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考点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公共基础知识中有宪法的内容。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试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答案: C
试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会
C: 全国人大及其会 D: 各民主党派
答案: C
试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C: 国家主席主持 D: 人大会委员长主持
答案: A
试题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职责
答案: C
试题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 B: 专门审判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 D: 特别审判机关
答案: A
试题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组织 D: 管理
答案: B
试题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 C
试题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会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大及其会
答案: D
试题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华侨代表 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答案: D
试题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答案: C
试题12: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有病 B: 年老
C: 丧失劳动能力 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 D
试题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 国家民族关系 B: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 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14: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 1954年 B: 1975年
C: 1978年 D: 1982年
答案: A
试题1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答案: C
试题1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试题1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答案: B
试题18: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
A: 全民所有制经济 B: 公共财产
C: 集体所有制经济 D: 计划经济
答案: B
试题1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行使。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 D: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共同
答案: C
试题2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 国防部 B: 国家主席
C: 国务院 D: 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 D
试题21:如遇非常情况,不能进行下届选举,由全国人大会以全体委员的()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延长本届任期。
A: 2/3 B: l/2
C: 3/4 D: 4/5
答案: A
试题22: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的第()部宪法。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答案: C
试题2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D
试题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工人阶级
C: 人民 D: 农民阶级
答案: C
试题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 群众团体 B: 国家政权机关
C: 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构 D: 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答案: D
试题26: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会
C: 全国人大及其会 D: 国务院
答案: A
试题27:依照现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或者代表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联名人数应为()。
A: 3人 B: 7人
C: 10人 D: 15人
答案: D
试题28: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
A: 国家的法律制度 B: 国家的经济制度
C: 国家的重要任务 D: 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答案: D
试题29: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确认民主制度,反映着()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A: 民族 B: 阶级
C: 政党 D: 宗教
答案: B
试题30: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A: 无产阶级专政 B: 民主共和政体
C: 多党派联合执政 D: 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D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试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你对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1954年宪法设置国家主席,1975年、1978年宪法对国家主席未加规定,改革开放后,为外交工作的方便,1982年宪法又设置了国家主席。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且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和驻外全权代表;外交权;荣典权。
(四)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
在任期届满前,国家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真题实例】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中公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副、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由此可知,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国家主席,答案为D。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性质和地位
中央军委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成和任期
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根据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委的每届任期为5年。但宪法没有对军委主席连续任职问题作出规定。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那么你公共基础知识宪法对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我国从( B )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 年 B、1988 年 C、1993 年 D、1995 年
2、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 C )
A、平等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迁徙自由
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
决 ( A )
A、不受法律追究 B、 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接受有关质询
C、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承担行政责任 D、 违反法律的要予以追究
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属于( B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6、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的权力属于( B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外交部
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 C )
A、 1 年 B、 2 年 C、 3 年 D、 4 年
8、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的权力属(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是指( B )
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
10、世界范围产生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B )的宪法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我 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 B )以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半年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议事原则是( D )
A、民主集中制 B、下级服从上级 C、民主协商 D、主席负责制
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 D )负责
A、 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体 B、 中共中央政治局
C、 中共中央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按其阶级本质可以分为( A )
A、无产阶级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 B、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C、 钦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15、在我国, ( A )年宪法确认国务院实行负责制
A、 1954 B、 1975 C、 1978 D、 1982
16、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C )力量
A、 依靠 B、 领导 C、 主导 D、 主要
17、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 B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1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的内容通常是由( B )规定的
A、 宪法 B、 选举法 C、 行政法规 D、 民事法规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C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21、我 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 D )
许可, 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A、 国家主席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C )
A、 国有企业 B、 乡镇集体企业
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2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的日常工作由( C )处理
A、 委__________员长 B、 秘书长 C、 委员长会议 D、 各专门委员会
2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有权予以( C )
A、 收回 B、 废除 C、 改变或者撤销 D、 发回重议
2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的权力属于(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国务院
26、我国现行宪法第135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 B )案件, 应当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
A、 民事 B、 刑事 C、 行政 D、 民事、刑事和行政
2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A )以法律规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国家( D )集体经济的发展
A、 鼓励、指导 B、 指导、监督和帮助 C、 帮助、指导 D、 鼓励、指导和帮助
29、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 最高人民法院
26、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 B )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A、 保护 B、 保障 C、 维护 D、 指导
27、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罢工自由 C、 人身自由 D、 宗教信仰自由
2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领导和监督 D、 统一协调
29、国家的性质是指国家的( A )
A、 阶级本质 B、 经济制度的性质
C、 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与否 D、 国家整体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0、( B )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31、下列属于《物权法》中所称“物”的是(C )。
A 外观设计 B 月球 C 商品房 D 大气层
32、下列财产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是(C)。
A 土地 B 房屋 C 矿藏 D 船舶
33、下列属于《物权法》所规定物权的是 (D )。
A 租赁权 B 人役权 C 永佃权 D 地役权
34、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
合同另有约定外,其生效时间始于(A) 时。
A 合同成立 B 不动产交付 C 物权登记 D 占有不动产
35、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A )。
A 更正登记 B 异议登记 C 预告登记 D 初始登记
36、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C )。
A 发生物权效力 B 登记机构认可就有效力 C 不发生物权效力 D 处分行为有效
37、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C )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A 一个半月 B 一个月 C 三个月 D 二个月
38、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A)。
A 确认权利 B 恢复原状 C 排除妨害 D 消除危险
39、对决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基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且占总人数的比例都在(B)以上的业主同意。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 C 三分之一 D 四分之一
40、国家出资的企业,由(D)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A 国务院统一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
C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
D 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
41、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所有权,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C )。
A 消灭 B 不发生转移 C 一并转让 D 可以分开转让
42、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 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B)。
A 为无主财产 B 归国家所有C 归拾得人所有 D 仍归失主所有
43、依我国物权法规定,下列属于用益物权的是(D )。
A 质权 B 典权 C 浮动抵押权 D 土地承包经营权
44、土地承包经营权自(C )时设立。
A 村委会通过 B 政府部门批准 C 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 D 登记
45、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C )。
A 自动终止 B 重新办理 C 自动续期 D 需要申请续期
46、依《物权法》规定,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取得天然孳息的是(A)。
A 用益物权人,当事人另有约定除外 B 用益物权人
C 所有权人 D 所有权人,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47、依《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自(A)时设立。
A 登记 B 合同生效 C 合同订立 D 批准
48、甲向乙借款,丙将自己所有的房屋抵押给乙,作为甲向乙履行债务的担保,在这一抵押
法律关系中(C )是抵押人。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49、质权自(A )时设立。
A 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 B 质押合同订立 C 债务履行期届满 D 出质人转移质押财产所有权
50、留置权人有权收取留置财产的孳息,孳息应当先充抵(B )。
A 债务 B 收取孳息的费用 C 利息 D 损害赔偿金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练习题及答案“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政治中的哲学部分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中很重要,那么你对哲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考点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认识(反映论、能动性、创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真理(客观性、具体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认识发展律(认识发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真理发展律(真理发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与相对)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c、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之宪法的概念、原则及宪法修正案该专题中,宪法的修正案是考试重点,那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之宪法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有: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基本人权原则;③法治原则;④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基本人权原则;③法治原则;④民主集中制原则【心思路老师提示:这是我国宪法的特色】。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涵盖多个层面的知识,需要考生做好考点总结,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考点1】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标题、主题词、正文
【考点2】越级行文是指下级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领导机关向更高的上级领导机关直至中央或上级机关可以跃过直属下级直接向最基层单位的行文。
【考点3】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是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之一,那么你对宪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确认民主制度,反映着()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单选题)
A、民族
B、阶级
C、政党
D、宗教
正确答案: B
2、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单选题)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C、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
D、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正确答案: D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单选题)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公共财产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 B
4、“人民”这一概念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单选题)
A、有不同的内容
B、有相同的内容
C、内容是不确定的
D、内容是从来不变的
正确答案: A
5、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的是:()。(多选题)
A、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
B、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有的民主
C、是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扩大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D、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正确答案: ABCD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先后制定颁布的宪法有()。(多选题)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正确答案: ABCD
7、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的干涉。 (多选题)
A、国家主席
B、行政机关
C、社会团体和个人
D、中央委员会
正确答案: BC
8、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先后制定颁布的宪法有()。(多选题)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正确答案: ABCD
9、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在我国大陆范围内,由()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多选题)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台港澳同胞
正确答案: ABC
10、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有()。(多选题)
A、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D、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ABCD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练习题目“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也是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内容之一,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10条之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A)。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D、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C)。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以法律规定
B、特别行政区政府以法律规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法律规定
3、在我国,有权确认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的,并将其不列入选民名单的组织是(B)。
A、同级人民政府
B、选举委员会
C、县级以上医院
D、选民小组
4、有权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会
C、 全国人大及其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5、我国宪法的修改须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A、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B、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6、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B)。
A、18岁以上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C、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7、公民是(B)。
A、是政治概念 B、是法律概念
C、不是政治概念也不是法律概念D、既是政治概念也是法律概念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哪项规定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审判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组成。
A、国务院 B、全国政协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家结构形式是(A)。
A、单一制 B、复合制 C、联邦制 D、邦联制
217、据04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省、市、县、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哪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为每届三年改为五年? D
A、省的人民代表大会B、市(含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C、县的人民代表大会D、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12、张家村与李家村毗邻,李家村的用水取自流经张家村的小河,多年来两村经常因用水问题发生冲突。2001年春,为根本解决问题,县政府决定将这这条小河的水流交给乡水的水管统一调配。张家村人认为:小河历史上就属于张家村所有,县政府无权将这条小河的水流交乡水管站统一调配。遂将县政府告上法院。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C
A、张家村告的有理,因为水流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政府无权收归国有
B、张家村告的有理,因为这条小河的河床属于张家村集体所有,这条小河里的水流当然她属于村民集体支配
C、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属于国家所有,政府当然有权调配河水的供应
D、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虽然属于张家村所有,但李家村人也应享有喝水用水的权利,为解决李家村用水问题,政府可以将水流供应统一调配
13、县A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三位候选人黄某、朱某和王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此为6250票、3500票和2600票。依照我国先举法的规定,谁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
A 、黄某 B、朱某 C、王某 D、三人均不得当选
14、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是? B
A、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3/4以上多数通过
B、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C、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1/2多数通过
D、全国人大出席会议代表的2/3通过
15、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D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16、务院常务会议组成人员是: A
A、、副、国务委员、秘书长
B、、副、秘书长
C、、副、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D、部长、副、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
17、某村有年满18周岁以上村民600人,其中有120名村民联名提出罢免村委员主任。
经村民会议投票表决,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罢免通过的最低认输要求?D
A、120人同意 B、121人同意 C、300人同意 D、301人同意黄某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前多长时间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C
A、七日B、十五日 C、一个月 D、二个月
19、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省一级人民政府有权审查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
B、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法规,报本级人大会和全国人大会备案
C、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受国务院统一领导,服从国务院,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D、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及其会负责,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报告工作
20、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的,由全体代表的通过 A
A、过半数B、2/3多数 C、3/4多数D、一致#p#副标题#e#
21、法律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C)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会议
22、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D
A、精神病患者无选举权
B、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的人无选举权
C、正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人时停止行事选举权
D、受拘留处罚的人准予行使选举权
23、宪法按表现形式分,其中有 C
A、刚性宪法, B、柔性宪法 , C、成文宪法 , D、社会主义宪法。
24、按历史类型划分宪法,其中有 A
A、资产阶级类型宪法, B、封建主义类型宪法, C、奴隶制宪法,D、民主宪法。
25、中国第一部资阶级宪法是 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坛宪法草案》,D、《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2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C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D、《1982年宪法》。
27、我国现行选举制度是采取 C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D、记名投票选举。
28、民族地方自治是以哪种民族公民为主组成自治机关 D
A、少数民族, B、多数民族 , C、汉族以外的民族,D、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
29、我国行政区划总是把什么放在首位加以考虑 D
A、发展经济建设需要, B、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
C、历史传统, D、便利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30、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C
A、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B、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
31、私营经济是一种什么经济 B
A、社会主义, B、存在雇用劳动关系, C、过渡性质,D、混合所有制。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是 A
A、不可能单一的,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D、不按资本。
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 D
A、一年, B、三年 , C、四年, D、五年。
34、国家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B
A、一届, B、两届, C、八年, D、五年。
35、国务院实行 B
A、委员会制, B、负责制, C、集体领导制 , D、党委负责制。
36、审计机关是 C
A、国家统计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37、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 A )
A、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 D、经济制度的改革
38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 C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瑞士
39、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做 ( C )
A、事后审查 B、预防性审查 C、附带性审查 D、事先审查
40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 A )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为基础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41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B )
A、即无产阶级专政 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 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42、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C )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国家所有制
4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 A )
A、爱国统一战线 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44、 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 A )
A、主导力量 B、领导力量C、核心力量 D、中坚力量
45、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 ( C )
A、法律上一律平等 B、立法上一律平等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46、在我国,享有申诉权的主体是 ( A )
A、公民 B、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C、人民 D、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
47、现行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 ( D )
A、国家的保障 B、社会的保障C、所在工作单位的保障 D、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48、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 ( B )
A、神圣权利 B、光荣义务C、权利和义务 D、神圣职责
49、新中国建立初期,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机关是 ( C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C、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D、政务院
50、现行宪法规定,处理全国人大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的机关是 ( D )
A、全国人大会办公厅 B、法制工作委员会C、专门委员会 D、委员长会议
51、现行宪法规定,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B、全国人大会以法律规定
C、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决定 D、全国人大和港澳立法机关协商决定
52、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中,依法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有 ( C )
A、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代表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
C、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
53、现行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会C、全国人大及其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54、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 B )
A、全国人大会 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55、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 ( C )
A、集体领导制 B、军委主席、副主席负责制C、军委主席负责制 D、委员对军委主席负责制
56、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 ( D )
A、民主集中制 B、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C、少数服从多数的合议制 D、行政首长负责制
57、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 ( C )
A、全国人大会决定 B、省级人大会决定C、法律规定 D、本级人大会决定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也是公共基础知识的组成成分之一,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单选题)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 C
2、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单选题)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职责
正确答案: C
3、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单选题)
A、有病
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
D、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正确答案: D
4、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单选题)
A、全民所有制经济
B、公共财产
C、集体所有制经济
D、计划经济
正确答案: B
5、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单选题)
A、国家的法律制度
B、国家的经济制度
C、国家的重要任务
D、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 D
6、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单选题)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会
C、全国人大及其会
D、各民主党派
正确答案: C
7、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单选题)
A、不同于其他法律
B、和其他法律相同
C、比其他法律宽松
D、比其他法律容易
正确答案: A
8、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是()。(单选题)
A、依法受教育
B、参加生产劳动
C、保护环境
D、依法纳税
正确答案: D
9、()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单选题)
A、宪法
B、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的规范性文件
C、法律
D、地方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 A
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多选题)
A、政府
B、国家
C、国家机关
D、社会
正确答案: BD
11、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单选题)
A、最高审判机关
B、专门审判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特别审判机关
正确答案: A
12、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是()。(单选题)
A、单一制
B、联邦制
C、邦联
D、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
正确答案: D#p#副标题#e#
13、国籍是指一个人作为某一个国家的成员的()上的身份或资格。(单选题)
A、法律
B、实际
C、血缘
D、政治
正确答案: A
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单选题)
A、少数服从多数
B、集体行使职权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平等原则
正确答案: C
15、国家象征包括()。(多选题)
A、国旗
B、国徽
C、国歌
D、首都
正确答案: ABCD
16、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单选题)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会
C、中共中央
D、全国人大及其会
正确答案: D
1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以法律规定。” (单选题)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特别行政区立法委员会
正确答案: A
18、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单选题)
A、国家的法律制度
B、国家的经济制度
C、国家的重要任务
D、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 D
19、人民法院是()。(单选题)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 C
20、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规范是()。(多选题)
A、民族地区的自治条例
B、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全国人大会制定的法律
正确答案: AC
2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单选题)
A、集体负责制
B、双重从属制
C、主席负责制
D、合议制
正确答案: C
22、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单选题)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
D、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正确答案: D
23、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单选题)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各级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 B
2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单选题)
A、不同于其他法律
B、和其他法律相同
C、比其他法律宽松
D、比其他法律容易
正确答案: A
25、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的代表所组成,具有极广泛的民主性,便于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便于联系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单选题)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直接或间接选举
D、选举或指定
正确答案: C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题库“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两科。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习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国家赞成的,可以做的;什么是国家反对的,必须做或者不该做的。这种作用就是法律的( )。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2、根据宪法和法律,哪一选项不正确?(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下列属于言论自由的是( )。
①在听证会上发言 ②向上级领导如实反映情况
③教唆他人破坏民族团结 ④侮辱诽谤他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在中国,公布国家法律的权利属于( )。
A、全国人大会
B、全国人大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家主席
5、某市举行的人大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 )。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
B、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两者平行、互不干涉的关系
6、甲开汽车到单位后,因疏忽忘记拔出车钥匙,被乙发现,乙发动甲的汽车刚要离开时,甲正好回来,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抢夺罪未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未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7、外国人在我国领域之外,但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按犯罪地的法律应受处罚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A、2 B、3
C、1 D、4
8、依照刑法中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的类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特定公职人员主体的是( )。
A、邮政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航空人员
D、军人
9、公司犯下下列哪些罪时,实行双罚,即单位处罚金,同时要求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员承担刑事责任?( )
A、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
B、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C、挪用公款罪
D、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10、某日,刘某因给朋友过生日而喝醉了。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刘某用刀捅死了前来劝阻其闹事的饭店服务员。下列关于刘某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刘某是在意识不清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因而不构成犯罪
B、刘某应负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C、刘某酗酒后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D、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某盗取其他网游玩家账号下的一批游戏装备,已涉嫌触犯刑法
B、乙某在网络游戏中向网游玩家出售虚拟货币,其所得属非法利益
C、丙某在某网游上的账号积分被网游公司清零,丙某对此享有诉权
D、丁某网游账号内虚似货币丢失,丁某可向法院主张追回虚拟货币
12、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
A、生产者 B、各种动产
C、监督管理机构 D、不动产
13、行政诉讼是由何种机关或团体来主持的?( )。
A、原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原行政行为的上级行政机关
D、人民检察院
14、根据公务员工作职责和提高素质的需要,对公务员应当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机关对新录用应当在( )。
A、录用后三个月内进行初任培训
B、录用后半年内进行初任培训
C、录用后一个月内进行初任培训
D、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
1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关于撤回上诉的说法正确是( )。
A、民事上诉人可以任意撤回其上诉,这是其有处分权的表现
B、民事上诉人在上诉被人民法院受理后就不能撤回上诉
C、民事上诉人只有在人民法院认定其上诉理由不充分时,方可撤回上诉
D、民事上诉人可申请撤回上诉,但是否准许,由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后做出裁定
16、工资:作为>劳动>报酬而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哪个不属于工资?( )
A、某农民工给老孙家搬了两车杂物,老孙给他50元钱
B、大学生小张在“麦当劳”打工,老板按每小时10元的标准付他报酬
C、某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按每月200元的标准给待岗职工发生活补贴
D、由于这个月保姆帮家里做了额外的工作,主人给她买了一套衣服作为报酬
17、张某与某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严重失职,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本人也受伤住院,该企业可否解除>劳动>合同?( )
A、不可解除
B、可以解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解除
C、 可以解除,在劳动行政部门同意后解除
D、可以解除,在事故发生后可以随时解除#p#副标题#e#
18、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 )。
A、 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B、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C、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D、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19、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劳动>者不缴费的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
D、工伤保险
20、每一个>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都要签署一份>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是( )。
A、协商一致的原则
B、平等自愿原则
C、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D。
解析:制定法律的机关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相同。依据《立法法》有关规定:(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故A正确。(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故B、C正确。(3)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故D不正确,因此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这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③④是违法行为。故本题答案为A。
4、【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副、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以中央国家机关为例,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务院以及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是由全国人大决定任命的。同时,全国人大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国家主席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对国家事务作出决定后予以宣布或执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宪法确定的,是基于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和相互制约的法理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限制行政司法机关的权力,防止因权力过分集中而产生腐败,因而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所必须的。
6、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抢夺罪、侵占罪、抢劫罪和盗窃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某虽然忘记拔出车钥匙,但此时汽车仍然是甲实际占有的,不属于遗忘物。因此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 B
解析:《刑法》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是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8、答案: C
解析:按照我国目前对公职人员的界定来说,仍属事业单位国企体制下的邮政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和军职人员皆属公职人员,而民航系统改革后,航空人员都被纳入企业系统,不属于公职人员范畴,因此选择C。
9、答案: B
解析:刑法分则中实行双罚制的罪分别是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故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酒后犯罪和正常人犯罪一样对待。醉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重或者从轻情节。另外,犯罪行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的。故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甲某构成盗窃罪,涉嫌触犯刑法。B项乙某向网游玩家出售虚拟货币,是正常的市场交易,其所得利益是合法利益。C项网游公司构成违约,丙某对此享有诉权。D项虚拟货币是一种商品,是法律意义上的物。可以向法院主张。因此,本题选择B项。
12、答案: ABC
解析: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从空间上说,该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商品生产、销售活动,包括销售进口商品。从主体上说,该法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用户和消费者以及监督管理机构。从客体上说,该法适用于各种动产,而不包括不动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3、答案: B
解析: 依照《行政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来主持。故选B。
14、答案: D
解析: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包括:
1、国家公务员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2、初任培训是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初任培训在试用期间进行,时间不少于十天。
3、任职培训是指对晋升领导职务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培训。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十天。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到职后培训,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
4、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培训时间和方式视工作需要确定。未经专门业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参加专门业务工作。
5、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培训进修。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天,也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培训的办法。
6、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和在行政机关内部晋升为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上一条规定接受培训。
7、经任免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培训综合管理机构批准,对组织人事部门在同一周期内组织的相同类型、相同科目的培训,可视实际情况在国家公务员培训中予以认可或免修。
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 D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故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 C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C项中的“生活补贴”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故不属于工资。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7、答案: B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39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其中第3项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张某在试用期内严重失职,因此该企业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但是第42条又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40条、第41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因此,该企业不能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需在规定医疗期满后方可解除。综上所述,B为正确选项
18、答案: C
解析:>劳动纠纷的定义要点是:(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2)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3)争执。在A选项中,房主与装修工人不符合(1),所以排除。在B选项中,两个企业不符合(1),所以排除。在C选项中,工人和用人单位因为加班工资发生争执属于劳动纠纷。在D选项中,工人和经理不符合(1)。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9、答案: 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0、答案: B
解析:劳动合同订立原则:(一)平等自愿原则。平等,即签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自愿,即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双方自己的意愿。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二)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各项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使双方的意见达到一致,而不能使用强加于人的和欺骗等手段。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密切相关和不可分割的,平等是自愿的基础,自愿是平等的体现,协商一致则是平等自愿的唯一表达形式。可见,协商一致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故选B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习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试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答案: C
试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会
C: 全国人大及其会 D: 各民主党派
答案: C
试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C: 国家主席主持 D: 人大会委员长主持
答案: A
试题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职责
答案: C
试题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A: 最高审判机关 B: 专门审判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 D: 特别审判机关
答案: A
试题7:上级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组织 D: 管理
答案: B
试题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 C
试题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负责。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会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大及其会
答案: D
试题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华侨代表 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答案: D
试题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答案: C
试题12:宪法规定,公民在()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有病 B: 年老
C: 丧失劳动能力 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 D
试题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 国家民族关系 B: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 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14: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 1954年 B: 1975年
C: 1978年 D: 1982年
答案: A
试题1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答案: C
试题1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试题1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答案: B
试题18: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神圣不可侵犯。
A: 全民所有制经济 B: 公共财产
C: 集体所有制经济 D: 计划经济
答案: B
试题1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行使。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 D: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共同
答案: C
试题2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 国防部 B: 国家主席
C: 国务院 D: 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 D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真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所制定,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总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不同于其他一般法律的特殊性: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的一般法律都不得抵触宪法;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准则;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总之,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一般法律的制定都必须根据宪法。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违宪。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高表现。
(二)宪法的作用
宪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巩固国家政权;第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第三,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四,宪法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第五,宪法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六,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第七,我国宪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为国家意志,由国家的力量予以推行,得到实现。这是我国宪法最重要的作用。
监督宪法的实施是对宪法实施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它包括: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监督国家机关、各政党、各团体、武装力量、企事业组织和公民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
宪法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和健全违宪审查制度。当代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大体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代议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例如英国;第二种模式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例如美国由最高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三种模式是由专门机构行使违宪审查权,如德国。我国自1954年宪法起,规定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可归入上述的第一种模式。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总结“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以及履行工作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点考点“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几乎是事业单位必考内容,它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重要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复习建议】法律部分的知识点非常多,记忆有难度,但是题目较简单,容易得分。特别注意的是:法律部分的出题重复度非常高,所以这部分的题库是复习重点,会有非常多的原题出现。虽然最近一两年法律部分的占分在降低,但是相对于其他模块而言仍然是占分比重较大的模块,仍然要重点备考。
管理:该科目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管理绩效、战略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管理原理
(1)管理的概念、研究对象及意义
(2)系统原理的含义、特征、内容
(3)人本原理的含义、实质、内容
(4)责任原理的含义及内容
(5)效益原理的含义、内容
2、管理功能
(1)管理功能的概念及分类
(2)决策的概念及特征
(3)科学决策的原则和程序、方法
(4)组织工作的概念、特点#p#副标题#e#
3、管理方法
(1)现代管理方法应具备的思想方法
(2)经济方法的概念、特点、作用
【重点】决策、组织、领导。
【复习建议】管理模块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难度不算大,考点比较集中。
公文写作: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文和常用事务文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熟悉公文的含义、特点、作用、分类以及公文的行文规范、语言规范、处理规范及其它相关知识;把握常用法定公文的含义、特点、种类及写作要求;把握常用事务文书的含义、特点及写作要求。
【重点】一般公文的格式、规范及写作。
【复习建议】公文部分在区县级的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察,知识点比较集中。
科技生活:
1.信息技术
2.生物技术
3.新材料技术
4.能源技术
5.空间技术
6.农业高科技技术
测试内容包括上述高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重点】今年国家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或科技方面的奖项。
【复习建议】科技生活部分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出题较多,在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相对较少,知识点非常零碎,但是仍然很重要。
人文历史:
【复习建议】人文历史的知识点比较杂,包含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等内容,但是从小学一直就在学习,所以平时积累很重要。
道德: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公民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认识理解,考查应试者的基本道德素质及修养。主要包括:了解道德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含义、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复习建议】职业道德部分不是所有地方都考,如果你所报考的考试大纲中有说明考的话,这里要重点看,其他没有特殊规定的可以简单了解即可。
国情省情市情: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我国和我省及各市的地理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基本概况的了解。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历史沿革
(2)民族文化、行政区划及人口
(3)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
(4)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部署
时事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对社会和事物的观察、思考和知识积累的程度。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包括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
【复习建议】时事政治是必考内容,非常重要,一般占5-10分,总结近一年的各地考试情况,分值不断增长,其中重要会议及重要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尤其重要,要特别注意。
事业单位知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认识了解。
【复习建议】事业单位知识包含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不是所有地方都考,如果您所报考的考试大纲中有说明考的话,这里要重点看,其他没有特殊规定的可以简单了解即可。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重要考点“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了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能更有机会通过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河北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三个代表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科学概念。
2000年5月,江泽民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基本结论。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又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具体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4.报告
(1)四化同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文化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4)八个坚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5)四个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学习服务创新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7)清正清廉清明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p#副标题#e#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是河北事业单位招考考试内容之一,考点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河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考点1】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标题、主题词、正文
【考点2】越级行文是指下级机关越过自己的直接领导机关向更高的上级领导机关直至中央或上级机关可以跃过直属下级直接向最基层单位的行文。
【考点3】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看过“河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等等,都是教师招考的考点,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
(一)法的概述1.法的概念。2.法的本质与特征。3.法的分类。4.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法与政治的关系;法与政策的关系;法与道德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社会主义民主概念。2.社会主义法制概念。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4.依法治国。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1.法的制定的含义。2.我国制定法的基本原则:以宪法为依据,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从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持法的稳定性、连续性与法的及时立、改、废相结合。3.法的制定权限。4.法的制定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5.法的实施。6.违法及其责任。7.法律的实施监督:法律实施监督的含义;法律监督体系。
(四)宪法概述1.宪法的概念与主要特征。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国家性质。3.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与分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4.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5.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6.国家象征。
(五)我国宪法的基本制度1. 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的含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的含义;我国选举制度主要内容。3.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含义;我国《宪法》规定的经济制度的内容。4.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含义;我国《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的内容。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6.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概念。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七)刑法概述1.刑法的概念。2.刑法的分类。3.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4.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对地域的效力;刑法对人的效力。
(八)犯罪1.犯罪的概念与特征。2.犯罪构成的概念。3.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有组织的共同犯罪。5.单位犯罪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6.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九)刑罚1.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2.刑罚的种类:主刑;附加刑。3.刑罚的运用:量刑;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减刑;假释;追诉时效。
(十)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
(十一)民法概述1.民法的概念。2.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合法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权利不得滥用。 3.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4.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民事权利的概念;民事权利保护的含义;民事义务的概念;民事义务的分类。
(十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与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1.自然人: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法人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3.民事法律行为。4.代理: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代理的种类。
(十三)民事权利1.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所有权的主要类型;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财产共有权。2.债权:债的概念和特征;债的发生;债的担保。3.人身权:人身权的概念;人身权的法律保护。4.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5.财产继承权。
(十四)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1.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民事责任的分类;民事责任的方式。2.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与种类;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十五)行政法概述1.行政法的概念。2.行政法律关系及其特征。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十六)行政行为、行政程序与行政复议1.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2.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3.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含义;行政程序的制度。5.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含义;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
(十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赔偿1.行政违法。2.行政赔偿。3.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十八)经济法概述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3.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十九)经济组织与市场管理法1.公司法律制度。2.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律制度。3.合伙企业法律制度。4.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5.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6.证券法律制度:证券的概念;证券的种类;证券发行制度;证券监管制度。7.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概念;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及争议解决方法。8.票据法律制度:票据的概念;汇票、本票和支票及涉外票据。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二十)宏观调控与社会保障法1.宏观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2.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4.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的概念;税法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常见税种。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6.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法的含义;失业及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与优抚安置。
(二十一)诉讼法学概述1.诉讼:诉讼的概念与种类。2.诉讼法的概念。3.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共有原则;民事、行政诉讼法的共同原则;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二十二)诉讼管辖1.管辖的概念。2.刑事诉讼的职能管辖。3.民事诉讼主管。4.行政诉讼主管。5.级别管辖:级别管辖的概念;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6.地域管辖:刑事诉讼地域管辖;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7.共同管辖。8.协议管辖。 9.裁定管辖。
(二十三)诉讼参与人与强制措施1.诉讼参与人概述。2.刑事诉讼当事人。3.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当事人。4.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5.其他诉讼参与人。6.强制措施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二十四)诉讼证据与诉讼程序1.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2.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保全。3.举证责任。4.诉讼程序含义;起诉;审判。5.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提起诉讼;审判。6.民事诉讼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7.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
(二十五)期间、送达与执行1.期间:期间的含义;期间的计算;期间的耽误;期日。2.送达。3.刑事案件的执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的执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的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判决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判决的执行;徒刑缓刑的判决的执行;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判决的执行;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判决的执行。4.民事案件执行:民事案件执行的概念;民事执行程序的启动;执行担保;执行和解;执行中止。5.行政案件的执行:行政案件执行的含义;行政案件执行的法律特征。
看过“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