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设计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

设计在不断发展,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也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实践的不断结合而发展变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设计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设计心理学论文篇一:《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心理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追求表面荣华和使用功能。如何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表现在设计中,懂得如何设计可以使客户满意和认可,这都属于设计心理学范畴。笔者就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居住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心理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追求表面荣华和使用功能。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量都比较多,现代各种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影响,就会使不同的个体对于居住空间的认识和要求不同,而居住空间是具有私属性质的,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也决定着其设计不能具有模板化设计,要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符合居住空间使用者需求的、个性化的效果。如何达到符合设计服务对象的要求,就要揣摩和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如何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表现在设计中,懂得怎样的设计可以使其满意和认可,这都属于设计心理学范畴,所以掌握设计心理学是室内设计师必修的课程,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设计心理学是艺术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设计师)和设计目标(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它包含以实证研究为特点的研究,如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及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基于客观的,可量化的,可控制的科学实验来获得结论,另一方面,设计艺术作品在满足目的性需要的基础上,还具有审美,鉴赏,象征等更加微妙,主观的功能,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重视主体的主观体验。

二、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当前的社会是消费性社会,消费不能简单的理解就是使用价值,人们的关注点逐步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到商品的文化意味,审美价值,符号属性,关注商品提供给人们的是情感,体验和梦想。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居住空间设计,更需把握客户的设计心理。

1、设计心理学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

设计的意义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其目的是服务于人,得到人的认可,成功与否取决与人。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设计,其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使用功能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情感、文化品位、审美等等需求,如何做到这些需求的平衡和协调,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付诸到设计实践中去,才能设计出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设计方案。所以,居住空间的设计要以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研究人与空间、环境、情感等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2、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以“人”为出发点,最终达到为人使用的目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全方位需求的设计活动,所以研究和熟悉消费者心理活动和需求是设计前必做的课题。

1)可用性设计可用性设计是设计的基本属性,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为核心的设计要求。所以,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消费者需要的使用功能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功能布局,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和行为习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可用性设计是以人为核心,将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行为上,设计出使用功能完善和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效果。

2)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是设计人性化体现。设计师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让设计产品在谋合消费者心理上欲望,满足情感上需求。情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人的情感复杂多变的,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多元化的,要研究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要遵循人的情感活动规律,使消费者能够找到情感寄托。被赋予情感的设计必须是让消费者找到他能理解的情感语言,当他处于为他专门设计的居住空间环境时会有特别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情怀。

3)个性化设计当前,信息化社会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城市同质化,生活城市化,”整齐划一”现象使人们渐渐失去了求新求变的激情。生活需要激情,设计需要个性。创新和个性是设计追寻的目标,个性化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最佳演绎。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的消费者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层次多方面需求,在设计中更加兼顾、平衡地实现人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需求,设计更趋向人性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总之,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设计作品的必备知识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佛瑞.费希尔,安德鲁.鲍姆.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正凡.设计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李丽婷.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

[4]邹广天.建筑和生活方式,建筑的文化与技术[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

[5]郑曙旸着.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设计心理学论文篇二:《试论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与展示空间设计》

1.空间的心理学特点

空间由各个面组合而成,各种几何形状都会对空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展示空间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空间的使用形式,把握好几何形状的尺寸。空间具有导向性,在这里所指的导向性知识某种相似的物体具有引导人们向前的理想,如博物馆的展览场馆中,空间的布局往往通过图表来展现,仅仅采用地图式的表达方式,人们并不会了解博物馆的整体,因此需要在底板上画出指示牌。在空间环境中,人往往拥有一块空间,这块空间不仅仅提供了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人们往往不太习惯太高的房屋,人们喜欢站在柱子旁边,这些都是人下意识的找依托感,通过这些空间引起的心理变化,能够很好的处理空间高度以及与周边事物的设计。不同的空间形状往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低矮的空间设计,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动态变化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一种不规则感觉,圆形空间设计则会使人米欧式方向,空间形态变化很多,所引起的心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充分掌握这些联系才能设计出美观的展示空间。

2.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的展示空间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需要充分利用围和透的关系。若是一个空间的设计没有采用任何一种透视方法,必然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柑橘。若是空间的设计仅仅是开场,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内部空间的特征,使用功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把握好围和透的尺度,根据具体需要表现的事物来进行设计。

2.1空间流动性、引导性设计

展示空间本身属于一种三维空间,人不可能一眼看到全部设计,需要在走动中看到各种设计,也就是需要注意看到各个设计部分。在这个走动的过程中,属于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所看到的信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就需要保证空间变化的连续性,保证每个空间展示的效果都是连贯性的,保证人能够得到好的视觉效果,保证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到空间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又富有变化,增强人的感受。展示空间在设计中原则上需要保证采用有序性原则,人在参观展览中,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一般是靠右走,走捷径,不走回头路,这就要求空间设计拘留流动性和引导性,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来安排观众参观,引导人的驻足。

2.2空间长短和色彩的设计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长短因素是影响人们心理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高潮部分需要偏向于后部,前面的空间设计让人们产生一种期待感,增强空间的表现效果。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若是需要强调高潮部分的重要性,满足人们乘兴而归的想法,可以适当加长观赏浏览的空间设计,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高潮部分就需要放在前面,引起人们的新奇感。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同样是影响人们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看事物中,总是先看见色彩,然后再看见物体。在色彩的设计中涉及到了公众色彩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对于人而言不同色彩所引起的直觉效果是不同的,同时也受到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的影响。如红色在美国象征着健康欢乐,在我国象征着信心、传统等,因此在展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2.3垂直和水平空间的设计

依照心理学分析,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垂直距离越高越容易引起人的压迫感,因此竖直方向的空间,人们习惯采用远处观看的方式。从空间心理学角度分析,高而瘦的事物会引起不安全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空间设计。在垂直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一种抑扬空间法,将高空间的顶面包装,做成阶梯性的变化,降低人们对空间的不安全感。也可以采用一种叠加空间的设计方法,采用叠加增高的方式获取新的空间。水平空间的设计主要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来尽行设计,在展卖空间的设计中要求空间氛围展示空间、休息空间等,宜采用采用维隔空间法,这是一种最常采用的设计方法。也可以采用连系空间设计方式,通过走廊、彩带以及花草等形式来连系不同的空间,增强空间的统一性。渗透空间设计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主要达到增加展示层次,达到精致的目的。目前展示空间设计主要方式包括四种,中心布置法是指在空间中心塑造中心,展台多是圆柱状,周边围绕中心设计。散点布置一般使用在不规则场地空间设计中,网络布置法使用在商业展卖空间设计中,是经贸展示空间设计基本方法,重视展位的有序性,混合布置法是前集中设计方法的结合,这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心理学与展示空间设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只有在熟知心理学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最好的设计目的,展示空间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观众的心理,向观众提供信息,只有符合人们的心理学变化,才能保证展示空间设计的成功。

设计心理学论文篇三:《本科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设计心理学作为最近几年刚开设的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目前还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国内的学者对其内容和研究范围也并没有权威的通用教材。那么究竟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研究什么?尚无定论,但我以为这并不是问题。正因为设计心理学的繁荣来自“需要”:一方面是设计学者提高学科理论建设的理性和科学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来自设计师理论指导实践的需要。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几个方面对设计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做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本科 设计心理学 教学

一、 本科设计心理学的教材和教学现状

设计心理学是最近几年刚兴起的一门设计和心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在国内广受关注而又争议颇多。大多数本科院校是最近几年才刚开设本课程,甚至有的本科院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那么对于设计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目前也尚无相关的较为普遍的、通用的教材。设计心理学领域的各位学者均以各自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出发,构建学科体系,提炼学科理论和知识。

自从2001年江南大学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设计心理学》教材之后,国内学者对其研究也逐渐热了起来。国内相继出版了6――10本相关的教材。其中工科工业设计背景的设计心理学教材主要有: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柳莎《设计心理学》、以及2012年出版的十二五规划教材:张凯、周莹主编的《设计心理学》等等;以认知心理学为指导的教材由邵璐、姜波编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心理学》;以及十一五规划教材许邵艺编著的《设计艺术心理学》;和设计学专业的通用教材:由杨星星、宋艳菊编著的《设计心理学》。短短时间,国内多位学者撰写同一门教材的编写,充分反映了我国学者和设计者对设计中心理现象的关注,也表明了心理学研究对设计学科的建立,设计实践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设计心理学研究教材的多样性和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课堂方面是作为应用心理学分支之一的设计心理学面临着更为含混的、无定论的现状。甚至设计艺术学本身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属性,又进一步强化了设计心理学体系和理论尚不统一的学科属性。

因此,对设计心理学的教学,尤其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对准确的教学定位是高校设计心理学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方向。由于目前在国内相关的教材较少,现已出版的一些教材或是针对性过强或是晦涩难以开展教学。针对我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特点和现状,经过仔细斟酌和考虑,我选择由许邵艺编著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设计艺术心理学》作为讲授的主要内容,同时合理的引进其它教材的内容和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独特的教案。

二、 设计心理学教学的课程定位

设计心理学教学是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要,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工业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专业开设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设计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

我认为设计心理学应定义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工具学科,它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帮助设计者更好地认识其设计目标人群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起到改善和辅助设计的作用,同时增强设计者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创造能力的了解和认识,提高设计能力。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必把精力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本身中去。

三、改革设计心理学的教学思路

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我的课程定位: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为学生在设计时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是拘泥于心理学理论本身。我提出了以下几点的教学思路:

1、设计心理学教学内容上的合理剪裁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点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以及自己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我把教学内容定义为通用的教材性质而非学术研究性质,并且对教材内容知识点重新的进行了重新的归纳和整合: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部分。主要讲述设计心理学的概念、与设计心理相关的心理学流派、以及现代设计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第二章:讲解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感觉、直觉、思维、联想、情绪、情感、个性特征等;第三章:主要讲解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视知觉心理规律;第四章:讲解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第五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消费心理学”;第六章:讲解设计师的心理和设计思维。这与原参考教材有一定的出入。

2、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强调经典性和实用性

首先,设计心理学的原理教学采用“拿来主义”直接讲授。让学生直接掌握所涉及的理论精髓,而不必去搞繁琐的理论探源与论证。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理论和解释设计现象,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心理学实验讲解。比如在讲解设计心理的现象――色彩心理的综合效果设计时,为什么在快餐店和电影院门口要设计一些不安的色彩,而在阅览室和实验室设计蓝色或冷色等宁静的色彩?可以通过心理学家的心理实验结果来证明:让一部分人呆在四面都是蓝色的冷色调房间内,另一部分人呆在四年都是红橙色的暖色调房间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在里面呆一个小时出来。实验结果时在蓝色房间里的人呆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而在红色房间的人呆了只有不到四十分钟就出来了。

其次,设计心理学的应用部分采用经典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为学生在设计时理论指导实践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师将设计理论,设计师、消费者、设计作品直观的显示在学生的面前,边分析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讲解,以获取最佳效果。让学生意识到,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工具学科在设计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因此,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其实用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再次,设计心理学的实用性知识采用演示练习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繁荣”源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的学习和设计现象的理论分析,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调研的操作,加速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从而解决设计心理学科的学习中“知易行难”的问题,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最后让学生的通过市场调研和作业,使学生在设计和生活中,更深刻的理解设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指导设计实践,达到理论的升华。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应当有创造性地去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设计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提高除依靠上述方法外,还应根据这门专业基础课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去研究。

3、增设网路时代的数字设计心理应用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都需要参与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目前的数字媒体和虚拟化设计等相关专业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个新兴的重要方向和分支,已经实现了无纸化的全电脑操作,因此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数字话设计时代中,根据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增设设计心理学在数字化时代的现象解释和应用研究。着重的理论依据有:格式塔心理学的视知觉规律,特别是色彩心理对设计的影响;情感与情绪在网络化时代的实践研究;消费心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界面和交互设计心理、用户设计心理等等。我以前曾发表的论文《WEB设计中的情感交互》也浅显的设计到了其中设计心理的情感交互研究。

小结: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从对设计现象的感知和设对计现象的原理着手,对设计实践和原理产生必要的补充。此外,设计心理学还与设计实践教学共同构建出一个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我们相信,设计心理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柳莎.设计心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许邵艺.设计艺术心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李砚祖.设计之维.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梅琼译.中信出版社,2003.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形势与政策论文】热点

【形势与政策论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