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一般来说,考查内容包括法律,政治,经济,管理,科技,人文,公文以及时政。那么,公共基础知识考察内容有什么侧重点?
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一般来说,考查内容包括法律,政治,经济,管理,科技,人文,公文以及时政。在这几科中,对于法律的考查,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往年的考题中,还是会占20%左右的比例,而在整个法律的内容中,对于宪法的测查,对于民法的测查,对于行政法的测查,依然是重要内容,而刑法的测查,在有些年份里就比较重要。这一点,是和上一年国考题以及省考题一脉相承的。
在政治的测查中,包括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特理论中又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整个政治部分,对于哲学的测查是比较多的,包括对于哲学基本原理的测查,对于哲学中,相关原理在实践中应用的测查,都是比较多的。
其次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由于今年是建党__周年,对于党史部分的测查可能会提高比重,而在这部分内容中,会和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来出题。
再次,是对于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由于很大程度上,考生对这一部分关注的是很多的,相对来说,出题会少一些。而同时,会和时政结合来考,考查对于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对于社会,对于民众的意义。
在管理测查中,由于有一份专业试卷来测查这一部分内容,所以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试卷中,应该不会出这一部分的内容。
再次是经济,经济部分,由于目前通胀压力,以及一些经济波动,所以,对于今年的考题,很可能加大对经济的考查力度。那么,基础的经济理论,以及经济中的微观经济,宏观经济都可能作为考查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宏观经济会是重点,因为比较切合实际。及需要广大考生对于经济部分予以着重关注,以及和经济相关的时政,如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利率的上调等等。
再次是关于公文。对于公文的测查,难度相对来说较小。大多是对公文写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考生关注一些参考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识记性记忆。
最后就是对于人文知识的考查,会包括一些历史常识,地理常识,生活常识,或者科技常识类的内容,考生平时多注意下这方面的知识,予以即可。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是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掌握好每一个重点知识,打好基础,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天特为大家归纳了会计基础重点知识,助力大家一次通关会计考试,一举拿下会计证。
1、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 内部、未来信息)
3、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 ,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 人)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 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1、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 等。
2、 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 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 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 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 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7、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 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 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 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 相互通用。
1、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3、 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 减少为借。
4、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 方发生额合计) 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 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 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
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11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 原始凭证(单据) ,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 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 (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 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 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 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区分: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 差旅费报销单 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 、 日期、 单位和个人 、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 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 “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 时性
10、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1、 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 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 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 按照填。
↓↓↓↓↓下页更多会计基础重点知识↓↓↓↓↓#p#副标题#e#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 、 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 、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 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 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现金、银行日记账>) 、分类 账(总账、明细账) 、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 。 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 、活页账(明细账) 、卡片 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 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
5、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 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页末 3、 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 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 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 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 逐笔登记。
8、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 、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 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 、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 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9、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 、红字更 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 、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 额少记),以前年度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 “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1、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 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 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 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 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 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 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 额合计) 、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 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 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 2、单位撤并 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 责人调离) 局部清查(流动性大:1、现金:日记月结 2、银行:每月核对 3、存货:每月重点抽查 4、清产核资 5、单位主要负
重财物:每月清查 5、往来款:一年 1 至 2 次 )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清 点; 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 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 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 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赔偿: 其他应收 款) 现金 营 业 外 收 管理费用 入 固定资产 营 业 外 收 营业外支出 入 原材料 项目 盘盈处 理 盘亏处理 (赔偿: 其他应收 款) 管 理 费 管理费用 (正常) 用 营业外支出(非 常) 基他应收款(赔 偿)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年度、半年度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 ;右方 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 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 1 年。期满之后,应由 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 ,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 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 3 年、5 年、10 年、15 年、25 年。 3年 5年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15 年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 年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永久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 、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 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 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 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 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 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 一律不得销毁。( 重点定义: 1、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 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流入。 2、 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 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 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 5、 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其知识重点具体有哪些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2017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
33、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
34、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35、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36、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37、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38、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策。
39、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40、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41、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4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49、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
50、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
51、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
52、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53、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亦须选用公告。
54、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
5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56、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57、“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
58、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
59、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60、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哲学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1、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辩证法的观点。
6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6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65、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66、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7、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党的思想路线。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
69、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7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7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2、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3、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依法行政。
74、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75、各级政府中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办事机构。
76、分管政府某一方面行政业务的部门即职能机关。
77、对公务员的精神奖励不包括升职,包括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
78、国家公务员升职不包括晋升职称。
79、公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80、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两个主体。
8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
8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83、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市场监督。
84、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85、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程序性。
86、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向单位行贿罪。
87、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88、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
89、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0、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
9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92、“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这一观点符合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原理。
93、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庸俗进化论。
94、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95、概念、判断、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96、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7、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抽象的可能性。
9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99、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100、承认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是坚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辩证论。
下一页更多有关“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的内容#p#副标题#e#
10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10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03、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
104、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05、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6、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107、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10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109、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分权式。
110、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111、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112、精神文明要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方针。
113、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巡视员。
114、在我国,有8个非领导职务序列。
115、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领导职务层次。
116、立法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17、行政监督机关是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18、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双重领导制。
119、同一种社会关系应该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120、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也应考虑形势。
121、颁发营业执照属于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122、行政复议是特定行政的活动。
123、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辩证唯物主义。
1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5、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的观点。
12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27、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129、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130、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131、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13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133、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134、行政执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销、废止、变更。
135、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36、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审理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
138、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被告人无罪、被告人罪轻、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139、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引导作用、引导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140、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41、民事诉讼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
142、下列原则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143、份号适用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公文。
144、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145、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越级行文、多级行文。
146、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必须以科学分析为手段、以叙述、描写为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47、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是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纪要写成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
148、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包括请示、报告。
149、下列几组公文,既是行政机关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报告、请示、请示、工作报告。
150、收文处理标志所包括的项目有以下收文机关的名称、收文编号、收文时间档号几种。
151、拟写和制作公文、包括会简、审核、签发等。
152、收文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运转办理的情况、为查阅公文提供线索和论据、作为公文交接的凭证。
15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154、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15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静止中包含运动、运动时有静止的存在。
156、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内容和实质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前进性。
157、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推理、概念、判断。
158、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社会意识与意识主体的社会存在紧密相联、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统治阶级的意识。
15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表现是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
160、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
161、“所有制结构”这个概念是针对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成份而言的、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16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
163、根据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市场体系的特性具有统一性、开放性。
164、市场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强经济活力、调节经济结构。
165、“一国两制”的提出符合如下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
16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67、邓小平同志制定的“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是指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168、精简政府机构必须大力裁并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将其大部分改为经济实体、服务实体。
169、公务员考核应贯彻如下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依法考核。
170、在四种应回避的亲属关系中,如一方担任领导职务,另一方则不能在其担任的工作有监察工作、审计工作、财务工作、人事工作。
171、公务员工作回避的类型主要有:任职回避、地区回避、公务回避。
172、行政领导者作为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在决策活动中,必须掌握以下要求统筹兼顾,随机决断、权衡利弊,区别对待、发扬民主,尊重科学。
173、当代中国,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准确、合法、及时。
174、一般违法包括两种事实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175、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可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法律行为。
17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表现在享有权利和自由的主体非常广泛、权利和自由的范围十分广泛。
177、编制法的内容包括规定编制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权限、总结编制工作经验。
178、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对行政法规不服的、对国家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满的。
179、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有处罚规范制定机关与处罚执行机关分离原则、处罚法定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
18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181、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82、犯罪的特征有刑事违法性、阶级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183、新《刑法》规定渎职罪包括滥用职权罪、行政执法人员构私舞弊罪。
184、主犯包括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
185、公文对语句的基本要求是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意、句子成分搭配得当。
186、重要公文的签发者应是机关正职领导、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
187、议案的提出应严格遵守以下哪几种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188、属于收文处理过程的是拟办、批办、注办。
189、文件的特征通常表现在作者、文种、时间、地区等等方面。
190、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世界的本质、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
191、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有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19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193、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194、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195、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性质上同旧社会这类矛盾根本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
196、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19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因为它本身是这个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这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重要观点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它对建设实践起着先导奠基的作用。
198、我国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些有益的探索是毛泽东曾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社会主义与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内容是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200、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选择可分为促进竞争、反垄断的目标、限制竞争、促进规模经济的目标。
20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0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
205、公务员定期增资的途径有:晋升职务、晋升级别、增加工龄、工资标准提高。
206、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机关。
207、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构成。
208、下列情形下,公务员不得辞职涉及重要机密不满解密期;正在接受审查;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未满五年。
209、政务公开是公开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职能、职责;公开工作纪律;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用人、财务和分配公开。
210、传统经验决策的特点是过程简单、随意性大。
211、法的规范作用是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212、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产生,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同时消灭。
213、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14、可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215、可以成为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有法律允许的生产资料、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林木、文物、图书等。
216、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
217、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218、行政合同与其他合同比,有以下特征当事人一方必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行政合同纠纷通常通过行政法的救济途径解决。
219、行政确认的主要特征有是要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
220、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主体特征,即它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职能特征,即它是国家管理活动;法律特征,即它是法律行为。
221、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22、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223、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24、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225、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226、《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227、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228、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229、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230、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231、公文处理精简原则的内容包括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努简化公文的格式与语言表达;简化公文处理的程序、手续与方法;反对形式主义与文牍主义。
232、文件的签发主要有代签、会签、核签、正签。
23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2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否定是自我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否定是“扬弃”。
235、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获得成功,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表明: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
236、事物自我完善的哲学依据是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事物的自我扬弃。
237、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238、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239、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240、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标准。
24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作政策和措施。
2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这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决定的;它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243、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这三步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到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4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245、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所必需的数量化的、短期的、比较精确的政策指标有货币供应量;利率;基础货币;超额储备。
246、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有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企业兼并。
247、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创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基金用于保障特定当事人的生活消费,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收入调节手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局限于社会的某一部门或行业。
248、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调整消费结构的需要。
249、公务员申诉控告的内容有要求受理的权利,要求经济损失赔偿的权利;要求及时纠正原处理决定的权利;要求造成名誉损失的负责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权利;要求惩处责任人的权利。
250、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原则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合理、奖励得当的原则;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251、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是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社会与舆论监督。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知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务员考核中有个部分是公文写作,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中公文写作的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公文的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及其在格式上的安排。公文之所以要有一定的体式,主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方便。建国以来,为了摆脱旧的公文体式的影响,党和国家曾对公文体式作过多次规定和改革,从而使公文成为党政机关实施领导与管理的有力工具。
二、公文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问题,关系到公文本身的效用问题。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三、公文的文体是指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公文属应用文体,它除具有应用文体的一般特点外,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是公文文体的主要特点;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应当做到准确、简明、庄重、得体。
四、一份完整的公文由一些规定的数据项目构成,这些数据项目就是公文的构成要素,或称公文的组成部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结构的诸要素分为指定项目和选定项目。
五、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构成的数据项目在公文文面上所处的位置和书写的样式。公文讲求书面格式,这是公文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文章的重要标志.公文的书面格式在文面上一般分为文头、行文和文尾三个部分。
公文的文头部分包括公文格式代码、印制顺序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收文处理标记、发文机关版头、发文字号、签发人姓名等项;
公文的行文部分包括公文标题、题注、主送机关、正文、无正文说明、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机关印章与领导人签署、注释及特殊要求说明等项;
公文的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说明、页码等项。
六、公文的排版形式是指公文数据项目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是指公文的外观形式.公文的排版形式主要包括:公文版头设计、版面安摔、字体字号、字行字距、天地页边、用纸规格等。
七、公文的装订要求:公文一律左侧装订.一般采用线装、钉装或胶帖的办法。装订时,文件页码要折叠整齐,认真编排,注意不可错页漏滑页,以保持公文的完整。
八、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同一内容和形式的文件,在撰写印刷过程中,以及根据使用时的不同需要,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文稿和文本。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两种。同一份文件,根据它们的不同用途,可分为正本、副本、存本、修订本;一些法规性文件又有试行本、暂行本妁形式,同一内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为不同的文字文本。
看过“公文写作重点技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如果要考得好成绩就需要去学会归纳。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点归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试环节中占有举足新重的作用。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考情综述:
对哲学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学基本原理的定义、作用、内涵等。有些题目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直接考查考生对哲学原理的记忆能力,而是结合国内时政热点来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中的哲学”。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试环节中占有举足新重的作用。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考情综述:
此部分内容多与其它部分内容相结合进行考查。此部分内容往往作为背景知识出现,频率较高。
重点章节:
坚持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重点知识举例: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1)从根本上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16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扬弃了先分析后综合的传统科学方法,开拓了从整体出发,从事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认识把握事物的新方法。它要求人们综合地、系统地考察事物,并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向整体的最优化方向发展。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12、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1)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2)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3)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进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解决了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从而消除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僵死不变的形而上学缺陷;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作出了唯物和辩证法的解释,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p#副标题#e#
15、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3)科学实验:
1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18、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分为两种情形:(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和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范围内,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又是相对的。(2)失败和错误为正确的认识、为成功准备条件。
19、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一种意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其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之所以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是惟一的,真理多元性以认识的多元性取代真理的一元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实质上否认了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可能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20、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1)任何真理都具有不依赖于主体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绝对的。
21、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和条件性。真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2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神学史观、英雄史观、人道主义史观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23、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构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生产方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
24、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可分为:
按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按社会意识的结构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还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阶级心理是阶级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群体心理,民族心理也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群体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它们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类是各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它们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阶级服务。
2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26、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对立的实质就是一部分人能够占用另一部分人的劳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
27、国家、国体和政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政体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看过“16年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工具,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而且是事业单位考察内容。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重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重大国家事项,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决定重大国家事项,审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合宪、合法性,对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主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关,其主要职权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家、副、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戒严令,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件和重要协定。
(3)国务院。组成:、副、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副、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副、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常务委员会。
(4)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主席、副主席、委员。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三年。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主管理地方财政;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领域广泛,考生需要进行重点的汇总,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 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6、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9、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10、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系统论运用和证明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有力地驳斥了孤立、片面地认识事物的形而上学观点
11、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发展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3)科学实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
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部分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分别是: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本质上,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于国体不同,先后出现过奴隶主阶级专政等不同类型的国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相同国体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只有根据国体才能判明国家的性质,政体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p#副标题#e#
中国共产党简史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中共中央召开汉口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福建)古田会议决议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保持党和红军的先进性。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
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论十大关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从1956年到1966年"“”"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引发““””的导火线。
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是““””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十年““””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7年秋,在"“”"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
一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三方面建设”
(1)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
(3)作风建设。
3?发挥“三大优势”
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要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1)产权清晰(2)权责明晰(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
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1)商品市场。(2)金融市场。(3)劳动力市场。(4)房地产市场。(5)技术和信息市场。(6)期货市场。
1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纲领,起到补偿劳动者收入损失的功能。(2)社会救助。其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纲领。(3)社会福利。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是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纲领。(4)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特殊纲领。(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纲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以及履行工作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 政治
(1)考查的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概论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质与量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需求供给与均衡收入再分配政策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既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也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 法律
(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具体来说,考查法的概念、作用、法律渊源,宪法的重要法条,行政行为的基本知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开展,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同等,刑法中几个涉及公务员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刑罚等,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精准识记,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3. 行政管理
(1)考查的知识点: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过程、行政领导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综合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4. 人文和科技
(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日常生活百科等,知识点分布较散。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偶尔会出现多选和判断。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核考生的知识面。
5. 公文写作与处理
(1)考查的知识点:公文的特点、种类,常用公文的格式,常用公文写作、公文的处理。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选、多选、判断、公文改错(纠错)、公文实务、作文题。既考查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也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有的试题中还会考查事业单位概述、职业道德、环境保护和陕西省情等知识。
二、公共基础知识特点分析
根据近几年各地方的试卷命题情况,可以看出公共基础知识试卷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题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
事业单位的考试属于选拔性的考试,其考查目的之一是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的题量和内容一般是通过试题的数量来体现的,适当地增加试题的数量,才能使考试的内容更加全面,才能更客观地考查出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才能使考试更有意义,招聘的人才更有价值。近年来各地的试卷,试题都在80—100道之间,也有部分地区题目达到150道。这样就使得考试内容较好地覆盖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2. 题型多样,考试目标全面
任何一套较好的试卷,都应比较全面地体现考试目标,体现考生的实际能力。所以,题型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不同的考试目标要求,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试题来反映,当然,同一种试题,有时也具有多样化的目标功能。一般来说“选择题”具有考查记忆、理解、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功能;“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则具有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作用。从近几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试卷来看,都体现了题型多样性,考试目标全面性的特点。从题型的多样性来看,近几年出现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纠错题、简答题、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有的试卷用了5种题型,有的试卷用了7种题型,一般情况下用6种题型,充分表明了考试目标的全面性;从比例关系来看,在多数情况下,客观性试题的比重较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偏小,这说明试卷着重考查考生对有关社会问题的理解、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试题编制灵活,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测试的目标
作为选拔性考试,更加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也就是测试应试人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更应当突出此种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在近几年的试卷中体现得比较好。
(1)主观性试题“客观化”。传统的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是主观性试题,近几年这两种题型逐渐客观化了,基本形式就是先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然后依据给定的材料设置3—5道选择题,有的选择题答案就在材料之中,有的选择题则是对材料的拓展延伸,需要考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作答。
(2)内容要求“统一化”。也就是说,试卷的所有试题都做到了内容统一,一视同仁,没有出现让考生自由选答的试题。因为试题统一,就是标准统一,就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考生。如果试题不统一,难度和区分度都不相同,就很难对不同考生的情况进行比较。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难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好考试的重点知识才能更好地通过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重点总结有利于考生复习公共基础知识和通过考试,公共基础的知识重点可是有不少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01、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10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03、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
104、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05、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6、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107、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108、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是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
109、较为复杂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分权式。
110、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111、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112、精神文明要贯彻重在建设的方针方针。
113、下列职务中不属于领导职务的有巡视员。
114、在我国,有8个非领导职务序列。
115、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最高不能超过所在部门的领导职务层次。
116、立法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17、行政监督机关是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18、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双重领导制。
119、同一种社会关系应该同时由几个不同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
120、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适用法律时,也应考虑形势。
121、颁发营业执照属于义务性行政处理决定。
122、行政复议是特定行政的活动。
123、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辩证唯物主义。
1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5、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循环论的观点。
12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27、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2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129、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130、行政反馈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机制。
131、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13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光荣义务是依法纳税、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133、申请复议的条件包括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复议范围、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
134、行政执法的失效方式包括撤销、废止、变更。
135、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36、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审理对象不同、期限不同、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提起理由不同等。
137、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中的第三人。
138、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被告人无罪、被告人罪轻、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139、法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其作用具体体现为引导作用、引导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140、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41、民事诉讼适用回避的对象包括审判员和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
142、下列原则中,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养老育幼、互济互助原则、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属于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143、份号适用机密公文、绝密公文公文。
144、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145、有领导被领导关系的机关行文时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越级行文、多级行文。
146、调查报告作为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必须以科学分析为手段、以叙述、描写为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47、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是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纪要写成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
148、需要在首页标注签发人的公文文种包括请示、报告。
149、下列几组公文,既是行政机关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报告、请示、请示、工作报告。
150、收文处理标志所包括的项目有以下收文机关的名称、收文编号、收文时间档号几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笔试包括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占30分。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算法的执行效率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
B)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或语句)的条数
C)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1)C
知识点: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评析:算法的设计可以避开具体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但算法的实现必须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中提供的数据类型及其算法。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两个重要支柱。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算法在运行过程中需辅助存储空间的大小称为算法的空间复杂度。算法的有穷性是指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的步骤以后结束。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即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2)以下数据结构属于非线性数据结构的是________。
A)队列 B)线性表 C)二叉树 D)栈
(2)C
知识点: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评析:线性表、栈和队列等数据结构所表达和处理的数据以线性结构为组织形式。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这种线性表只能在固定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一个新元素只能从栈顶一端进入,删除时,只能删除栈顶的元素,即刚刚被插入的元素。所以栈又称后进先出表(Last In First Out)。队列可看作是插入在一端进行,删除在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在队列中,只能删除队头元素,队列的最后一个元素一定是最新入队的元素。因此队列又称先进先出表(First In First Out)。二叉树的数据结构是树型结构,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它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
(3)在一棵二叉树上第8层的结点数最多是________。
A)8 B)16 C)128 D)256
(3)C
知识点: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
评析:根据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第i(I>1)层上至多有2i-1个结点。得到第8层的结点数最多是128。
(4)下面描述中,不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________。
A)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B)自顶向下
C)注重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D)限制使用goto语句
(4)C
知识点:结构化程序设计
评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1.自顶向下:2.逐步求精;3.模块化;4.限制使用goto语句。“自顶向下”是说,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逐步求精’’是说,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作过渡,逐步细节化;“模块化”是说,一个复杂问题肯定是由若干稍简单的问题构成,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程序,也应对应若干稍简单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稍小的部分。
(5)下面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________。
A)对象、消息 B)继承、多态 C)类、封装 D)过程调用
(5)D
知识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评析: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对象、类、封装、继承、多态和消息等概念来构造、测试、重构软件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从对象出发,发展出对象、类、消息、继承等概念。
#p#副标题#e#
(6)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________。
A)可行性分析 B)需求分析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
(6)B
知识点:结构化设计方法
评析:软件开发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五个阶段。其中需求分析阶段常用的工具是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7)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________。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7)D
知识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评析: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3个阶段。本题中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和软件测试都属于软件开发阶段;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花费代价最大的一个阶段,软件工程学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降低维护的代价。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A)数据模型 B)DBMS C)软件工具 D)数据库
(8)B
知识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评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DBMS是负责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的软件。DBMS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实施对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用户使用的各种数据库命令以及应用程序的执行,最终都必须通过DBMS。另外,DBMS还承担着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工作,按照DBA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数据处理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的过程
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C)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是另一个关系的关键
字,则称其为本关系的外关键字
D)关系中的每列称为元组,一个元组就是一个字段
(9)C
知识点: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评析: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故选项A叙述错误;设计数据库的目的实质上是设计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实际关系模型,故选项B叙述错误;关系中的行称为元组,对应存储文件中的记录,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对应存储文件中的字段,故D选项叙述错误。
(10)下列模式中,_______是用户模式。
A)内模式 B)外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10)B
知识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评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外模式,或称子模式,或称用户模式,是指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结构,是用户看到的数据视图。模式,或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对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是所有用户所见到的数据视图的总和。外模式是模式的一部分。内模式,或称存储模式,或称物理模式,是指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的存储介质上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式的描述。
3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_______。
A)执行算法程序所需要的时间
B)算法程序的长度
C)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D)算法程序中的指令条数
(36)C
知识点: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问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评析:所谓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为了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一个算法的效率,在度量一个算法的工作量时,不仅应该与所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程序编制者无关,而且还应该与算法实现过程中的许多细节无关。为此,可以用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基本运算的执行次数来度量算法的工作量。
(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线性表是线性结构 B)栈与队列是非线性结构
C)线性链表是非线性结构 D)二叉树是线性结构
(37)A
知识点: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评析:根据数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相关联关系的复杂程度,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型: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如果一个非空的数据结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则称该数据结构为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所以线性表、栈与队列、线性链表都是线性结构,而二叉树是非线性结构。
(38)下面关于完全二叉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A)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
B)可能缺少若干个左右叶子结点
C)完全二叉树一般不是满二叉树
D)具有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l
(38)B
知识点: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
评析:这里考察完全二又树与满二叉树的定义及二叉树的性质。满二叉树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子结点(叶子结点)的二叉树。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而选项B是错误的。由定义可知,满二叉树肯定是完全二又树,而完全二又树一般不是满二叉树,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叙述。选项D即二又树性质(5),也是正确的。
(39)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_______。
A)程序的规模 B)程序的易读性
C)程序的执行效率 D)程序的可移植性
(39)B
知识点:结构化程序设计
评析: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足结构化程序清晰易读,可理解性好,程序员能够进行逐步求精、程序证明和测试.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40)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和必须具备哪些功能的阶段是_______。
A)概要设计 B)详细设计 C)可行性分析 D)需求分析
(40)D
知识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评析:通常,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能使用为止的整个时期都属于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的主要活动阶段为:
①可行性研究和计划制定。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开发目标和总的要求,给出它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口等方面的可行方案,制定完成开发任务的实施计划。
②需求分析。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定义,即准确地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编写软件规格说明书及初步的用户手册,提交评审。
③软件设计。系统设计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应该在反复理解软件需求的基础上,给出软件的结构、模块的划分、功能的分配以及处理流程。
④软件实现。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即完成源程序的编码,编写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等面向用户的文档,编写单元测试计划。
⑤软件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编写测试分析报告。
⑥运行和维护。将已交付的软件投入运行,并存运行使用中不断地维护,根据新提出的需求进行必要而且可能的扩充和删改。
(41)数据流图用于抽象描述一个软件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由一些特定的图符构成。下列图符名标识的图符不属于数据流图合法图符的是_______。
A)控制流 B)加工 C)数据存储 D)源和潭
(41)A
知识点: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评析:数据流图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来刻画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数据流图中的主要图形元素有:加工(转换)、数据流、存储文件(数据源)、源和潭。
(42)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应确定的是用户对软件的_______。
A)功能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性能需求 D)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42)D
知识点:结构化设计方法
评析:软件需求分析中需要构造一个完全的系统逻辑模型,理解用户提出的每一功能与性能要求,是用户明确自己的任务。因此,需求分析应确定用户对软件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43)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43)A
知识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评析:由于数据的集成性使得数据可为多个应JH=j所共享,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数据库与网络的结合扩大了数据关系的应用范围。数据的共享自身义可极大地减少数据冗余性,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存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所谓数据的一致性是指在系统中同一数据的不同出现应保持相同的值,而数据的不一致性指的是同一个数据在系统的不同拷贝处有不同的值。
(44)关系表中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_______。
A)元组 B)字段 C)属性 D)码
(44)A
知识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评析: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二维表是由表框架及表元组组成。在表框架中,按行可以存放数据,每行数据称为元组。
(45)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_______。
A)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B)模式设计和内模式设计
C)内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 D)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
(45)A
知识点: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评析:数据库设计可分为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分析数据问内存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抽象模型。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将E-R图转换为指定的RDBMS中的关系模型。
看过“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湖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缺氧死亡,但如果在沙丁鱼群中放入鲶鱼,沙丁鱼的死亡数量会大大减少,因为“性情急躁”的鲶鱼进入鱼群中会四处乱窜,使生性好静的沙丁鱼加速游动,不会缺氧而死,“鲶鱼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A、决策中应避免盲从 B、必要时应对利益进行取舍
C、不能忽视缓慢发生的危险 D、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更好地发展
2、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C、中国人民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3、下列历史事件中,说法正确的有()。
A、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
B、荀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中国古代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D、夏朝是由皇帝和炎帝共同建立的
4、下列关于经济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
C、经济处于繁荣时,税收自动增加,缩小社会总需求,可抑制经济
D、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供求关系和货币发行量直接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我国将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改革,放开竞争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这说明:()。
①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应交给市场
②政府必须随时干预市场
③公共产品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价格
④宏观调控是商品价格形成的基础
A、仅①② B、仅①③ C、仅①③④ D、仅②③④
6、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草酸可以除去衣服上的铁锈 B、冷冻食品用热水解冻效果更好
C、糖是人体热量的供给源 D、儿童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鲶鱼效应”应用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是指,在组织内部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等情况下,在组织内部挖掘或从组织外部引入一些不安于现状的人才,通过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整个组织的其他人员,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ABC。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是指社会运动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一个民族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具体地说:一是取决于民族利益,二是取决于国际交往,三是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D选项所述夸大了主体选择性,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BC。
3、【答案】A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统一文字。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主持统一文字,制定出字形固定、笔画省略、书写方便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A选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选项错误;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C选项正确;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C。
4、【答案】AC。解析: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A选项正确;纸币是货币符号,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选项错误;税收具有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内在稳定机制。当经济处于繁荣时,税收自动增加,缩小社会总需求,可以抑制经济过热;当经济处于萧条时,税收自动减少,扩大总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复苏。C选项正确;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货币价值、货币发行量不会直接影响价格。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C。
5、【答案】B。解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仅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6、【答案】B。解析:先把有铁锈的地方用凉水泡湿,然后用一粒草酸,一边蘸水,一边轻轻地擦,铁锈就会渐渐去掉,草酸擦过的地方必须用清水洗干净,免得草酸腐蚀衣服。A选项正确;高温热水会加速营养物质的流失,而且烹饪之后的口感欠佳。的方法是,提前将需要烹调的食品从冷冻室放入冰箱的冷藏室解冻。B选项错误;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经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C选项正确;氟是一把“双刃剑”,含氟量低对人体无生理作用,如果含量太高就会产生毒性作用。它会累及骨和关节,引起氟骨症和特种关节炎。若是长期摄人过量的氟化物,也会引起氟牙症。氟牙症是牙齿形成和矿化过程中摄人过量氟引起一种釉质呈白垩色横纹或斑块,重者釉质呈黄褐色,并出现凹凸缺损,以致牙齿变得丑陋不堪,所以给孩子用含氟的牙膏也要慎重。D选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看过“湖北省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023年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属于开放性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可以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归纳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卷面分数:满分为150分,也就是大家平时拿到的试卷及真题卷面分数。
报告分数:满分为120分,是卷面分数经过一定的公式换算得来的。
合格分数:如果按照150分满分来看,90分应该是及格线。而教资最后成绩换算为120分满分后,报告合格分数是70分。
大家最终在成绩查询系统里,查看到的最终成绩就是报告分数,合格分数为70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