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力度降准”渐松信贷投放,招行流动性配置更为宽裕【推荐4篇】
2015年4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
1.对招行流动性的影响
短期来看,降准释放的准备金将形成增量备付,对4月下旬新股退款以及年度汇算清缴期间的流动性缺口形成直接对冲。中长期来看,降准后市场价格的下行将带动招行同业融资、CD发行等负债成本继续走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票据融资回表压力。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汇率改革的加快,本外币市场联动的效应日趋明显,需及时检讨当前的外币资金管理策略,适时调节外币FTP曲线,引导外币贸易融资的投放以及控制大额外币存款的吸收。
2.对招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本次降准时点合乎招行的预判,幅度却超出预期,对全年净利息收入带来正面贡献。若央行降息政策尾随而来,降准形成的净利息收入正面影响将被降息对冲。
3.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保守估算本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规模将在1.2万亿元以上。其中:普降1个点约释放资金1万多亿元;定向多降部分释放规模大约在2-5千亿元左右。受此影响,预期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将相应走低,短期内央行MLF、SLO等短期工具的操作节奏将会适当放缓。
本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释放不但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从而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升债券资产配置的意愿,为加速推进万亿政府债置换工作铺路。
本轮降准后,全年基础货币的流动性缺口已基本填满,若非出现外汇占款下降趋势继续恶化或发生不可控的金融风险等情况,后续进一步降准的空间将收窄。若后期经济总需求难以提振,企业融资成本无法切实降低,则未来再次启用降息工具的可能性会更高。
4.降准背景
不难看出,央行此次降准与周五考察国开行与工行时关心的重点遥相呼应。此次央行1%的普降辅以0.5-2%的定降为2008年11月以来录得的单次最大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幅度,央行以出乎市场预期的程度进行数量宽松,符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从经济形势来看,2015年一季度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表现均不乐观,GDP按可比价格算同比增长7%,创6年来新低,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如从平减指数角度看同比则仅为5.8%,罕见出现负增长;投资、消费、贸易三驾马车全面熄火,3月的工业增速也较2月出现大幅下行,各项指标均未见触底反弹的迹象。宏观经济增速仍然存在着进一步下行的可能。要达到稳增长保就业的目标,仍需坚定的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资金成本来看,虽然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降息降准各一次,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缓慢,理财及资本市场对资金的分流使得商业银行的实际资金成本不降反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存准率依旧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即便央行已轮番使用MLF及SLO等短期工具,仍无法充分满足商业银行长期运用的流动性需求,信贷投放意愿受抑。两方面因素均使得央行的政策意图未能有效传导与实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从数量需求来看,一季度外汇占款余额为26.8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521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自2014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加大以来,外汇占款下降趋势已不可逆转。此时动用长期数量调控工具能有效稳定人民币币值预期,并直接对冲外汇占款下降损失的本币流动性。
从时机选择来看,选择在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前降准,可基本对冲因存保制度实施带给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也符合招行此前的政策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