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考点(汇编6篇)
在语文考试过行程中,散文有哪些重要考点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散文考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1、体会重要语句
1.散文语言的特点
(1)凝练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准确形象、特别传神的语言;
(3)独特的语言风格(多用口语、通俗如话、幽默风趣、反语讽刺、含蓄蕴藉、曲折委婉等)
2.富有特色的修辞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效果是生动形象;
对偶、反复、排比、倒装等效果是突出强调;
设问、反问、感叹等效果是增强语气。
3.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重在思想性;
要把握住句子的表层义(可以是交代时间、节令、地点、事物、特点等)和深层义(可以是传达时代、气氛、地位、作用、影响、情感等)。
4.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重在艺术性。(同上关键句)
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要从结构形式方面和内容主题、思想情感方面入手。
2、领悟作品艺术
要求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即作品运用了……的艺术手法,逼真地描绘了……的特征,营造了……的氛围,生动地传达了……的感情)
1.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如果是物,还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从更多方面灵活自由地叙述。
2.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创造气氛,引人联想。
(4)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内容集中,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透辟,抒情酣畅淋漓。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表意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6)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条理分明,节奏感强。
3.表现手法
(1)象征: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行、节操。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使文章表达含蓄深沉。
(2)类比:以浅寓深,以近比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抑扬:突出重点,强调语意,抒发情感;行文跌宕,曲折含蓄,引人入胜。
(4)对比: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具有强烈的反差。
(5)衬托: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形象鲜明,主次分明。
(6)渲染: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7)铺垫(伏笔):给下文情节的产生提供一种暗示。
(8)反语、讽刺:强化态度与情感。
(9)引用:引用传说故事或神话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隐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了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描写作用
总体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分析作品结构
1.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的关联与安排。
(1)段落层次的划分
划分标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先后,地点转换,内容变化,总分总结构等。
适用技巧:语言标志(关联词: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相似性结构;写景与抒情议论;段落内部可以从标点符号如分号、句号入手。
(2)各段落层次的关系:总分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
(3)材料的选择与安排:1、围绕中心 2、详略得当
详写的依据材料是对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略写材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3、组织方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线索:贯穿全文、连缀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叫做线索。
1、方式:单线与双线(主次、明暗)
2、内容:时间推移,地点和空间转换,人物行踪,感情变化(记叙性散文);某种事物(抒情性散文)
3、作用:组织材料,结构全篇,情感脉络。
(5)顺序
1、顺叙:按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6)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7)过渡: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8)结尾:呼应前文,卒章显志,深化主旨;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让人难忘。
(9)前后照应: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10)设置悬念(设伏笔):巧设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出下文,主题突出,情节动人,吸引读者。
(11)抑扬(先抑后扬):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2、作品主题的概括:
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品通过……的描写,营造了……的氛围,歌颂或揭露了……的精神或现实,抒发了……的感情,传达了一种……的社会理想或价值观念)
(1) 概括题型:归纳段落内容,归纳层次内容,概括作品主题。
(2) 概括形式:基本照抄原文句子;改造原句,抓重要词语和短语重新组合;依据大意,换成自己的话加以总结。
(3) 抓住关键语句:
1、 从内容上看,抓能揭示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2、 从结构上看,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的语句,独立成段的句子;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注意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发表议论的句子,意蕴丰厚的哲理句;
4、 从修辞上看,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连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
5、 从意思上看,注意矛盾句、易混句、深奥句、隐晦句、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双关)。
(4) 结合文体特点:
1、 抒情性散文: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2、 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什么人物或事件,表现了什么精神或人格;
3、 议论性散文:通过哪些论据,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
(5) 散文主题情感丰富复杂,与诗歌有相似之处。
有对故乡思念、热爱、祝福之情,有对过去贫穷生活的回顾反思与现在巨大变迁的赞扬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有对美好人情与习俗的怀念,有战胜苦难的信心、意志、坚韧,有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追求与张扬,有对自然力量的讴歌,有对祖先优秀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对默默无闻执著奉献的精神礼赞,借古讽今、感受生命,追求自由,热爱报效祖国,奥运精神、和谐社会等。也有对某种丑陋、庸俗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批判,对落后、陈旧观念的摒弃,对错误价值观念的批判,对破坏自然、虐杀生物的谴责等。
4、分析作品体裁
1、散文的特点
(1)情境交融。散文意境的分析:一是作者的内心孕育着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二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生活画面来表现这种思想感情;三是这两者的结合自然巧妙的程度如何。
(2)形散神聚(选材、表现手法的自由与主题的集中)
2.表达方式:
(1)记叙:顺序、线索、详略、照应等。
(2)描写
内容:环境描写(景物和场面,自然和社会);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总写与分写,点与面,动与静,虚与实,角度变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上下高低关系、时间推移与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白描与工笔、动词形容词拟声词选用。
(3)议论:夹叙夹议,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
(4)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境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
(5)说明:简明扼要交代.
5、价值判断
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1、价值判断: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特别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改革开放、人文关怀等政治热点词汇)
2、审美取向: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歌颂赞美光明正义,鞭挞批驳黑暗邪恶;悲悯弱小者,憎恶恃强者。
3、艺术美感:语言美、形象美、主旨美、情趣美、意境美等。
6、欣赏作品形象
1.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要结合作品中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注意那些议论性和抒情性的句子,借用一些修饰性词汇,按照“人物+外在特征+精神实质(性格特征、主要情感、心理尤其是矛盾心理)+身份+反映出的历史社会属性”的一般思路回答。
作品中的形象主要还是那些游子思乡、老人怀旧、建设祖国、悲天悯人、奋发进取、直面苦难、批判现实等。
2.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即表层义和深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