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知识百科>安全知识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那么你对企业消防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关于企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企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1.发现着火时,应怎样处理?

答:发现着火不要惊慌,应立即用身边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同时发出信号,向消防队报警,遇紧急行动时要注意:(1)使用身边灭火器扑救,必须与燃烧物质相适应,在外援到来之前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2)正确处理生产操作,防止火势扩大,以防误操作造成损失增大;(3)正确报警,报警前牢记电话号码,拨通后,要讲清着火点、着火对象、注意听清消防队人问话。

2.着火源分为哪几类?

答:明火、电能火源、化学火源、炽热物体火源

3.水的灭火作用是什么?

答:1、对水的稀释作用;

2、对氧的稀释作用;

3、对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稀释作用;

4、水的冲击作用。

4.防火防爆十大禁令是什么?

答:(1)严禁在生产装置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入生产厂区内。

(2)严禁未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生产厂区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内工作。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油气区及易燃、易爆区工作。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性溶剂油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及易燃易爆区。

(7)严禁就地排入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和作业。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爆设施。

5.身上着火,为什么不能奔跑?

答: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小风,大量新鲜空气冲到着火人的身上,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地方,引起新的着火点。

6.气体火灾有什么特点?

答:发展速度快、面积大、温度高、破坏力强,易造成人员伤亡,易发生爆炸。

7.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1)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燃点,促使燃烧过程停止。

(2)窒息法。减少燃烧区域的氧气量或采用不燃烧物质冲淡空气,使火焰熄灭。例如用砂土埋没燃烧物,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

(3)隔离法。把燃烧物与未燃烧物隔离。例如将起火点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制法。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

8.引起火灾蔓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和飞火。

9.仓库防火负责人有什么职责?

答:(1)组织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2)组织制定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等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3)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4)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5)领导专职、义务消防队组织和专职、兼职消防人员,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组织扑灭火灾;

(6)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奖惩。

10.电气设备引起火灾的原因有几种?

答:①短路;②过负荷;③接触电阻热;④电火花和电弧;⑤照明灯具、电热元件、电热工具的表面热;⑥过电压;⑦涡流热。

11.火灾时如果你被困在室内如何待救?

答:(1)至易获救处待救(如靠近大马路之窗口附近,或与入口较近之房间等)。

(2)设法告知外面的人(用电话、手机通知119你受困的位置,或直接以衣物、灯光于 窗口呼叫)。

(3)防阻烟流串进来。

12.如何扑救电气设备的火灾?

答:(1)首先断绝电源。(2)在带电情况下,可用二氧化碳1211和干粉灭火器扑救。但应注意不要让人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带电体,并注意通风。(3)如果断电后和其它火灾扑救方法相同。

13.使用电褥子应注意什么?

答:为防止电褥子引起火灾,使用中一不要折叠;二不要使用时间过长;三不要使用自制的电褥子;四用完必须切断电源。

14.有的电冰箱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答:电冰箱爆炸起火,主要是有些人在使用冰箱时,把一些闪点低的化学危险物品和药品放入冰箱内保存。因为冰箱所使用的都是非防爆电器,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元件的触点上会并发出电火花,当电冰箱内温度在零度左右时,闪点低于零度的物质,在箱内会发出一些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起火。

15.建筑物内为什么要划分防烟分区?

答: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并迅速排出室外。为此,在设定条件下必须划分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主要是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扩散,并进而加以排除,从而达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小火灾损失的目的。

16.公共建筑的疏散门为什么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答:公共建筑的人员较多,疏散门是人员安全逃生的必经之地,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的人流会造成拥挤而无法打开疏散门,只有当疏散门朝疏散方向开启,既使人流在疏散门口拥挤也能很快把门推开,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所以公共建筑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而不应使用侧拉门、转门、吊门等。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9米。

17.火灾探测器分几类?

答:一般分五类:①感烟火灾探测器;②感温火灾探测器;③感光火灾探测器;④可燃气体探测器;⑤复合火灾探测器。

18.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对供电负荷有何要求?

答:高层建筑由于依靠室内自救为主,其内部的消防设备较多,有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这些设备都要用电,如果失火时,这些设备没有电,就不能正常工作,所以高层建筑消防用电十分重要。国家消防规范要求一类高层建筑消防供电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不低于二级负荷要求供电。

19.储存化学危险物品,应当符合哪些要求?

答:(1)化学危险物品应按性质分类存放,架与垛之间应当留有一定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2)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生产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3)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和桶装、缸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4)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

20.易燃、可燃液体的特性是什么?

答:易燃、可燃液体的特点是①燃烧爆炸性;②挥发性;③能形成饱合蒸气压力;④受热膨胀性;⑤流动性;⑥带电性;⑦腐蚀和毒害性。

21.使用电熨斗,电烙铁如何注意防火安全?

答:使用电熨斗、电烙铁,通电后不要直接放在台板上(可燃的),下面要垫好隔热材料或支架,使用中要注意控制温度,用后要断电。待放凉后,将电熨斗、电烙铁集中存放在保管室内。

22.使用电炉时应注意什么?

答:因工作需要使用时,要远离桌椅等可燃物;在台板上使用时,下面应垫隔热材料;室内能产生可燃气体的不准使用电炉。使用中遇有停电要及时拔掉插肖,防止来电后无人看守引起火灾。下班时一定要断电。

23.为什么喷漆容易发生火灾?

答:喷漆是用喷枪做工具,以压缩空气的气流将漆料从喷枪咀中喷成雾状,分散沉积在加工物件上。喷漆有清喷涂和有色喷漆两类。清漆由硝酸纤维素(或醋酸纤维)乙烯纤维素、树脂、增韧剂和溶剂组成。清喷漆的浓度低、溶剂多、沸点低、易发挥,它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碰到火花,便会立即引起爆炸、火灾。有色喷漆除漆料中多一种着色剂外,其火灾危险性与清喷漆相同。

24.在露天存放的一般可燃物品应注意什么?

答:堆垛之间、垛与建筑物之间、垛与马路、铁路之间的距离,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四章第七节的有关规定,此外还应注意:

①架空线下面不能堆物,并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

②货垛距围墙应保持10至15米;

③及时清除杂草、落叶和其他可燃物。

25.防止汽车火灾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行车前要认真检查油路、电路,排除故障,不要带"病"出车;中连发现油路故障要停车检查排除,不准"勾油"行车;

②用汽油清洗汽缸体时,一定要断绝电源,不准使用36伏以上电压的工作灯照明;

③装载可燃、易燃物品时,应苫盖好,车辆行驶中司机、装卸工不准在车上吸烟;按有关规定中途不准停车的,一定不要停车,必须停车时,应有人看守;

④车辆入库或停放车场时,应将车内的烟灰盒倒净;检查电位表是否复位,然后切断电源锁好车门;

⑤原则上汽车库内不应采用明火取暖,需用炉火取暖时,炉火与车辆至少保持1.5~1米距离,并应增设火档和加强管理。冬季不准使明火烘烤"油底";

⑥在存放两部以上的汽车车库内,不应修理汽车;在专门修车的库内修车时,不准吸烟和动用明火;

⑦焊接油箱、油管时,必须经过认真清洗后才能动火。

26.为什么不能用塑料桶罐装气油?

答:塑料的电阻率较高,很容易产生积聚静电,由于塑料桶是绝缘体,所以静电不能泄漏,桶内的汽油又带有与桶体极性相反的高电位静电,当金属或人体接近桶口时,静电会发生火花放电,引起汽油蒸气燃烧。

27.基建工地的起火原因一般有哪些?

答:石灰受潮发热起来、木屑自然起火、熬沥清、化胶、用喷灯作防水、电气焊、熔铅用火作业不慎起火,储存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不慎起火,炉火取暖不慎、吸烟不慎、电气设备不良等原因都会引起火灾事故。

28.防火重点部位要做到哪四有?

答:(1)有防火负责人; (2)有防火安全制度; (3)有义务消防组织; (4)有消防器材,消防设施。


看过“企业消防安全知识问答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安全知识】热点

【安全知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