实这也是普及电脑至关重要的途径之一。
现在的家庭中大量的运用计算机,已经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的家庭时代。就目前的技术来讲,家庭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产品都将走向信息化。如智能电器、娱乐游戏、多媒体教育、联机消费、家庭办公、影视服务等。
机算机将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人性化,并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甚至有可能完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未来的生活有可能变成完全数字化的生活模式,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计算机的存在,计算机将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未来计算机将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活可能成为未来生活的主要模式,人们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2.娱乐方面的作用
现在的计算机游戏越来越多,游戏难度也不再像以往下棋游戏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网络大型游戏。来自不同城市的玩家聚集到虚拟游戏中,利用Internet进行相互博弈,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游戏运动平台,能让玩家更好的体验到运动游戏中倾斜、颠簸、抖动、高速的感觉。
电影中运用计算机进行电视特技的处理,运用计算机把拍摄中没办法完成的场景进行剪辑合成,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宝莲灯》、《阿甘正传》、《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等。音乐领域中,计算机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计算机能进行音乐播放、保存、剪辑、录制等,还能让音乐产生各种不同的视听效果。人们可以从Internet中下载自己所需的音乐,还能在计算机中进行音乐的制作等。
在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中,电脑确实提供了许多的方便,但同样有一定的坏处及影响存在,长期使用电脑让人们的视力受到影响,如果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又不让眼睛得到适当休息,很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引起近视。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要适度,过度沉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业问题。在人们的沟通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电脑非常的方便,大部分的人们都会过于依赖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连打电话的几率也减少了。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整个社会都将变得非常冷漠。我们一定要学会克服自己,将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善用计算机,让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担当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目前在我国许多农村普通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构建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四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英语语言输入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语言测试成绩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是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及教师的阅读教学难以帮助学生到达新课标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显然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模式难以解决高中生英语阅读存在的困难与迷惑。
英语阅读技能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在高中英语测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然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似乎难以满足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就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而言,本文结合其教学模式的实际现状,全面而客观的分析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并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全面系统且有建设性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方案。
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尤其在中小城镇农和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其阅读水平难以实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而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是能够引导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发展的有效指导途径,但多数地区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作用,致使多数学生达不到英语测试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标准。下文从高中教师水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影响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本文将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1.1忽视课堂教学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乏英语阅读教学相关技能
在部分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专业技能方面仍与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尚存差距。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上的忽视和认识上的模糊主要表现在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课堂,部分教师直接在阅读课堂上使用阅读理解试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练习,通过简单的校对答案,提示问题答案的出处,完成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简单且缺乏阅读过程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种缺少反思与提高的自我练习,这种简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启发意义,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指导者的作用。
1.2对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认识失误,阅读教学方式传统
绝大多数地区,包括城市,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英语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及通过对篇章的生词、语法和句法的分析帮助学生达到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这种微观的阅读讲解法,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结构、阅读策略以及假设、预言与推断等能力。其次,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点分析,其课堂的整个过程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思维变化没有清晰的把握和认识,从而阻碍了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发展。
针对上述提到的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两种主要现状,本文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环境,从对阅读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方案。
为确保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教师作为阅读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该充分而周密的计划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包括阅读课堂前的准备,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以及学生课后阅读任务的安排等。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整个阅读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组织离不开教师课前的准备,与课后学生的巩固和反思。因此,本文针对阅读教学的三个阶段的实施策略,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2.1阅读课前的准备工作
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其准备工作的主要部分便是阅读材料的选择。为促进高中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该有一套规范的标准,根据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和高考考试大纲的规定,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双重提高,而新课标与考试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存在诸多相同之处,因此,筛选的阅读材料在阅读长度,难度系数,题材,体裁等方面要与新课标对阅读要求的标准相契合。以期帮助学生在日常阅读练习中培养对相似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
2.2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组织
根据图是理论,阅读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交替阅读的过程。即通过自上而下的跳读和略读在头脑中对阅读的材料形成总体的印象和图示,通过精读段落、句子这种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和头脑中形成的图示进行对照和不断的验证,这种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读者在不断的推测和验证的过程中快速领悟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推测细节要点。因此,在阅读课堂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对阅读材料的初步感知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帮助学生形成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其次,介绍部分的关键词;然后初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关于练习方式和题型可以设置选择题、正误判断题、连线题和问答题等方式考察细节题,主旨大意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等。
对语言知识点进行综合教授:在阅读语境中教授短语和词汇,包括单词的读音,拼写,意义,词性,用法,功能和构词;对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包括语法结构,句子的功能与用法;帮助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与主题。通过有点及线到面的语言知识教授,为学生打下坚固的语言知识基础。
帮助学生对阅读的材料进行综合理解: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和对阅读材料题材和体裁的分析指导学生综合深入地理解课文;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讨论与交流对课文进行综合深入的理解;在讨论、交流与复述课文中发展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2.3阅读教学活动的课后安排:
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布置与课堂阅读材料相关的练习任务,例如,通过延伸学生课后的读写练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扩大相关题材的词汇量,利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对相关文体和题材的写作模仿能力。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操作程序,为高中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脱离阅读教学中的桎梏,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高贡献一份心力。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很长时期,人们较多地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常发生在学困生身上,而近年来诸多的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同样困扰着学业优秀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优秀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出现心理障碍大流行。近年来世界组织通过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有关部门还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40——50%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据是很惊人的,它已表明,中学生身上出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比大人还要严重。特别是高中优秀学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心理上动荡发展,加之学业紧张,竞争激烈,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可见加强对优秀高中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一、高中优秀学生常见的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心理负担重;虚荣心强,耐挫力差;自负傲慢,交往能力差;虚荣,感情脆弱;苛求完美;对失败异常敏感;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以过分追求完美为个性特征;以关注消极面为认知特征;以过分关注自己的印象和他人的评价为人际特征;以优柔寡断为意志特征;以弥散性紧张、焦虑为情绪特征。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多年的教育探索和研究发现,高中优秀学生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因来看:学业优秀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动机低下。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不同步,生理的迅速发展与滞后的心理发育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情绪起伏不定、大起大落。(2)思维还不成熟,带有片面思想。(3)严重的依赖性及意识上的独立性。(4)自我封闭造成心理的孤僻。
2.从外因来看:一是家庭方面原因。中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形成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黄白兰在“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一文中指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优等生”有不少成了应试机器。三是社会方面原因。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观念,成了优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外部诱因和强化剂。
对高中优秀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关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高中优秀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中优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客观现实,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及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
2.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高中优秀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能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同学之间充分沟通、相互帮助、友爱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使高中优秀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高中优秀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没有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过程,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目标还有一大截差距,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4.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了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对生命的信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成绩至上”往往被作为信条与原则。他们无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家里都缺少相应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谈不上自由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使中学学业优秀生能健康成长,在中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很有必要。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
复旦女生吴颜援曾说过:“无论在别人眼里我的学习多么丰富、我的生活多么精彩,我的成功多么荣耀,但有一点我是深刻体会的——那就是学习真的很累、很苦。”大部分能够进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但很容易使他们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和追逐名利。
6.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一种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7.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学科教学要注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8.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家庭的关怀和支持也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高中优秀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处事的心态健康与否,将事关他们适应挑战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兴衰与存亡。因此,对高中优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应当特别关注高中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握他们心理特征的脉搏,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心理发展环境,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乐教育可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审美能力 ,有效地加强品德教育。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兴趣问题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音乐心理,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兴趣 培养 激发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旨意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像的艺术;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学生对音乐是否有兴趣,是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
音乐兴趣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有些人生来就对音乐特别敏感,有超强的音乐识忆力和感受力,而且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先天性因素在人的音乐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心理学对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如对看电影、小说、音乐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如对某项劳动将取得的成果或掌握某门知识后的作用所发生的兴趣。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兴趣,更多的是直接兴趣;培养得来的兴趣有直接兴趣,也有间接兴趣。
有一位古罗马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影响作用
日本的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思想很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他认为:“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丽的心”。当然,有人认为:胎教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音乐天分和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肯定孩子在娘胎里能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后天的环境对一个人音乐爱好、音乐兴趣有直接的而且是紧密的联系。
(二)要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恰当的表扬与鼓励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
我们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说表扬也要有个度。如果一味的表扬,那么激励的作用就失灵了。教师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在教学中还要引入竞争机制
如何能使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中展开竞争,我想这是每个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理论上有三点:(1)按能力分组;(2)按项目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3)鼓励学生与自己竞赛,不断超越自我。
(四)利用美的直观事物、综合多种艺术形式来激发音乐兴趣
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直观事物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也是强调在分科基础上的综合,音乐课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由视觉和听觉来完成。美丽的挂图与设计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
(五)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于是,有的人常常把这种教学理念理解为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在减小。其实,正相反,我认为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永远都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心情和行为举止。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这种美和爱,单纯而又天真的学生,最能体会得到。
除以上五种策略以外,当然还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比如:在音乐课上,营造宽松、开放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市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能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精湛的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音乐教学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教师作为艺术的创造者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总而言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
总之,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键翅膀。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努力使他们热爱音乐,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兴趣问题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与人文素质存在着天生的契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彰显。立足人、关注人、尊重人、赞扬人、发展人是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是人文素质培养所要完成的使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最终具备人文素养,成为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青春期末期,生理上已几近成人,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但自制能力却较弱。所以往往做出一些相对来说较逆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质,让他们懂得尊重、谦让、关爱,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文素质包括人格、人伦品德、对生命价值的正确态度、对他人的正确观念等与人的社会行为有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素养等。人文素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要在数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对学生而言,语文是让他们获得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那么,高中语文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真,乃人之最根本的一种品行,是人文素养的重要部分。真,就要求人要真诚。首先,对人要真诚,不做欺人之事;其次,对事要真诚,不管做什么事,都应以一幅完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
高中语文中不少文章都在呕歌真,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被引导向真求真。比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以真诚的情感歌颂自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自然会受到这种精神熏陶影响。
善,亦为人之根本。善者,能感人,能聚人,在社会中往往与他人处得融洽。高中语文教育应通过一些具体的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善求善。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即要让学生培养博大胸怀,当然别人无意间有所冒犯,不必与之斤斤计较,而要以博大的胸怀纳之容之。其次,要与人友善。这主要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以和善的面貌示人,不要动不动冲犯别人,与人形成对立关系。当然,培养学生向善,不能光靠说理,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感化。
善,还要求学生有怜悯之心。一个懂得怜悯的人,心内往往存着最大的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情弱者,对受难之人保持一颗悲悯之心。
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一是审自然之美。高中语文不少课文里涉及到了自然美的审视,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一个“看”字引领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绘了一种宏阔的自然美,引领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然美之后,也才能体会到词中这些描写所构拟的意境美。二是审社会之美。在语文课本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里往往蕴含着社会美的信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进行自然审美的同时,把握其中蕴含的社会之美。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一是创造美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场合的言语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追求语言之美,具体说来就是不说脏话、流话;懂理尊重别人,不说伤人自尊之话;懂得谦逊,不说自大之话。总体上看,言谈上要尽量求雅,而不趋俗。二是创造行为美。在生活中懂得帮助别人,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奉献;遵守公德,不乱吐痰,不乱丢垃圾,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主动让座,尽量避免做出对他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
高中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美。如莫泊桑小说《项链》,学生读了之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体会其中人物所体现的美或丑,此外,还可以通过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延伸,比如让他们讨论“如果玛蒂尔德最后知道她丢失的仅仅是一棵假项链,而赔偿的是真项链,她会怎么样?”在讨论这个问题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各种可能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不妨让学续写这篇小说,在课文教学之外,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于人的审美引导。很多学生很容易只重外表,忽略内在美的重要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以品质论人,而不以貌取人。
以上真、善、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这些人文素质的过程中,自身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还夸夸其谈地和学生讲人文素养,首先就违背了“真”,其次也非“善”,更说不上“美”。这种情况下,恐怕就会是教师在上面讲得热闹,学生在下面不停鄙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或工作外,都要注意自身的人文素养修为,要力求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真善美兼具,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做努力做到“慎独”,即独处时也不缺少人文素养。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很多人价值观念趋俗,道德水平滑坡,就连尚在学校的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造成他们人文素养不够。为此,作为中学中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就应当积极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通过课文中一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化陶冶,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成为合格的人才。
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音乐如同语言一样,很多人都喜欢音乐,由此音乐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引言
对于基本的素质教育而言,音乐教育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从本质上来讲,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音乐教育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一种趋势,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国教委提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也要重视音乐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本文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阐述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分析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最后对素质教育中进行音乐教育提供了几点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音乐教育的本质
生产力发展的一大成果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在物质文明基础上建立的,是把音乐作为主要的对象来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教育是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传承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人的综合素质有提升作用的社会活动。音乐教育面向的是青少年和儿童,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间接的反映作用,对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意识起到了体现的作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它不单单对艺术美有展现的作用,并且还有审美教育的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对美的审判的学习,它是通过音乐来作为一种媒介而进行的审美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
素质教育在教学培养时会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素质指的就是青少年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正确的政治理念以及集体主力的思想观念、信念、道德理想和行为等。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但是音乐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发展来说,音乐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学会审美,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并且音乐也是能够表达并且激发感情的一种艺术,爱国之情、振奋之心等德育教育都能够通过好的歌曲来进行表达。此外,音乐教育还可以群体进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作用,体会到自身价值在群体中的实现,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对集体活动的热情。
三、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进行音乐教育
(一)分层要求和分层测试
因为在高职院校内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智水平是不同的,所以说,我们对待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因材施教,按照素质教育规定的相关内容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把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分层处理,第一层就是准确把握好音乐的相关节奏,要做到吐字和发音足够清晰,能够对不同的器乐作品和声乐进行辨别;第二层是能够表现作品的演奏、歌唱和视唱等,对合唱中音色、发音以及各种乐器都能够有所区分,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试,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热情有所激发,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音乐教育得到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完善。
(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地方,是为了学生发展各自的特长提供舞台的场所。所以说,青少年在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加强自身的训练,培养自身对音乐的兴趣。比如说,在宿舍的时候,可以联合舍友一起创造舍歌,加入属于自己的一份创意,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竞争,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热爱。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结语
通过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音乐素养和修养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文明发展、文化修养、生活质量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所以说,音乐教育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可以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让人们获得一种超越科学的启迪。素质教育中明确指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音乐教育也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艺术教育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发展素质教育,让音乐教育发挥好它对于素质教育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让音乐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摘要: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摆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音乐艺术课程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充分利用文化市场中的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核心地位;审美价值;情感性;物极必反
在校园一角、街头巷尾或是哪一个路口,都可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胸前挂着MP3摇头晃脑,听得如痴如醉,唱得像模像样。而在学校音乐课堂上,却又是一种情况,当老师在讲台上唱着《长城谣》而悲愤,唱着《我的祖国》而自豪的时候,却被学生冷眼讥讽为“迂腐”、“过时”、“落后”!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流行的才是好的,流行音乐才叫音乐,而对于优秀的中华民族音乐却无动于衷,甚至嗤之以鼻。他们也喜欢音乐,可是,为什么对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教学的传统音乐却又是另一种态度呢?他们对传统音乐无兴趣,甚至厌倦音乐,音乐课程的价值就会完全丧失,审美教育就无从谈起。我们该如何改进当前的音乐审美教育状况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摆正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教育部修订并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课程有辅德的价值,这是它的外在价值之一,而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是审美价值,只有实现了它的内在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外在价值,发挥音乐教育以外的一些功效,这也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超越。从音乐作品中体会高尚的情操,从音乐知识中学习人生的哲理,这些都是以音乐的感悟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也就无法谈及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也是“以美辅德”的含义所在。音乐课的教学重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的相互交流,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能否给学生以审美的愉悦,学生能否在这种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共鸣甚至人格的升华?这是衡量一堂音乐课成败的主要标准。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应是审美教育为主,而德育为辅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某首歌曲内容时,不必要长篇大论花上大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事迹及随之引发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情操等等审美以外的东西,而应把音乐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引导他们从音乐的音响中感受并逐渐学会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师的“说理”远远不及学生听觉的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审美性、音乐性、艺术性不能忽视。
二、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音乐艺术课程特点,将审美教育贯穿其中
情感性是音乐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离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应当注重“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按本人的理解就是: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情感内涵,与学生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并且享受美;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自己的感情,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我们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播放全曲,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然后通过或分段或全曲欣赏的方法,借助适当的语言、图谱、实物等辅助理解,引导学生熟悉音乐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听辨其中的演奏乐器,如锣、鼓、钹等,通过感受并模仿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从而感受其中热烈、欢腾的气氛,最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聂耳这首表现人们舞龙、划舟、锣鼓喧天赛龙舟的欢乐场景的音乐思想实质: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
三、充分利用文化市场中的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不容忽视。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录音机、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已普及很多家庭,这些先进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很有利的学习条件。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观看、收听或使用这些多媒体时多留意其中出现的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收藏起来,收集回来后再跟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日积月累,同学们的音乐知识面增广了,欣赏音乐的能力也提高了。至于说到流行音乐,我觉得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尝试大胆地和孩子们一起主动去接受流行音乐。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欲盖弥彰”的道理,所以我们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去接触流行音乐。但是,思想单纯、稚嫩的孩子毕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精华和糟粕,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入情情爱爱的“靡靡之音”当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老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到:流行的不一定全是好的,我们应当正确区分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明智的做法。如能做到这样的话,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健康积极的培养,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儿吗?
总之,“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要真正读懂、理解〈大纲〉、〈标准〉中“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其精神,并将这一基本理念真正落实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曹理编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4月;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2月;
[3]《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能够把它与西方音乐相融合是音乐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完善以及提高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使之更加丰富。对于民族音乐的完善问题是我们研究的关键。在音乐教学中,我国大多采用的是西方的教学模式,传授的都是欧洲的理论知识,传统的民族音乐知识却被忽略。因此,我国出现的是中国式的西洋音乐家,其中,西洋音乐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近代以来,我国音乐的创造理论采用的是苏俄音乐理论。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
二、民族音乐的地位
在社会上,人们普及音乐以及对于音乐的教育发展程度就是音乐的社会地位。民族音乐是我国的本土音乐,有着悠久的渊源,但是它是否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能否与经济文化相适应?
民族音乐在我国社会上是有一定成就的,以下就是这些成就:
第一,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都取材于民间。第二,民族音乐对于一部分人是情有独钟的,他们自发的组织乐团,比如民间的花灯,二胡等等,他们使民族音乐得以发展与继续。第三,中国的音乐开始进入世界领域。这些年来,中央乐团不断的出国巡演,这样就把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比如《牧童短笛》、《梁祝》。
三、民族音乐的作用
(一)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五千年来,我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主,我们宣扬和平、勇敢勤劳、团结友善。我国的文化思想与民族信仰是与民族音乐一脉相承的。民族音乐教育要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了解民族精神在音乐里的存在使民族意识得到强化今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这就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防止青年人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利用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会自强、自信、自爱、自尊。
(二)培养审美观
各地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组成了我国的民族音乐,他们各自表达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审美习惯与审美观也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与我们的风格与特点也不一样,在表达方式与节奏上也有并不一样的特色。然而很多青年人都青睐于流行音乐,缺乏民族音乐知识,审美观范围也就相对狭窄,更为严重的行为就是对明星的刻意模仿。对于这些没有自我意识的行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不杜绝,否则就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素质,思想意识以及审美观的提高与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促进理解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十面埋伏》是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它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富有交响音乐艺术,使当时的战争场面得以再现,给人一种和平的向往。在民族音乐教育中,要让学生了解以及学习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是能够透过艺术科学、全面、系统的认识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蕴。
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一)创新教学手段
生命力满活力就要用创新的手段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民族音乐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得以传承。民族音乐要在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教师在民族音乐教学上要注意贴近生活,跟随人们需求与时代要求。整合资源是最有效的方法,流行民族音乐,使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学。在青年歌手大赛中,比赛内容也加入了原生态的民族音乐,这样就可以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在比赛中创新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也得以流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创编具有时代气息的歌词,使民族音乐更为丰富。
(二)科学教学方法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知识一个接球者,这是传统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这种模式,学生没有主动性,不积极,处于被动地位。在这种局面下,教师与学生是很少交流的,因此要想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加以提高是很难的。
第一,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看和听。教学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与课件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课堂内容与形式得到极大丰富,同时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得到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与想象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二,要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出与练习的过程。给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想象与发挥,用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与创造,用这种方法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五、结语
当代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教师应该承担这个使命。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继承与发扬民族音乐。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工作一直属于“尾大不掉”的地位,音乐教学更多地属于从属教学工作,可有可无。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利于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反作用。
(一)重视音乐技巧,忽视内涵知识
高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属于从属地位。在教学进度安排上,音乐课程也被摆在了非常尴尬的位置,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其他主流课程的教师还经常挤占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这些都使得音乐教学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长久的开展。即便部分高中开设了音乐课程,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调试了音乐课程,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因音乐课程大多每周一节,所以音乐教师更加注重音乐技巧的培养与提升,而忽视了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的音乐教育课程,其关注点往往仅仅停留在认识五线谱、认识音律等技巧方面,对于音乐如何产生、音乐如何发展等内涵性的东西涉及不多。学生也只是掌握一些皮毛,难以深入地了解音乐的丰富魅力。还有因应试教育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为了上大学而转攻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音乐等艺术专业或艺术院校,这部分学生的初衷并非是为了提升音乐素质,而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都影响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功能。
(二)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音乐课程的安排较少,如果增加实践的内容,教师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还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高中音乐考试也主要停留在闭卷或开卷考试,没有实践考核的环节。
二、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
高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作品中,特别是优秀的经过历史检验的音乐作品,在作品当中,包含着创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只有饱含思想的音乐作品才最具有生命力。高中生在享受这些美妙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静心享受,屏气聆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也能从音乐中,与创作者“隔空对话”,在聆听的过程中,高中生的聒噪的心态会得到放松,世俗的想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能够舒缓身心,减少压力,在感受与体验中,高中生能够在美好的情感享受中,学习创作者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在不断的学习与聆听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感知音乐中的美好。高中生涯是人身的关键阶段,为了冲刺考大学,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很大,在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学生的心态会变得急躁,享受音乐从音乐中,静心地感知美好的情感,学生能够感受到欢快与愉悦,从而提升其精神面貌。从音乐传递的情感中,还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养成健康的心态对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二)高中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高中音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也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音乐的来源与发展,积累丰富的音乐励志故事,并将这些励志故事运用到自己身上,激励自己不断攀登,不断学习。如贝多芬在听力消失的情况下,仍能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交响曲,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这些音乐大家身上的勤劳刻苦。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还能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学生其他科目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演奏,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乐趣演奏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需要学生手、脚、精神等高度集中并协调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所以,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它们的功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高中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是综合型的教育,既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也需要鼓励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处事心态,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一项美好的听觉过程,在享受美好音乐时,学生能够感知到音乐对美丽的形容,能够幻化出一个美好的画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音乐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提升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素质教育有序开展的今天,重视高中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摘要】
古筝作为使用者较为广泛的一种演奏乐器,古今中外都倍受欢迎,成为了全国艺术院校中的热门专业。本文以古筝演奏技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流变,辨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别流派中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点,阐述其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传统乐器;古筝演奏;演奏技法;音乐教学
古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都备受人民喜爱。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演变发展,古筝的弹奏技法为了适应音乐审美的变化,也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流派发展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古筝曲《庆丰年》开创了双手演奏的古筝演奏技法之后,我国古筝的演奏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开始不断创新发展,进行不断的尝试。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许多新的元素和现代元素,使得古筝演奏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要求。
(一)古代古筝演奏技法。
最早有记载的关于古筝的表演形式,是战国时期的李斯在《谏逐客令》中所写的:“夫击翁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声也。”说到的“筝”就是古筝,意思是边弹着古筝,边拍着大腿、唱着歌,让人耳目愉快,说这才是真正秦国的音乐。这句话虽然没有确切地说古筝的演奏技法,但是也能从中得知,在那个时候,古筝并非是纯演奏的乐器,主要是用作唱歌时候的伴奏乐。在汉魏时期,古筝已经成为了表演活动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了。古筝最早的演奏技法是建立在伴奏基础上,和歌曲演唱有密切相关。
(二)近代古筝流派机器演奏技法。
到了近代社会,古筝主要是作为一种民间的说唱音乐形式和戏曲的音乐伴奏,其表现形式有许多呈现,如杭州的滩簧、山东的琴书、广东汉乐等。古筝演奏者通过不同的曲谱加上个人的改编,再加上独具风格的表演形式和演奏技法,就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鲜明的演奏风格,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如浙江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等。从不同的古筝流派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可以看出,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及发展和其发展地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息息相关,而这些,在古筝演奏技法的运用中也得以反映。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我国音乐艺术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在传统的音乐元素之上也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和国际化的新特点。古筝演奏技法在传统演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并且不断加以创新发展,又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演奏乐器的优势加以发展,最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演奏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一方面,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其演奏技法依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在古筝的演奏中,最主要的是点、揉、吟、颤等传统技法。这些传统的演奏技法在长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凝聚了古筝演奏技法的精髓部分,在古筝演奏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古筝演奏技法又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之上,还加以革新。传统古筝的演奏方法往往带有很浓重的地域色彩,虽然各具特色风情,但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多元化的艺术需求了。因此,古筝的演奏技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对现代演奏技法进行发展创新,使得古筝的演奏技法灵活多变。
(二)对其他乐器的吸收和借鉴。
古筝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演奏乐器,其产生和发展都遵循着其本身的特点和音乐总的发展规律。并在此过程中,为了完善和丰富自身使古筝演奏更富传承性和包容性,古筝演奏技法也吸收了许多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并加以融合。比如对于琵琶,古筝吸收了其演奏中的扫弦法,此外,还吸收了西洋乐器的不少演奏技法。
(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古筝的演奏技法中,在对于传统技法的继承和传承基础上,还吸收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因此往往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最基础的传统指法以外,还发展形成了如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音乐的艺术特色,兼容了传统和现代化,使得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显现了更丰富的形式。
三、古筝演奏技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是古筝艺术今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古筝教育一方面为古筝演奏事业提供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其本身也在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然会在音乐教学运用中有所体现。首先,作为古筝学习的入门基础,教师在一开始就会向学生介绍关于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其发展概况。这是古筝学习中所必须了解的,其余还有关于弹奏手势、掌握定弦、音位和一些最基本的手法等等基础的理论和技巧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事先为学生讲解最基础的概念知识和弹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且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在一开始的时候,需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势和指法。其次,学生在古筝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事先制定好相应的训练计划。在教授新曲目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旧曲目的复习和巩固。在进行新曲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授,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更要分层练习,以便更好掌握,在熟悉每个章节和阶段之后再进行总体的练习。而对于已经学习过的曲目,教师也要安排好学生进行复习。由于古筝演奏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的讲述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除了日常的练习以外,还要定期展开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并通过练习和表演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加以改进。在古筝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演奏技法的培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内涵的培养和重视。现代社会,学习古筝的学生从小是生活在一个流行音乐盛行的社会背景中,流行化是学生对于现代音乐的认识基础,而这样的音乐文化氛围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古典音乐文化的认识不足,对古筝演奏的魅力没有足够的体会。目前,许多学习古筝的学生都更重视对古筝技法的训练,掌握更好的演奏方法,从技术层面达到演奏的正确性,然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演奏的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了解过少。针对古筝专项练习的训练,专注于曲目的经典片段和节选的技术练习也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古筝这种乐器和音乐本身的独特风格和韵味。游离于单纯的技术练习,为了提高技法水平而进行的练习往往导致所练习的技法风格也是单一的,本身虽然无害,但同时也导致了古筝演奏失去了它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也需要去思考如何将演奏技法和古筝的艺术内涵结合起来,使得古筝演奏在新时期能够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特色,思考如何将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更好地了解古筝并能真正热爱古筝,热爱民族音乐,并通过身体力行为,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要思考如何让古筝能够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1]刘洋洋.演奏技法革新之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古筝曲的音乐表现[D].武汉音乐学院,2010.
[2]戴晓.中国现代筝乐发展及美学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4.
[3]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宋经苑.《溪山琴况》表演艺术理论在古筝演奏中的指导意义[D].山西大学,2013.
[5]杨凡.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发挥音乐教育在高中生教学体系当中的作用,能够影响高中生心态,构建起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高中校园文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在茶艺表演中,音乐和茶艺的结合催生出了茶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借助音乐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力,提升欣赏者的审美感,茶艺在音乐教育上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内在韵律;茶文化;音乐教育;想象力;抽象审美
1音乐与茶文化的演进
茶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最早始于周,真正形成在两汉,到了唐宋时期这种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茶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大雅文化,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往往会领略到有关饮茶的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其实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宋代词人曾丰的《侯月烹茶吹笛》、“三苏”之一苏轼的《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和吴文英的《望江南•茶》等诗词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代乐器,如管弦、笙歌、古琴、清、笛、琵琶、瑟等。后来,众多的文人墨客在论及茶之所以能够受人宠爱,是因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朝时期的许次纾曾经做过《茶疏》一文,文中提到了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场景,如“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就是对饮茶环境的表述。茶艺茶道从其表现的形态来说,显然属于文化艺术的一个门类,体现在审美方面,茶艺茶道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茶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唐朝盛世时期,茶文化极其繁荣,很多文人雅士经常相邀欢聚,以茶为纽带,吟诗作画、弹琴放歌,这些都与音乐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茶戏,于是茶歌、采茶舞以及采茶戏逐渐流行并成为人们丰富生活情调的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出“采茶戏”的国度。如果要列举我们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音乐与茶文化结合的例子,会有很多人如数家珍地说出熟悉的传世名曲和剧目,古老的茶歌茶调也自然会张口而出,尤其是流行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茶歌更是不胜枚举,如《采茶舞曲》、《酥油茶》、《请茶歌》等民间山歌,还有《挑担茶叶上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脍炙人口的现代茶歌,所有这些证明了音乐与茶文化的碰撞和融汇。在很多文人相聚的地方,或者是在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的交流中,茶艺表演必不可少。古琴“高山流水”是一首名曲,我们经常会看到伴随着滚烫的茶水从壶中倾泄而出,茶杯中翻腾的茶浪,满室飘散着淡淡的茶香,表演人优雅而又准确的动作,就是在一曲“高山流水”下,让单纯的茶艺表演多了诗情画意和文化的气息。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音乐语言是信息传达方式,其共性就是没有国界的,音乐之所以能够为所有人群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声音是表达音乐的惟一载体,而这种声音既不要外力触发,也不受环境的限制。其次,音乐家们有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依据自己内心主观的生活和感受去理解作品,从而去诠释和演绎完成对音乐作品建构。同样作为茶文化自然也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和说明。在当今世界上,林林种种的茶品,风情万种的茶艺,伴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世界各国成为文化的一种体现。那些泡茶用不同的器皿、茶具,不同色香的茶叶,时时刻刻都在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讲述着关于茶、关于音乐、关于民歌小调的故事。而实际上,无论何人在品茗和欣赏茶艺中,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那些品茶者们,只能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茶香的内涵。音乐和茶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文化属性,在现实中触动着人的思想,引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审视思维,这实际上就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2.2音乐是具有流动性的艺术表现。这种流动只会体现在人的内心,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环境中实现的。但这种流动并不是一种声音或者音响单一持续,它组合了音乐的各种要素,同时也影响着表演者、欣赏者内心情感,是外在形势与内在体会的一个融合。由于它的流动形态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是一种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还会不断触动着人的心灵,搅动着内心世界的情绪,催生着人与音乐的同频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不管是那一类型的艺术表演,都潜意识地存在起承转合的作用。这种起承转合离不开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同样茶艺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形态也始终贯穿着起承转合原则。我们都知道:体现在音乐的流动表述,自然会与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完成了一个周期性的起承转合,作为欣赏者才能进入到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情景中,人的思维、情绪和感触才会完全被触动,这就是人的意识和感受升华的过程。因为茶艺在表演过程中也同样依靠时间的周期来完成整体流动,人的心境同样要随着表演过程而跟踪流动。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人的思想也会逐渐进入到另外一个思维的天空,去回味茶道的艺术内涵,体验仙境琼阁所给予的审美意义,这样就在另外的一种状态下,把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精髓传导到欣赏者的内心,让茶艺的内涵更加丰满,从而形成了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所以,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来说,只有欣赏者充分完成接受的全过程,就会将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做出阐释,这样就使得茶艺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的深度蕴含。
2.3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蕴含了音乐创作者丰富的感情,尽管它属于一个载体,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从音乐本身去看到音乐家们内心深处所蕴含着的丰富思想内涵。在欣赏茶艺表演时我们同样会有这样一种体验,那就是我们无法从表演过程来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人们离不开去凭借想象,作为需要通过感受才能获得深层体味的音乐是一个超越时空的艺术,能够催生每一个欣赏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看,音乐就是一个需要经过转换的手段。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茶艺这二者均具有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正是这种特点,它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让茶艺表演走进内心,让欣赏者在欣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领悟茶艺内在的精髓,获得精神世界的丰富。
3音乐教育赋予茶文化新的韵味
3.1音乐欣赏或鉴赏是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属于三度创作的主体。音乐欣赏者们,在欣赏的同时首先解决了对音乐的感知,然后进入到认知状态,最后一个阶段才会是进入到精神世界的体验和领悟时期,这个阶段就是对音乐内化的深度提升。在古今中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西洋国度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我国音乐中的民歌、民族乐器、戏曲都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教材。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音乐的充分学习和深化,无疑对提高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体会音乐的本质和内涵精神,让他们从茶艺表演的外在物质世界,深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习者先去欣赏作品,切忌不可以跨过音乐欣赏这个门槛,引导他们过早地走进理性知识之门。在没有感受到音乐的过程时,学习者的思维还处于盲目和懵懂的状态,只有感受到了音乐的形态,他们才能穿透音乐的形式,催生他们的想象力,继而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在音乐教育中,首先要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接着才会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标准之外,我们还要结合讲解文化背景,融合人生阅历,引导和督促学生开展感觉联想,让他们的思想与音乐进行融合。这样下来就会使得学习者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与生命内在的交融互动,实现最终的审美体验。
3.2民歌与茶文化源自于人类现实的生活,经过艺术的加工却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这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很近,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熟悉的由生活转化成的艺术,往往会很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和理解。欣赏者不需要有人给予过多的解读,就会听懂音乐中内含的喜怒哀乐,进而内化于心,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精神为之一振。
3.3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中“用”的部分,完成了唱和听的学习过程,就是完成了音乐给欣赏者感官解决了感触的问题。当音乐与人的情感发生融合、产生同频共振时,人的心情就会发生改变,或愉悦、或痛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审美这个过程。音乐实践是一个过程,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需要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这个过程中,才会达到思想拓展和精神升华的境界。茶文化和音乐的学习过程,就是两种艺术形态的交会和融合的过程,只要学习者能够合理应用形象思维去理解音乐、理解茶文化,才能完全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这也就会有助于我们在发展中国音乐,丰富中国茶文化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王小琴.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06(10).
[5]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也成为我国多面教育的重点。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1、传统音乐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来成为我们都敬仰着的民族感非常强烈的珍贵之物,当然值得我们视若珍宝反复学习并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发展对于音乐方面的影响。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学习,以主观的角度学习音乐,最大视角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
本土音乐的定义同本土人是一样的,指的是融合于当地居民日常与历史。在其中不断相互融合并发生发展起来的,独具当地风土人情气息的音乐,它融于人们的生活,也能诠释相关一起发展着的历史内容,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表达。在教育教学当中,采用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血神对本土音乐有一个更加倾向专业方面的认知,更是课堂、提高同学情商提升学生的本土意识的大好方式。
3、贯穿世界音乐范围的教学
音乐的学习范围与内容是广泛并且宽度与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学习同样也是世界各地民族与当地各类型音乐的整合体。就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乐的类型也理论,在当代多元教育的体系当中应当上面应当加强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同学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对声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当然,应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们大可运用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技术,来引领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这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拓宽对于音乐界面的了解,也包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风土人情。
三、在多元音乐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对于国内而言,我国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同样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着的同样是各类文化、音乐、生活场景并存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在多元音乐环境下面开展音乐教育是符合我们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台阶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学们的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分国家与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建立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音乐上的开放视野,这将是让音乐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乐文化,打破常规的呆板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途,在此会经历各种艰辛阻挠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促使我国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四、总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融合国内外、各民族的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面开阔眼界并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道路,进而有利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122-126.
[2]周丽娟.浅析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教育[J].黄河之声,2012,14:54-55.
[3]陈聪.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06-109.
[4]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