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政工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全文如下:

摘 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就业能力高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综合素质,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将a大大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毕业生 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就业难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更有大学生个体方面的主观因素。从大学生个体方面的主观因素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文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欧美国家兴起了高等教育绩效评估。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逐渐显露,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能力亦即就业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把握就业机会获得适合自身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赢得欣赏和比较优势,战胜竞争对手的实际能力[1]。其实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的集中体现。虽然目前在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研讨中还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表述,但是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专业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工作责任感,道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等要素。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既是社会与用人单位衡量大学毕业生是否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标准,又折射出社会与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上的价值取向。根据相关部门对人才市场和大量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素质要求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作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等是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要素,也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社会与人才招聘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就业观与自身价值定位存在偏差。

就业观是毕业生择业并最终就业的价值导向,当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几乎都把就业目标锁定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或大城市,致使这些城市人才供过于求,就业难题十分突出。这部分毕业生择业时过多考虑个人利益,缺乏崇高理想,奉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即使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许多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去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和创业

2.科学文化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21世纪就业要求大学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比较宽广的知识面。一些大学生受“功利化”取向影响,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拿文凭,造成这些大学毕业生综合文化素质不高;还有些大学毕业生诚信缺乏,就业简历造假;也有的在用人单位招聘上岗后觉得待遇等不满意,不辞而别,一走了之。这些毕业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因此往往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缺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只会机械、片面地背记所学知识,缺乏有机整合的能力,其思维方式也只是直线式的,只能用一个模式去套解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缺乏创新与突破。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市场,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与人交流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无法信任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究其原因,除创业机制不完善等社会因素外,主要是由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许多弊端造成的,比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重思想政治理论轻道德规范操行等。

4.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就业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之上,通过个人与社会环境、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个体就业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2]。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态,完善自身人格;帮助大学生树立“三心”――信心、决心、恒心,勇于面对就业难的严峻现实,消除自卑、自傲、浮躁、恐慌及依赖心理,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就业挫折。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观。

高校要把大学生塑造成为怎样的人,是由大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形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之上,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主观愿望和国家需要相结合,自觉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就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也为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供了可靠保证。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功能,提升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约束功能,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规范,从而帮助大学毕业生完善自身人格,提高道德修养,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毕业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就业相联系的法律、法规教育。通过这些法律教育,使大学生在就业中能够自觉遵纪守法,还可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利。

3.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将就业形势政策教育纳入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之中。加强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把形势、国情教育与就业形势、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明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及最新就业市场需求等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法,了解就业市场形势,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就业综合文化素质。使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够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定位自己的择业就业期望,这样既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就业压力,更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实现早日就业。

4.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向导,对大学毕业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当今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当代大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指导,要充分注意困难家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疏导,主动帮助他们以积极心态排解就业方面的困难与压力。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毕业生心理危机排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等活动,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与社会,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以外,可利用班集体、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利用“从众效应”发挥学生社团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博客等交流平台,使大学生尽早触及有关就业形势和信息,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把握就业渠道,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弥补自身差距,增强求职信心。在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与实践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择业求职技能,从而大幅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5.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与动力功能,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大学生一旦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就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他们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素质的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能努力学习,不断磨砺自己的意志。勇于面对挫折、经受各种考验,善于应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战胜困难取得事业成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节假日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的创业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业创新素质。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相关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政工论文】热点

【政工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