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论文>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高等教育

论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校学生工作在培养人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了使学生工作健康、科学、规范地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构建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文章从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应具备的特征出发,论述了构建体系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培养人才是高校最根本和最重要的任务。高校学生工作担负着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使命,对人才培养具有方向性和导向性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明显,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网络社会的悄然到来,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考验。为了使学生工作健康、科学、规范地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构建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其特征

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内涵,我们认为应该是指由高校学生工作的评价主体和客体、监督机制、评价依据、奖惩机制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评价主体是指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评价客体是指各院(系)学生工作;监督机制是指监督评价行为的制度;评价依据是指评价指标体系;奖惩机制是指对评价主体和客体进行奖惩的制度。评价体系的各部分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可操作性。对各院(系)学生工作的评价绝不能纸上谈兵,无论是对评价主体的监督、对评价客体的评价,还是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奖惩,都要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即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整个体系则必然要处于瘫痪之中。

2、实效性。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进一步加快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对于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3、导向性。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制度和指标体系,要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工作导向,即指挥棒作用。评价体系中必须规定出什么是主要工作,什么是次要工作;哪些工作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联系,哪些工作具有间接的联系。

4、多样性。评价体系不能全国上下整齐划一,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各高校学生工作内容基本相同,评价体系肯定要有相同部分,但根据各高校的特点,评价体系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二、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完善高校各项工作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门科学,有着一定规律。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工作都包括学生教育管理、贫困生资助、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一定规律可循。构建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就是要寻找各项工作的基本规律,根据基本规律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有利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靠制度保证,还要靠人员保证。构建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即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可以促进教育工作者努力探求教育规律、优化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艺术、不断完善自我。构建评价体系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鼓励,一种价值和地位的体现。评价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施者的科学评价,可以充分反映他们思维和工作能力的差异,不仅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为他们的合理聘用与晋升、工作报酬的计发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学生工作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标,通过系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对工作的质量做出价值判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提供依据,其本身就是一项严肃而又富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因此开展此项活动,将拓展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内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p#副标题#e#

三、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对策性思考

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确实推进这项工程的建设,解决高校学生工作科学、规范的发展问题,它离不开体系中各要素的同步发展。

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激励为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学生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高校师资管理的精髓。因此,无论是对评价主体行为的有效监督,还是对评价客体的评价,都要建立相应的、合理的激励机制,把业绩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使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时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评价客体按着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导向性要求,积极努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以制度为保证,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评价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评价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评价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在规范高校学生工作评价的各个环节的前提下,突出各高校自身的特点,逐步建立高校学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即高校学生工作评价制度。对于高校学生工作各项内容,都要纳入到指标体系当中,针对不同的工作设定相应的权重系数,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办法或实施细则。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定指标体系时,特别要注意一些可比性不强的工作,要尽量降低权重系数,防止其影响整体评价效果。但对于各院(系)一些特色鲜明的工作又不能限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要设置附加分项目,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建立监督制度。监督是促使评价主体公平、公正、公开地履行职责的有效形式,是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构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特别是要强化群众监督、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等三种监督形式的建设。

(3)建立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于不能公平、公正、公开进行的评价行为,以及对于不按要求认真完成学生工作的行为,要予以惩罚;对于那些在具体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或集体,应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特别是对于个人,要使其业绩与聘用与晋升挂钩,切实发挥奖惩制度的作用。

3、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完善。

目前,在高校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创新为动力,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高校学生工作评价的运行提供一个合理的制度框架。

(1)要充分考虑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帝国主义国家逐渐由赤裸裸的军事侵略转而采取经济和文化手段,推行其全球侵略战略。互联网更是以空前的趋势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以往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习惯。另外,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导致惟利是图、利己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正在侵蚀着高等教育。以上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仅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而且更直接、深刻地冲击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灵,使部分青年学生迷茫、困惑,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构建评价体系,必须深入挖掘高等教育面临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充分重视它们对教育工作者和对广大学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度和政策。如在监督制度中要特别强调廉政的监督;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功能,充分发挥各院(系)对广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能,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当增加其系数;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院(系)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等等。

(2)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做好评价体系的修订。

创新是灵魂,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评价体系的创新必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包括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对于评价体系中的不适应的部分必须及时做好修订,这样才能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在修订评价体系时,不应片面强调创新,而忽略了政策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民晚报,2005-1-19(1)

[2]宁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4

[3]秦嘉杭,许鑫,苏新宁.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135):63

[4]田静,生云龙,杨长青,徐绍莉.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58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热点

【高等教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