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通用四篇】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思考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篇1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创新 好奇心 自信心想象力扩散思考 怀疑 否定

论文摘要:时代的 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呼唤创新,创新 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以及敢于怀疑和否定的精神。

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创新性的教育来培养,巴班斯基曾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灵活安排,不断创新。

一、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那又何来创新?怎样创新?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改变以往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启动思维的马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建立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切磋,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巧设悬念,诱发动机,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步入创新的境地,体验到寻求知识的快乐,为人的智慧感到骄傲。思维的功能不仅是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而是发现、看到并且进入更深的问题。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智慧会像火花一样喷发,他们为所获得的收获而惊喜,为每一次发现而激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像一颗颗火星,燃烧成一片,创造出共同热爱 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强劲动力,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好奇心强,可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和丰富的思想素材。我们所熟知的电磁感应现象就是由于法拉第好奇而发现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个思想活跃的人,做个好奇的人,要有“奇事必究”的热情、“奇事必探”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唯有自信才是创新思维的不竭动力。

“推出主意的第一秘诀是认为出主意不难”,要想推出良质智慧,首先要对事物抱有信心。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法,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诚心诚意地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多动脑、勤思考。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观察、发现科学的真理。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时注意到从水线上升的水的容积等于自己身体的体积,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教师应始终带着欣赏、鼓励、关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才能。赏识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自信能使他们勇敢地步入知识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真理。每个教师,对待学生都应像父母对待蹒跚而行的孩子一样,无数次跌倒,要鼓励他们无数次地站起来,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样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所有创新思维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力促使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学说,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时期,也是思绪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不受拘束的进行扩散思考,就像洒水器喷水一样地就一个问题做多方面的联想,培养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问题的态度。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提出批评意见(暂缓评价),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当摆出足够的办法后,再加以集中思考,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集于一点的焦点一样。鼓励学生勤动脑,做一个思想活跃的人,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锲而不舍地抱定“想干点什么”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使之成为强劲的动力,乃至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为完成其抱负所需要的、逾越壁垒所需要的独特的思想。

五、培养学生怀疑和否定的精神,打破对旧的东西的膜拜心理。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正因为敢于怀疑,巴甫洛夫才去摸索大脑皮层的活动 规律,才能发现条件反射的学说,创立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的新 科学。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在给学生分析控制电路时,常鼓励学生对电路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在这种讨论中,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获益匪浅。学生的思绪一旦被激活,会源源不断地冒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的习惯,打破了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及死板机械的接收,拓宽了思路,不仅学懂,关键是要学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创新型人才是时代 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教学中,应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篇2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培养 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 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1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 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2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能力,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运用它去解决创新性的问题。

3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

思维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智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它在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又具有创新的潜质,因此,有志于创新的创造者都应该自觉地、努力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3.1 掌握 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思维学观点来看,思维的主要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些都是人们进行有效思维所必须依据的方法,掌握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人们还应该科学地研究思维过程,这有三种途径可循:一是可以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从中吸取营养,掌握思维学;二是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来研究他们的思维过程,探索他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化为指导自己思维的原则;三是可以通过回忆以往的思维过程,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作为今后思维的借鉴。

3.2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创新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思维也是从产生问题开始的。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才有助于人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走上创新之路。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培养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3.3 积累深入思维的经验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可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在思维的过程中,人们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都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地诊断病情;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运用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书育人。在思维实践中,通过深入思考、积累经验,就可以为以后的思维打下基础。

3.4 建立合理思维的结构思维能力的结构体系中,包含着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这五种能力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经过整合完成思维过程。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突出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是这五种能力有机协调、均衡发展,使之成为合理的思维结构。 3.5 发展全面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基本品质是由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独立性所组成。这四种品质在思维能力中都占据一定地位、都具有一定作用,对创新型人才而言,最具重要性的是思维的全面性,即要在前面四种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全面思维品质,这样才能在创新过程中,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创新思维的培育,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4.1 强化创新意识的 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4.2 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3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4 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 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 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p#副标题#e#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篇3

浅谈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 教育 ,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 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 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 现代 化建设各个方面。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 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 科学 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 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 历史 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

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切忌好高骛远,勿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或是学习上怕吃苦,不愿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广度,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近专业知识的 联系。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前,科学技术的 发展 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所学知识,就会处于落后的地位,跟不上新技术的要求。只有自学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一个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书呆子,是不会产生创新智慧的。

2、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是一种对于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而不无动于衷的强烈的尝试冲动,它是创新的重要 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能。创新思维则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 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性。为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生要在充分上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一些创新、发明的竞赛活动,启迪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制约。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复杂多样的。所谓发展,就是不仅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且还要认识到世界又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大学生,就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时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而只善于进行单向性、单一性、顺向性和纵向性分析问题,是很难在头脑中有新思维“火花”闪现的。辩证的分析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而解决问题才是创新的关键。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在求解问题之中发现新方法,创新新方式。

4、顽强的创新意志和创新毅力。所谓创新意志是指创新者能百折不挠地把创新行动坚持到底以达目的的 心理品质。创新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有的甚至还会遭受严重挫折,这就要求创新者具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和创新毅力,不怕受挫折,只有百折不挠,才能最后获得成功。否则,则会半途而废。一个具有顽强创新意志和创新毅力的人,在受到挫折后,不是放弃创新行动,而是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坚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往往成功就在最后的坚持中,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 工作能力。创新思维的实现,往往要依靠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来加以分析和验证,有的还需要创新者自己设计新的实验和制造新的实验装置,这就需要创新者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善于把理论和 实践相结合,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验、实践,把创新的思维一步步地变成创新的成果。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时,一定不能轻视提高自己动手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坚决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思想,积极参加 实习、实验和实训活动,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创新思维的实现往往又是一个苦思苦想、独立追求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创新者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要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独立的解决问题,还要能忍受得住寂寞。当然,这并不排斥创新过程的团队活动和团队协作,但在团队活动中,就自己分工的某一方面的研究,仍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高等 教育 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高等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 历史 使命,要坚决改革那种妨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展 的教育制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要在认真传授和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的能力,要时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方面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

2、开设大学创新课程,夯实大学生的创新基础。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大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一是开设创新教育学科课程,如开设《创造学原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才思想品德修养》、《创造发明案例分析》等;二是设置创新教育活动课程,高等学校要积极 组织一些创新、发明的竞赛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下转204页)(上接203页)创新能力。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中,要坚持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创造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探索未知问题,启迪创新思维。如采用“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论;还有“角度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角度地讲解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种类还有很多,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 总结 学习。创造性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教学中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墨守成规,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努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4、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是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高等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足实验课程,让学生能有充分的动手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学校还要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习实训时间,为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育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篇4

谈大学计算机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肩负着未来创造者的重任。创新能力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创造力,甚至对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贯彻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今天,我国的经济水平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在这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创新思维能力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必要因素,缺乏创新精神的融入,国家和民族将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科学技术也难以位于一个高度位置。由此可见,创新能力在当今世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教育作为一个人才的培养地,每年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不同行业的人才,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育事业,能够有效促进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大学教学中,计算机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依旧存在着难题。本文就大学计算机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以下的探讨。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计算机作为一门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以及娱乐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计算机的应用价值也使计算机教学得以普及和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计算机教学更是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竞争力。计算机教学的日益发展,也使得教育手段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教育观念的改变,这也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

1.1 树立正确的新职能观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和经济社会中,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了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建设。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职能观念也要适时进行更新。教学过程本身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和目标,因此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的传授局限于教材和课本上。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身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日积月累构建起来的,即使这样,基础知识的学习途径依旧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课本这一条路上,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研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1.2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职能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体现的,教师教学职能观念的更新带动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由此可见,教学职能观念与教学观念是相互影响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片面地将教学与教书联系在了一起,自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领悟,从而将教育教学局限在了教材教学上。教学本身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教学的途径也不只是局限在知识传授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保证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计算机教学的特殊职能

计算机课程在本身的课程性质与其他学科存在区别。对于数学、物理等数理化课程而言,课程的体系结构联系十分紧密,内容在设置前后衔接性强,前部分内容很大程度上是课程的基础内容,后部分内容则是在前部分内容的基础性上进行扩展,体系结构中每一部分都体现了自身的作用和意义。而对于计算机课程而言,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灵活,可以前后进行切换学习。加之计算机技术在目前的发展十分快速,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点更新也相对较快。同时计算机本身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等一系列科目存在着联系性。由此可见,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特殊课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在更新自身教学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制定一套与新型教学观念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想象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2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乎了教师的教学方向和任务要求,因此合理和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方向进行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轮廓。教师通过构建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经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程度上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计划也将难以有效实施和发挥自身作用,整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将失去原本的价值性。由此可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性作为重要任务,在学生进行知识和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也需要对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加强认识,明白和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将认知目标与创新培养目标进行融合。比如,在Photoshop软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图形基本编辑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一些大型公司的标志图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在被这些设计着迷和吸引,并自觉开始在电脑上进行绘制。教师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激发的情景下,可以将几个较为简单的设计图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独立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绘制出各式各样的标志图。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2.2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场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获取和技术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课堂环境设计作为学生学习阵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氛围创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思考以及创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丰富多彩以及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得到促进。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课堂目光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对flash软件的遮罩功能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以课件的形式将遮罩效果进行呈现,当学生在欣赏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对画面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理解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实践。另外,将计算机教学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加大学科的教学密度,有效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实现抽象转化成具体。

2.3 落实第二课堂

在教育教学事业中,素质教育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培养,并将新时代下的思想教育和科学观念教育进行传播,从而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得到完善。素质教育自身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有效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展使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中,设置五笔打字、flash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以及软件程序设计等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巩固自身在课堂的所学内容,教师在学生的平时学习,要适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对学生的难题进行协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4 充分发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前提作用。而创新动机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精神动力的作用,创新个性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动力来源,创新情感则充当纽带,创新抑制则作为了一个关键因素。在目前,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高技术化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主要竞争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日益紧张,这些问题和现象在一定程度都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教育在本质意义上主要是对人进行培养,非智力因素本身就是教育的原始属性。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知识和文化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另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加以注重,对学生求知欲望、责任感、意志力以及开拓创新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合理转换,而不应该将学生作为知识和记忆的容器,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难度。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认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得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热点

【高等教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