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范文>实用范文>心得体会>读书心得

读《说穿》心得感悟

在这本主要集结了她的时尚专栏文章的《说穿》里,她饶有兴味地说起在巴黎逛 Le Bon Marché 顶楼针线柜台的乐趣,解读时尚从业者疯狂跳槽的原因,探讨如今广受追捧的“时尚博主”们如何上位,还带着读者跨入她一度就职的内衣设计公司的打样车间,从那两扇明亮的大窗户往外眺望……既有她非常个人的经验,也是对一段时尚历史的独特记录和思考。这是我读《说穿》之后的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很容易误会时髦是年轻人的专利,但衣服,真的要穿错很多次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今非昔比,曾经极为讲究手工与材质的服装产业渐渐沦为全球化的牺牲品,我们拿出母亲那个年代的衣裳倒像是在检阅一件艺术品,即使是上个世纪的普通水平竟也比如今的质素高出许多段位。原来,时尚根本不是华衣女郎一个勾魂夺魄的眼光,它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衍变的产业,一个名利战场。

我时常在想时尚产业为什么那么令人目眩神迷,不外乎在被包裹的华丽外衣下还藏着一群疯子艺术家和旷世财富,所谓“穿”,不过是一脚踏在单纯的人类审美中,另一脚却踩在名利的台阶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产物催生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行业。

虽然并不认为财富基础与品味有必然关系,但品味除了天生审美的浇灌,也要靠见识来成长,我想,作者必然不是一个穷人,甚至可以说她有不错的身家背景,能在那个年代自由游弋在大都市中,保持着文艺情怀,又追逐着独立艺术家的梦想。

每一个大都市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女子,像从台北到上海的许舜英,年纪轻轻就是时髦小姐,跨界,写专栏,事业风生水起,却每每有些另类到咂舌的见解,对服装更是挑剔到一塌糊涂,即使人到中年,也绝不会成为庸俗黄脸婆的其中一员,反倒是在岁月的磨砺上修炼出更锋利的灵魂,她可以凌驾于数十年的岁月之上云淡风轻说出你许久都未想清的事。

如今这个时代,奢侈品除了品牌塑造的价值,显然已不是当初那个样子,当我们渡过了品牌膜拜的荒.唐阶段,便会开始慢慢欣赏独立设计的好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与别人穿得一模一样。

即使不说作者在纽约时装圈所见到的秘闻,我们光看淘宝就能窥之一二,前几年红起来的原单外贸店和红人山寨店渐渐失去了受众,反而是自己找布料,自己独家设计的店铺广受好评,服装品牌的兴衰就在一念之间,短暂的风光不意味着长久的当红,最炙手可热的也会被人淡忘的一干二净,时尚圈的遗忘速度出奇的快。

从来不认为服装品味只是单纯的服装品味,它大概要经过其他元素的反复浇灌,无论是文学、音乐、电影还是其他艺术形式,没有灵魂的服装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这也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作者的跨界背景与英美文学译者的身份让她在观察时尚圈与服装界时有了新的感悟与体验,她在书中说的并不常常是服装,反而是华人在外国的处境,或是华裔设计师与中国制造的课题,这一些哲思远超普通时尚编辑的水准。

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她不卑不亢又直率的态度,她说:“穿衣服的尊严,不在于价格和LOGO,而应该在于它的质地、做工和对消费者有足够尊重的细节。

时尚转瞬即逝,唯风格不朽。无论是炙手可热的快时尚品牌还是危机重重的奢侈品老牌,或许都该好好想想,是时代成就了你们,还是你们在改变时代。

于晓丹在纽约做过十多年内衣设计,创办了自己的独立内衣品牌,同时她还是一位专业的翻译家和小说家。在这本主要集结了她的时尚专栏文章的《说穿》里,她饶有兴味地说起在巴黎逛 Le Bon Marché 顶楼针线柜台的乐趣,解读时尚从业者疯狂跳槽的原因,探讨如今广受追捧的“时尚博主”们如何上位,还带着读者跨入她一度就职的内衣设计公司的打样车间,从那两扇明亮的大窗户往外眺望……既有她非常个人的经验,也是对一段时尚历史的独特记录和思考。

翻阅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时尚圈外人的好奇心,也会逐渐发现令于晓丹感兴趣的不仅是衣服和配饰,更是这个行业里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她所看到的时装工业的内核——这同样值得时尚从业者一读。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读书心得】热点

【读书心得】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