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生活百科>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

水浒传中是如何过腊八节的【2篇】

《水浒传》大家都有了解过吧,书中给我们展现的宋代乃至明代的民俗生活确实让成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其中写到了元宵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下面,读文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浒传中是如何过腊八节的,欢迎大家阅读

腊八节相关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水浒传中是如何过腊八节的?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是一年的岁终大祭。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故称腊八节。

腊八节的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祭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水庸神水沟、昆虫神等八谷星神,同时民间连带祭祀。

《水浒传》中写到: 当时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只见小喽啰山下报上来说道:“大路上有一乘轿子,七八个人跟着,挑着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刘高之妻对宋江说“为因母亲弃世,今得小祥,特来坟前化纸。”,可以看出宋朝腊八节是一个给父母先人上坟烧纸祭祀的节日。好像宋代比今天要开放,妇女也能独立上坟。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借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到了明清,腊八节的宗教色彩淡化,人性化色彩增加,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而后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猪、打豆腐、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腊八节】热点

【腊八节】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