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咬嘴唇是怎么回事
咬嘴唇不但是心理上的安慰,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咬嘴唇会造成嘴唇皲裂暴皮,还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则会导致上前牙突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态,牙齿外露。它不但会使唇齿变形,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因上、下颚的变形而影响牙齿的咀嚼作用;咬舌头、咬嘴唇或咬颊部内侧是慢性刺激,极易引起溃疡、口腔白斑、舌痛等各类口腔粘膜病症;咬嘴唇也暴露出了自己不成熟的一面,他人会主观的认为将工作交给这样一个人难以放得下心。
我们常见到有些儿童的下嘴唇上,长出像黄豆般大的小泡,很柔软,仔细看上去还透明哩!破溃后会流出发粘的液体,愈合不了几天,又长了出来。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粘液囊肿”。 我们知道,人的口腔里除了有三大成对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外,还在口腔粘膜包括唇粘膜的下面,分布着好些孤立而分散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就是这些小腺体的导管受到了阻塞,使得粘液排不出去所造成的。儿童的唇组织不仅娇嫩,而且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有些儿童往往有不断用上前牙去蹭摩或啃唇的不良习惯,这样就容易使嘴唇粘膜下面的小腺体排泄管,受到机械性的压迫而发生阻塞。于是,粘液就排不出去以致腺壁逐渐膨胀、腺组织退化而形成这种透明发蓝色的囊性肿物。当它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行胀破。但是导管还是阻塞着,所以只要表层的粘膜上皮过几天愈合,囊液一经积累,就又会重新鼓胀起来。由此可见,粘液囊肿的发生和儿童啃咬下嘴唇的不良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纠正孩子们的咬唇习惯。 正常情况下,牙齿位于唇舌之间,舌肌和唇颊肌的压力在牙齿内外处于平衡状态,这对维持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唇部的自然形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如果孩子有咬唇的习惯,则破坏了这种内外平衡,势必使牙齿的排列和唇部的自然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一系列的畸形。 咬下唇会使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指上、下门牙)受压,这种异常压力会推动上门牙向前逐渐倾斜,压迫下门牙向后移动。结果造成上门牙过度前龇,牙齿间出现缝隙;下门牙排列拥挤而不整齐,上下门牙前后距离较大。咀嚼时不容易咬断食物,上嘴唇也会被前龇的上牙支得向外卷缩而变厚,与下嘴唇难以并拢,形成“齿露唇开”的面容,既影响牙齿的功能,又影响美容。咬上唇时恰与上述情况相反,会造成上门牙内眍,排列拥挤,下门牙稀疏及下颌骨前突。严重者甚至形成门牙反错,俗称“兜齿”、“地包天”整个面部显得凹陷。 此外,有咬唇习惯的儿童,唇部常有牙齿的咬迹,易发生唇炎。因此,家长对有咬唇习惯的儿童应随时提醒纠正,以戒除咬唇的不良习惯。 孩子爱咬下嘴唇怎么办? 咬嘴唇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它不但会使唇齿变形,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因上、下颚的变形而影响牙齿的咀嚼作用。 当孩子咬下嘴唇时,家长要保持冷静的态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地引导教育孩子,使他懂得牙齿和嘴唇对人有什么作用,然后教孩子懂得如何保护好牙齿和嘴唇,使孩子逐渐理解成人的意图,并慢慢学会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可采取诱导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其他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嘴闭紧。当孩子有了初步改正时,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或表扬。若幼儿入睡前常咬着嘴唇,家长可轻轻把他嘴唇扒开,让其安静入睡,这样做亦能促使孩子逐渐纠正其咬嘴唇的毛病。
咬嘴唇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吮吸本能没有满足;
2、寻求刺激。咬住嘴唇,对嘴唇有一定的压力,挺刺激的;
3、寂寞,没事干,找依靠,这是一种依靠。 咬嘴唇在小年龄(两三岁以内)还不用担心会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到五六岁,快长恒牙了,就会有这个问题。当然,愈早纠正愈好。
解决方法:
1、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强度”要加大,也就是说是很新颖的、他非常喜欢的,玩起来比他从咬嘴唇得来的乐趣大得多。
2、不要老注意他这个行为,不要太紧张,更不要唠叨,你老盯住他这个行为可能从反面使他更坚持这个行为以得到你的注意(孩子对家长的注意很关心)。
3、睡前让他抱个毛绒玩具,或者给他讲个他喜欢的故事,他不咬嘴唇了,要说他“好”,亲亲他,作为表扬。
4、带他到牙科医生那儿去,事先和医生说好,是为纠正他咬嘴唇这个不良行为来的,请他合作,对孩子说咬嘴唇将来牙会长不齐,吃东西会嚼不烂,不要咬。一般来说孩子比较怕医生,医生讲的话,他会听的,这比家长讲话有力量。
5、可以在一个月内不提咬嘴唇的事(当然暗中还是注意的),放松一下,同时给他更丰富的生活,推迟睡眠时间(睡时更疲倦一些),也许他会自动放弃,不咬嘴唇了。
6、外出短期旅游或到亲友家小住,彻底改变生活模式,住的、玩的都不一样了,睡的床也不同了,很可能回来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