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冰蚀地貌怎么形成的【汇编2篇】

你对冰蚀地貌有多少了解?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下面由读文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冰蚀地貌的相关知识

冰蚀作用的原理

冰川活动破坏组成 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称刨蚀作用。 冰蚀包括掘蚀和 磨蚀两种作用方式,而几乎没有溶蚀作用。冰床附近的冰体因受挤压,融点降低融化成水,渗入下伏冰床的裂隙或孔隙中,水体因压力降低而冻结。

随冰体和融水的反复融化和冻结,它们的体积反复收缩和膨胀,致使组成冰床的基岩或土体发生崩解。崩解的碎屑(包括原来的碎屑)又会被再冻结,并入冰川中,并随冰川迁移。以后新鲜冰床继续重复遭受上述作用,不断加深拓宽,这种作用称为掘蚀。

发育于降水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下的温冰川(海洋性冰川)和发育于降水量小的大陆性气候下的冷冰川(大陆性冰川),掘蚀作用的强度有明显差异。前者的温度以接近融点为特点,其底部融水充沛,掘蚀作用特别强烈;后者的温度以低于融点为特点,其底部融水贫乏,掘蚀作用极弱。

此外,冰川在运动途中,因自身产生的强大挤压力,所挟带的岩屑对冰床进行研磨,使基岩床面和岩屑都遭受磨损,这种作用称为 磨蚀。因温冰川的掘蚀作用比冷冰川强烈,其底部挟带的岩屑较多,此外,它可沿冰床滑动,所以温冰川的磨蚀作用比冷冰川强烈。

冰蚀作用可以塑造出一系列特殊地貌。在 山岳冰川地区最常见的冰蚀地貌有: 横剖面呈U型的冰川谷,状如围椅的冰斗,金字塔形的角峰,山脊薄如刀刃的刃脊,光滑平整并具有多组刻痕的冰溜面,以及状似伏于地面的羊背的 羊背石等。

看过“冰蚀地貌怎么形成的”

冰蚀地貌怎么形成的

由冰川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象磨石一样不断锉磨冰床。由于 冰川本身各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表面快、底部慢、中间快、两侧慢)。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的运动速度也有差别,它们彼此之间也会互磨。刨蚀的结果使冰川 砾石和冰床表面产生冰擦痕和磨光面。

由此形成了冰蚀地貌。


冰蚀地貌怎么形成的

冰蚀地貌之冰斗

是山岳冰川最典型的冰蚀地貌,冰斗位于冰川的上部,呈半圆形的剧场形状或圈椅状,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冰斗底部是一个洼地。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洼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

这种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状的冰斗。

山地冰川源头的漏斗状聚冰盆地。是寒冻风化、冰缘作用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结果。其底部较深,四周岩壁陡立,一侧冰川出口处有高起的冰槛。与浅盆状的雪蚀凹地明显不同。冰斗的形成与雪蚀作用有关,其前身往往是雪蚀凹地。

因雪线附近常年积雪,雪的补给丰富、冰斗均分布于雪线附近,故冰斗的分布高度,在同一地区都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均匀地向某一方向变化(升高或降低)。不同时期形成的冰斗高度,随雪线高度不同而异。在同一山地,通常有冰斗成层排列的现象。这是鉴别古雪线的位置及其变化的主要证据之一。雪蚀凹地同积雪有关,而雪线的存在与山地地形条件和坡向有关,故它们的分布是不规则的。

冰蚀地貌之刀脊和角峰

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逐渐变成刀刃状山脊,称为刃脊。几个冰斗所夹峙的山峰逐渐变成尖锐的金字塔形角峰。

相关阅读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自然科学知识】热点

【自然科学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