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浅谈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艺术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讲究课堂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那如何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设计于课文中的“提问”,做了以下的尝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许多思维活动往往从质疑开始。课文中的疑难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必须依靠教师的巧问设疑,深入剖析,层层引导,才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解除疑点,突破点,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巧设疑问。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让学生围绕“我的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很多同学认为父亲太严厉,甚至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再让学生细细体会写父亲的句子后,学生才发现父亲这样也是一种爱,不过他的表达方式不同。
课堂上的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提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突出重点、联系实际
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重点,突破难点,问到关键之处。如,在教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先抓住“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这句话中的“了不起”提出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这对父子很了不起的,你读过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设问,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就比较强了。设计问题时应以教学关键点为线,把问题串联在这一主线上,真正做到“一问而牵动全篇”的作用。
2. 问题难易有层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循序渐进
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比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讲述周恩来学生时代的故事的课文,如果教师只提出“周恩来为什么确立这样的读书目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不知所答。而问题太易也不行。
3. 抓住文章的“趣味点”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求知欲望会得到有效激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趣味点”提问是有效提问的一个重要点。
4. 激发思维,抓住文章发射点提问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计不是让学生回忆什么,而是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利的思维训练。比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学,在学到老人去世后海鸥在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肯离去的不同寻常的场面后,提问:“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看到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浮想联翩,仿佛真的来到当时的现场,心灵受到震撼,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感受到海鸥的灵性与情义,感受到老人对海 鸥无私的关爱,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感受到“大爱”可以创造奇迹,感受到善待一切,就会收获物价情义……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努力从多角度去思考, 去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丰满起来,海鸥的情义也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中,针对发散点提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悟能力,同 时也为更好地理解下文做了铺垫。
1. 找准发问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如果问得巧妙,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意识。并且,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面向全班,使全班都听清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
2. 因材施教,提问有针对性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孔子就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下也。”墨子教弟子也是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问题,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课堂上进行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该文主要通过对两者发展现状以及两者融合的必然趋势加以论述,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媒体 发展趋势 融合 人才培养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激烈的数字信息市场的竞争中,二者通过互相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以完善自身价值的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将来,数字媒体技术不再只是由理工科学生或科学家才能运用的计算机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再是由艺术家或是对艺术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创作,而是将出现二者兼具的人才,即数字媒体技艺人才。笔者认为这样的融合才真正有利于数字媒体信息的长远发展。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探索[J].装饰,2008(11):100-101.
[2] 陆蓉之,Victoria Lu.新媒体趋势_数字媒体艺术何去何从[J].大美术, 2008(4):22-26.
[3] 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75-78.
[4] 戴东方.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数字媒体艺术[J].美苑,2008(6):51-53.
[5] 田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3):144-145.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它不断要求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来解决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高中老师跟上教育教学技术的革新,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不一定就要使用英语教科书,老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穿插在视频教学、图片、音乐等形式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学习到英语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老师在英语课堂开设之前,要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备课,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目标,以及整个教学环节的过程等多种活动。
以前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中存在着死记硬背、机械化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进步速度也缓慢。老师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可以改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词汇的发音、单词的相近度等多种方式来记忆单词。同时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先了解教学的内容和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对于不懂的内容,要不耻下问,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最后在课堂学习完成后,学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温习,以此巩固课堂学到的英语知识。
有效性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良好开始。
即使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但是他们仍然需要老师的各种激励式的评价来鼓舞自己,促进自己不断地前进。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不但能鼓舞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让他们学习的信心低落。此外,老师给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一些缺陷和错误,并且帮助学生改正这些缺点,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断进步。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也会不断进步。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1],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多元智能视角下做好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估工作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此保证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首先对多元智能评价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对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估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英语教学;多元评估工作
教师要利用多元评估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比如首先要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形式有所掌握,同时还需要在课堂下,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英语,也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某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和道德智能。衡量智能的高低,要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标准,而并非像传统智能观那样以语言、数理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标准。某学者认为,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标准化考试或评价把学生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判断的是学生的弱项和短处,而非学生的强项和长处。该名学者将其评价定义为获得个体技能和潜力等信息的过程。它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个体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个目的是为个体周围的社区提供有用的资料。
2.1 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认知能力评价、智力与非智力评价的等。英语教师在进行评估工作时,要按照现实情况,充分的利用语言以及其他形式智能方式,以便能够使评估工作更加客观、准确。比如英语教师可以设计英语游戏、英语趣味题等形式,以此来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语言以及节奏智能;可以通过编排英语话剧、小品等形式,来考察学生语言以及运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智能;可以借助写英语日记、学习总结的方式,来考察学生语言以及自我反省智能;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英文语言来描绘一种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语言以及观察智能。为了能够清晰的记录下,学生获得的评价分数,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学习评价表。表中主要有语言、自然、人际交往等几大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日常的表现加以记录。总之,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语言智能评价的确非常重要,比如听、说、读、写,但是其他方面的智能评价同样重要。英语教师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才能够更客观的展现学生全貌,也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英语教学评价主体不能只限于教师,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有失客观性,应该将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变为多元化,比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的评价主体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以使学生参与到评价机制中。
首先,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懂得自己为自己负责,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学生掌握自身优势与劣势之后,会尽量的学会扬长避短,从而逐渐的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为终身学习理念奠定了基础。英语教师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日常需求,也能够看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其次,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让学生彼此之间加强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往智能。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人,如何发现他人的优势,在了解同伴问题的之后,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逐渐的,学生彼此之间就会相互信任,公正待人。
最后,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能够将多元评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与孩子时常进行沟通,与教师进行讨论,以此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此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开展工作。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表格,交给家长,要求家长每天如实记录,待到一个星期之后,交给教师。教师进行统计,并且以此来评价学生日常学习英语态度的依据之一。
2.3 评价方式多元化
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摈弃以往单一的纸笔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法,将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引人到评价活动中来,如采用观察记录、面谈采访、问卷调查、问题解决、对话日志、模拟表演、项目活动和学习档案等形式。限于篇幅,下文仅以项目活动的评价方式加以简单说明。项目活动评价方式是通过用英语解决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来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情境化真实评估的一种。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写一份旅游计划书。假设去一个旅游景点,时间为三天,费用为每人两百元,计划书包括怎样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日程,妥善使用费用,如车费、食宿费、门票和礼品费等,以计划安排一次轻松愉快的短途旅行。一周后,各小组派代表用英语汇报本组的旅游计划,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计划的合理可行性、英语的运用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给每一组打分存档,并评出“最佳旅游计划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差异、心理特征、学习风格等要求来适当的设计评价活动。例如,要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加采访面谈的方法,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我内省智能水平较低,需要教师启发,而且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用口头表达更恰当;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加问卷调查或对话日志的方法,因为他们已有相对较高的自我内省智能和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可知在多元智能视角下,英语教师不能在单纯的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另外,教师在进行多元评价时,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不能将三者统一起来,同时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评价。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改进落后的评级方式,以便能够为未来的英语教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民间艺术主要来源于民间,同样也生存在民间,民间艺术不仅具有实用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审美性能,能够传达民间精神。我国的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很多的民间艺术一直流传至今,显示了它们强盛的生命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艺术的起源及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关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学习美学首先要先了解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在不同的时期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其初步的了解最为基本以及最重要的两个起源,方可对艺术的来源及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子系统,了解其中的子系统与艺术的关系之后,总体对初步学习美学就会更为清晰。
【关键词】艺术起源;巫术说;艺术与哲学
(一)艺术起源于巫术
巫术活动是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的形式。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主题是为了生存,在白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万物有灵,是神化的自然。比如他们为了求雨、捕猎物围在火边跳舞歌唱,都属于一种非理性活动,是原始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对生殖崇拜和生存的期待。又如仰韶文化,有菱形和波纹,它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但不纯粹是为了装饰,他们是为了生活,菱形像鱼儿,波纹像水波,无时不刻地可以反映出原始人创造出来的艺术是为了生存,所以说巫术说是一种前艺术,似艺术又非艺术,是为了生活的目的,是一种无功利性的,而非艺术对精神的追求的一种目的。巫术说站在人类学的角度上,认为艺术的起源来自于巫术活动。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康德认为游戏的本质是一种“无目的的和目的”,是合乎自身而非之外的目的。席勒认为“人在游戏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认为这两种冲动,即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是强制性会导致分裂,人只有在第二种冲动里而强制性才会消失,即由艺术活动唤起的,使两种冲动自由自在的游戏,两种冲动的边界才会模糊。斯宾塞则认为人只有在拥有剩余精力的时候才能游戏。所以关于艺术的起源,哲学家把艺术的起源归因于游戏,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创造艺术。
(一)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概念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一种客观的,是一种规律。哲学基本可以划分为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在古希腊时期从公元3-4时期直到中世纪,哲学的概念是“人是神的创造物”;之后在中世纪、近代、现代又有其不一样的概念意义。中国的哲学是不分时代的,主要是分为二个派别:儒家学派,以孔子、孟子为首的仁爱思想;道家学派以老庄为首的无为、白然之道的思想以及禅宗以心、顿悟的思想。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艺术,艺术来源与哲学,又能动反作用于哲学。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从事创作会不白觉受到当时哲学的影响。例如李白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产生了一系列推崇自然风光的名篇。其次,哲学也促进了一系列如超现实主义流派等等艺术思潮的形成。
(二)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世界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有信仰的,它的情感是虔诚的、敬畏的。宗教产生于一定社会历史根源,劝人到天国寻求精神安慰。艺术是可以认知又是可感的,艺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去表现理念,去鼓励人们热爱珍惜生活,追求精神的陶冶。
纵观历史上,宗教推动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给音乐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因而导致了卡农、复调的出现,形成了西方音乐技巧的基础。又如实用艺术的教堂,在教堂中无处遍布地都是有关宗教的艺术品、音乐、绘画等等,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内容。其次艺术也反作用于宗教,通过艺术广泛地宣扬宗教,例如《西游记》中,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的故事,更是强化宗教的神圣;又如《圣经》,具有浓郁的宗教心理和宗教情感。因此艺术与宗教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三)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作为客观规律的总合,强调理性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艺术是感性的,与科学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比。
科学与艺术即区别也联系,二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促进。科学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技巧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的产生。例如光学、电学等科学技术产生,促使了电影、电视的出现,为电影、电视艺术提供了广泛的艺术空间。其次,在艺术作品中也会渗透着科学知识,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绘画中通过使用科学的透视法技巧,描绘出二维空间。同时,科学与艺术也需要灵感。牛顿因为被苹果砸到而产生了万有引力的科学依据;音乐家里尔在酒后产生了灵感,创作出闻名于世界的《马赛曲》。因此,科学与艺术亦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选取较为重要的艺术起源知识点以及艺术与文化系统中的关系作为简述,以此读者能够更为清晰的把握艺术美学的重心,从而更为有兴趣的学习、扩展艺术美学知识。
相关文章:
1.浅谈物理学思想发展与文化关系
4.浅谈“理解”狄尔泰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着重阐述了在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素质特点巧妙提问的技巧,使 提问 这一课堂教学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职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其以后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职语文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现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话式教学的最常用方式是提问。而回视语文课堂的提问现状,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方面,存在着不足。
现今中职语文存在的问题中,教学形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一问题相当尖锐,因而中职语文教改研究实践的热点之一就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了这一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成了每位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的方向。
1.1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处于被动状态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不能不提及的生源质量也在迅猛下滑。学生入学实际文化程度低,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不够,对问题的把握不够,思维能力差,想象力匮乏,学生学习与思考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编制课堂提问,学生被动作答,甚至于不愿作答,课堂越来越多地呈现死气沉沉状。
1.2 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现在老师都非常重视教与学的互动,在“满堂灌”方式遭到批判之后,转而使用提问这一形式,学生似乎参与课堂活动了,课堂气氛也活跃多了。其实,这是一种模糊认识,“满堂灌”的实质,仍是老师在操控,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抓住学生,使他们高度紧张。在这样的精神高压下,上课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对上课有了厌恶感、恐惧感。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没法发挥。
1.3 问题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设计问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起到主导作用,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设计问题成了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靠近教参得出答案的手段,仅仅只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的后果令人堪忧。
2.1 提问要有针对性,能发一问而牵动全文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解读课文,应该站在宏观的层面,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用一两个问题统领起全文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警察与赞美诗》中,这篇文章是从一个流浪汉的悲惨遭遇中得出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尖锐问题―― 是非颠倒,黑白混淆。这个主题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这个题目,为什么是“警察与赞美诗”则不容易理解。因而在讲解题目时,设置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作为文章的标题?两者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创造和谐社会的力量,赞美诗则是一种精神力量,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升华。这是两种不同的力量,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美好的力量,同时也是苏比追求的方向。这么一分析,全文的线索、中心就在题目中得以体现。分析完全文再回头看这个题目时,欧?亨利的用意就豁然开朗了。在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林冲本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生活富裕,家庭和美。而本无造反之心的人却走上了梁山,这是为什么呢?从这一问题出发,从而鉴赏了林冲如何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梁山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的变化的过程以及官逼民反的主旨。
集体讨论在现今被广泛重视,那么设置一个有效的讨论题目,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例如,在教学《雷雨》时,就可以围绕“周朴园到底对鲁侍萍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展开,围绕这个问题,关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分析等问题都可以解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2 追问要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问题能对全文进行引导还不够,课堂提问的价值远不止此。教师还要能恰当地提问,把问题深化,引向学生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根据“学情”的变化,把握提问的契机,创设提问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角度,不断变换提问的形式和方法,用提问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问题引向对作品的深层思考。
在教《项链》时,我们都知道作者将最后矛头指向当时的法国社会,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对人们的影响。但怎样使学生理解这一点呢?孤立的人物分析很难使学生理解这一点,而直接由教师指出又显得勉强。为此,在分析了玛蒂尔德的性格之后,设计了以下问题。
一是根据刚才的分析讨论,你认为玛蒂尔德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爱慕虚荣,追求享受,诚实守信,顽强有毅力)
二是玛蒂尔德的性格在丢了项链之后,有了很大转变,那么她完全改变了吗?
(爱慕虚荣的本性依然存在,从她空闲时的回忆中可以看出)
三是在变与不变之间,是什么在影响着她的想法?(社会风气)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分析,逐步明白了莫泊桑写作本文的意图是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人们的影响。这三个问题不仅巩固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积极思考,一步步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2.3 给学生提问机会,让学生主动设问、回答
课堂上的提问并非教师的专利,上课也并非只能教师问,学生答。让学生采取设问的方式,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或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当我们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时,也就有机会倾听学生心中的疑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笔者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音乐就在你心中》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艺性、理论性较强。对于这类文章,学生本身对研读文章没什么兴趣,如果再按常规处理,学生难以接受。因而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了《二泉印月》《高山流水》等经典曲子,然后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积极发言,结合课本内容,同学们都将问题指向一处――我对音乐的感受。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尽管他们离音乐家很远,但对音乐的理解却不失深沉。因而这篇文章在讨论中得到了深化,只需稍稍总结课文内容,同学们就理解了。这样做,课堂活跃了,同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是一门艺术,就像电视主持人要用话语引起观众的注意一样,教师也要用自己的语言,巧妙地设计问题,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有一点不会变,即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对自己的提问下一番功夫,让自己的提问艺术在不断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教育游戏的出现,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将教育游戏应用于学科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且丰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由于小学生自身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决定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实现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游戏 小学英语 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英语因其特殊的国际化地位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强调:早期学习中有必要引入充满乐趣的游戏教学,使小学课堂有声有色、富有活力,启发并吸引孩子们喜欢学、乐于学,让他们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愉快学习、愉快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即我们常说的“语境”),英语课堂游戏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
1、 游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R.Gardner和W.Lambert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学习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2、游戏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英语学习感情。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把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作主动比喻,学生的“智商”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情商”是沉在水下的大部分,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没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 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1、小学英语教学游戏类型:
(1)角色扮演型游戏。角色扮演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或制作简单的道具,利用教室作为舞台进行表演等。它能使学生亲临其境,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入到活动中,使角色交际逐步向自然交际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用非语言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表达思想的能力。
(2)反应型游戏。美国心理学家阿歇尔创造了全身反应法。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的语言项目,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作出反应,它能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将语言知识内化,从而达到促使学生自然开口说话的目的,而且由于它不强迫学生用尚不熟悉的语言来说话,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用身体激发想象力。
2、 基本方法及步骤:
(1) 热身运动。英语教学的热身运动也称为准备活动。由于学生课前大脑处于松散状态,通过唱熟悉的歌曲,做熟悉的游戏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 语言的呈现。教授任何一项新语言,首先要选择一种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呈现方法。因为这是一节新课的开端,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出来,这一步骤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呈现语言的方法有听录音,看幻灯片,看录相,看木偶表演等。用这些有趣的方法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引导孩子进入本堂课的主题。
(3) 语言的讲解传授。对于一项新的语言,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呈现给孩子们,然后再给孩子们讲解其含意和具体的用法。讲解语言,不能用抽象的成人化的语言讲述,而是用具体而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其意义及用法。学生明白了语言的意义之后,便要教学生说。这是学语言最关键的一步。
(4) 语言的巩固练习。学生接受了新的语言知识还不够,因为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运用操练,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只有通过反复的操练,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变为一种能力,一种与人交际的能力。
1、游戏运用得当,时间安排合理。合理安排好游戏的量、时间和形式,力求在最关键的时刻,开展最恰当的游戏。只有使游戏恰到好处,才能使课堂有起有伏,重点难点环环扣住,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2、游戏要面向全体。在组织游戏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要面对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
3、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游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及要求有所不同。对低年级学生,他们比较小,喜欢动,知道的单词也比较少,就应该设计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并加强组织辅导;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在提高,简单的游戏对他们来说,根本起不到作用,因此应该设计些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主,教师只需说明游戏规则,启发学生相对独立的进行。
游戏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做到“快乐学习英语”。好的游戏设计是一种感情的沟通,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教育,给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只有将游戏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巧妙地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有效地发挥出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探索,我们会创造出更多实用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推进小学英语教学。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欧亚大陆腹地,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世居于此的各个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维吾尔歌舞艺术便是新疆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维吾尔歌舞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形式为一体,传承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维吾尔歌舞艺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这一阶段的人群具有最强的可塑性。新疆维吾尔歌舞艺术将欢快的音乐和灵动的舞蹈完美结合,其热情欢快的煽动性足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进一步促进小学生体验感悟民族歌舞艺术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本文就维吾尔歌舞艺术是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具体实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维吾尔:歌舞艺术;小学音乐;教育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二者同出一源,密切联系。此言不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维吾尔舞蹈的音乐旋律一般都有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等特点,小学生十分喜欢。音乐一响起,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
小学音乐教育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审美爱好为动力的原则进行教学,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回归音乐本位,注重音乐体验。新疆维吾尔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让小学生充分感悟、体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吾尔族歌舞节奏的基本特征。节奏是音乐的一个基础单位,舞蹈节奏则是舞蹈音乐的灵魂。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具有强拍弱化、弱拍强化的特点。这种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弱拍上给以强拍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小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很容易捕捉节奏特点,从而更好地体现在与舞蹈的结合中。而在舞蹈中充分运用舞蹈速度的快慢、动作的力度、幅度的大小,采用三步一抬或绕腕等动作,将舞蹈动作与强弱拍子完美结合在一起。维吾尔族舞蹈伴奏音乐,通常运用附点、切分音来打破原本中规中矩的节奏,让音乐风格更有民族特点和舞蹈风韵,小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容易把握节奏的特点,突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维吾尔族歌舞的动律特点。动律在舞蹈动作上,体现为舞蹈者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膝部有规律性的连续微颤以及变换动作时的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变换动作之前经常使用“微颤”让舞蹈动作衔接得更加潇洒自然与优美。维吾尔舞蹈擅长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比如手、肩膀、手腕、腰等,并且加一点装饰性动作,构成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三)维吾尔族歌舞的技巧特点。维吾尔族舞蹈非常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维吾尔族舞蹈不仅要求腰部扭动,呈现柔软的特点而且偏向于舞步的旋转,在不断变化的旋转舞步中,不断改变舞蹈造型,不断地将舞蹈推向高潮,并且在快速旋转中戛然而止。小学生体态轻盈、动作灵敏的身体特征为表现维吾尔歌舞奠定了良好的动作基础,表现为肢体动作协调,迅速把握维吾尔舞蹈的精髓。而维吾尔歌舞中欢快的音乐、矫健的舞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充分感悟民族文化带来的魅力。
(四)维吾尔族歌舞的服饰特点。维吾尔族个性好客热情,在服饰穿着上讲究宽松、洒脱。维吾尔族的民族服侍都是色彩鲜艳,喜欢穿皮靴,喜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把长发梳成十几条甚至更多的细辫,舞蹈旋转时随宽大的裙摆飘扬,十分妩媚迷人、活泼热情。学习新疆舞服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人们的穿着才能身临其境,体会新疆人民的欢快热情。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五线谱,更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喜爱,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应该是一种与美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人们心灵的情感教育。
将维吾尔歌舞艺术应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体会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锻炼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实施维吾尔歌舞艺术教学,开展一个趋于民族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使公共空间的艺术与社会公众产生相互影响,体现着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与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公共性。“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提挚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公共艺术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当今,公共艺术媒介的多样性赋予了公共艺术造型无限的创造力,也营造了更为生动的公共艺术环境。“公共艺术”这个概念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形态,事实上,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诸如建筑、雕塑、绘画、公共设施;它也可以是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等。本文由公共艺术中的表现媒介展开,对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以及当代公共艺术作品存在的缺失多个角度探讨公共艺术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公共艺术所体现的价值取向。
公共艺术被界定为,处于公共环境之中、以诉诸公众为目的并为公众所认可、所接受的艺术。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彰显具有普遍价值意义的社会公众文化,倡导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公共精神。同时通过公共文化领域的艺术实践去推动公众的社会理想及主人翁的观念意识。
但实际上,公共艺术这个概念是来自西方背景的概念,无论在国外还是在今天的中国,它的使用,基本上是被限于在美术或视觉空间艺术领域而非所有的艺术领域的。从逻辑学上说,这个貌似“全称判断”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特称判断”。所以,公共艺术其实是处于公众可不受限制地自由流通的公共环境之中并与该环境相协调、以诉诸公众为目的并为公众所认可、所接受的长久存在的造型艺术。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呈现。
2.1时代特征
比较不同时期的城市公共艺术可以看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时代特征。
过去,公共艺术大多采用名人、英雄、政治家的英姿树立于广场公园之中,雕塑背后一个个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了历史故事。但这对于今天层层生活压力之下的人们未免过于沉重。现代人呼唤具有平易近人、轻快活泼的公共艺术作品。所以,公共艺术正追求着一种与人对话,让人浮生联翩的艺术效果,让公众自己去解读作品。
就公共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揭示了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影响之下城市公共艺术的新思潮。
2.2地域文化
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文化。”我们可以说一方文化孕育一方雕塑艺术。最通俗的做法是当今众多公共艺术项目中选择诸多的当地文化历史名人,或是在雕栏玉砌中借用历史图案,以及挖掘当地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加以形象化展示,以此标注“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其实,所谓人文精神的体现仍应重在对当代族群的普世关怀方面。让公众最大化地享受到公共艺术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文化育惠,让公众在公共艺术中感受到身心愉悦并能够唤起人们心底集体向善的情怀,让公众在公共艺术中增强自身民族自豪感与公民自主自律精神以获得共生,让公民在公共艺术中切实体会到其中所具有的公众性与参与意识,如此,才是人文精神的要旨。
3.1传统媒介
传统意义上的材料媒介有如木材、金属、泥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由来已久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材料可归纳为土属类、金属类、综合类三类,来分析说明传统媒介作为装饰语言的特质与表现。土属类包括所有从土地而来的物料如泥质、石质、木质等,土属材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包容、和谐的特质,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例如朱乐耕教授的环境陶艺作品,即他在麦粒美术馆前的大厅里制作的一幅七米高,十七米长的杰作――“生命之光”,以瓷材质的美感来追求一种凹凸的光影效果,其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人感到一种生命内在力量的勃发和颤动。而金属类包括不锈钢、铜、铁等,具有经久耐用的特征,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综合类材料包括所有化纤合成、塑料、硅胶等,基本取自工业应用。
3.2新媒介
随着现代艺术的蓬勃兴起,引发了材料的变革,艺术家们开始认识到材料不仅是可视的、可触摸的,而且还是可嗅的。从有形的材料到无形的材料、从客观的具象到主观的抽象表现,促使艺术家找出与个人独特语言相适应的材料和技术手段,而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声、光、水、雾等媒介作为造型语言的出现给城市增添了灵气,也丰富了我们的视域。光被作为公共装饰艺术品造型的主要媒介,利用光丰富的色彩及层次感与传统媒介的巧妙结合,能产生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如著名导演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就被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这正是新媒介综合运用巧妙的典型。
3.3超媒介
超媒介是在传统媒介、新媒介的基础上,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来接受和传播信息,它是非物质性的表现媒介。相比传统媒介、新媒介的公共艺术品,超媒介更多的是强调自身语境的重要性,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得较为模糊。超媒介更多的是强调自身语境的重要性。如城市广场的信息牌、指示牌等,设计者考虑得更多的是画面的广告性、信息量以及画面的装饰性。而公众的心理需求、画面形式、颜色等信息语言与环境的关系却不尽如人意。
所以,不管是传统媒介、新媒介,还是超媒介,媒介本身所带来的信息与表现公共艺术品语境传递给公众的信息是不同的。在公共艺术品的表现上,它融合创作者的思想观念而传达出文化信息。这种信息随着不同创作者的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素养、不同阅历、不同表现方法而呈现出不同的语境。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及用不同的方法去挖掘、发现公共艺术品表现媒介的意义、审美价值以及在作品中传达出的思想,对公共艺术品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一带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湖湘“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文化。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公共艺术理念。近几年来,长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雕塑也有长足的进步,为美化长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城市雕塑的题材和类型也逐渐丰富,突破了过去纪念伟人、英雄人物等为主的单一叙事模式,进而呈现了多元格局。并开始走向和贴近人的生活。一些反映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雕塑频繁登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如黎明创作的大型纪念性雕塑《青年毛泽东》于2009年12月26日再长沙橘子洲落成,他创造性地还原了一位领袖青年时期的外貌形象与精神气质,是一件可以激发民族奋斗精神的当代文化纪念碑。作品中所隐含的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是其他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所不能替代的。这件作品只有在当代环境下才能产生,借助周围的自然环境更见丰富、增强了作品的英雄主义精神内涵。可以看出他对于纪念性雕塑创作所进行的感性与理性、学术性与时代性的思考,可以看到在当代语境下,大型纪念性雕塑创新得可能性。这对当代纪念性雕塑走向有更深层的现实意义。
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把艺术设计展现于公共空间,它还要求艺术设计具有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艺术要能够产生与大众沟通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的前卫它同样可以表达人类恒常的理性与普通情怀。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恰恰是它与所在的文化背景一道,被社会公众引申出更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的核心中,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公共参与性”,体现出公共艺术与社会所产生的双向互动性。
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家具文明是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种人文美学,尤其是明代至清前期是中国家具艺术达到顶峰的时期。期间的家具形成了独特的样式,被誉为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明式家具在宋式家具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而来。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明式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范,它是传统艺术与室内设计的精华,明式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为主,结构严谨、作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直,木材坚硬、纹理优美,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关键词:明式家具;艺术美;独立性;简洁
1、研究的背景
我国家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家具。至于家具的有关传说,历代史书记载颇多。传说神农氏发明了席、床、菌褥,少昊发明了箦,尧开始制作毯,伊尹制承尘。我国古代人们的起居形式分为席地和垂足两种,家具的发展又是根据人们的起居方式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各类家具在其功能、形制、尺寸等方面都要适应起居形式的需要。我国家具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演变。商周至案汉时期使用的是适应席地跪坐方式的低型家具。魏晋至唐五代时期,北方的高型坐具“胡床”传到中原。宋以后,则是适应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时期。经过宋元时期的普及和发展,到了明代中期,已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加上海外贸易和手工艺技术的提高,使家具艺术进入了成熟阶段。形成了被誉为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明式家具”。在海外,人们把它比喻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2、研究的意义
明式家具的沉淀,已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物,一个物质的灵魂。它证明了设计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本质与精神,以及生存方式源头既有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体现的文艺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明式家具反映了当时家具设计的辉煌乃至对现今的家具设计主义思潮有深远影响力。
明式家具位列世界三大家具之首,在奢侈品包括的各个领域内,确实存在家具的身影。根据十八世纪英国家具大师chipppendale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洛可可式。其中,中国的明式家具居首位。明式家具作为一个较为独立且成熟的家具设计,体现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而现代的工业设计可以从明式家具中得到启发。明式家具中的从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艺术风格上以古、雅、精、丽来概括。类型上有坐卧类、承具类、卧具类、架具类等,其中以圈椅、四出头官帽椅较为突出。现代的叉骨椅就是从明式家具的研究中演变设计而来。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曲线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它也是为了满足主体特定的审美需求,也是对家具价值评判的认定。对明式家具的结构、装饰、材质等的造型要素的分析研究,采用符号学语言表述形式,榫卯符号是构件符号相互结合的桥梁,它也是为明式家具造型简洁、线条流畅提供了技术的保障,体现了在一定的经济与技术基础下,艺术形态的繁荣发展。
所谓明式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代中期至清早期生产的,以红木、铁力木、楠木、樟木等优质硬木和柴木为主要用材的,具有特定的样式和风格的家具。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明式家具。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家具设计,是当时文艺设计与经济生产的共同作用下的成果。明式家具是艺术美的集中体现,基本采用以线为主的造型,构成明式家具的各部件直曲结合、刚柔相济,并有着相互呼应富有节奏的线条,以表现造型鲜明的形式感,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明式家具四出头官帽椅椅背上的横木-搭脑,其线条的起伏变化丰富,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直,皆具神韵。明椅上的靠背板的曲线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至于明代家具的各种线脚,也是明代家具体现线条艺术之美的独特表现手法。通过各种直线、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
明式家具多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分设计不同的榫卯,使家具牢稳坚固,表现了家具制造的高超技艺。在家具结构上从顺纹出榫、斜面接合、榫卯互吃、构件相错四个方面论证了明式家具结构“顺性而造”的科学性,从空隙预留、榫卯重复、大进小出、穿销加固四个方面论述了明式家具结构合理性;在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和装饰题材的基础上,注重明式家具装饰艺术的“画龙点睛”、“以素为美”、“重在功能”三个重要的应用法则;在制材、划线、雕刻和装配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还原设计的追本溯源,尊重构思的起源,从自然中取材,亦尊重其本身的意识形态,减少外物的改变,保持了家具原本木质的自然形态,灵动而优美。也符合当代人民的审美趋势。《王世襄论明代家具十六品》中,第十三品<空灵>中以黄花梨靠背椅为题,是如此描述的:这是一具比灯笼椅稍宽,接近“一统碑”式的靠背椅。直搭脑,靠背板上开正圆、下开海棠式透光,沿透光边起阳线。中部嵌镶微微高起的长方形瘿木片。椅盘以下采用“步步高”赶枨,只踏脚枨下施窄牙条。四面不用常见的券口牙子或罗锅枨加矮老的造法,而只安八根有三道弯的角牙。正由于它比一般的灯挂椅宽,后腿和靠背板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空间。透光的锼挖,使后背更加舒朗。
作为座具的椅子,为了予人稳定感,下半部总以重实一些为宜,否则会有头重脚轻之感,一般不使用角牙正是为此。
明式家具多以素面为主,外表不虚饰,常以很小的面积以精细雕镂,点缀装饰在适当的部位,与大块面、大曲率的整体形成醒目节制得体的对比。优美生动的装饰纹样、适度简洁的雕镂和圆润藏锋的 刀法,再加上充分利用优质硬木木材的自然本色,并适当镶嵌自然生动的大理石,与硬木优美自然的纹理相得益彰,使明代家具的装饰具有一种天然之美、含蓄之韵。
同时,明式家具遵循着一种“家具礼仪”,从明万历《南柯梦》插图,研究表明:明朝时期所呈现出的是以宗教礼数为特征的生活习俗,那时的文人具备一种良好的坐姿,写字读书也显得更加精神并;这种风格又使得明清椅类家具在设计形式中更加挺直硬朗,连困倦小息都是“伏案端庄”,当然这既有明式椅类家具的形制结构约束的结果,也是文人儒雅的体现。
总之,明式家具在形态性符号、装饰性符号、结构性符号和材料性符号皆具独特的形式。其中形态性符号通常包括点式符号、线式符号、面式符号和体量式符号等。明式家具中的卡子花、牙头、开光以及线的端部等体现的是点式符号特征,这些符号主要是一些装饰部件。线式符号既有结构部件也有装饰部件,比如:搭脑、扶手、帐子、腿足、牙条、托子等。造型形态中体现的面式符号一般以方形、圆形为主,如椅面、桌面、床面、柜面等,而“S”形、“C”形等曲面式符号主要用在椅类家具的背靠板处。体量式符号性质的形状一般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比如:由椅盘、束腰、牙条等部件组合而成的实体符号,由椅面、上腿足、扶手、靠背等或由椅盘、下腿足、帐子等围合而成的虚体符号,实际上,就家具本身而言,其整体就是一个虚实共存的体量式符号。
明式家具的结构基本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对形体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并且结构本身也是形体。榫卯符号是构件符号相互结合的桥梁,有透榫、半榫、闷榫、闷榫、钩挂垫榫等。
明式家具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典范,其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选材考究、制作精良,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同时其艺术美的形式其实是对当时物质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因此现代设计应借鉴和吸收明式家具的精华,振兴和发展现代设计。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之下,学校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责任,任何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当今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生活体验等渗透德育教育,在指导学生掌握好初中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以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词汇和英语诗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到德育教育和英语能力培养的结合点,使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实现相应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有责任和义务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英语在高职高专教学中虽只是一门基础课,但兼具培养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进行课堂德育的前提。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一)巧释词汇,渗透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使其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根据词汇的意义或涵盖内容,在造句或解释的过程中渗透有关道德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在英语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接受德育的熏陶。
《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 5跟community service有关。如果学生只看标题,很难理解什么是community service。教师鼓励学生跳读课文找定义,学生找到此句:Community service means helping the people around.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社区服务是帮助身边的人。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让学生思考并用英文回答以下问题:①哪些人需要帮助?②我们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③在校园community,哪些文明行为值得提倡?哪些不文明行为应该杜绝?④你曾经做过或现在最想做的社区服务是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有些学生倡议不把食物带进教室,有的学生坦言要改正陋习,做校园社区的文明使者等等。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把握好英语教学和道德品质及文明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就能很好的在英语教学中适度渗透德育教育。
(二)巧用英语诗歌,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核心。而诗歌能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是人类心灵的养料。俄国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因此适时巧用诗歌扩展教材内容,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将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 1的主题是大学生活和梦想的。大一新生对三年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展望。教师有必要借此机会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其憧憬和展望掌舵领航。在讲授此单元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兰斯顿?休斯的两首诗Dream和Life。在Dream中,诗人用形象的比喻,铿锵的句式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Hold fast to dreams(紧紧抓住梦想)/ For if dreams die(梦想若是消亡)/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生命就象鸟儿折了翅膀)/ That can never fly(再也不能飞翔)。而Life中的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语气深沉,意境深远,发人思考,催人奋进。这两首诗很符合大学生雄心壮志的心理特点,极其适合作为拓展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其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接受英文诗歌洗礼的同时,坚定其理想和信念。
另外,有的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对爱的理解很片面,很偏执,XX大学生为爱轻生报道已屡见不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相关话题对大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势在必行。在讲授《新视野教程4》第二单元love主题时,教师可巧用英语诗歌No regrets升华总结love主题讨论。此诗以简朴的语言,缓慢的节奏,缓缓道来爱的真谛。Out of love/No regrets----/Though the goodness/Be wasted foreverhttps://Out of love,/No regrets----/Though the return/Be never. 以此来引导学生不要钻爱情的牛角尖,因为大爱是奉献,不求回报。
除了以上讨论过的方式,教师还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和引导,也可通过常规教学中的礼仪仪态,语言交流方式等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需要谨记的是: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教育,需和英语教学相结合而进行,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策略,不要喧宾夺主,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尽量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以达到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 本文首先对巴楚传统造型艺术的特征及巴楚艺术文化进行了分析与简述,从而引出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的探讨,并从四个方面谈到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进行升华性的研究,在现代设计中进行再创造,引出新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随着材料工艺、科技的不断变迁,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国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体系,在这个艺术体系当中又涌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巴楚传统造型艺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一般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了,所以我们选择从巴楚传统造型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中更加传统的,有内涵的艺术元素,将新鲜的血液注入现代设计当中,让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能结合实际应用将其传承和再创造。
1 巴楚文化简述
研究表明,巴楚文化地域性很强,它是以长江三峡为其活动中心,主要分布于川、陕、鄂、湘、黔五省交界区域的历史文化。巴楚文化的母体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结合,其物质文化存留不多,但其精神文化和民族特性却长久地保存下来了。
巴楚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楚传统文化的形成有很多特殊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先生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民族融合的结果,然后是文化交流的结晶,其次是国家间频繁往复的征战和结盟的结果,最后还有生态环境和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因素。在各地域中,巴楚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本地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风格、民族服饰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因而受到世界广泛关注。
2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及其特征
造型艺术就是塑造艺术形象,它可以是立体化的塑造,也可是平面化的塑造。所以当巴楚文化的元素融入造型艺术当中,又是另一种的独特的风格。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重要的一部分,如青铜器之虎钮?T于,其形象给人一种猛虎勃发而不可侵的威武气势,其特征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虎的头部的比例明显加大,突出了虎的脸部那种栩栩如生、勇猛的表情,意在表现巴楚人民百战不殆。
漆器也是巴楚传统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传统代表有虎座立凤木雕,造型是华丽而壮美的,在制作工艺上,用塑,雕,刻等技艺手法将虎的憨厚,凤的俊逸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在色彩的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十分独特,艳丽的色彩对比十分强烈,给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感受展现了勇往直前的民族胸怀。如虎座凤架鼓和虎头镇墓兽,它们是巴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漆器造型艺术作品,它们的主要颜色是红色和黑色,红色艳丽,黑色深沉,互相衬托,相互渲染,形成宏伟大气、神秘瑰丽的风格。
1 现代设计需要新鲜内容和民族特色
在现代设计中,我们可以在其中融入巴楚传统造型艺术的图案,巴楚传统图案装饰极具传统、古朴之美,是完全可以与现代设计嫁接的。巴楚传统图案中明亮的色彩、丰富的造型以及生动的意蕴,可以使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而新颖。同时也可以使设计富有民族性,将传统生活的气息融入设计当中,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而这正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创新设计。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的寓意丰富深刻,文化内涵也是十分深远的,而且它还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展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巴楚先民的对当时所处地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他们内心最真的情感表达。在现在的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运用也是比较广泛的,标志设计尤多,可以发现巴楚艺术是现代设计不可缺少的内容。
2 巴楚文化艺术需要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发展至今,是巴楚先民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具有生命力和延展力,它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是作为一种优秀载体存在;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有值得文脉传承下去并发扬沿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必须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在漫漫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而将巴楚传统艺术引入现代设计之中,正是现在快速发展巴楚艺术的一个良好的突破口、一种另辟蹊径的好办法。不仅可以将巴楚文化艺术中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精神展现在世人眼前,还能触发更多更好的巴楚文化艺术的再创造。
3 现代设计与巴楚文化艺术的融合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的融合,是一种双赢的效果。不仅是对巴楚传统造型艺术的一种保护和发扬,更是换了一种方式将巴楚传统造型不适合现代的一部分转化过来,使其与时俱进,得以延续。对现代设计来说,面对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看,可以开辟一条新的视觉道路,这同样是一种创新,可以给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考源泉。
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艺术的兼容并蓄,而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恰恰是紧贴人们崇尚美好的审美习惯和追求的,这就容易产生民族情结和引人思考。
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所有设计的从业者使出浑身解数,期望从传统造型中找到一条适合设计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尝试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运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并且通过分析运用几种不同形式的方法进行实质性的突破。
1 直接应用
通过分析得出,我们可以不改变造型的原有形态,将巴楚造型艺术元素直接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不仅延续了巴楚文化,将其精髓进行了不断的发扬和传承,同样也使整个设计富有美感,更能让人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寓意。在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中,博物馆的两边外墙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而浮雕的取材就是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包括白虎图腾、三峡鱼、朱雀鸟等,它们寓意深刻,象征着巴楚先民与长江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意志。它们是在生活中孕育出来的韵味悠长的传统造型艺术形象,是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中的虎座凤架鼓的造型可以转化成图案纹样,直接运用到壁画,彩绘等部位,它也可转化为设计的符号化图案,直接运用到书籍装帧封面设计中――《巴楚文化源流》,此书以虎座凤架鼓的造型为主要元素设计,用虎座凤架鼓所代象征的民族精神,说明此书的内容――巴楚文化的源流,其过程是不畏艰险的,意义非凡。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白虎图腾元素的直接运用――《巴楚文化》,其图案元素象征着巴楚的传统文明,使整本书带有浓浓的民族气息,传达着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代表巴楚先民精湛的刺绣丝织工艺品――一凤斗二龙一虎,其所绘图案纹样精美巧妙到了极点:图案中每一个单元以凤,龙,虎三种元素组合而成,构成方式采用连续纹样,可以上下左右无限延伸。凤,龙,虎形象饱满丰富,盘绕纠缠,头尾相趋。在现代室内外设计当中常常需要用有民族特色设计独到的屏风、窗棂或浮雕来装修、装饰,而像这种造型图案纹样正好可以为现代设计所参考和使用。
2 融合创作
把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通过各种设计手法进行变化加工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得设计栩栩如生,视觉感新颖独特。如巴楚第一奇洞的大门设计,是将虎座凤架鼓的元素通过点线面的重叠和形状的重复进行改造,在采用单纯黑、黄、红、金、白色的颜色后,在将主次颜色通过黑、白、灰变化其明度或纯度,做出等级色组成的画面,使形象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形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节奏感,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在设计时我们还可以进行设计的打散重构,如 “福”字的设计,提炼出巴楚文化中凤形象的头和“福”字的右部进行重构,从而产生新的美感。这一设计想法将巴楚文化元素通过设计的手法很好的运用到了字体的设计中,当然在字体设计中还可以采用重复、渐变、放射、对比、统一等手法来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体现在设计中,使得不同的方法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就如运用二方连续的手法进行花样的重复,将彩瓶上的花纹平铺在设计画面中,最后设计出来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当作餐布、壁纸等,使画面的效果十分的有韵律感。
3 推陈出新
受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细节、结构、颜色等启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再创作,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如作品一凤斗二龙一虎,我们通过细节分析,它的图案形式两个特点,一是利用单位纹样的横竖参错布局,排列成具有联结穿插效果的四方连续图案,二是它是以曲线造型为主,线条流畅,具有曲线美。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其细节进行图形设计的再创造,我们可以将一凤斗二龙一虎减化,夸张,变形,最后想象成巴楚妇女的头发,然后根据四方连续的方法,以一个点为中心,这些曲线就以中心进行发射,最后创造的图形可译为,巴楚文化是从一个原点开始发展的,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和巴楚妇女的繁衍努力,巴楚文化最终被人们给传承了下来。
从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虎座立凤的结构来看,它抛弃了对自然物象的忠实摹写,取不同物象的局部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变形、夸张等艺术处理来进行现代装置艺术的设计。打散重构是此类现代设计常用的手法,就是把初始图形依次各个拆分,然后采用重叠、交错、反复、反向、倒换等方式再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的形象。例如为了表现出凤对空间的占有和展翅欲飞感觉,可以将打散的多杈鹿角分插于其背上,新的凤的形象诞生了。我们还可以运用这一手法将图形设计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再创造,如可以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中凤的造型自然的形态分解成一些各式各样的碎片,然后抽象成几何纹样,将人的手掌的剪影,穿插到凤的翅膀的部位,使用巴楚青铜器的造型轮廓,将凤装在这个轮廓里,其意思可以表达为:手掌象征着行动,凤代表着人类,青铜器轮廓代表人生的种种困难和死角,要想找到突破口,必须通过行动才可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4 相得益彰
在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大量运用到现代各种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深深体味到这些民族“图腾”承载着很多象征的含义,这些本身就是巴楚先民从生活中创造出的大众最熟悉、最亲切,最贴近生活的文化因素。我们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抽象化、符号化,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再创造,不仅可以使这些巴楚传统造型元素既不失去传统文化的古味,又有现代的特色。
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在现代设计作品中离不开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身影,而这些造型元素本身就包含了许多美学上的原理,这些基本的原理不仅可以将这些规律运用到以后的设计作品之中去,促进设计在不断的创新中更好地发展,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巴楚传统造型艺术元素进行升华性的研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注: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对巴楚传统造型艺术的调查及再创作研究”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后现代行为艺术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复性,用令人震惊的现场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艺术越来越接近哲学,成为一种思想观念,后现代越发成为一个界限模糊的存在。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哲学体系上,后现代主义力图反传统的哲学体系建设,无视常规的逻辑事物关系,标榜随意,无限制的自由发挥,把历史、艺术方方面面切得支离破碎,但有时又力图拼合新的意义。在艺术创作上,后现代主义一反传统的经典创作原理,任意为之,艺术似乎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再高雅,似乎就是人们生边的生活,随处可见,经典艺术迅速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生活化和无艺术性。
卡尔--安德烈是当代美国艺术家,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矩形砖阵八》,通常被称为“砖堆”,是由卡尔?安德烈创作的最著名的一系列的极简主义雕塑之一。《矩形砖阵八》创作于1966年,1972年被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这个砖阵艺术品由一百二十块防火砖组成,这些砖块被安排在两层,形成一个六十点矩阵。整体上这个砖阵的八个部位系列的结构有相同的高度、质量和体积,在卡尔?安德烈看来它们都“等效”,尽管形状有些不同。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分析的蔑视,在对艺术品的分析中形成了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作品评判价值的标准的模糊性甚至否定,人们也不再以传统的社会历史观点和人文态度去分析对待,思想的解放前所未有,各种反传统反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取代了之前的人文主义传统观点。
归结来看,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七大特征:
1.在创作形式上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传统艺术追求深刻的意义内涵,现代艺术标榜现代性和新颖的构思和质感,但后现代主义艺术却给人一种简单拼凑的无力之感,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画面的一切都走向表面,简单复制出一个新的画面,《矩形砖阵八》就是用一百二十块同样的砖块累积起来的一个长方体,可以将其分割成一百二十个等量的复制体,没有雕琢,没有粘和,没有文字图画,仅仅是整齐的堆砌在一起,可以说任何一个泥瓦匠都可以完成这种艺术品的创作,甚至做得更好,可为什么《矩形砖阵八》就可以称其为艺术品,其它却不是呢?原因在于《矩形砖阵八》是艺术形式上的复制与模仿,只为欣赏,不带有实用的功力主义色彩。
2.在审美展示上给人呈现出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矩形砖阵八》只是一堆还算放得整齐的砖块,最多就是一个长方体的几何造型,就是一个简析的平面化图像,没有意义,没有深度,不像《蒙娜丽莎》人们可以从她神秘的微笑中想象无穷的答案,它给我们的观赏不会带来深度的联想和思考,似乎它的存在就只是为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恰好,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要表达的: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3.在作品意义的表达上,文化中心消解了,作品的历史感也终结了。
在欣赏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时,人们会穿越回到几千年前,面画上众人那丰富的表情让人深思,究竟谁才是出卖基督的恶徒呢,这幅画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历史信息,堪称人类绘画史上的杰作。反观《矩形砖阵八》,有什么文化内涵呢,即是再让人解读,也不会从一堆防火砖中得出什么高深的人类文化反思,顶多细想一下人类发明砖块的历史。对一般人来说,《矩形砖阵八》没有文化的价值体现,没有文化中心思想,附带在作品中的不是历史厚重的使命感,仅仅是一堆砖,称之为艺术的砖,而且有个好听的名字――《矩形砖阵八》。
4.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
以往的艺术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文化历史背景丰富,“自我形成被置于主客体的对象化联系中”,作品带给人审美的同时给人主观情感上的导向非常明确。《自由引导人民》具有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政治导向,每一个欣赏者都会考量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反观《矩形砖阵八》已经脱离了这一传统,在它看来,无所谓历史与文化,砖阵就是一个砖阵,没有承载太多的东西,就是一堆客观世界的砖堆而已,不会对人的主观情感造成多大影响,人们看完之后也不会去考究隐藏于背后的什么,我们仅仅是出于对砖堆的欣赏,这就足够了。
5.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
有时候,当你去品味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时,你却感觉无力下手,相对于之前传统艺术鲜明的个人特色来说,后现代主义艺术似乎没有任何新奇立意之处,对比《矩形砖阵八》,它没有风格吗?不是,它的风格极其鲜明,简洁简单就是最大的特色,但为什么它又是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者敌视呢?原因在于,首先,它在创作手法上毫无新意,没有客观事实上的努力、付出,仅仅是成批的砖块的堆砌和复制;其次是它没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想表达的主题也模糊不定,让人琢磨不透。
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看来,艺术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与大众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参与者,主张艺术平民化,而且艺术的传播也不是局限于博物馆或美术馆,大众传媒是最有效的途径。如果说“现代主义艺术使用的是传统的媒介,又力图利用这种媒介来超越媒介本身”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艺术就是直接了当另辟新的天地,《矩形砖阵八》就展示了采用随处可见的日常材料创作任何人都可以创作艺术的想法,而且之后通过网络,电视等广为传播,为人们追求对艺术的向往敞开了大门。
7.个人主义,浪漫主义。
但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艺术又是极其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后现代打破了传统,解放了固有的思维,天马行空任由创作者主题自由发挥,不受任何限制,“旧有的结构、格局、依附和互动的模式统统被扔进熔炉中去”,这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个人主义也导致了浪漫主义的诞生,认为一切的想法和手段都可以转化为艺术。《矩形砖阵八》以独特的个人大胆思维闻名于世,它把简约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几块随处可见的砖头拼在一起就可以成为艺术,这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的论调。
当然,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研究还在继续,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归纳也不完全,以上只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具有代表性的几面。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谈话指运用语言,用适当方法,运用多种信息,通过理性阐述,以非强制手段影响大学生观念或原有态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如果能正确地把握谈话的环境、原则、方式方法和恰当运用谈话语言艺术,往往可以使 谈话 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政治思想工作中的谈话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摸索和遵循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语言艺术的要领,使得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的变化,不断引起价值观念,思想认识以及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艺术,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思想统一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唯有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用“生命线”作保障,才可能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深化改革发展。这里,粗浅地说说如何在谈话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
谈话,是一门艺术,是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同样一件事、一句话,出自不同人的口,效果大相径庭。有的人说话能把别人逗得笑,而有的人却让对方急得跳。话谈得好,能驱散人们思想中的迷雾,解开心中的疙瘩,使人豁然开朗,心悦诚服,干劲倍增;若谈得不好,小则让人背上思想包袱,大则影响工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而,谈话不能不讲究艺术。科学的道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去传播,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谈话与说理贯穿于始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谈话、说理方法,提高其艺术性,这样才能使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巨大的政治优势,象春风化雨滋润人们的心田,哺育人们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例如,针对文化素养高的,理论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工作对象,可以跟他们谈一些宏观的更为抽象一些的道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文化素养一般,接受能力不强的工作对象,则应多聊些微观的具体的道理,帮助他们用这些道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如果不看对象,讲理论只会照本宣科,讲实际只会就事论事,不善于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层面上深入透彻地说明和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而是没有针对性地乱讲一遍,这样做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说服力,是不会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成熟的思想工作者要善于、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叙事说理,从实事中“论”出“理”来,这是谈话技巧的关键。因此,所叙之事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具有典型性,能充分说明问题,列举确有代表性的事例;二是要突出思想性,紧紧围绕所谈对象的具体思想选择事例;三是要具有趣味性,最好是身边的新鲜事例。
在谈话中,正确地运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对方,促使谈话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要有同情心,对于谈话对象提出的某些正当要求,实际困难要同情,要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使对方感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增强谈话对象的信任感。其次要重视谈话对象的倾诉,对谈话对象提出的好建议,要表示极大的关注,使对方受到安慰和鼓舞,愿意讲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再次要有真诚的态度。交往中要推心置腹,接受对方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耐心解释和消除对方的疑虑。对不正确的意见予以澄清和说明,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谈话的语言是打开心扉,拨动心弦的工具,同时,谈话又具有双向性和平等性,绝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架式,而要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层次,接受能力、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语言,区别对待。区别工作对象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谈话也是同样道理。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谈话语言的运用上,应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语言,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谈什么,怎样谈,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掌握情况,切实摸清底细。也就是对谈话人的思想状况和思想问题形成、发展过程都要了解掌握,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深入细致,达到谈话目的。对党员、干部 或管理人员,老同志,先进工作者等,需要采用思想性、哲理性较强的语言;而对阅历较浅的年轻人,则应采用生动、具体的举例方法,例举本单位或身边的事例,寓情于理,深入浅出,注重情理结合;对不同喜好的人就其喜好入手,先沟通感情,融洽思想,再进入谈话主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谈话效果。
要以情入理。俗话说“通情达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并举,情理交融,才能达到真正的效应。如果说,正确的道理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钥匙,那么同志间的和谐及共同的感情则是人们接受道理的前提。有人问,什么是温暖,我认为,并不是寒冬的炉火,亦非三月春风,而是同志间真挚的感情和友谊。感情能传递温暖,友谊能促进沟通谅解,它能融化隆冬的冰,给人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建立同志间的纯洁感情,重要的是始于平时、发自内心。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很注意,都很敏感。如果平时在职工面前总摆架子,盛气凌人,不关心大家的痛痒,到找人谈话时再临时卖弄,就是“技术”再高超,也无济于事。同时,关心帮助同志,寻求建立感情和信任,必须有一颗与人为善的赤诚之心,这样在谈话说理的时候,真情实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才能做到情深意长,情真意切。
充分调动工作对象的思维,使其在倾听中受启发,在思考中受教育,就必须多使用一些警句、谚语及其他的启发性语言,以启迪人的思维,举一反三。因为这些语言,往往能“一语中的”,使人豁然开朗,甚至起到一生难忘、终生受益的作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一般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让人产生趣味,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在谈话教育工作中,要在思想疏通的基础上积极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工作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等。对职工的牢骚意见,自己认为能解决的,就以理服人;解决不了的,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向上级反映,让上级也了解基层的心声,体察民情;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把你看成是自己的“贴心人”。
谈话者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同职工谈,要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在思想上相融。对后进人员,切忌讽刺挖苦,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爱好,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促其思想转化。要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虚怀若谷,不妨说些:“这方面你比我熟悉”、“请你发表高见”、“谈谈你的想法”之类的话,使他们感到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要急于求成,怕麻烦。一般地说,影响职工认识和情绪变化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社会因素、领导因素、同事因素、家庭因素、偶发因素、身体因素等等。对职工的喜怒哀乐、爱憎等等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大体了解,才能对症下药,靠船下篙,进行有针对的释疑解惑、分析疏导、感化和消化工作,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点子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需要有一颗同情的心。人需要同情,同情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感情基础。要苦口婆心,谈一次解决不了问题,就反复地谈;一时不能取得一致认识的问题,要暂时搁起来,待冷静一段时间再谈。只要我们真正采取了积极措施,坚持不懈地努力了,群众是会理解的。一时办不到的事情,要向群众说清楚,取得群众的谅解,同样起到了化解矛盾的作用,从而使群众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地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政治优势,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把握好“情、理、利”的艺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会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单纯用大道理说教,“大帽子”压人,是不能让人心悦诚服的,因此,为群众办实事,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研究分析各类谈话对象,熟悉和了解他们的情况,认识和把握他们的不同特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打开对方心中的“闷锁”,收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谈话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具有探索性、实践性,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摸索和遵循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语言艺术的要领,使得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同计算机相结合并广泛普及,电脑艺术设计在日常生活、影视、医学、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对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各方面的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论文范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计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国内并不大众的艺术领域。计算机艺术学科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新的热点随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不断涌现,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认识和表现世界提供更多更新的方式,同时,艺术的创新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 艺术 学科 美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并且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电脑告别昂贵开始步入寻常人家,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也包括在国内并不大众的艺术领域。
科技的革新,从计算机到网络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的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材料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其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艺术运动,一部艺术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近代科技史。194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计算机,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令人乍舌,尤其是计算机可以储存、反复修改,容易重新绘制及无限复制等等功能,使得所有有关绘画的行为起了本质的改变。1952年美国学者Ben F.Laposky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一个抽象的图像,1956年计算机实现了创作彩色影像的功能,使得它的创作能力大大加强。1960年德国学者K・Alsleben及W.Fetter发表了最早的计算机绘图作品。1994年因特网开始盛行,人们对于空间的思考模式随之改变,艺术的创作思维随着新型的创作手段出现,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再需要为表现具体的现实的题材而感到困苦,计算机影像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艺术家已把兴趣放在如何避免复杂的建构,因为人们想象的空间已经改变,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已被纯粹的、无限空间的数字艺术所取代。
从那一刻起,敏锐的艺术家就试图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创作,例如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以字母、图形、叠印创作了最早的一幅数字艺术作品。东京大学艺术研究室创作了计算机艺术图和计算机动画作品。随后,计算机艺术家小组GTG成立,并且创作了许多数字艺术作品。但这些都是基于实验室的艺术探索,直至1980年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桌面排版系统(DTP),计算机在艺术设计领域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专业的计算机数字艺术与设计。苹果电脑也因高科技创新而获得尊重。1990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开设计算机艺术设计系,主要学习和研究互动设计,努力使艺术与技术协同发展。现在,数字艺术已涉及艺术的各个领域,艺术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着变化。
目前,计算机对现代艺术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之巨,超乎想象。早期的绘画技术持续到现今的计算机绘图上,大部分的计算机使用者,是把新的事物以旧的方式来呈现。世界的内涵不会为观者凝结成一种不变的形式,而观看的方式也不会永远保持同一种模式,它是一股鲜活有力的理解形式,最初计算机被认为只是一个空间可视化的简单辅助工具,但现在它已经不只是一件工具,是一种创作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美学方向,新的再现可能,甚至是一种新的创作主体。数字艺术家深信虽然计算机本来不是为艺术创作的理由而发明,但它会持续发展出特有的本质,继续为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工作伙伴。
二、计算机艺术学科的特点
1.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方式
计算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海量数据运算,有了这个特点计算机可以将艺术作品的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可以逼真模仿任何传统的艺术效果,而且快速高效。在艺术创作中,计算机可以随意缩放观察等优势,使设计更加微观,不依赖工具,可以十分精确、规范。改变了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圆规等工具,勾形、渲染等过程,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状况。计算机则有多样修改方式,例如PHOTOSHOP软件中的“历史记录”和“快照”面板,可随意双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3DsMax软件的“堆栈”功能则可从已完成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点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删除、更改旧命令,影响最终效果。传统绘图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是线性的艺术思维方式;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是多头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计算机解放了手工时代对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宽裕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独具一格的艺术传达形式
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媒体平台和交流方式,交互是计算机艺术独有的传达形式,它使得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受众的被动角色,艺术作品具有了真实的生命力。改变了艺术作品与受众的交流形式,受众不再是孤独的欣赏者,而是交互艺术作品的参与者。受众也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让受众参与判断与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出现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加强受众参与感,提高兴趣。现在,计算机的交互性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计算机艺术作品中,如Flash动画、网页设计、互动游戏等。
3.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效果
计算机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甚至是气味等多种传达形式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虚拟现实是现今计算机艺术的精华领域,它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计算机艺术的综合领域,通过高级人机界面,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可看、可听、可触、可嗅等感受的虚拟世界里,能通过语言、手势、肢体动作、视线移动等方式与计算机实时交互,一切都与现实的感觉一样。它不仅可以模拟现实,也可重建古迹,甚至是虚幻的世界,让人感受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虚拟现实可充分满足艺术创作对感受的表现,给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提供更多的创作自由。
科技正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也改着人们思考与创造的方式,计算机对艺术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它能更有效率地创作,也给艺术与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形式,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计算机艺术如此蓬勃的发展,是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开发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机遇、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艺术的概念有了显著变化。同时,艺术的创新也对计算机有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促进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艺术家创造精神财富,应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事物,自由地进行创作。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多种传达方式的综合应用,为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新的热点不断涌现。应用视频、动画、交互等综合手段创造的艺术作品,丰富了艺术门类,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促进了信息的传递,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达媒体,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艺术家可以在互联网上跨地域协同创作,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不再受地域的制约。艺术是创新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甚至有可能根据设定条件自行进行艺术创作。海纳百川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计算机毕竟是工具,艺术的价值应是设计师富有的艺术才华和设计思想。只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拓展与能力的提高,才能设计出富有艺术魅力的有意义的作品。
纵观当今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无奇不有,可说是前所未有的新美学创作年代,传统的美学概念及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属于21世纪的新视觉美学体系,以包含瞬息万变的新美学思潮,是亟待建立的。而在这由“后现代”转换为“后信息时代”的年代里,美学已不再被视为形式或是风格的问题,而且也不再是对古今风格的简单解构与组合,而是哲学上的思考。
于新美学的建构与发展,除了充分了解媒体的特性,吸收科技上的新技术,还有对东方传统智慧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对人们的意识形态所带来最大的危害是促使人们过于外求,而缺乏内省。在身处科技洪流中,要想跳脱,是需要保持相当大的弹性。庄子应帝王篇里提及“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说: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任凭事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事物所损伤。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将同一件事的两面当成两件不同的事,例如质量与能量或时间与空间,而事实上他们是一体的,就像是科学与艺术。科学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解释,但在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不仅只是透过人类的感官来收集数据、归纳就可以形成科学知识,而是人类将所收到的数据赋予主动地解释,因此科学知识并不是外在物质世界的翻版,它富含着人类的创造、想象,所以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和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一样。设计理论家SteveDiskin在《设计创意“心”革命》一文中提到,“一片云可能暗喻着对美和真理的追寻。科学家看到的是水分子的舞动;艺术家关注的是形状、颜色和光线……”而开悟的人看到的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如果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安逸自在,适情适性,各得其所。就如科技与艺术的产生都是为了人的理由,只是形态不同罢了,本质是相同的,可见知识的开始在于懂得分别差异,而智慧的开端,却恰恰是以平等心如实、如常的生活。
当然,科技高度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危险与不安,计算机艺术有它的隐忧。虽然计算机为艺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却也有不少令人难以驾驭的地方。
第一:由于计算机也是科技的产物,自然有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如何把过去的传统艺术,配合新的计算机媒材,加以融合表现出来,呈现附合时代的新风貌而被接受,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用相同的软件和设备,如果一窝蜂的跟着主流,则艺术创作则会划地自限,而显露大量复制和类似的肤浅平面感,失去艺术的美感和深度。
第二:如同之前提到的,工具的方便,却造成个人风格的丧失,并且失去敏锐度,因为一旦创作者习于依赖计算机的修改功能,创作的动力则渐渐退去,例如:惯用PHOTOSHOP的摄影者很可能因此,不在意拍照的决定性时刻,因为可以透过计算机仿真修改,不怕拍不好,但即使效果逼真,却失去艺术价值了。第三:即是计算机艺术虽然有决然不同于过去的表现方式和媒材。但本质上,仍脱离不了过去模仿、拼贴……等创作风格,如何走出过去的艺术观念,找到属于计算机艺术的观念、想法和创作空间,将会是影响他是否能自成一派的重要关键,而非只是为艺术带来新的表现法。
艺术的价值不在艺术品本身,而是艺术的哲思,有非常多科技艺术家同时也是大自然的爱好者,不管用的是高科技或低科技,来自生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启发,才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素材。不论世界如何转变,也只有艺术家意志延伸的作品,才算是“生动”的创作,也才有美学上的价值。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5.
[2]迪尚.电脑图形设计.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付志勇.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恬君.从艺术观点看科技与人文的对话.艺术观点,2000(4).
[6]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7]辛艺华.工艺美术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计算机艺术学科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所谓汉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谈汉语言艺术,供大家参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的经纬。中华文化像一支蜿蜒的巨流,源自亘古高山,流向万里平野,气势雄浑磅薄,巨流的源头是上古先民胼手胝足发掘出来的,汇聚了梦与真实之间的神话,灿烂辉煌的艺术,更涌起了天人合一的浪涛。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绵延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汉语以它的以它的从容和优雅,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大街小巷常听到是节奏感极强的外国歌曲,我们的民乐光盘上却落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在我们的周围英语培训机构满大街都是,可怎么也寻不到几个国学教育机构?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多的是一份沉痛的哀思,少的是汉语的字正腔圆。
曾经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一个人写了一篇名为《施氏食狮史》的文章,据说通篇文章只有一个读音‚shi‛(当然音调不同)。我想全世界的语言大概只有我们的汉语能做到如此吧!这就是我们汉语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魅力。每个国家的人都会说自己国家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唯独那些不可理喻的崇洋派疯狂的攻击着自己的母语。
字正腔圆,之乎者也,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味道啊!从孔夫子、董仲舒到朱熹,再到鲁迅,一代又一代文化巨人的努力,才建构起我们的民族文化大厦,才形成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是这种文化传统,养就了我们的民族风骨,养成了我们民族的现代风采。
难道先辈们创造的中华文化就要在我们这一代陷入危机,甚至走向消亡吗?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责任。即使在全球化的浪潮已经非常凶猛的今天,我们依然愿意做一个中华文化的守望者。相信我们将写出更加刚劲的汉字笔画,舞出更加矫健的中华龙姿!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应社会发展需要,统一了六国的文字,如此一来,原来的六国之间的人也就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语言与文字也越来越趋近于一个共同的标准。再后来,一个个新的词汇被文人造出来,再渐渐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故事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欧洲人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而中国人则把语言当作一种艺术,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汉语的一种长处。欧洲人的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等,中国人则把说汉语写汉字,都作为艺术来对待。‚书法‛是一种艺术自不必说,‚汉赋‛、‚唐诗‛、‚宋词‛等,都是只限于汉语才有的语言艺术。中国画也是用写汉字的笔和墨来进行绘画,而不像欧洲人那样另有一套专用的绘画工具。
在文字形体上,汉字与西方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的写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字体方面,分为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种形式。而其中的楷书,又分为欧体,柳体、颜体、赵体等,王羲之因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行书而被称为‚书圣‛,张旭更是将狂草推入巅峰。正因为汉字的形体多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审美观,使得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它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汉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体现在唐诗、宋词、元曲等艺术形式。自古文人墨客都喜欢在午后品一杯香茗,执一卷诗词低声吟诵,或者在月下独酌,吟出一篇奇文。汉语言好听的特点还主要体现在戏曲上,中国的戏曲,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其中汉语言的艺术魅力占很大的成分,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中国的京剧、黄梅戏、昆曲等也因为其独特的魅力而折服无数听众。
汉语言在句式上的随意,区别于西方严格的语法要求。汉语在语法上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即使一个句子平没有明显地包括主语谓语宾语,我们依然可以领会居中的意思。此外,句式上的随意带给人们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果翻译成英文,一定会失去其独有的随意与大气,读起来亦将味同嚼蜡。
汉语言的魅力在古典诗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古典诗文语言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准确、鲜明、生动, 不仅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且优美隽永, 能给人留下持久的印象。而‚唐诗‛、‚宋词‛等,无疑是汉语艺术的顶峰。它们特别强调平仄声韵、排比对仗,巧妙地运用汉字同时表达发音和词义的特点,使诗词不仅读起来好听,而且还借用描写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汉字的艺术性,使多少中国的文人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磨炼汉语这种感性艺术上。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直‛与‚圆‛两字,使得单调、伤感之景产生了相反的美学效果。‚孤烟‛本是单调的景色,用一‚直‛字来写孤烟,不但没有了单调之感,而且衬托了大漠的辽阔,写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伤感的情绪,但在这里着一‚圆‛字,却使夕阳显得艳丽壮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古典诗词中可谓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载体, 汉语文化不但体现字词的锤炼上,同时形成了一些表达特定内涵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文学创作与评价领域超越了其基本意义,已通向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层。例如在古典诗词中大量出现的‚寒‛字,其内涵已经超越了寒冷之本意,在更多的时候隐含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成为积淀于中国古典文化深层的集体意识,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蕴。寒的本意是冷、寒冷,引申意有冷清、悲伤、悲苦、贫困、低微、凋谢、枯败、声音凄凉等。诗词中大量出现的‚ 寒烟‛、‚寒色‛、‚寒碧‛、‚寒山‛、‚ 寒鸦‛、‚ 寒塘‛等,说明‚寒‛既可以表示一种体表感觉,也可以表示视觉听觉印象,更可以体现为一种心理体验。在这些词语中,具体物象究竟用何种形态呈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这种意象中体会到了诗人所要传达的孤寂、清高、澹泊、伤感等,‚寒‛已经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蕴。除此之外,诸如‚圆月‛‚残月‛‚田园‛等词语,在文学创作与评价领域都超越了其基本意义,成为了一种文化积淀,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蕴。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它丰富的语素和词汇使得其在世界文字中更加璀璨夺目。一位日本教中文的大学教授翻译冰心写的《樱花赞》时难得他手足无措。《樱花赞》中写道:‚樱花,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却是我所看过的最璀璨、最庄严的华光回射的樱花。花像云海似的,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那位教授对我说:‚你们中国的形容词太丰富了,仅用来形容‘美’的词就枚不胜举,而日本只有‘很美’、‘非常漂亮’几个有数的形容词,《樱花赞》翻成日文就成了干涩无味的糟米饭。‛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词汇已不足以用来表达人们的想法。于是,一些新的词汇应运而生并迅速流行起来。一些字词出现是因为它有趣,例如‚囧, 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还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还有一些字词的出现,是因为它能反映现实问题,具有很好的讽刺意义。比如‚楼歪歪‛、‚楼脆脆‛等。还有一些字词的出现纯粹是一些人出于无聊,哗众取宠,如‚出来体验生活‛的‚犀利哥‛、‚表酱紫‛的意思是‚不要这样子‛……
中国人看《樱花赞》,最钦佩就是作者巧妙地使用‚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华光回射、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些只可意会的形容词。可是这些中文最精妙的部分,即使请第一流的英语大师来翻译,恐怕也难把‚呆映重叠、争妍斗艳、华光回射、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些词,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
汉语言博大精深, 它的艺术魅力仅以鄙人之见是难以全部表述的。本文只能是对我们汉语言的艺术魅力简单、肤浅的体味。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第一要务就是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也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关键词:汉字;书法;传统文化;艺术创新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内涵),至今有多种提法,尚未定论,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
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
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
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
2、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
3、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写手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
1、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
2、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汉字笔画线条,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 3、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
1、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中国汉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符号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围也更广了,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2、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但无论如何,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制作出来的,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书写汉字不仅仅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问题,还涉及这门艺术的文化特色问题。书法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把它和其他艺术放在一起,它的中国文化身份最直接,特色最强烈、最鲜明。如果在西方看到一幅书法,哪怕是“唐人街”一块招牌,马上就会想到中国。
(三)学习书法必须要长期进行汉字线条的锤炼与感悟。
学习方法,临摹古人的优秀碑帖是通道,其他别无选择。古人是从小使用毛笔写汉字的。临摹古人的名碑帖,也就是在书写汉字。在传统书法上没有较长时间的扎实临摹功夫,是难以学会书法的。书法之难,就是难在汉字线条的锤炼上。线条是人的精神,性格的载体,要使线条达到书法的境界,非全身心地投入不可,非一辈子的功力不能。学习书法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结字,临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古人结字的过程。至于书法的行气与章法,只有在临习范本中进行细致的认识及总体的把握,才能逐步感悟与体会到。
浏览量:360
下载量:0
时间: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都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写书法学的。
(四)缘情性。我们认为书法学的内涵是可以表现内心感情的。如唐代的孙过庭谈到王羲之的书法,是完全从抒情的角度去描写:“写《乐毅》则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还有书家要借书法把生活里的各种感情抒发出来,如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或寄以聘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之怀。”还有唐孙过庭《书谱》中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些书论所表达的感情可谓丰沛。
(五)伦理性。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美学,认为美必须蕴涵善。欣赏书法也是在欣赏人格。汉代的杨雄说“书,心画也;心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可见书法所透露的是君子小人之分,所以书法学的美也就是人的品格的美;还有作字应先作人,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项穆在《书法雅言》里关于《中和》就已经指出:“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即是说高尚的人写出的字应该是中和的,而且是最美的,也是最善的。
(六)禅意性。最代表佛家书法理论的当推禅意派。这类的书论例子有很多,典型的书法家有黄庭坚、米芾等。这些宋代的书法家几乎都和禅宗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黄庭坚最喜欢引用禅家的话语来点评书法,如:“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米芾评价唐代诸家的楷书为“一笔书”,并戏称自己的笔法为“八面风”也是禅家语。还有一段关于当时书法名家的著名议论:“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他自己是“刷字”这明显受到文字禅的影响。这些泼辣的语言也是深受“自性成佛,身外无佛”乃至呵佛骂祖的狂禅文化内涵的影响。
书法学的文化和内涵较为独特,并具备完善的理论依据。这是由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决定的。即书法学是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中国的文化是讲综合的,所以书法艺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书法艺术自逐渐脱离实用性其艺术性得以强化以来,书法学的学科建立成为书法艺术史发展的必然。书法学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发展的历史成就成为文化领域独有的艺术现象。
总之,书法艺术所涵盖的丰富文化内涵,是难以一言而概之的,认真研究其文化内涵对于书法学的学科建设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传承书法艺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谈陶瓷书法艺术
1陶瓷书法
书法是传统艺术的表达技法之一,它通过毛笔线条的虚实变化组合来抒发情感意境。而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呈现的载体,与书法相结合是必然的。那么,何为陶瓷书法?它是以陶瓷为载体,借助陶瓷工艺的特有技法和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陶瓷上体现书法韵味和意念,形成陶瓷装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效果,在陶瓷造型艺术上主要采取书写和锲刻两种方式――书写分为釉下和釉上,锲刻分为刻陶和刻瓷。通过这两种手法完成的作品与其他陶瓷艺术作品一样,最终都需经过烧制而成,方可使作品永久保持、千年不变。陶瓷书法历史源远流长,最初虽然只是出现于陶器上的汉字刻纹,但到了唐代,书法艺术和制瓷水准的大大提高促进了陶瓷书法的兴起。时至今日,陶瓷与书法依然在不断寻求更为完美的结合。书法装饰了素净的陶瓷,为人们带来情感艺术的冲击;陶瓷衬托了隽秀的书法,让书法栩栩如生。陶瓷书法不仅传播了文化、见证了艺术,还推动着陶瓷产业的发展,独具魅力。
2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
2.1两者的共性
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许多共性和相似。第一,书法主要为文字,然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情境中都可以书写得千姿百态、与情感相融,可谓取意造型,而陶瓷的造型也在作者不同的心境下也能创作得形态各异,别有韵味;第二,书法和陶瓷皆追求着“线”的艺术,书法汉字的线条虚实和流动反映的是作者的艺术素养和情感,而陶瓷造型工艺也十分注重线型和体面的变化结合,从中表现艺术的张力;第三,两者都体现着美妙的艺术境界,书法艺术是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流转、灵动的气息,陶瓷艺术则是在静态造型当中表现着趣味和美感,两者都共同体现出了气韵天成的艺术境界。
2.2两者的融合
书法是通过笔墨变化展现艺术,陶瓷则是通过工艺技术体现特色,两者的融合过程中是刚柔相济的。陶瓷之作为“刚”性的载体在一些地方受到工艺的限制,对书法之“柔”和随性之美的发挥还是造成了一定的阻力。陶瓷书法想要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灵感还是需要在工艺技术和材质探索方面进一步提高,因为它不单是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更是科学与艺术在历史文明中的相辅相成。
3陶瓷书法艺术的特性
3.1艺术特性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最初的交流工具到现在已经变得极富艺术性。每一个笔画都可以表现出艺术感染力,因为它们作为汉字构成的基本单位,本身就包含了人们的想象力,通过一笔一画组成的汉字是中华民族千年智慧文化的结晶。而以陶瓷为载体的汉字书法,亦陶瓷书法,结合着陶瓷艺术工艺,当然更具艺术特性。在现今的陶瓷书法中,最主要有陶瓷书诗画,也就是给陶瓷美术作品题诗落款;另外就是纯陶瓷书法作品,通常以诗词名句为书写内容,在作品中彰显作者的书法风格和艺术情感,其中的艺术特性更是不言而喻,将行云如水的书法表现在造型独特的陶瓷工艺品上,给人带来的无疑是独一无二的视觉享受。
3.2工艺特性
随着陶瓷工艺的不断进步,丰富的器型和色釉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同时也为创作者带来了陶瓷书法工艺上的难度。陶瓷书法通常采用写、堆、刻、雕、磨等创作手法,要想使作品得到理想的效果,不光要在创作手法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陶瓷采用的原材料性质、色釉,与此同时还要掌握颜料油性以及烧制的窑炉温度。另外,创作者还可以用刀笔直接刻阴文,也可以用浮雕手法刻阳文,但力度的掌控也至关重要。所以,陶瓷书法不光具有艺术特性,也具有很鲜明的工艺特性。
3.3装饰特性
陶瓷书法的装饰性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许多陶器上就已经开始应用文字作为装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陶瓷书法的装饰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在陶瓷器具上书写古代文人墨客的名篇名句,借着“诗句”与陶瓷艺术作品的结合,让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不但增加其艺术魅力、还增加了文化底蕴,使其发挥更好的装饰效果。另外,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陶瓷书法作品本身的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一些纯陶瓷书法作品往往会结合古典文化象征元素,比如粉彩、洒金、瓦当纹饰、仿古色釉等等,以此来进一步提高陶瓷书法的装饰特性。
4陶瓷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与器型相结合成就了陶瓷书法的艺术美感,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艺术境界,其艺术价值也必然高于普通的书法作品。它不但为世人呈现了中国书法的美轮美奂,还体现了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陶瓷书法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有两点:第一,从它的外在来说,无时不刻表现着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形式之美,比如将字直接写在某些坯上的效果比直接写于宣纸的效果要好得多,由于坯和宣纸的质地大为不同,宣纸更易吸墨不容易将笔锋表现得非常完整,而坯则可以将笔画的锋芒棱角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陶瓷书法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审美欣赏性;第二,从它的内在来说,陶瓷书法具有意境之美,陶瓷书法的意境美是作者“精气神”的最高表现形式,“形”随“意”动,意境可谓陶瓷书法作品内在的灵魂,通过虚实线条的构造和造型装饰的融合,共同达到了气韵生动的意境,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陶瓷书法意境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是人们思维审美中的诉求。
5陶瓷书法艺术的创新与普及
陶瓷书法传承着华夏文明的精髓,它将书法和陶瓷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陶瓷书法工艺越来越精益。与此同时,人们对书法的认知和修养也在不断深入,陶瓷书法在陶瓷艺术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攀升,它的艺术性、工艺性、装饰性正在被创作者们深度挖掘。如今,运用陶瓷书法作为装饰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而其中抽象化、符号化的新颖表达手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为陶瓷艺术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色彩。而陶瓷书法艺术正是凭借着它源源不断地创新,在内容与风格上齐头并进、突破传统审美意识、贴近时代生活,才得以有着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它是一种立体而直接的艺术形式,也是非常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平民百姓也能从陶瓷书法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它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使陶瓷艺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6结语
陶瓷书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它也契合了当今人们建设精神文明的夙愿。它向我们诉说了泥火铸成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传统技艺的瑰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无论从收藏价值,还是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它都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也将为陶瓷书法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希望通过本文为陶瓷书法爱好者们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也愿更多的人们愿意参与到其传承与开拓的事业中来,为陶瓷书法开垦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p#副标题#e#
浅谈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与前景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代表,区别于其它艺术类型,因其雅俗共赏性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吸引人们揣摩和欣赏,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日趋信息化、国际化,数字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兴起与飞速发展,汉字的书写一度陷入尴尬局面,国人对书法艺术越来越生疏,甚至发展到不会写字的地步。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前提是文字,而离开文字的学问慢慢变得机械而枯燥,甚至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书法艺术传播正是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利用竞争机制实现书法艺术传播的市场化来保护书法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大众传媒引领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主流,净化书法艺术创作环境,让人们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书法艺术欣赏者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营造良好的书法艺术生存环境,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书法艺术的发展,要拓展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挖掘艺术与科学合流的价值,实现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
一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优势
1 书法艺术传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科学发展架构
为了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目前中国已形成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等权威机构为主导,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推进发展、构架合理的发展局面。1981年初,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在开展书法教育与书法艺术的推广导向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通过举办大规模的书法展览和“书法名城(之乡)”审批等方式,去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复兴;2004年,国家成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旨在进行深层次的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的内涵研究,系统开展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2009年,国家教育部通过开展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践行了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与普及书法艺术,让各级各类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2011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必须开设书法课,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了书法艺术传播的发展方向,书法教学要从基础抓起、“软硬兼修”,强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国家这一系列的举措,为书法艺术传播发展打好了科学发展的构架。
2 书法艺术传播媒介实现了多元化
现如今书法艺术传播与发展在学校教育和传统传播方式以外,还出现了诸如“另类书法”、“火星文”、“翻转书法”等崭新的艺术形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应当尊重这种新时代下的思维方式,学习新一族的长处,历史自然会保留流行文化中彰显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适应时代快节奏的发展,书法的学习、传承不再拘泥于书斋案头的“学徒式”,传统书法艺术传播媒介被电视台、网络媒介所代替。随着数字化媒体日趋成熟,让各种书法节目、电教片、专题片、还有影响较大的电视书法大赛相继展现,让人们能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感受书法艺术的流派纷呈,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另外,网络媒体丰富了书法艺术的传播渠道,大众也可以一睹尊容,受其教诲,让人们学习书法实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再者,诸如《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报》等平面媒介的壮大与发展,并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网站》联合推出“让古典走进互联网——名家临贴展”,这是书法网络与传统传媒的一次有益的具有积极作用的探索性尝试,是一种传统媒体和书法网络的良性互动。正是现代化科技的冲击使书法艺术传播“去传统化”,实现大众化,让书法艺术学习者回归书法原点,适应文化传播的时代要求,多元化的传播媒介,让书法艺术传播异彩纷呈。中国书协每年推出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是一项服务人民的活动,以春联等形式送到军营、哨所、民众等各行各业,发挥书法艺术的作用与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对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书法艺术、构建文化强国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以及深远的意义。
3 书法艺术传播能够提升全民素质
书法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表现出的中华艺术的潇脱、灵动和飘逸,在笔墨的韵律中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真实的精神轨迹,吸引人们投入书法艺术的研习。正如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潘天寿先生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出发去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创办书法专业,孜孜于传统书法艺术倡导与传播,这正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传播的一种高度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书法艺术传播发展的魅力贵在影响学书者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辨是非,逐步理解人的生存、奋斗、成功、智慧之道,有利于使学书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艺术欣赏能力等,从而达到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艺术——书
法的学习与鉴赏,已成为人们提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书法艺术还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因为传统书法艺术用毛笔书写时要求人们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这也是中华气功和武术所具备的养身功之要领,是不可多得的活动,是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法,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形式,增强了民众的身体素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书法艺术正是对传统文化审美引导,学习中可以体会到以眼感受美,以心领悟和探究美,以手创造美独特艺术魅力,书法艺术有诗的韵味、画的美感、舞的节奏和歌的旋律,它深深地熏陶着每个热爱中华传统艺术的国人,为了弘扬书法艺术和传播中华文明,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一年一度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法进万家的活动,是一项惠民工程,提高了群众的书法素养,让人们深切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激起民众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信心与决心,同时书法家们也从朴实的群众生活中捕捉灵感,汲取营养,锤炼自己的艺术创作,这正是书法艺术传播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全民素质的动力所在。 4 书法 艺术传播能够推动 文化外交的进程
国际传播的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 是国际交流,即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书法艺术传播已成为西方 社会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让外国人通过学习书法,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中国,虽然西方国家拥有中国文化资料十分有限,也难以对中国书法有实际感悟,但其分析问题的角度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书法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就证实了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在信息全球化、国际化的带动下 网络媒介兴起,文化传播实现了跨越国界的覆盖,中国目前正步入 经济大国的行列,对外开放如何拓宽?这取决于传统文化的开放程度,中国书法艺术是独立于美学而存在的,蕴含哲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视觉上的冲击力可以让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接受,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好载体,人们追求美是具有共性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美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播已经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传播中国文化的纽带,这不仅推动着东西方艺术与文明的对话与交流的进程,还推进了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步伐。正如我们通过建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系统、全方位地推介中华传统文化、推广汉文化和书法艺术,让世界上4000余万外国人参与了中国书法的学习,让他们会说中国话,学写毛笔字,这为书法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添加了助理剂。因此,书法艺术的传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外交手段。
二 书法艺术传播 发展的前景
1 时代要求书法艺术传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书法艺术传播发展要从大系统观出发,强调在和谐、平衡中动态演进,持续发展。书法艺术传播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只有书法本身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自1982年中国已经举办了十届“书法国展”,以此形式唤醒人们对书法的关注,触及民众对书法艺术的兴趣。2007年,十七大将文化建设纳入会议议题,作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也迎来了复兴的春风,提供了大力发展的契机,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目前已形成义务 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体系以及完善的高等教育书法理论教学梯次,各级各类书法艺术团体、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布华夏大地,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书法艺术理论体系,正潜移默化地贴近大众的生活,无论是“中国书法进万家”,还是国展、省展都用它独有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关注书法艺术,时代要求我们要正确界定书法艺术传播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想继承传统技法,坚持本源,克服向 美术化,就要合理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人们有责任去勇于超越,要根植于传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融古汇今,潜心研习,书法艺术发展既要有传统底蕴,又要彰显时代精神,不断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2 网络技术为书法艺术传播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书法艺术领域的作用也在不断突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逐步形成健康秩序,为书法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信息平台,书法艺术传播我们要利用现代媒体的公共性、监督性和当下性,逐步加大对书法文化遗产的保护,营造和谐有序的书法艺术发展 环境氛围,全面建立社会书法教育网络系统加强书法艺术传媒资源的整合与梳理,融入到大众传媒当中,发挥书法网络传媒的资源优势,树立自身风格,寻找自我特色,肩负书法传承使命,更多、更好地培养书法艺术研究、创作人才,从根本上打入市场,树立市场形象。
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书界的愿望,建立书法网络信息系统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让网络聚会使书法网络不再虚拟,网络书法教学使书 法学习的途径进一步拓宽,目前网络书法展览已成为书展的重要形式,具有展览期长、成本低、传播广等优势,所以,要发挥以网络为主的各种现代化媒体的作用,积极探索发展新的书法艺术传播模式,使书法艺术紧随时代,不断走向繁荣,要加大网络的信息容量,整合书界媒体资源,强化对媒体的导向作用,为弘扬书法艺术,引领书法艺术传播发展趋势,建立信息平台拓宽发展空间。
总之,书法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书法艺术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时机从普及汉语入手,逐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全面宣传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加强书法艺术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世界各国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同,吸引他们来学习书法,使书法艺术成为全人类备受关注的文化之一。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