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范文>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汇总三篇)

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它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会议特别是国际性会议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市政建设、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下面就是读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全省教育工作情况,谋划“十三五”时期工作思路和目标,安排20xx年工作重点和任务。刚才,朱华山同志传达了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随后,邹平同志还将对20xx年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对20xx年工作作具体安排。下面,我着重强调3个方面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各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5年。5年来,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起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具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全省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4个方面的转变。

(一)普及水平实现由低到高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普及水平大提升的5年。截至20xx年底,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1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82%,较2010年分别提高13.66个百分点和26.3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30%,较2010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10%,较2010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20%,较2010年提高10.18个百分点。

(二)办学条件实现由差到优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办学条件大改善的5年。教育经费投入从慰问年的658.51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920亿元(预计数)。实施学前教育第一、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机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全面改薄”、中小学校舍安全、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实验学校建设,努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13个区域性职教园区建设,组建了一批职教集团,创建了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和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高校化债工作目标圆满完成,区域高水平大学和国门大学加快建设。

(三)改革创新实现由表及里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改革步伐大推进的5年。《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条例》《云南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涉及教育的重大政策、重大法规和重要文件先后颁布出台。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六个统筹”经验在全国推广。滇西人力资源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小升初”招生制度、初中教育评价制度、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等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四)服务能力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过去的5年,是全省教育服务能力大提升的5年。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方面。学前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教育乱收费现象的有效治理,“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有效缓解,切实减轻了普通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脱贫致富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出了贡献;高等教育的内涵提升和科技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20xx年,全省高校获得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项目152项,占全部奖励项目的83.51%。二是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全省教育国际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中外合作办学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各个层面,各类来滇外国学生人数达到2.14万,聘请外籍专家教师843名,连续成功举办4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相继在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设立“云南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处”,广泛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教育高层互访、捐赠教学仪器设备、教师培训等活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结果。借此机会,受陈豪省长的委托,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谢意!

二、努力开创“十三五”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以来,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我们认识教育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指明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和刘延东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十二五”教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教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李纪恒书记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曾谈到“生意好做,伙计难求”的重要观点,反映了制约云南跨越发展的人才突出问题,也表明了对教育工作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期盼。去年6月17日,陈豪省长在省教育厅调研时,提出了从“六个着眼于”(云南发展的新定位、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民生保障和扶贫攻坚、未来发展)抓好教育事业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云南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教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云南发展新定位、聚焦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并重,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要促公平。促进公平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主动适应城镇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超前谋划,优化布局,切实缓解城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紧张局面。要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三期行动计划,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人口较多农村幼儿园建设,全面落实各级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制度。要继续实施“全面改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落实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按照新制定的进度规划,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脱贫摘帽考核的重要指标,做到与脱贫摘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对提前或按期完成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的给予奖励,对逾期不能完成的扣减相关资金并进行严肃问责。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启动城镇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积极探索实施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捆绑、学校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提升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扶贫开发和对口支援力度,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完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推动经费、项目、师资等要素向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四是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监护联系联络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免、补、助、奖”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五是改善教育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推动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编制、生均经费不足等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迪庆、怒江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认真落实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着力破解中职招生难题,促进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紧围绕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山区教育和民办教育如何发展这些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二)要提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今后5年,要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线来抓,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监管。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优秀德育教师工作室和研修基地,健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制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国培”“省培”和州县两级培训、学校自主培训互相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的培训体系。开展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工作,实现全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全覆盖。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统一城乡教师编制,促进城乡教师流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落实山区教师津贴制度,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大对“三通两平台”建设的投入,抓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试点工作,加快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智慧校园”,不断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要推改革。改革是解决教育领域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办法。一是推进教育结构调整优化。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导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进一步完善教育供给结构,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增强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适应性,提高云南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州市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督促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现代教育评价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办学,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支持灵活的出资和管理方式,促进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三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以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实施“留学南亚东南亚计划”,加快推进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职业资格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工作,吸引国外学生到我省院校接受培训和攻读学位。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服务能力,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省部级一流学科和专业,推动高校加快产学研深度结合,强化大学科技园区的孵化功能,实施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用结合科技攻关计划。

(四)要强保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近年来各州、市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的情况来看,部分地方因财政收支困难,导致教育投入增长明显放缓,教育工程项目配套资金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20xx年,保山、昭通、丽江、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怒江、迪庆等9个州、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不仅未达到法定增长比例,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最大的西双版纳下降了48.35%;同时,很大一部分州、市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比例、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比例也未达到法定要求;更为突出的是,除迪庆州以外,其余15个州、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均为负增长,其中,昭通下降了4.76%、楚雄下降了3.14%、大理下降了3.06%。上述问题,各州、市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严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各类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扎实抓好20xx年教育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实现“开门红”,意义十分重大。

(一)要实施好规划编制这个首要。全省各地、各校的“十三五”规划,是今后5年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各地、各校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云南跨越发展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领域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超前谋划,搞好顶层设计,明确政策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倒排时间表,抓紧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要服务好脱贫攻坚这个大局。“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是全省各级各部门面临的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教育系统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将是脱贫攻坚的巨大受益者。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完善教育扶贫工作机制,全面实施教育扶贫行动计划,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让贫困地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光荣的职业是教师,让“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要切实提高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要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政策;要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对初中、高中毕业两年内未继续升学学生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技能,实现就业、改变人生。特别是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优势,认真开展驻村帮扶、教育培训、规划指导、产业帮扶、志愿服务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如期摘帽。

(三)要解决好D级危房这个隐患。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从2009年实施以来,有效优化了全省中小学校的布局,有力改善了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D级危房排而不除、排而不绝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三令五申,要求全部封停和排除学校存量D级危房。各地、各校要以对省委、省政府负责和对师生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坚决兑现承诺,在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全面拆除D级危房,全面清库,确保校园安全。同时,要执行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将长效机制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20xx年底完工,全面投入使用。

(四)要维护好平安校园这个基础。平安办教育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各地、各校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要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大校园安全软硬件投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探索学生保险保障新机制。要认真做好重要节假日、敏感节点的安全稳定工作,主动做好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好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和课堂、论坛等重要阵地的管理,严防死守有害舆论传播,坚决抵制和严密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

(五)要守护好廉洁自律这条底线。优良的作风是抓落实、干成事的根本保证。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切实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行风。要认真落实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狠抓教育领域的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务管理、招生考试、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校办企业、科研经费、后勤服务等关键环节。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不越雷池。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一抓到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现在距2020年只有5年的时间了,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已进入冲刺阶段,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聚焦问题、聚力攻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副标题#e#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一):在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经省政府批准,今天召开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在会议召开之际,我代表省体育局,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过去一年里对我省体育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体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本次会议是在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湖北体育孕育着更加美好愿景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和20xx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全面谋划“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正风肃纪,真抓实干,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我省体育发展“十二五”时期亮点纷呈,20xx年取得新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体育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着力破解制约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各项体育工作取得新发展。“十二五”期间,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群众体育健身热情空前高涨。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社会体育组织、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大型品牌全民健身活动和日常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得到一定加强。创新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亮点纷呈。精兵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稳步推进,奥运全运备战综合保障能力与水平得到提升。我省运动员赵芸蕾参加伦敦奥运会斩获羽毛球女子双打和混双两枚金牌,续写了我省自1984年中国恢复参加奥运会以来连续八届奥运会届届夺金的辉煌历史。我省运动员李娜勇夺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20xx年澳网女单冠军,开创了亚洲网球历史新纪元,被授予“湖北跨越先锋”之殊荣。“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重点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全国首批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各类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创新举办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成功圆满,搭建去运动APP平台拓展了体育公共服务渠道,体育产业市场培育及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20余个景区、线路和赛事增选进入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名录。体育彩票销售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20xx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一)坚持因势利导,群众体育供给进一步提升。一是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全年省本级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带动各地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600个,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3.1%,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二是体育组织网络发展壮大。全年培训录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0多人,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多人,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12.2万人。新建全民健身站点300多个,新增全民健身气功站点460多个,一大批自发性体育组织蓬勃兴起。三是全民健身品牌活动风生水起。省直机关迎新年健身活动纳入全国“新年登高健身”系列活动,“全国游泳健身周”启动式永久落户武汉。第六届“时尚假日”系列赛事、“振兴三大球”联赛、荆楚市民大联赛、“我爱足球”比赛红红火火,全省共有1701支球队2万余人参加“我爱足球”比赛,并获全国总决赛2枚金牌3枚银牌。武汉国际横渡长江活动、中国(京山)网球节、武汉木兰登山节、宜昌朝天吼国际漂流赛、荆州全国龙舟邀请赛、中国黄冈系列漂流赛、中国黄石全国登山健身步道联赛、第三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神农架分站赛、武穴、蕲春中国汽车场地越野赛等一批全国群众性赛事活动影响深远。十五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承办地黄石市场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紧扣两会备战,竞技体育基础进一步向好。一是竞技比赛参赛成绩提升。在国际赛事上获得金牌30枚、银牌31枚、铜牌5枚;在亚洲赛事上获得金牌16枚、银牌9枚、铜牌9枚;在国内赛事上获得金牌75枚、银牌78枚、铜牌82枚。我省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获得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9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在全国名列前茅。武汉市参加首届全国青运会获得金牌6枚、银牌14枚、铜牌15枚和总分454.5分的好成绩,领先中部省份各参赛城市。二是重大竞技赛事活动影响深远。成功申办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获得2019年男篮世界杯湖北赛区承办权。WTA武汉网球公开赛、亚洲田径锦标赛、世界国际跳棋女子锦标赛、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东亚杯男子足球四强赛、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7·16武汉国际横渡长江挑战赛、武汉速度赛马节等17项次大型国际性赛事成功圆满,成功承办全国各类赛事50项次。三是优秀运动队建设取得新进步。我省在国家队常训运动员达到68人,各运动项目三线运动员人数已达680人。“竞技体育奖励办法”和“省队运动员聘用实施办法”制定工作创新推进。启动和实施精兵梯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我省竞技体育人才链及其管理体系建设的水平。体育科研及反兴奋剂工作全面加强,全年无一例违规情况,体能康复训练中心规划建设有序推进。

(三)抢抓历史机遇,体育产业市场进一步拓展。一是体育场馆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形成“以公共服务为重点、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支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模式。全年,67家大型体育场馆接待群众健身超百万人次,开展体育技能培训、免费运动健身指导、免费体质测试105万人次,举办文体活动1389场次,全年收入1.743亿元。同时,“去运动APP”运营正常,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至20xx年底,已与600多家场馆签订协议,注册用户近50万人,为市民提供免费低收费服务400多万人次。二是体育本体产业加快发展。WTA武汉网球公开赛、20xx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赛事市场运营情况良好;中国黄冈“挺进大别山”自行车赛、神农架环大九湖自行车赛、黄石仙岛湖旅游风景区、宜昌兴山高岚朝天吼水上漂流、神农架国际滑雪场等景区、线路和赛事增选进入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名录。三是体育彩票销售持续平稳。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6.71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8.9亿元,创造税收1.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四是产业集团组建工作突破性推进。省体育产业集团组建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省直部门积极支持。通过广泛调研考察和分析论证,已基本确定“四不变一收回再脱钩”的资产划转原则和“母公司+子公司”的组织架构。目前,组建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相关筹备工作也基本就绪。

(四)着眼持续发展,后备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一是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推进。举办全省青少年年度竞赛达54项次,参赛运动员达万人次,布局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50个,命名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7所,举办后备人才优秀苗子训练营18次,参训运动员、教练员达600多人,全年共有297名运动员达标入选“新苗工程”人才库,组织培训全省基层教练员、学校师资等近500人次。二是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20xx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来自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香港、澳门组队参加,赛事承办获得广泛赞誉。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水上户外夏令营活动,青少年体育科技健身校园行和趣味体育竞技等阳光体育夏冬令营活动丰富多彩。三是重点推动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制定出台《湖北体育青少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与省教育厅等联合组织开展了青少年足球“四进校园”活动、“四关爱”行动及四级联赛,参加全国“我爱足球”和“谁是球王”足球赛事获得8个组别中的4个组别冠军。四是后备人才培养文化教育得到加强。对我省8所自办文化教育体校进行了督导检查,对所有2666名参加年度青少年比赛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适龄运动员进行了赛前文化课考试,提升了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坚持问题导向,党风廉政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抓一促”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工作实际,调整优化省局领导班子分工,创新组建三个省局系统综合党支部,搭建了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安全生产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的平台。二是学习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坚持传达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省纪委全会、全国体育局长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大力开展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巡视工作条例》活动。组织召开全省体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和“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研讨会,以及省局系统谋划“十三五”体育发展务虚会,收到良好效果。三是落实两个责任初见成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六条意见”的各项禁令,坚持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年,省局系统纪律处分2人,诫勉谈话5 人。营造了讲纪律、守规矩的良好氛围。

此外,全年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及相关援建项目,支持市州、县(市、区)体育场馆建设与维修资金创历史新高,国家级、省级转移支付累计16863万元,援藏援疆、对口扶贫、支持新农村建设和“三万”活动等累计投入资金5714余万元。与此同时,围绕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体育改革、体育法治、体育宣传、体育人才、体育交流、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离退休干部工作及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均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全力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改革创新是引领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协调是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健康是体育发展的内在属性,开放合作是体育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在我省体育发展实践中,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践行五个发展:在创新发展上,要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体育领域的繁荣发展。在协调发展上,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区域体育联动发展。在绿色发展上,充分发挥体育行业、体育产业绿色低碳优势,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把关健康中国建设第一关口,延长健康寿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开放发展上,加强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国土、规划、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共享发展上,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保障人民体育权利,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精准编制“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面谋划“十三五”时期的体育工作,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增强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谋划“十三五”时期体育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遵循,紧紧围绕省委“率先、进位、升级、奠基”总体目标,精准编制发展规划。从去年开始,省局就着手《湖北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现正在进一步对接、修改和完善,待总局“十三五”规划发布后正式印发。各地、各单位、各项目也要制定好“十三五”规划,规划要符合中央有关精神、符合省委省政府部署、符合我省省情体情、符合体育发展规律,规划要上下对接、统筹协调,切实提升规划的精准度和执行力。

(三)全力做好20xx年各项体育工作。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是深化体育改革、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湖北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里约奥运会的决战之年。我们要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xx〕46号文件和鄂政发〔20xx〕50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步伐为目标,以放手发展群众体育、稳步发展竞技体育、突破性发展体育产业为基本定位,以抓全运促奥运、实现里约奥运夺金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正风肃纪为抓手,凝心聚力、把握规律、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实现“十三五”起好步、开好局。

一是因势利导,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体育行政审批行为,全面检查取消下放的体育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情况。坚持放管结合,推行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探索建立加强体育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参照中国足协管理体制推进省足球协会及有关地方足球协会调整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精神和总局有关体育协会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体育协会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研制出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性意见,指导各地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全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有力,市场配置资源合理,社会体育组织蓬勃发展的现代体育制度和高效科学的体育管理运行机制。

二是融合共享,放手发展群众体育。制定并实施《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20年)》,指导督促市、县出台当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20年)》。继续完善全民健身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全民健身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的科学化水平。创新全民健身骨干队伍培训方式,健全并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强化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和优秀健身项目的推广与交流。加强协调合作,推动全民健身与文化、教育、旅游、卫生、养老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50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全民健身“881”项目、“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惠民工程。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组织开展以“时尚假日”和“振兴三大球”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支持引领各地组织开展以健身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户外赛事活动,支持指导各地组织开展有规模、有影响、可持续的群众体育固定品牌赛事活动,支持指导行业、协会和其它社会组织主办、承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枢纽性作用,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团体、单项和人群协会、特别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引导全民健身网络组织健康发展。有序推进省十五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三是竞进提质,稳步发展竞技体育。坚持抓全运促奥运。争取省政府制定出台《湖北省竞技体育奖励办法》。认真落实我省运动员入选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与国家队的对接协调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国家队加强对我省里约奥运会备战运动员的跟踪服务与管理,确保续写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届届夺金的光辉历史。认真组织推进天津全运会的备战工作。加大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力度;完善和发展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队、青训后备队三级训练备战体系;切实强化训练比赛的科技支撑,积极推行符合竞技规律、富有科技含量的“三从一大”训练模式,加快推进体能康复训练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训、科、医复合型团队建设,不断提高训练管理、训练质量、训练保障和科技服务水平;加强运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坚决杜绝兴奋剂;切实提升一二线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继续加强竞技体育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国家基地和省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竞赛工作,强化注册及年度参赛跟踪管理。切实加强体教融合工作,积极推进公办体校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认真落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相关筹备工作,组织承办好里约奥运会有关选拔赛,统筹规划支持各地申办承办其他国际国内重要赛事,支持协调办好WTA武汉网球公开赛、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武汉国际马拉松赛等固定品牌赛事。

四是政策引领,突破性发展体育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和省政府50号文件精神,逐步推进政策落地。督促落实社会广泛关注的税费优惠、土地优惠、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和学校场馆开放等支持性政策,推动各地建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持续推进体育场馆改革创新,重点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严格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场馆安全运营。规划开展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省体育产业基地和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申报工作,加快组建省体育产业集团并支持集团聚力发展,扶植打造名优企业和项目。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医疗、养老、旅游、教育等生活型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地产等领域的交互融通。大力培育体育消费,引导消费观念、扩大消费基础、提升消费品质、丰富消费供给。加快构建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加强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探索加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方式,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支持武汉市落实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的各项工作,认真做好襄阳市、宜昌市全省体育产业联系点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联系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依法治彩,确保体育彩票安全运营,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较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体育场馆新建扩建、改造升级项目建设。

五是注重传播,发展繁荣体育文化。注重挖掘运动项目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以运动项目文化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弘扬运动员独特的精神、意志、心理、作风等先进文化,扩大运动项目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充分挖掘体育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依托体育节会赛事活动平台,推动体育节会赛事活动与体育文化、体育文艺、体育影视、体育教育充分融合。加强和改进体育文化传播和推广工作,加快推进湖北体育博览馆建设,打造更多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和体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整理推广工作,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会展、休闲、旅游和体育传媒、体育文艺等体育文化事业和体育文化产业。

六是力度统一,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依法严惩赛风赛纪、反兴奋剂、等级运动员审批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等领域的违纪违规行为。认真组织开展“抓学习、抓作风、抓党建,促改革发展”即“三抓一促”活动,和“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或集体。

七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其他工作。坚持依法开展体育工作,积极配合开展体育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和依法行政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条例》落实情况的检查调研工作。加强体育宣传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贯彻落实人才强体和科教兴体战略,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切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切实做好老干和职工民生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强化信息公开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做好20xx年的各项工作,需要全省各级体育部门共同努力,形成一盘棋。特别是市州体育部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希望市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全面谋划和推动本地区体育新一轮发展,切实加强体育法治和执法工作、切实加强行政审批及其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等级运动员的审批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场馆开放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体彩销售和公益金使用管理工作。

三、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为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20xx年的各项工作,实现湖北体育“十三五”美好愿景,需要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以新的思想、新的定力、新的环境、新的抓手,创新推动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解放思想,抢抓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一是重大历史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不仅对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将推动体育需求的快速增长,“健康支撑小康”、“全面小康带来更高水平的健康”。二是重大政策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和省政府50号文件精神,将会给体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撑。三是重大赛事机遇。20xx年里约奥运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2018年黄石省运会、2019年武汉世军会,都会带给我们诸多现实的机遇。机遇良好,但稍纵即逝,失不再来。抢抓机遇需要战略眼光、需要战略胸怀、需要战略思维、需要战略定力,但抢抓机遇,首当其冲在于解放思想。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真正抓住机遇,也只有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更好的抓住难得机遇,推动我省体育新一轮大发展。

(二)坚定信心,应对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我省体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亟待破解的诸多挑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支持和培育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体育社会化水平不高。人才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工作实际,高素质复合型的体育管理人才依然缺乏,地方体育机构改革重组对体育组织管理的冲击还比较突出。竞技体育结构布局还不够合理,后备人才培养形势比较严峻。体育产业市场不够繁荣,体育服务业比例和种类偏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从容应对、采取措施、狠抓落实。要切实增强执行力,严格推行省局机关绩效管理、直属单位履职尽责项目清单管理,实施干部召回制度,切实做到严明纪律抓落实、精细管理抓落实、督查督办抓落实、敢于担当抓落实、严肃问责抓落实。

(三)正风肃纪,营造新环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最前沿,聚焦正风肃纪,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治,着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发展政治生态。切实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继续以“零容忍”措施做好反兴奋剂工作,坚决反对和抵制潜规则、暗箱操作、假年龄、假资格、打人情分、权钱交易等行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体育发展环境。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将“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追求,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岗位职责,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担难、敢于担险、敢于担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共同营造湖北体育和湖北体育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环境。

(四)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要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首先,我们要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深化群众体育改革,我们要在“放手”上做文章。“放手”不是“甩手”,“放手”就是要坚持政企、政社、政事分开的原则,遵循管办分离的工作思路,实现从体育部门亲自办到鼓励大家办、支持大家办的重大转变。深化竞技体育改革,我们要在“稳步”上做文章。科学审视湖北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稳步”就是奥运会要夺金续辉煌,全运会要进位可持续,“稳步”就是既要突出抓好当前,又要注重打基础管长远,切实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体育产业改革,我们要在“突破性”上做文章。体育产业是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第一位的要符合经济规律。“突破性”就是要冲破束缚,加快抢抓商机、聚集要素、拓展市场、“突破性”就是要打破框框,加快整合资源、形成优势、打造品牌。

同志们,我们已经迈上“十三五”壮丽征程,伟大的时代感召着我们。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策马扬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我省体育工作新局面,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作出我们体育人新的更大贡献!#p#副标题#e#

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三):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双先”表彰大会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工作,部署20xx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切实把中央、省委对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一、20xx年全省老干部工作回顾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老干部工作紧紧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适应改革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以务实创新精神推动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地各单位把加强学习教育,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老干部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全面加强学习教育。省委省政府举办老同志情况通报会11次,夏宝龙、任泽民、胡和平、赵一德、茅临生、汤黎路等省领导分别通报重要会议情况,全省共组织各类情况通报会998次,老干部读书会1447次,党支部骨干培训班179次。丰富党支部组织学习生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加强“两个阵地”的学习教育活动。优化教学安排,开设“常青园大讲堂”,丰富政治文化内涵。举办全省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经验交流会和老干部文体比赛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团体协会和骨干队伍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会同组织部联合开展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选树活动。各地各单位通过举办最美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最美风采宣传展示等,扩大最美典型的影响,营造出浓厚的学最美、献余热、争先进氛围。举办浙江省老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大会,省委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1500余位老同志及各界代表出席。组织在杭老干部演唱会,970位老同志登台献演。举办“中国梦·钱江情”图片全省巡回展。打造“红色典藏”系列活动工作品牌,组织开展红军时期离休干部抢救性采访报道、制作专题片,“七一”前夕举办《浙江老红军的烽火人生》首发式,启动抗战老同志系列采访,把蕴含在老同志身上的正能量激发出来。围绕“五水共治”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组织老同志“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活动,全省共组织1378次,参加人员8.6万人次,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的服务管理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政策,全力打造倾情关爱、生活服务、困难帮扶“三张网”。深化网络化的倾情关爱服务。履行老干部工作主管部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商定办实事项目,推动成员单位每年为老干部办实事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明确议事协调会议制度、完善成员单位的职责,充分发挥省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的职能作用。许多市县也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推动成员单位为老同志办实事、解难事。深化网络化的生活关爱服务。加强督查,巩固和发展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做好健康体检疗休养工作,开展义诊咨询服务,普及医疗保健知识,推行离休干部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进一步优化医疗保健服务。推进社区“四就近”服务,让老同志有更多靠得近的照顾。深化网络化的困难帮扶服务。综合运用条块结合、区域联动、资源共享、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帮扶。健全帮扶长效机制,设立帮扶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身患重病、易地安置、“空巢”独居的老干部,给予特殊的帮助,统筹推进易地安置困难老同志走访慰问等,让老同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

四是深化老干部工作重点问题的调研指导。参与配合中组部开展“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老干部工作如何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看党的建设”等三个课题的深度调研活动。深入推进7个重点课题调研,上下协同、统筹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举办“发挥老干部作用,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专题工作研讨会,统一思想认识,集思广益、合力破题。加强对省直单位的工作指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制度机制、“两项建设”、“两项待遇”、服务管理、自身建设等5个方面,开展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检查,各单位把迎检过程作为加强领导、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过程,促进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举办全省信息宣传调研工作和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综合能力和政策业务水平。我省的信息调研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中组部《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全年采用信息12条,2篇调研报告分获一、二等奖。

五是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各地各单位坚持高标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深化整改落实,巩固建章立制成果,形成守规矩、改作风的新常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聚焦问题、从严从实,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广大老干部工作者精神上补了“钙”,作风更加务实。加强能力建设。坚持搭建学习提高平台,省委老干部局通过深化“奋斗·责任·担当”主题学习月活动等形式,系统推进工作队伍的学习培训。各地各单位通过深化中心组和支部学习制度建设,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业务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政策业务水平。积极创造实践锻炼机会,以调研跟组、活动跟队、学习跟班等形式落实传帮带制度,以轮岗交流,岗位练兵,上挂下派外派等形式拓展工作视野,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水平。突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这一重点,坚持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队伍建设始终。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老干部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有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老干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老同志感情上贴近还不够。有的改进创新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习惯于用传统方式推动工作,存在着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有的偏重微观服务,缺乏宏观思考,工作定位不够精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有待及时跟进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xx年我省老干部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部署,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服务大局,稳中求进,改进创新,不断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浙江、“两美”浙江建设的强大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学习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这次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是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刘云山同志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省委夏宝龙书记的重要讲话,抒发了对广大老同志的深情厚意,寄托了对广大老同志的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省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老同志的关心爱护。胡和平同志对做好我省老干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

1.深刻领会老干部工作特殊重要地位论述,切实担负起服务管理老干部的职责。指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重要论述,把老干部工作的地位作用提升到新的高度,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一定要带头学习领会贯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把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态度、扎实有效的作风,担负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老同志的重任。要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职能作用,经常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地各单位要把这一重要论述精神,向党委和组织部门及时准确地汇报好、向老同志所在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认真传达好,进一步赢得各级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支持。通过适当方式向老同志做好传达,让他们感受到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真切关怀。也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做好宣传,以好的导向,推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

2.带头践行尊老敬老的光荣传统,对老同志始终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刘云山同志强调,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是要弘扬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对老同志一贯的礼敬和尊重,也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作风、基本方法。30多年来,我省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优秀服务文化,也涌现出一大批用心用情、敬业奉献的优秀老干部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好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继承发扬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贯穿于老干部工作之中、根植于工作队伍精神之中。要牢记老同志的历史功绩,把老干部工作视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发自内心、敬爱至恭地对待老同志,广泛听取老同志意见。要像亲人一样体贴入微、周到细致地服务老同志,加强与他们的心灵沟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爱他们的精神需求。要坚持从一件件具体事情做起,认真落实社会服务优老惠老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出利老便老的具体措施,妥善解决老同志的特殊困难,让广大老同志安心、舒心、暖心过好晚年生活。

3.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党的组织路线历来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赋予老干部工作的光荣使命,是老干部工作落实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客观需要。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发动机”,把老年社团组织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把学习活动阵地打造成增添正能量的“精神乐园”。各地各单位要坚定主心骨,老同志是党十分难能可贵的重要执政力量,充分运用好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对党有深厚感情的优势,帮助我们增强政治定力;占领主阵地,把激励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作为重要任务,为党建设好老干部工作阵地和老干部队伍;唱响主旋律,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工作,组织广大老同志积极发声,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4.深刻领会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判断,积极推动老干部工作的改进创新。刘云山同志指出,老干部工作也有一个改进创新的问题,有一个可持续推进的问题。这一重要判断,适应了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国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迅速增加的新形势,是对老干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好传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更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地创新理念思路、完善制度机制、改进方式方法。要树立统筹协调的理念,整合社区、社会的资源力量为老干部工作服务,构建各方支持、共同参与的“大服务”。要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单位、社会、家庭相结合,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务实协作的工作机制。要改进服务管理手段,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服务手段,深化老干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搭建老同志网上思想政治、文化养生、发挥作用平台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效果。

(二)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面,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提出的从严治党八个方面要求为指导,加强“两项建设”,努力让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老干部工作领域成为巩固的思想阵地。

1.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两项建设”各项要求。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要求,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及胡和平部长的讲话要求,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职责,细化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抓党建的具体职责。切实担负起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以责任传递压力,以压力推动落实。要把“两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认真配合组织部门抓好抓实。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同志要把抓好老干部“两项建设”作为最大的政绩,切实把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承担好、履行好,把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老干部工作者要强化党建理论、党建知识的学习,切实掌握党务工作本领,全面提升抓“两项建设”的水平。

2.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深化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中之重。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重点,深入组织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老同志的典型事迹,引导老干部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突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底线要求,让老干部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关系,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治理的新常态,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切实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始终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采取老同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教育活动方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安排,采取传统学习手段与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技术相结合,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学习的平台。要坚持强化学习活动阵地的党建建设。通过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习活动内容、贯穿学习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提炼培育精神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凝聚好老干部党员。深化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工程,打响我省老干部文化养老“五养”品牌,进一步浓厚文化氛围。要坚持制度化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完善和落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收缴党费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务实管用的制度规定。突出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除身体等原因无法正常参加之外,离退休干部党员都要参加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真正让制度执行到人到事,成为硬约束。

3.注重工作实效,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要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继承传统和改进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老干部党组织建设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创新党组织设置,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的原则,探索在老年大学、老干部社团组织、社区、医院等老同志集中地建立临时党组织的方法途径,逐步形成社区、单位、协会、网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属地就近管理模式,让老同志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服务之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结合老同志的身心特点、居住情况和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活动地点,有机采取多样方式,做到动与静、个体与群体、分散与集中、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切实激发老干部党组织的活力和老干部党员的政治热情,努力实现对老同志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农村注重指导帮扶、结对服务,重点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基层党组织,离退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对口联系制度,推动当地党组织建设,提高“堡垒指数”。社区注重志愿服务、互助服务,重点深化拓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和“守望相助”活动,激励老同志在社区认领服务项目,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传播正能量。两新组织要探索通过线上点单、老干部党员线下服务的办法,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党建和发展献计出力。深化老干部党校建设。依托阵地资源,运用新兴媒体,丰富学习教育平台,开展老干部党建理论知识的培训,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使其成为老干部党建工作骨干力量培育的“孵化器”。省委老干部局将适时总结推广各地创建离退休干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进老年社团党建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属地就近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一地一特色”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筑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圆心,老党员、老干部为半径的同心圆。

(三)突出“四个作用”发挥,进一步引领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既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广大老同志的真诚愿望,也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着眼“四个作用”发挥,以深入实施“四大行动”为引领,积极创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老同志的平台载体,为老同志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提供有效渠道。

1. 深入实施“红色典藏”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优势,在坚定人民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有所作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关键是要用老同志的事迹感染人、用老同志的言行引领人。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实施“红色典藏”行动,抓住纪念党和国家重大节庆活动的契机,挖掘整理老同志的红色经历。激励老同志担当人民理想信念的宣传员,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进一步深厚对党的感情,使广大老同志成为点燃信仰的火把、激发社会正能量的篝火。激励老同志担当党的科学理论宣传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出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激励老同志担当红色文化宣传员,把“红色史、光荣照、奉献录、正气歌”留下来、传下去。用阳光心态、快乐言行,影响人感染人。积极在主流媒体网站发声、扶正祛邪,净化网上舆论环境,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组织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全省性系列活动,重点开展抗战时期老干部的寻找宣传展示,以系列报道、出版书籍、拍摄专题片等形式,进一步弘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 深入实施“走、看、促”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经验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有所作为。老同志来自各条战线和各个领域,在职时是执政骨干、业务能手,在新的征程上依然大有用武之地。各地各单位要紧扣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各地各单位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行动,激励老同志贡献智慧力量。激励老同志当好凝聚共识的粘合剂,正确看待党内和社会风气、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对待改革中涉及自身利益的调整,正确对待家庭变故、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等实际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发展。激励老同志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深入宣讲改革主张、政策办法、宏伟蓝图,用共同梦想教育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改革。激励老同志当好法治浙江建设的忠诚崇尚者,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浓厚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激励老同志当好助推发展的先锋队,发挥熟悉政策、了解情况、经验丰富的特点,深入各行各业凝聚力量,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建设实践。积极参与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等,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要围绕中组部“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活动主题,紧扣“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法治浙江和“两美”浙江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我看浙江转型升级组合拳”专题调研活动。

3. 深入实施“争做最美老干部”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威望优势,在培育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精神方面有所作为。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广大老同志创造的精神财富,很大程度体现在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威望优势,通过深入实施“争做最美老干部”行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励老同志争当核心价值观的火炬手,开展“双先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引导老同志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宣讲典型事迹,唱响“最美声音”、传递“最美精神”。身体力行地解读、宣讲、践行核心价值观。激励老同志树立崇德向善的新标杆,释放爱党忧国为民的高尚情怀,用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好身边事,引领周围人。展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格力量,用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品格,推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风尚。激励老同志传好浙江精神的接力棒,争当青少年的领路人,通过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争当先进文化的传承者,积极在普及中华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培育生态文化中言传身教,在挖掘地方文化、传承乡愁记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开展生态文明研究中建言献策。要重点通过积极打造老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团队、老干部工作室等最美品牌,充分集聚最美力量,向社会展示好老干部最美群体。

4. 深入实施“银色人才志愿”行动,充分发挥老同志联系广泛优势,在弘扬优良作风、推进从严治党方面有所作为。老同志群众基础广泛,传递出的正能量辐射力、影响力很强。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党建工作重点,深入实施“银色人才志愿”行动,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特色团队建设等,引领老同志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激励老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认真践行真善美、投身宣教活动、点赞积极因素等,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老人。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政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乡土实用人才的骨干作用,组织引导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激励老同志弘扬新风正气,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积极参加政策听证会、干部述职会、工作评议会、纠风督导等活动,促进民主监督、政策落实、作风改进、依法行政。激励老同志释放党建热情,组织引导他们讲党课,开展义务督导,担任两新组织的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同年轻干部开展结对、传帮带等活动,继续为党的建设帮智出力。重点是完善“银色人才库”和推进特色志愿团队建设,打响特色志愿团队的区域品牌。

(四)推动方式方法的改进创新,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始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树立全局视野,积极应对社会条件和体制环境变化,进一步突出服务管理重点、改进服务管理方式、构筑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深化“倾情关爱网”、“生活服务网”、“困难帮扶网”建设。

1.突出服务管理重点。落实好离休干部的各项待遇,改进服务管理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准确把握“统筹协调”的职能定位,以“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意、“绿叶系根”的感激之情、“敬爱至恭”的孝子之心,突出亲情关爱、待遇落实、帮困解难的重点,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要加大对离休干部的亲情关爱。密切与离休干部的联系,经常走近老同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切实采取措施,让他们享受到亲情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要落实好离休干部各项待遇。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新近出台政策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要加大帮困解难力度。对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加强紧急救助和便老助老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帮助老同志解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实际困难。

2.改进服务管理方式。老干部工作既属于党的建设范畴,也属于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不仅要遵循党建工作规律,也要有社会学的视角。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新形势下的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充分发挥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作用,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涉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着眼社会化服务管理的目标,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社区力量等方式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四就近”平台,走出一条区域联合、条块结合、资源共享的新路子。全面推行年轻干部与所在单位老同志开展志愿结对服务。要统筹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服务体系。

3.发挥双重服务管理体系优势。老干部工作有纵横交错的双重服务管理体系,要把纵横服务管理的作用优势发挥出来、纵横结合的协同效应激发出来,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责,让老干部通过双重服务管理得到双重关心。市县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注重宏观指导与微观服务结合,找准指导推动的着力点和创新有为的支撑点。通过健全老干部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检查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督查,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坚持传统特色工作、开展常态化的调研等,加大面上工作指导和推动力度。老干部所在单位要牢固确立原单位管理为主的思想,切实承担起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要责任,坚持落实政策和个体服务并重,为老同志提供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要自觉接受当地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齐抓共管做好老干部工作。今年,省委老干部局将组织开展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专项整改,研究改进加强省直单位老干部工作的有关意见。

(五)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老干部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自身建设必须紧紧跟上,要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廉政建设,努力把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成敬老、爱老、为老、助老的品牌部门,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

1.强化大局观念,进一步找准老干部工作定位。要形成围绕大局开展工作的高度自觉,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主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部署来思考,以改革精神和法治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理念思维、体制机制和服务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老干部工作纳入中国特色老龄事业来谋划,进一步探索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力量服务老干部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把老干部党建纳入当地党建工作大格局中来推进。

2.强化中心意识,进一步发挥老干部工作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是老干部工作的价值所在,只有与中心工作同声相应、同频共振,才能体现不可替代作用。要把握工作的重点方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及本部门中心工作,对准焦距、抓住要点,做到中心工作在哪里,老干部工作就聚焦到哪里,老同志作用发挥就跟进到哪里。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最能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发挥作用的领域,转移到最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服务的方面。要选准工作的着力点。立足发挥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老同志的独特优势,着眼发挥“四个作用”,积极创设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坚持紧扣中心与发挥老同志特长相结合,坚持老干部所能所愿与社会所需所盼相结合,坚持活动开展与重大时间节点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体现对中心工作的支持服务。

3.强化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整体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主动设计谋划、组织协同发力,老干部工作才有更好作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贯彻上级要求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聚焦主题形成合力的行动自觉。规定动作要落实到位,紧扣主题和要求,认真组织参与全省性的各项行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整体氛围。自选动作要创出特色,发扬首创精神,试点先行,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做法。

4.强化担当有为,进一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有一支讲政治、重感情、业务精、作风好、老同志信得过的过硬队伍。要把讲政治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基本原则,作为对老干部工作者的第一要求,全面落实好从严治党的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要在感情上贴近老同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真心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经常走近老同志、主动了解老同志、积极关心老同志,当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要加强能力建设,以争做“优秀老干部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为目标,深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政策运用、开拓创新和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和党务工作水平。要落实“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同时,注重关爱激励,真正重视关心老干部工作者,加强教育培养,加大交流使用力度,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全国和全省“双先”表彰大会,以及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更好地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浙江、“两美”浙江建设的强大力量,不断开创我省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看过在全省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会议发言稿】热点

【会议发言稿】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