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生态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文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加深、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的变化加速,也必然引发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互动与重构,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用生态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用生态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文如下: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最富竞争力的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西丰县始终把生态作为发展之基、立县之本,通过重视生态保护、利用资源涵养、打造产业链条、建设反哺生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产业链条 可持续发展
自党的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在各类场合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多次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西丰依托良好生态资源、特色产业资源而建设、发展,始终把生态作为发展之基、立县之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按照这一发展理念,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加强生态建设,确立了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建设“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的发展目标。这一思路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得到各级各界高度认可。生命健康产业上升为辽宁省省级发展战略,成为省突破辽西北重点扶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列入辽宁省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通过生态保护,促进资源涵养
西丰森林覆被率61%,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被誉为天然氧吧,在全国第一批以县为单位整体通过绿色环评,是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绿化模范县。每一项荣誉、每一项称号都很好的体现了西丰县委、县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诠释了西丰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保护生态、涵养资源这是良性循环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凡事预则立,西丰县委、县政府聘请辽宁省能源所、辽宁省环科院等团队,完成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作为生态建设的指导性文本。三年来,持续开展青山工程,累计投入资金9500万元,完成清退还林12.5万亩,围栏封育20万亩,形成“三退一围一补”西丰独有模式;有效实施闭坑矿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资金1791万元,治理面积597亩;加快推进碧水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河道治理156公里,西丰县污水处理厂、西丰县生命健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投入运行;深入实施宜居乡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128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厂3个、填埋场和填埋点75个,植树66万株。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西丰县被评为国家级可继续发展实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生态资源的产生和积蓄,为实现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资源涵养,形成产业链条
西丰有“中国梅花鹿、中国柞蚕、东北中草药材”三乡的美誉,是梅花鹿养殖发源地、参茸药材集散地、皇家猎场兴盛地、生命健康产业地,是全国“鹿产业第一县”、辽宁省“一县一业”鹿业示范县,这些资源是西丰的特色品牌、是对外宣传最好的口号。因地制宜培育好这些产业资源对西丰发展、完善产业链条至关重要。按照这一原则,我县聘请北京大学、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团队,完成了“生命健康产业规划”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遵循和依据。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园区产业定位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充分利用梅花鹿、柞蚕、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生态型园区,累计投入资金3.81亿元。同时,做好园区建设“两手抓”工作:一手抓基地建设,保障原料供给。在全县18个乡镇实施了三大功能区,即南部特色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鹿、柞蚕、中草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以及生态旅游;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高端人群的蔬菜供给基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以及田园旅游;中部工业核心区,重点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优先发展新市镇。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手抓项目培育,完善产业链条。在招商引资上,我们抢抓发展机遇,借力扬帆,一年时间内,辉山、茅台、东阿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落户西丰,修正、敖东、天士力、复星集团、康美、北京宝健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力促在企业做强上,联合发展、合作共赢。
通过产业链条,推动经济发展
园区的完善、基地的建设、项目的落地、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延长了我县产业链条、增强了协作配套能力,对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县乡财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一个实例,在多年发展中,西丰农业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每亩纯利润在500元左右。2013年辉山乳业正式入驻西丰,进行土地流转,每亩给农民租金750元,仅土地部分就相差200余元,而且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又有额外一份打工收入。特别是随着一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户西丰,对我县人员就业、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辉山乳业项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东阿阿胶合作项目生产后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茅台健康产业项目投产后可安排就业1500人,等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全县新增就业3061人;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增长30.9%,增幅在铁岭市排名第一。
通过经济发展,反哺生态建设
把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就是要突出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让群众能够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2014年,围绕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方面,我县确定了36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部顺利推进,到年末实际完成39件。特别是公路景观绿化、石人沟河旅游带产业带、城子山千亩花海、陶然镇绿色生态经济长廊等一批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民生项目的实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饮水安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等一批与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民生项目的实施,受到百姓高度认可。同时,全县18个乡镇确定乡镇、村屯民生工程200余项,提高了群众生活环境。今年,我县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了16项重点民生工程,包括河道治理、湿地公园建设、闭坑矿生态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多项生态民生工程,这正体现出我县用经济反哺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由于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自觉自愿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实现从生态到资源到产业到经济,最后反哺生态的封闭循环,形成了良性发展模式。
(作者为辽宁省西丰县人民政府县长)
【参考文献】
①《谈生态文明》,人民网,2014年8月29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