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真题(实用两篇)
所谓主观题,是指那些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具体情况或个性的试题。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真题(1)
【考题】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此,从公共服务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社会现象类试题
【考查要素】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能否对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能否做出明确、全面、透彻的分析判断,提出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认真审题,正确、全面的看待这个现象,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让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说明图书馆馆长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考生只要从正确的立场出发,答题能自圆其说就好。
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的举动,引起了社会热议。在多数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应该先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因为乞丐和拾荒者自身的洁净程度存在问题等其他方面,被认为是不适合进入图书馆这种文雅之地的群体,因此很多读者对该市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的行为表示不满。图书馆馆长对此作了表态: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此我认为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既然明确规定了是对“所有”读者开放的,那不管是乞丐还是拾荒者都有进入的权利。在现今文明发展的时期,图书馆的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这是我国社会在提升公共服务体制上的一大进步。我们政府一直倡导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给所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图书馆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在提升了公共服务上迈进了一大步。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允许所有人进入不仅仅更好地促进了服务的均等化、以事实阐释了公平和平(乞丐和其他民众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等原则。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这一点,即社会公共服务应该向弱势群体(如:乞丐和拾荒者)倾斜,避免歧视和不平等。
其次,有利于乞丐和拾荒者自身专业技能的增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通过在图书馆的学习,乞丐和拾荒者的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会有大提高,如果掌握了门生存技术,就可以进行就业、择业,而就不需要以乞讨和拾荒这样的方式来生存,这就不仅利于乞丐和拾荒者自身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的负担、保障了国家的安定。而且通过图书馆良好氛围的熏陶,乞丐和拾荒者通过耳濡目染地学习其他读者的习惯,能够对乞丐和拾荒者不良行为进行改变和纠正。
再次,针对部分读者不满的这一情况,图书馆应该加强引导和自身管理建设,将乞丐和拾荒者对其他读者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可以建些洗手池,善意、有礼貌地提醒乞丐和拾荒者在进入图书馆翻阅图书前先洗手,这样就不仅利于乞丐和拾荒者的个人卫生的改善,也保证了图书馆图书的洁净和保护、不会因图书的污损而影响到其他读者的阅读。还可以请工作人员引领乞丐和拾荒者有序、安静地进入,来保障图书馆整体安静的阅读环境。通过诸如这样的举措,相信不论是乞丐、拾荒者还是其他读者,都能够在图书馆这一安静、整洁的环境中自由阅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最后,每个人都有受教育和获得自身发展的权利,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在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除了其经济的量化指标外,全民的素质和社会的包容度这些“软文化”更能体现。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试想如果我们国家连乞丐和拾荒者都能够安静、有序地进入图书馆学习、而其他读者能习以为常、淡定自若地同时看书、互相学习,而不戴着有色眼镜对乞丐和拾荒者这一特殊群体大加非议的话,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是不是才真正的成为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希望社会和公众能够更好地关爱这一弱势群体,能够包容帮助这一群体,相信通过各界的努力,民众能够生活得更有尊严。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真题(2)
近日,浙商金增敏在微博上出20万请温州瑞安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引发关注。19日,又有一人抬价至30万,邀请温州市苍南县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一时间,“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成为微博上的流行话题,对此你怎么看?
连续两次开价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深深触动了人们的“环保神经”,也让公众把目光再次聚焦到河流治污的问题上。如今的河流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不可否认,这是经济发展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经济与环境并非绝对的水火不能相容,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实现的。
其一,公众的环保呼声高而意识淡薄。社会公众中缺乏像金增敏这样面对居住环境遭受污染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情与担当,更多的则是漠视和麻木,往往陷入关注很高,参与不强的尴尬局面,没有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
其二,地方官员为谋其“位”而政绩观错位。在“唯数字论”的政绩观念作祟下,一些官员认为只要GDP上去了,仕途也就一帆风顺。因此一味追求经济指标,自身责任意识欠缺,对违规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甚至对其打开“绿色通道”,导致排污企业在GDP的荫庇下大行其道。
其三,企业违法排污收益高而成本低。俗话说,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一些企业明知自身存在违法排污行为,仍对相关规章制度置若罔闻,罚款一交,照排不误。究其原因,企业支付的罚款与它获取的经济效益相比太微不足道,最终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在加大排污企业的违法成本的同时,还应对严重的企业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让环境污染视同犯罪,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其四,对环境污染将会带来的危害不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与环境污染存在着关联,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认为环境污染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威胁,因此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环保意识而用美好的环境换取经济上的利益。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如果地球变成一个四处都是垃圾污染,那么试想下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花钱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不能只当作“闹剧”来凑凑热闹,它体现了民众对河流污染的觉悟,更让官员清楚知道治理污染的责任所在,也是群众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另类反抗和讽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珍惜这种民意诉求,借助民力解决河流污染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倘若相关部门早日增强责任意识,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坚决亮出惩治“大棒”,社会公众能够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我们的生活环境想必会是另一番景象,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才会“昨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