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生活百科>节日知识>其它节日

2017年入伏时间是哪一天_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合集17篇)

2017入伏时间什么时候?入伏是三伏天的第一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三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那么今年入伏是什么时候几月几号?2017年入伏时间是哪天?下面请随读文网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的入伏时间表吧。

入伏时间计算方法

1、记住两条

(1)入伏的日期最早在7月12日,最晚在7月21日。

(2)平年入伏的日期只能是上一年入伏日期提前或延后5天;闰年入伏的日期则是上一年入伏日期提前6天或延后4天。

入伏时间计算方法2、提前还是延后

(1)以保证所要推算的日期在7月12日到在7月21日之间为准;

(2)具体地说,如果今年是平年的话,并且已知去年的入伏日期是17日或18日或19日或20日或21日时,那么,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比去年的入伏时间提前5天;若已知去年的入伏日期是12日到16日,那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比去年的入伏时间延后5天 ;

如果今年是闰年的话,并且已知去年的入伏日期是18日或19日或20日或21日时,那么,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比去年的入伏时间提前6天; 若已知去年的入伏日期是12日到17日,那今年的入伏时间就比去年的入伏时间延后4天。

入伏时间计算方法3、举例

(1) 知道今年入伏时间推算明年的入伏时间

例1

因为2008年入伏日期是7月19日,而2009年是平年,所以2009年的入伏日期应该是将19日提前5天,即7月14日.(如果延后5天就是24日,超出了入伏的最晚日期21日);

例2

因为2009年入伏日期是7月14日,而2010年是平年,所以2010年的入伏日期应该是将14日延后5天,即7月19日(如果提前5天就是9日,超出了入伏的最早日期12日); 显然,2011年的入伏日期又是7月14日;

例3

因为2011年入伏日期是7月14日,而2012年是闰年,所以2012年的入伏日期应该是将14日延后4天,即7月18日(如果提前6天就是8日,超出了入伏的最早日期12日);

例4

如果已知2023年入伏日期是7月21日,而2024年是闰年,所以2024年的入伏日期应该是将21日提前6天,即7月15日(如果延后4天就是25日,超出了入伏的最晚日期21日);

(1)两年间“庚日”的关系

平年 如果已知今年7月19日是庚日,就很容易推算明年7月19日前后哪天是庚日了。是这么考虑的:因为明年2009年是平年,所以, 今年的7月19日到明年的7月19日共365天,就是说,明年的7月19日的前第5天和后第5天都是庚日.这样,只要把19减去5或加上5即可,就是说,明年7月14日和7月24日都是庚日.

闰年 如果已知2007年7月15日是庚日,问2008年7月15日前后哪天是庚日。因为2008年是闰年,所以,2007年7月15日到2008年7月15日共366天。这样,就不是减去5或加上5了,而是减去6或加上4了,即2008年7月9日和7月19日是庚日。

(2) 多年间“庚日”的关系

比如,已知2008年7月19日是庚日,问2020年7月19日前后哪两天是庚日。按照前面的分析,只要搞清楚2008年7月19日和2020年7月19日相差多少天就好办了,这当然很容易算出。

笨方法是:逐年的天数相加(这里略去);

改进的方法是:因为2008年与2020年相隔12年,且其间有3个闰年(要注意的是,2008年这个闰年不算在内,这是因为闰年多出来的1天2月29日在7月19日之前),这两年相差的天数是:365×12+3=4383,只需考虑个位3。

更简便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只需考虑个位,一年相差5,相隔12年,且其间有3个闰年,于是有:5×12+3=63,同样只考虑个位 3。

这样,2020年7月19日的前第3天和后第7天即7月16日和7月22日都是庚日。

下页查看>>>入伏吃什么对身体好#p#副标题#e#

2.瘀血之人,此时正好化瘀。

血液是液体,温暖则通畅,寒冷则凝滞。所以受寒是瘀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夏天,血脉开张,血液循行加快,此时,最有利于活血化瘀,将体内的瘀血彻底化掉。

比如,此时,可以每天服用:三七粉1克、西洋参粉1克、丹参粉1克。温水冲服,每天两次,我母亲管这叫“老年三宝”,有人说这是“三参粉”,可以活血化瘀,在这个季节,更加有助于瘀血的。

2017年入伏时间表

2017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2017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时间如下,共30天

2017初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庚辰

2017中伏时间:2017年7月22日庚戌

2017末伏时间:2017年8月11日庚午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从2017年7月18日开始到8月17日结束。

4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5庚、三伏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6.气虚之人,在这个季节要尤其注意补气。

为何气虚之人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呢?

因为夏天出汗过多,中医里面有个理论,叫“气随汗脱”,意思是:当出汗过多的时候,气也会跟着跑掉,也会导致气虚的。这个理论的基础是:“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而血是气的载体,如果失血过多,或者出汗过多,都会导致气的流失。

夏天出了大汗以后,我们会感觉自己浑身无力,软绵绵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气虚之人,在夏天,需要补气。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单纯补气,还会出现燥热的情况,所以,先天往往是气阴双补。

在金代的名医李东垣,就建议在这个季节,用点他开的方子:生脉饮。这个方子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构成,现在药店有中成药,在夏天,气虚之人,可以买来服用。

以上,就是几个在夏天,会有特殊变化的体质,该如何度过夏天的建议,有的朋友会问: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呢?我建议,大家如果想了解这个问题,可以购买王琦老师的《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和我写的《图解舌诊》这两本书,可以了解一下体质学说,对我们平时养生是有好处的。

如果您的身体是平和的状态,没有什么阴虚阳虚的偏颇,那么,恭喜您!在这个季节,注意防暑,开心快乐就可以啦!

7.阳虚之人,在炎热的季节要抓住机会了。

阳虚之人,在秋冬是比较难过的,因为彼时天气寒冷,阳虚之人被冻得浑身发抖,经常要比别人多穿衣服,即便如此,仍然身体问题连连。

可是,到了春夏,天气炎热之后,阳虚之人感觉舒服了,这是“春夏易过,秋冬难捱”,但是,千万要记住了,这样的炎热的日子,正是调补阳气最容易的日子,千万不要身体舒服了,就觉得没有问题了,就错过了这样难得的调整机会。

比如,因为阳气不足而导致哮喘的患者,本来冬天就抢救了,到了夏天,居然感觉没有问题了,呼吸也通畅了,身体也恢复了,此时,就觉得没有问题了,这是不对的,到了秋冬,问题还会再次出现,所以,在夏天,此时要赶快温补阳气,让身体彻底恢复,才是正道。

那么,阳气不足之人,此时要怎么办呢?

此时,要服用补阳的食物,来温补阳气。

在食物里面,鹿肉、牛肉、羊肉、海虾、韭菜、生姜、肉桂、花椒等等是温热补阳的。

我这里只是写出一部分,大家在吃菜的时候,可以选取。这个季节,注意的是:第一不要吃温度是冷的食物,比如冰冻饮料,因为会更加伤到阳气;第二,吃食物可以尽量选择吃药性是温热的,而不是药性是寒凉的食物。这个和温度关系不大,比如西瓜,很多西瓜冰镇着吃的,温度就低,同时即使是常温,西瓜药性还是凉的,阳气足的人吃了没事儿,阳虚的人吃多了就肚子冷痛腹泻。

至于方剂,此时需要请医生,来看看服用什么样的方子可以温阳调理,比如黄芪建中汤、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等,可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让医生调整剂量,适当温补。

在这个季节,做做艾灸,坐坐穴位帖敷,都是对提升阳气,非常有好处的。

阴虚、阳虚这两个大的方向明白了,其他体质,在这样的季节,怎么调理,我也简单讲讲。

8.阴虚的人,在这个季节是比较难过的。

所谓阴虚,就是体内主静主润的物质不足了,比如血液、津液等等,都是阴的物质,当体内的这类滋润的物质不足了,体内就会燥热,如同汽车发动机没有润滑油了,没有降温的水了,发动机就会热得冒烟的。

我们还可以打个比方,好比树木,正要生长,却没有水的滋润了,就是这个感觉。

阴虚之人,秋冬易过,春夏难捱。

在秋冬的时候,外面寒冷,所以虚热之人还可以适应,可是,到了炎热的季节,阴液不够,则身体会难以忍受。

因此,阴虚的老人,到了春夏,往往会出现很多身体问题,比如血压上升,脾气烦躁,肝阳上亢。

昨天有网友问我,为何这样的日子,我一晒太阳,就开始上火呢?我会出现“口腔溃疡、喉咙干涩、眼睛胀痛、牙龈肿痛”,其实,这些都是虚火上炎的表现,引起的原因,都是阴虚,到了炎热的日子,再晒太阳,阴液耗伤,就阴虚更明显了。

古人认为:火克金,肺属金,所以,在夏天的炎热季节,火气过盛,会导致肺阴不足之人,身体出现问题,比如肺结核阴虚证型的患者,比如平日因为阴虚而咳嗽之人,此时会加重等等。

所以,在炎热的季节,并不像有些文章讲的,仅仅是保护阳气的日子,对于阴虚之人,此时需要滋阴,来使身体适应外界的环境。

此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铁皮枫斗可以派上用场了。这个铁皮枫斗,就是中药滋阴的石斛的一个品种,现在市面上给炒作成为仙草了,其实它就是滋阴的,阳虚的人用来反而不好。但是对于阴虚之人,此时可以用的。

在这样的季节,大家可以用石斛六克、玉竹六克、麦冬六克、西洋参三克。泡水代茶饮,可以滋阴润燥,对于阴虚之人,在夏天感觉口干舌燥,身体虚热的时候,隔三差五地用用,可以改善体质的。

其实我这里只是随手给大家写了个方子,这类滋阴的药物有:生地、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等等,肉类里面,猪肉、鸭肉等是滋阴的。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取。

入伏的意思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夏季养生莫贪凉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带绿豆汤是很理想的清热解暑食物,海带能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而绿豆清热解毒、消除暑热,一起煮汤味道也很特别。用10克荷叶,加6克金银花,再加10克党参,组成解暑益气汤,可以清解暑热,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错,但身体偏虚寒的人应少吃。

中医认为,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阳气抒发出来,可以让毛孔张开,汗液排泄通畅无阻,就算暑气逼人,也能及时散热,不致于出现中暑的现象。相反,如果为了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入伏吃什么蔬菜好

多吃瓜类蔬菜

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任何工厂生产的饮用水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夏季也正是瓜类蔬菜上市的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

多吃凉性蔬菜

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在夏季上市的蔬菜中,哪些是凉性的呢?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也属于凉性蔬菜,不妨经常食用。

多吃“杀菌”蔬菜

夏季由于气温较高,病原菌滋生蔓延较快,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青蒜、蒜苗等。

12.水湿重之人,这个季节要注意祛湿健脾。

有人会奇怪,夏天,天气炎热,我们出汗很多,不是有利于水湿的排出吗?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由很多原因构成的。比如,夏天虽然阳气生发,气血通畅,我们容易出汗,都是有利于水湿排出的,但是,夏天因为天气炎热,我们会更容易喝很多的水,尤其有人会喝很多冷饮,这非常容易超出我们身体的负担,我见过很多人吃西瓜吃的肚子很大,一肚子水,然后卧床睡觉的。

所以,夏天的时候,水湿重的人要更加注意,健脾祛湿,比如,经常喝点冬瓜、薏米、赤小豆做的汤,可以祛湿,经常吃点怀山药、莲子肉、芡实熬的粥,可以健脾等等。

入伏后怎么养生

入伏吃什么对身体好

入伏吃馄饨开胃

俗话说: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天气也随之进入了伏季,酷夏难耐我们怎样应对呢,首先还应当从饮食开始,不同的地区在入伏吃什么是有不同的讲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头伏吃饺子也成为传统习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时吃的东西不象北方那样整齐划一,而是各有不同,略举一二: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上海人平时就喜欢做大馄饨吃,入伏了还是吃大馄饨,显示了其节俭的民风。杭州人吃的是鼎鼎有名的浙江金华火腿,也在情理之中。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入伏吃面解烦热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入伏吃蔬菜营养

进入入伏天,人们最容易没有胃口;蔬菜是在这时候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来一份南瓜海鲜沙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南瓜海鲜沙拉的摆盘本身就带有地中海的美感,南瓜的颜色非常的饱满,又熟又甜,大颗的扇贝鲜甜又弹牙,蔬菜是冰凉爽脆的,沙拉碗里的食材颜色显示出了强烈的对比度,食欲就这么鲜活了起来。

食物清淡能养生

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这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对于一般的人,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盛夏常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的问题,可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草茶以醒脾,还可以用猪脾与姜丝爆炒后隔水蒸熟来吃,有健脾开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细,与羊肉、生姜、料酒同放炖锅中,加水炖熟佐餐,能温中燥湿,开郁消食;对于胃虚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炖鸡肾,能温中止痛助消化;用当归黄芪炖石斑鱼,能补气血,益精髓,对于气血两虚而常出现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看过“2017年入伏时间是哪一天”

入伏适合吃的食物

最佳调味品——食醋

酷夏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最佳汤肴——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充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男性。

最佳肉食——鸭肉

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其属水禽,还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最佳饮料——热茶

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饮品应是极普通的热茶。红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又解乏。

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即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而维生素E可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维生素E在麦芽、麸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下页查看>>>入伏后怎么养生#p#副标题#e#

入伏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人们在三伏天适合吃面,北方有句俗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讲的就是在三伏天这段时间人们应该吃什么。这里的伏日吃面的习俗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下页查看>>>入伏时间怎么算#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其它节日】热点

【其它节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