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新农村建设论文参考

农村居民环境伦理意识是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目标的社会心理基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一: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影响

[摘要]文章以发展农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农村旅游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认为发展农村旅游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农村环境优化、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实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文章认为,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匹配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配套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

[关键词]农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经济影响;政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内,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农村进行再造,最终使农村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经济增加值较低、劳动力存在总量过剩而结构性短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以农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基础,将传统农业资源通过整合、规划、设计、开发,使其具有娱乐、欣赏、健身或体验等功能特征的新型旅游活动。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产业绩效。农村旅游是传统旅游产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高效联动,是以创新型思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科学尝试。因此,分析农村旅游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影响,提出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①②

一、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在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外典型国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欧盟通过整合乡村中小企业的形式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澳大利亚利用影视作品加大对农村旅游的国际化宣传力度等,其中以日本和美国在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方面更具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村旅游的实践和启示

日本农村旅游的发展已经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发展方向方面日本因地制宜选择了观光农园、民俗农庄、教育农园等多样化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兴建了农机展览馆、动物广场等观光游览设施。经过不断发展,日本的农村旅游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为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断推动日本农业的产业化和高级化水平,提升了日本农业的经济价值。日本农村旅游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进行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从统筹宏观资源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角度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旅游发展规划,避免了农村旅游发展中的盲目性和高度同质化现象。第二,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撑。在日本农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政府积极参与其中,承担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持、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第三,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为了保障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合法性,日本政府一方面通过颁布和实施《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等法律制度保障农村旅游发展的合法性,另一方面通过颁布和实施《农山渔林旅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自然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旅游发展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二)美国农村旅游的实践和启示

美国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和用于闲暇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成为消费者偏好的新型消费模式。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的振兴相结合,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先后在西部地区和自然保护区推出了生态系统旅游模式、人文和自然景观驱动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等。美国农村旅游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层面的积极推动。例如,美国在1992年成立了国家乡村旅游基金会,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以基金会为主体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论证和指导。第二,大力加强农村旅游从业者的人力资源开发。美国政府认为,高效的农村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依托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素质,美国政府大力加强农村旅游从业者的人力资源开发,国家乡村旅游基金会先后投入数亿美元用于人才培训,并编写《乡村旅游发展培训指南》等用于人才培训。第三,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体系。为了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美国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业都有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

二、发展农村旅游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分析

发展农村旅游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农村环境优化、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实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③④⑤

(一)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环境优化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实践表明,优良的区域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发展环境的滞后是制约农村投资和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也是农村对外缺乏投资吸引力的原因所在。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强化区域内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配套设施,从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区域投资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农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交互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二)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拓展农民收入渠道

受观念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农民的增收方式主要来源于简单的农业加工,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发展规模普遍偏小,造成农民的收入渠道单一。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一方面,能够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提高广大农民就业率、拓展农民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在发展农村旅游的同时也丰富了农产品的推介渠道和知名度,从而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

(三)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

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市和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相互割裂的状态,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总量、人口生活质量、生活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加速实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有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进一步密切城市和农村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通过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通过人口流动实现城乡在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驱动,从而有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

(四)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主要建立在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农业发展过程中难以实现通过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通过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利用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集聚农村旅游发展中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转变经营方式转变,并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典型示范作用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发展。

(五)发展农村旅游有助于实现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产业联动是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协同能力的不断提升、产业互补效应的不断增强实现相关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的经济现象。发展农村旅游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与作为第三产业的商贸、餐饮、旅馆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进一步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促进农业与流通、储运、生态、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发展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建议

发展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应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匹配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配套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⑥⑦⑧

(一)发挥政府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纵观美国、日本等农村旅游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形式在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各地政府应深化发展农村旅游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战略作用的认识,加强发展农村旅游的战略规划,强化工作职能,明确责任分工,保障工作经费,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农村旅游方面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厘清政府与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功能边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通信设施、交通设施等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必备的要素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其私人供给缺乏有效性,为此,政府应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更多致力于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

(二)匹配旅游资源承载力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纵观发达国家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旅游经济模式的选择必须匹配区域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例如西班牙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选择了“休闲和海滩”的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美国在西部地区和自然保护区推出了“生态系统旅游”的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因此,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开发模式选择与区域内的人才、文化、自然条件等旅游基础资源相匹配,否则不仅难以实现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甚至会给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例如在我国四川等地区可以考虑采用自然生态景区依托型的农村旅游开发模式,赣南地区可以采取体验休闲型的农村旅游开发模式。此外,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方面要特别注意历史古迹和自然生态群落的保护,保障农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

培育具有较强资源优势和资本能力的农村旅游龙头企业,能够进一步集聚农村旅游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提高旅游品牌价值,提升区域内农业旅游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在培育农村旅游的龙头企业方面:首先,加大对农村旅游经济龙头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例如可以采用财政贴息的形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税收工具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旅游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其次,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加强品牌投入和品牌推介,培育市场竞争力;最后,建立农业经济龙头企业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从市场竞争力、品牌价值、融资能力、投资收益率等方面建立评价准则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实现农村旅游龙头企业的进入和退出管理。

(四)配套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支持是开展农村旅游经济的必要条件,特别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户和农业企业信用能力较低的现实背景下,积极建设多层次金融体系对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更具意义。在配套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方面:首先,积极创新银行金融业对农村旅游经济支持形式,根据农户和农业企业信用能力较低的现实,积极探索集合贷款等金融支持形式;其次,在传统银行金融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业,形成传统银行金融业的有益补充;最后,以政府为主体积极探索发起设立农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参与和引导大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旅游经济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农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有效支持处于初创期的农业旅游经济。

注释:

①张清、陈智文《吉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载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1期第29至31页。

②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载于《人文地理》2005年第3期第84至87页。

③苟安经《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载于《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5期第5943至5944页。

④李海平、张安民《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为例》,载于《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77至81页。

⑤罗相德《旅游企业对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银子岩旅游有限公司对小青山村的影响为例》,载于《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第19至23页。

⑥马丽敏《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载于《农业经济》2014年第11期第64至65页。

⑦宋丹莉、师谦友《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载于《农业经济》2010年第5期第28至29页。

⑧闫伟红、李冠喜《连云港市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机制》,载于《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6期第456至458页。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思路

众所周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基础,决定一件事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在于有无坚实的基础。如果说把我国新农村建设比作万丈高楼拔地而起的话,那么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不断向前发展就是这座摩天大厦的重要根基。如果基础牢固,农业生产就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否则,高楼只能是虚幻的海市蜃楼。如果经济发展滞后,那么农民的收入就不可能增加,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一、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国面对农村人口众多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最正确的历史性决策,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我国政治权利的的巩固。必须切实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一)农民的传统思想不能得到有效转变的问题亟待解决

无论做什么事情,思路决定着出路。特别是在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特殊国情下,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思想禁锢,始终不能做到解放思想,那么我们的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农村经济问题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就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此,政府必须加强积极引导,使我们国家的农民能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相对落后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才能的到有效推广,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下乡等培训工作,将我国最先进的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实实在在的用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三)地域的差异造成的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参差不齐亟待解决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人工劳作,机械化使用率低的现状,这样的现状使农村经济很难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是要突出在快节奏中取得高效率。为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实施机械化作业,实施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等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这样可以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其它作业,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此举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四)农业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主要涉及的污染有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思想意识不够强,还有就是一些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这些人不曾想过他们所得到的这些蝇头小利,正是靠污染环境,透支子孙后代的清洁环境所换来的,从长远考虑,从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治理环境污染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并且此项工作已迫在眉睫。由此考虑,必须再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才是治理环境污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需要从农药、化肥等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把关,做到各个环节的科普教育不疏漏。

(五)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的居高不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依然受到传统的老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重男轻女、超生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为此,还需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加大奖扶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破除陈旧的观念,从而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少生优生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最主要的是要弄清市场中农产品的需求,理顺市场的供求关系,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为此,最主要的就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发展出高档次的新产品来刺激市场消费,为农民增收。总之,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正是为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农村研究】热点

【农村研究】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