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运动>武术>武术基础

中国武术练习的作用有哪些【实用7篇】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的作用还是很突出的,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作用。欢迎阅读!

中国武术作用三: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需要常年不懈,坚持有恒。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良好手段。

历史上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倭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近代霍元甲拳打东洋人等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充分表现了武侠们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匡扶正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运用武术救国卫民,抵御外侮的美德,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学练武术的时候,应该用这些英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

武术在长期的传习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培养武德是武林界的传统。武德教育作为培养共产主义精神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练武习德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武术的来源

个人自保

原始社会:强弱争斗,一方动戈继而出现武。武,止戈为武,消停战事而来。

武术,消停战事的技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安国强民武术课程

国家、社群: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关于武功

武功,在个人,是制止侵害,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功力;在国家,是戢兵保大而定功。

中国武术作用四: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享受。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和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

武术的技击美,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实战搏斗动作的攻防实效和套路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人们在观赏武术格斗运动时,从双方表现出的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招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直至为胜利者欢呼,为其体能和技能倾倒。古籍中记载有很多上至帝王,下及庶民喜好观赏武术格斗运动的事迹。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武术格斗运动的观赏兴趣,表明武术的技击美,自古就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武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的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动作符合规格标准和运动规律的程度越高,技艺美的程度也就越高。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人们对武术美认识的深化,对武术审美价值的利用,促进了习武者和民间武艺人对武术美的追求。加快了武术脱离军事技术,形成一个运动项目的步伐。完成了体育化进程的武术运动,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武术自身含有的那些能激起观赏美感的审美因素被逐步固定下来,武术的技击美和技艺美融合一体。

人们观赏武术,能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武术演练中,感受到武术的神韵美;从立身中正、三尖相照、六合相应的姿势中,感受到武术的和谐美;从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等“反向相求”的技法中,感受到对比美;从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平衡时求运动的运动中,感受到动态平衡美;还能从武术搏斗中,感受到健力美、自强美;从以巧打拙、以轻克重的技巧中,感受到武术的技巧美;从“舍己从人”、“非遇甚困则不发”、“点到为止”等要求中,感受到习武者的深邃涵养。人们对武术美的感受,使其审美需求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对武术美的感受,还能诱发和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积极求胜的斗志,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此外,武术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哲学、宗教、教育、中医。因而青少年练习武术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武术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武术的来源

#p#副标题#e#

中国武术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

武术运动具有强体健身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证明,武术运动对人体外部形态和各内部器官都有良好影响。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可使人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经常练习武术的人有助于人体身高和各部围度、宽度厚度,以及体重的均衡发展,获得健美的体格。同时还能提高人体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改善骨骼的结构,提高弹跳、耐力、速度、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各项素质。练习武术还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起到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的作用。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息,改善机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练武术的人长不高,体形不好”。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是不足为信的。

其实青少年练武术对长高大有益处。练习武术使身体各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肌肉持续收缩,对其骨骼上的附着点将产生牵拉作用,这种牵拉作用借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营养的供给,促进长骨两端骨骺不断骨化,使长骨增长。有关部门曾对武术运动员和大中小学生进行多项指标测定经比较认为,武术运动对人体身高有良好的影响。从12—13岁与21—25岁各年龄组间的增长数来看,男武术运动员的总增长数为26.64厘米,比对照组多5.32 厘米;女武术运动员的总增长数为 13.88 厘米,比对照组多 7.7厘米。所以说练武术不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而且对身高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看到的武术运动员为什么都比较矮呢?这主要是选材和优胜劣汰的结果。大个运动员在动作的幅度、速度、灵活性及腾空、跳跃、翻转等方面,都不如矮个运动员做得出色,因此在进行选材时,都偏重于选一些身材适中的,再加上训练过程中一些大个运动员逐渐被淘汰,这样我们看到的专业武术运动员矮个的相对较多,但是大个武术运动员为数也不少。

中国武术作用二: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火器早已替代了冷兵器,武术从整体上退出军事技术体系,形成一项体育运动后,武术的攻防技术发展成了体育化的武术对抗运动,以及人们自卫抗暴的防身术。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之以恒地练功,还能增长进攻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若系统地训练,还可掌握防身制敌的本领。

中国武术的表演来源

表演艺术,在电影未出现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继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戏剧,是自元代开始、才在民间蓬勃发展起来的。

元代停止了历年的科举制度(包括文举与武举),元代的统治者汉文程度不高,看戏却很高兴,致使原来要考试的文人没了出路、便到流浪的那些杂技班、戏班子里面去编写剧本维持生计。这些人里面,有关汉卿、有写《西厢记》的王实甫、有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还有马致远这么一大群人,加上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致使中国戏曲(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迅速成为中国戏剧(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组成)。其结果是,从元代产生的戏剧,使中国的戏剧快速地赶上了古希腊悲剧、古印度梵剧,而补足了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比较上的失缺;尤其是元杂剧,广泛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其中,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是不会让元人学真正的中华武术的(是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的外敌呢?再傻蛋也不会!),于是,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京剧的戏班子、架子,并赋予其"武术"的名义、来招待元人,好看、好乐便是。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到戏台上的"武术'花架子的来源。真修习中华武术的人本身明白,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与"武"本身的关系不大,甚至其"舞术"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剧(剧),虍豕之斗也。在于好看,用于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为戏曲、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而真正的武术一直之属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全貌);及至后来电影艺术对"中国武术"、"中国功夫"的广泛传扬,让套路、表演类的"武术"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广泛传扬。

中国武术练习腿法的方法

1、压腿

压腿分为身体反复振动的动力性振压和身体前俯至最大限度静止的静力性耗压两种。

(1)正压腿(又称中压腿)

正压腿动作方法是:一腿直立支撑身体。另一脚提起向前,脚跟搁在与腰等高的物体上,脚尖回勾。双手扶压在背压腿膝盖上,然后上体塌腰向前倾压,或双手抱握脚掌用力回拉,上身塌腰向前倾压,以头、鼻尖、下颌等部位碰触脚尖。正压腿还有低压跟高压两种形式。低压法(又称吻靴)是将背压腿伸直放于地面,另一腿曲膝,上体向前俯压。高压法是将被压腿置于与头等高的物体上进行下压。

①保持身体正直,不得屈斜。

②被压腿一定要挺直,不得弯屈。支撑腿脚,垂直向前。

③用力要适中,不宜过猛,以防止拉伤肌肉和韧带。

④耗压幅度以腿酸痛或能忍受的极限为度。

⑤髋要回收,不得放髋。

(2)斜压腿

斜压腿动作方式与正压腿相同,只是身体先向被压腿方向转体,然后在向前斜倾下压。根据被压腿防止位置分低、中、高三种形式。也有振压和耗压两种方法。

斜身倾压,要求腰、胯要拧转,其他与正压腿相同。

(3)侧压腿

侧压腿的动作方法是:一脚指腿支撑,将另一脚根侧向搁于物体上。上身以肩倾先向被压腿内侧倒压。根据被压腿所搁高度分低、中、高三种形式。低压时另一腿要屈膝。分振压和耗压两种方法。

①支撑腿脚与被压腿垂直。

②身体要侧向倒压。

(4)后压腿

后压腿的动作方法是:背对搁脚物,一腿支撑身体,一腿向背后直腿后伸举起,脚面绷直,反搁于物体上,上身向后正方仰屈,振压,头向后仰。两腿要挺直,胯要松,支撑腿全脚着地。

2、搬腿

(1)正搬腿

正搬腿分屈膝和直腿两种。屈膝搬腿动作方法是:一腿直立支撑,另一腿屈膝提起,用同侧手屈肘搂抱膝节胫骨处,另一手抱握脚背(或脚掌),挺胸塌腰,双手用力将腿拉靠近身体。直腿搬腿的方法是:一脚直立支撑,另一腿向前上方挺膝蹬直,脚底向上,另一侧手用力将脚向额前上方拉搬,脚尖对一额侧。

看了“中国武术作用”文章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武术基础】热点

【武术基础】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