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原因大全

造成内照射的原因(推荐五篇)

照射放射病主要通过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而引起的,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后随血液循环分散到组织器官,引起机体损伤。下面读文网给大家分析造成内照射原因

内照射的基本内容

通常对γ放射物质来说,因其射线的射程长,与外照射并无多大差别,而对于释放β和α射线衰变的核素,将会引起生物体内极高能量的局部吸收,致使内照射产生特异的生物学效应,所以这种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或细胞内的分布)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虽然照射剂量的生物学半衰期是由危险性核素的周转率(turn over)、排出速度和物理半衰期决定的,而内照射还包括一个特有的时间因素。同时,放射性元素进一步蜕变产生的影响(亦称蜕变效应transmulation effect)也是与照射作用密不可分的。因为这些特性的存在,使内照射和外照射的状态不同,所以研究方法也不尽一样。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看到了与骨视和α放射性核素造成的身体伤害与由于3H和14C这样的物质参入生物体内为重要分子而引起的细胞损伤和 癌变。

造成内照射的原因

内照射放射病主要通过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而引起的。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后随血液循环分散到组织器官,引起机体损伤。通常通过胃肠道食入被放射性污染的饮食进入体内、通过呼吸道侵入、正常皮肤和伤口等导致该病。

内照射如何治疗

(一)减少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1.脱离放射性核素接触

2.皮肤和伤口去污染

可参考《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WSlT 186-1999)处理:

(1)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应遵循的原则:①应尽量洗消干净,但应该避免过度的去污处理而损伤皮肤,以免促进放射性核素的人体吸收。②应尽量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和播散。③对可能发生的体表污染应及时进行测量,并尽可能地确定污染放射性核素种类,尽早采取去污措施。④对人体体表创伤部位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处理应优先于对健康体表污染的处理。⑤禁用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有机溶剂,浓度较大的酸、碱溶剂和刺激性强的溶剂。

(2)健康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处理:①对可能污染的体表进行认真测量和记录,以确定放射性核素污染类别、核素和水平。②用温水加中性肥皂或洗涤剂冲洗或用软毛刷刷洗污染皮肤,并遵循以下顺序:先污染轻部位后污染重部位,由身体上面到下面,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和腔隙部位的清洗,重复进行2~3遍。③初步清洗后,对残存污染的部位,宜针对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污染采取专用上污剂清洗。如对稀土元素、钚和超钚元素的污染,可用1%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的酸性溶液(pH=3~5)或稀盐酸溶液(pH=1);对铀污染宜用1. 4%重碳酸钠等渗溶液;对难以去除的不明放射性核素污染则可采用5%次氯酸钠溶液,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肥皂,或6.5%高锰酸钾水溶液刷洗或浸泡后再用新配制的5%亚硫酸氢钠溶液(10%~20%盐酸羟胺溶液)刷洗脱色。④眼或口腔污染时,应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鼻腔污染,可剪去鼻毛再用棉签擦拭,必要时向鼻咽部喷洒血管收缩剂,并用生理盐水含漱口腔。⑤剪除污染的毛发,对仍未能去除的局部污染宜用对皮肤无刺激的湿纱布或胶条封盖,以保护皮肤并避免污染扩散。⑥为便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去污处理,可使用专供放射性核素外污染去污用的“体表洗消去污药盒”。

(3)创伤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处理:①尽快用蒸馏水或大量清水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更好,但不要因等待等渗溶液而延误时间。对稀土元素、钚或超钚元素污染的伤口,宜用弱酸性pH等于3~5的Ca-DTPA溶液冲洗。②必要时可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伤口清创,清除污染和异物。对刺破伤位于深部的污染物,要进行多维探测定位以便取出。对撕裂伤则要清整伤口,每进一刀,应更换刀片,并测量污染程度,避免因手术器械导致的污染扩散。③严重伤口污染,应留尿样分析放射性核素或作人体整体测量。④对钚和超钚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污染,术中要用Ca-DTPA 1g和2%利多卡因1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冲洗;对一切清除的组织、纱布和初期冲洗液均应留存作取样分析;对锶污染伤口,可在创伤部位撒布玫琮酸钾;对含可转移性放射性核素的严重伤口污染者,可静脉应用螯合剂。

对体表污染测量及去污效果要作认真记录;对严重创伤污染,特别是高毒性放射性核素的污染者,需作长期随访观察。

3.减少呼吸道吸收

用棉签拭去鼻腔内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剂,然后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咽部。

4.减少胃肠道吸收

首先进行口腔含漱、催吐、洗胃,放射性核素人体3~4小时后可服用沉淀剂或缓泻剂。对某些放射性核素选用特殊阻吸收剂。如137铯服用亚铁氰化钾(普鲁士蓝);90锶服褐藻酸钠;放射性碘内污染时服用稳定性碘,成人一次100mg(相当碘化钾130mg),于摄入放射性碘后立即服用防护效果最佳,最迟应在放射性碘进入体内6小时内服用。对锕系和镧系核素内污染口服适量的氢氧化铝凝胶等。

(二)加速放射性核素排出

1.应用络合剂

选用合适的络合剂,尽早用药,以静脉点滴效果为佳。特别注意因促排而加重肾脏损伤的可能性,必要时应在肾脏损伤极期到来之早期促排。主要有:

(1)二乙烯三胺五醋酸三钠钙(CaNa3 -DTPA)或锌钠盐(ZnNa3 -DTPA) 对锕系元素(239 Pu、241Am、252CF等).镧系元素(140La、144Ce、147 Pm)和90Y、60CO、59Fe等促排效果明显,对60Co、65Zn、95Zr、238U、232Th也有一定的促排效果。

(2)喹胺酸(Quinamlc Acid,QA)

对234Th、36Zr、l47Pm、144Ce、239Pu、238U等皆有显著的促排效果。

(3)碳酸氢钠碳酸根对铀酰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通过肾小管的铀量增加,因此在铀中毒时给予碳酸氢钠有利于体内铀的排出。

(4)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 商品名Unithiol.对210 Po有较好的促排效果。

(5)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 可加速210Po、147Pm、144Ce等核素的排除。

(6)S186(酰胺丙二膦) 选择性地与锶离子络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迅速经由肾脏随尿排出,有明显的促排锶的效果。

2.增进水代谢

3H进入体内时,可大量饮水(3~4L)或输液,可使尿中3H排出量增加10~20倍。

3.增进骨质代谢

对亲骨性放射性核素(锶、钡、镭等)内污染,可早期给高钙饮食或钙剂,利用钙对这一类放射核素的稀释和竞争作用,达到减少核素吸收和在骨内沉积的目的;中毒2周后,再用低钙饮食配合脱钙疗法(脱钙疗法可用副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实现)。以上方法有助于使沉积于骨的放射性锶、钡、镭等释放到血液,随尿排出。

(三)综合治疗主要是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对症处理。

辐射损伤机理

核辐射有足够的能量引起物质电离,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可能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损伤,表现出各种生物效应。通常所说的辐射损伤,就是指电离辐射所引起的各种生物效应的总称。

人体中70%是水,25%为高分子,5%为低分子,因此人体细胞主要由水组成。按照电离损伤水的活化学说,在水中电离将使分子发生变化并会形成一种对染色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种损伤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显示出临床症状。

产生辐射损伤的过程非常复杂,通常可分四个阶段:

① 最初物理阶段(仅持续约10-16 秒),辐射能量于瞬间沉积在细胞内并引起电离辐照

② 物理—化学阶段(持续约10-8 秒),在第一阶段产生正负离子与其它水分子等作用形成一些新的产物,这些产物中,H、OH、H2O2、HO2 或为活跃的自由基,或为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活泼。

③ 化学阶段(持续几秒钟),反应产物作用于细胞的有机分子,自由基和氧化剂可能破坏构成染色体的复杂分子。

④ 生物阶段,这个阶段时间变化可从几十分钟到几十年,由所受剂量大小和特定症状而定。上述物理化学变化可导致细胞早期死亡、阻止或延迟细胞分裂,细胞永久性变形等。

以上细胞受损导致了辐射对人体的效应。这些效应分为二类:一类为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称躯体效应,如放射病、白内障、辐射诱发的癌症等;另一类为出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

能量很高的辐射,还会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高分子,破坏它们的分子链等,在辐射损伤中,这类情况较为少见。

2、随机性效应与非随机性效应

受照剂量超过某一阈值时(即核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标准),出现某些辐射早期效应、生育障碍、造血障碍、皮肤的良性损伤以及放射性白内障等表现,其效应的严重程度受照射剂量大小而异,为非随机效应。

某些损伤发生的几率与受照剂量大小成线性关系,不存在发生的阈值剂量,如癌症、遗传效应等。它可以理解为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不存在中间状态。为随机性效应。

3、外照射与内照射

外照射与内照射是相对而言的。

外照射是辐射源处于人体外部所产生的照射,只有在人体处于辐射场中,辐射才会对其发生作用,当离开辐射场时,便不再接受照射。内照射是人体摄入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所产生的照射,人体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有吸入、食入、医疗诊治以及由于伤口沾污进入体内等。

特别提醒:外照射可以远离躲避、清洁清除。但一旦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那就一天24小时受照射,那对人体危害就很大了!

猜你感兴趣:

内照射如何预防

(一)作好职业卫生培训,认真学习和贯彻放射卫生的法规法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辐射防护。

(三)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应实时的监测和预报。

(四)编制应急预案,保障应急设备齐全、有效,并有专人负责。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原因大全】热点

【原因大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