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运动>武术>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常用练法【两篇】

孙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基本流派之一,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练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常用练法。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的三重境界

郝为桢先生有关于练习太极拳的三重境界的论述:

“练太极拳有三层之意思。初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练习,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第三层练习,身体愈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到此时之境况,心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中不敢有一毫放肆之意,神气稍微一散乱,即恐身体沉下也。”

初层境界。有过游泳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行走或做动作,阻力极大,有劲也使不上,而且连站也站不稳。初学拳的人就是这个感觉,全身不听使唤,脚下不稳,四肢散乱僵硬,不协调,不完整。要克服掉散乱僵硬的毛病,就要用明劲去整理,把该有的劲练出来,不该有的拙力自然就会减少乃至去掉。这就像雕塑,在不断地去掉多余部分材料后,作品才会显现、定型。人在水中行走、动作,要使大劲才成。练拳也如此,一开始不要怕使力,该怎么做就要做到家,推就是推,拉就是拉,抬就是抬,开就是开,一定要做到位,心中时刻想着手脚上是有阻力的,要克服它。实际上的阻力也是客观存在的,虽不是水,但确实有,那就是你自己没有抻开的筋和没有锻炼的肌肉,它们是妨碍你运动自如的绳索,拳经中有所谓“为拘魔所捆”之说,即此意也。

二层境界。“身体手足动作如在水中,而两足已浮起不着地,如长泅者浮游其间皆自如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人已经会游泳了,已是在水中游而不是在水中走了。会游泳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从不会到会,从水中走到水中游的飞跃。在水中走是走不快的,而游泳就快多了。熟悉了水性,虽然身体仍在水中,但已经知道如何借着水的阻力使自己向前游了。人要想向前游,就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手脚向后推水,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前游。问题的关键是当手脚划完水还要回到前面去时,如何尽量减少阻力。好的游泳者在向后划水和蹬水时都追求最大效果,而返回时都追求最小阻力。这和太极拳非常相似。太极拳习练者要使出浑身解数化解对方的劲力,为自己发力放出创造最佳态势,这就是减少阻力,然后寻机而发。化,就是减少阻力,犹如游泳的收回手脚;放,就是向后划水蹬水,创造效果。太极拳撒放秘诀云:擎开彼劲借彼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使屈,放时腰脚认端的。前三者都是减少阻力,蓄劲,后者乃是真正的目的。郝为桢先生用游泳来比喻太极拳,真是曲尽其妙,不是精通拳理同时又精通游泳的人,很难如此贴切。

三层境界。已非我辈所能理解,只能凭想像。人而如鱼游尚可模仿,人而如鸟飞则只是幻想。将人比喻作浮在水面上,很有想像力,实际是比作了气球。血肉之躯已无,完全进人了一种太极状态,也就是气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以像气体一样自由伸缩流动,达到了老子所说的“专气至柔”的境地。对此我们只能借助于想像来理解,无法做更多的解释。

看了“孙式太极拳的常用练法”文章

孙式太极拳的常用练法

学习孙式太极拳,我们先要了解它的特点和由来。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前辈综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所长而创。拳意述真中,孙先生曾引用郝为真、陈秀峰二人之言,谈及太极的体用之道。下面我结合自己所学所悟谈一谈太极拳的基本练法。

孙式太极与其它门派太极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身法的提高。孙式太极要靠较大的步法、较低的身形来蓄劲、发劲。一旦实用,招数全变。

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出了孙式太极拳的独到特点。

而孙门弃大架不用,采取极为接近实战的高身法应敌,如此一来克服了历来太极体用不能兼备的弊病 (也就是人前练一,套,人后练一套,套路与散手脱离)。

但是,身法提高了,劲力就会相应减少,于是孙先生首先在步法上加以改造,采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的活步,这是近百年来的创举,又与实战接近了一步;其次,孙门还特别讲究通过单练站桩来增加内力,做到脚下有跟,敌人一触即飞,克服架高难以发力的问题。

孙式太极的练法上有三层功夫 (水下、水中、水面)之说,实际上是运用内劲之法,人之力产生于足底,通过腰脊,运行至手指。

这三层功夫的学习,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

孙式太极求劲,首先是将站桩所得之内劲,直接运用到周身,要将周身与空气的阻力感练到如同在水下行走一般;之后在求得整劲的前提下,着重练腰的中枢作用。

也就是求上半身与下半身的阴阳分合之感,最后练到身如行走水面,是身法上极轻灵、内劲的运行也无迹可寻,与人接手,别人找不到我的点,而我则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点重创对手。

这种练法,实际上就是形意的三层功夫。

孙式太极在练习时,要注意单式,而且要左右演习。

孙门武学重中和,重视人体的平衡发展,形意是左右单练,八卦左旋右转,惟独太极是一套拳。

它种太极是从左往右,手往左右运行,而身体基本上是朝前方,顶多是脸转一下;而孙门则在拳式中将身体始终对向手的远行方向,也就是对准敌人。

同时,也加强单式的练习,太极三十七,招法要单操,进退全练到,方可明道艺。而且单练要占去全部练习时间的十分之九以上。

孙门太极是道艺拳,内练精气神,可以通过拳式来调动内气,达到静坐丹道的功用。

孙先生在《拳意述真》一书中的《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一文中谈及自己的体会,拳与道合,不是空言。

而这种体会,我认为是孙先生学练太极日久后才产生的。也是通过太极,使孙先生了解到三拳本为一理,一理并无二致的道理。

这一理就是中和之理,也就是一气贯通,外用为武,内用为道的一理。孙式太极与道艺相合,此道为练虚还神的内丹之道,孙先生练就马阴藏相,就是内丹的高明境界。

他当时练的拳应该就是孙式太极,因为孙式太极的不少拳式,也同时具有培养运化内气的功能。

举例来说,通过反复单练开合手,可以使人产生一开谷道上提,内气潜升;一合周身劲敛,内气归田的感觉,内中之意与丹通运作并无异处。

关于拳与道合需要练习者长期坚持不断的修习、体认、探求,绝非此处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太极拳】热点

【太极拳】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