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运动>武术>太极拳

太极拳的运动体系和运动形式汇编16篇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练习太极拳能强身健体,坚持练习能祛病延年。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运动体系运动形式。欢迎阅读!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

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第一种运动形式是丹田的左右旋转

这种形式最明确的运动是缠丝,通过丹田的左右旋转,带动躯干的缠丝,肩、肘、手的缠丝,以及髋、膝、踝的缠丝,形成一个一动全动的运动规律。

气往内收时,通过肩、腰、入丹田;气向外运时,上身通过背、肩、肘、到手,下身往下通过髋、膝、到踝。

在练习中,主要运用的是气沉丹田,练丹田有很好的养生功能,丹田能够恢复器脏功能。

3.医理基础

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符合医理,具有健身性。传统医学的导引吐纳术背太极拳直接运用。“形神兼备”、“内外皆修”、“以意导动”等传统医理都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和练习规则。

看了“太极拳的运动体系和运动形式”文章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

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虚领顶劲

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

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8.哲理基础

太极拳受中国传统哲学深刻渗透,具有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思想充分反映出老子学说在拳法中的体现。太极拳中的攻守、开合、虚实等动作的转化也反映出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

第二种运动形式是丹田前后旋转

为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的胸腰折叠化。比如在起势中,就没有丹田左右旋转的动作,而是前后旋转,手上也没有緾丝。再比如踢二起,也是丹田前后旋转,胸腰折叠运化。

这种形式下的内气运转,开则气往手上走,合则气运回丹田。例如在小缠丝中,手指尖向后时气往手上运,手指尖向上时气运回丹田。

10、太极拳的三种运动形式

丹田核心形成以后,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带动全身运动。

太极拳的运动体系和运动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人们的养生运动,有的人将太极拳当做预防疾病的偏方。

12、太极拳的运动体系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从它的要点入手。所谓万法归一,太极拳千变万化,只有一个运动规律。这个规律的核心就是丹田。丹田大概的位置在肚脐下平三指的地方。

丹田核心的形成,要靠全身各个部位的协调。我们练习太极拳时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胯、曲膝、开档等等,都是为了通过全身各部位的协调来形成丹田的核心地位。

全身各部位都做到了,丹田核心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如果有一个部位做的不准确,就会影响丹田形成。

13.拳理基础

太极拳是一项拳术运动,符合拳理(是指太极拳动作本身符合攻防规律,具有攻防含义,能够产生一定的攻防实效),具有技击性。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

虚实分清

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第三种运动形式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

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的旋转。每次换劲,用的都是第三种形式。

以右手单手缠丝为例,一个动作中就有两个换劲的过程,一个是右手手心向上,由右运动到身体左前时,换劲转为手心向下,由左前开始向右向外运;另一个是手心向外,运到身体右外侧时,换劲转为手心向上,开始由右侧向身体左侧运手。

两次换劲,都是第三种运动形式。以第二个换劲动作为例,右手向外运到头后,先向右向后运,再向左向前运,一个换劲,既向右又向后,既向左又向前,包括了四个方向的运动。

练拳时,要在有意无意之间,细心体会这三种运动形式内气的运行,一半思想关注身体及内气的运行,一半思想注意全身放松,这样才能得到全身整体的体验。如果精神过度集中,反而容易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太极拳】热点

【太极拳】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