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_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的名人故事(汇编4篇)

很多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向上。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3: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1:一个矿泉水瓶盖有几个齿?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只有六道啊。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问题。

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个你也知道?我来数数。”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8个。又数了一遍,还是18个。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宗庆后知道,你也应该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话。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4:封闭的王国和低调的女王

在互联网上,陶华碧被90后称为“国民女神”。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超市花高价买走老干妈辣酱,从豆豉和辣椒的香气中吃出“家乡的味道”。有国外网友说,“当你和中国女人结婚的时候,等于娶两个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华碧”。

1

贵阳南明的老干妈厂,像是一个封闭的红色王国。

王国面积方圆数里,盘亘在贵阳市东南郊龙洞堡云关村的一片山坡上。整个厂区夹在两条高速公路之间,仅有一条几米宽的马路,可供行人和红色油罐车往来出入。

装饰风格实在太过低调,以至于让王国看来有些土气。外墙要么用农家院常用的白色瓷砖,要么刷上一层白漆,有的建筑干脆裸露着斑驳的水泥面。辣椒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起东南风的夏天,辣椒炒熟后的闷香,据说可以飘到10公里外的贵阳市区。

超过4000名工人裹在蓝色制服里。一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们在厂房、食堂、宿舍之间三点一线,脖子上挂着的红色工牌,是他们出入王国的唯一通行证。

厂门口巡视的保安目光警惕,不容王国有任何来自外界的窥探,陌生人拿手机拍照即会遭到盘问。进出王国更要严格查证,“如果没打招呼,就算当地领导来了,也不会放行”。

红色,是王国的主色调,也是王国唯一的女王陶华碧最喜欢的颜色。

这种专属于辣椒的红色,出现在王国的每寸领土上。红色绸布中间裹成绣球,两侧留出绸带,悬在王国的每栋门上。从车牌号“贵A8888”的限量版劳斯莱斯,到数十辆涂成红色的大货车和油罐车,后视镜上一律系着红布。

女王陶华碧就住在装饰蓝色玻璃外墙的行政楼里。这栋6层高的建筑,横平竖直左右对称,据说原是当地乡政府的办公楼。

楼顶上起装饰作用的飞檐,让行政楼看起来像是女王王冠上的冕旒。两人多高的老干妈3个大字在夜里亮起时,即便几公里外的高速公路上也清晰可见,仿佛在向世人宣誓着王国的权力和财富。

2

女王陶华碧白手起家,创造并守护着王国的巨大财富。

1989年夏天,贵阳206地质队一名李姓会计的遗孀陶华碧,用捡来的砖头和石棉瓦,搭成一间不足10平米的凉粉店。

开业第一天,陶华碧只卖出7斤凉粉,没想到凉粉的免费佐料——她自制的风味豆豉辣椒酱,却被食客们抢光。“老干妈”的名号很快在附近的高校学生中叫响,再由来往的大货车司机传遍云贵,最终征服了中国人的味蕾。

7年之后,陶华碧的红色王国正式奠基。刚开始,女王的追随者只有40名工人,厂房是从云关村村委会租来的两间平房,包装瓶贴由大儿子李贵山设计。瓶贴上用了那张著名的肖像——陶华碧系着白色围裙,身体微侧,眼神里有一股子用不完的执拗和倔强。

对于生在红色年代、崇拜毛泽东的陶华碧来说,积累财富的过程像是一场永不止息的战斗。

经过21年的苦心经营,老干妈辣酱在行业内几无敌手,女王陶华碧却依然在王国里深居简出。她的办公室连着卧室,从建厂那天起,吃住都在厂里,极少在外界露面。儿子和秘书安排她外出旅游,才过没两天,陶华碧就要求回厂,“听不见厂子的瓶子响就睡不着觉”。一名追随女王多年的下属称,陶华碧仿佛是为辣椒而生的。

她每天早上7点起床,每晚7点必看央视新闻联播,不管忙到晚上几点,当天能处理完的事绝不留到第二天。三餐求简,吃不惯大鱼大肉,不管什么蔬菜,只要有辣椒就行。她容不得任何浪费,有员工见过她去食堂和工人一起吃饭,不锈钢餐盘里一粒米都不剩。

回忆创业历程时,陶华碧常会用到一个词,“干仗”。

早年开饭店,遇到环保城管工商吃拿卡要,沾火就燃的陶华碧拿起炒瓢就要干一仗。“你要钱可以,但是要正当,礼拜天不穿制服不带证件来店里,是不是来白吃的?我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我就要打你!”

为贵阳当地企业家津津乐道的是,陶华碧还曾为了纳税和当地税务部门“干仗”。据说,有一年因为税务部门少统计了30万,老干妈厂成了南明区纳税第二名,陶华碧直接爆粗口打上门,“给老子查清楚!”

女王坚守着致简的商业理念,老干妈官网上对于自己企业的介绍只有短短一句话。她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不做广告,认为“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有官员曾劝她投资房地产,陶华碧却说,自己这辈子干好辣椒这一件事就行了,钱来得再快,也不能贪多。

8块钱一瓶的老干妈辣酱,是王国的红色造血细胞,不计日夜为女王创造着财富。据媒体报道,每天有超过230万瓶辣酱从王国里输出,带回超过45亿元的年营收额。陶华碧位列《2016胡润中国百富榜》第487位,在全球富豪榜上排名1819位。

在互联网上,陶华碧被90后称为“国民女神”。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超市花高价买走老干妈辣酱,从豆豉和辣椒的香气中吃出“家乡的味道”。有国外网友说,“当你和中国女人结婚的时候,等于娶两个女人:你的未婚妻和陶华碧”。

3

与王国快速增长的财富和老干妈品牌的熟知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女王陶华碧至今仍保持着绝对的低调。

陶华碧从来不接受采访,几乎是贵州媒体圈的共识。十几年来,少有记者能约到陶华碧,回绝的理由出奇一致:身体不好,工作太忙。有记者曾试图通过当地政府宣传部门联系陶华碧,厂方的回复是,“老干妈说自己没文化不识字,接受采访不知道说什么,害怕说错了,还是算了吧”。

2008年全国两会上,鲜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全国人大代表陶华碧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2012年,一张陶华碧戴皮帽穿皮大衣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热传,吃惯了老干妈辣酱的网友兴奋异常地留言:“令无数男人欲火烧身,热血沸腾的女人出现了!”

陶华碧在媒体镜头前依然能躲就躲,惜字如金,在记者围堵中“坐得像一尊佛,任凭你怎么问,就是不开口”。

就连官方活动,陶华碧都很少参加。一名贵阳当地官员回忆,他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见过陶华碧,省里领导点名让陶发言,老太太就是不说话,只让秘书代其发言。

从2016年开始,陶华碧连续两年缺席全国两会,请假的理由是身体问题,颈椎、肩椎不好。一名接近陶华碧的人士说,陶华碧早年常背百斤重的背篼在龙洞堡山间卖货,过重的负荷让她落下难以治愈的肩周炎和颈椎病,至今仍需贴膏药缓解。

封闭的王国和低调的女王,却是贵阳的代名词之一。曾有贵阳当地创业者做过一个“外地人对贵阳印象”的调查,答案里最多的三个词是:穷、远、老干妈。

贵阳当地作家李运娥从未见过陶华碧本人,收集到的故事却已足够她写成一本30万字的小说《云关村与老干妈的故事》。李运娥说,陶华碧曾悬赏500万请人给她写本书,最终也因工作太忙无疾而终。

陶华碧的创业史在贵阳人中口口相传。地质队家属院的老街坊说,陶华碧是当年家属院里起得最早的一个,人勤快能扛事,是不识字的陶华碧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贵阳市图书馆一名图书管理员说,讲诚信不偷税,是陶华碧对抗复杂地方关系的保护伞。

龙洞堡机场接活儿的出租司机们,随口能讲一堆真假难辨却大同小异的陶华碧发家故事。路过老干妈厂时,他们会指着环城高速边上的厂房介绍,“老干妈厂就在这儿,陶华碧就住里边”,言语里满是自豪。

4

长久以来,陶华碧和她的红色王国都隐藏在神秘之中,以至于3年前“陶华碧不再持股老干妈”这样的重磅消息,直到今年春节后才被媒体发现。

目前,老干妈公司股份由陶华碧的两个儿子持有,大儿子李贵山管市场,二儿子李辉抓生产,陶华碧依然是老干妈董事长。

两个儿子似乎也继承了陶华碧低调的行事作风。在公开资料里,仅知道李贵山当年从部队转业后在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后来辞掉工作随母亲创业,成为老干妈第一任总经理。2008年,小儿子李辉接棒成为总经理,并任职至今。

拥有绝对权力的女王,似乎已经做好了隐退的一切准备。

如今,70岁的陶华碧坐拥70亿身家,仍保持着开凉粉店时的作息习惯。除了偶尔和周围的老太太们打打麻将,陶华碧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

云关村村民中流传,陶华碧是打“捉鸡”——一种贵阳当地流行麻将玩法的高手:胜负感极强,善于记牌,很少点炮。

故事真假难辨,但身边人介绍,陶华碧确有惊人的记忆力,能记住公司很多人的姓名和生日,秘书为她准备的讲话稿,听上几遍基本上就能一字不差背下来,财务报表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并很快心算出进出总账。

女王仍要亲理王国的日常运转。公司账目清晰,辣椒大豆菜油进货多少,辣酱卖出去多少,每笔账都要陶华碧亲自在文件右上角画个圆圈。她生于贵州湄潭一个贫困家庭,从小不识字,后来才学会了写自己名字,批文件时才一笔一划写下“陶华碧”3个字。

身边人说,直到现在,陶华碧还亲自主持研发新产品。她对于辣椒的熟悉和敏感度无人能及,为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不喝茶不喝饮料。采购的辣椒,她都要亲自审看,拿鼻子一闻就知道好不好,拿到竞品辣酱,尝一口就能做出同样的味道。

女王性格也像极了辣椒,她性子火爆,恩怨分明。一位追随陶华碧多年的工人说,老干妈性子上来,难免训斥打骂员工,但她把员工看作自家孩子,还曾主持员工的婚礼,有位保安得重病要透析,陶华碧知道后当即签字拿钱,嘱咐“别在乎钱,治好为止”。

管吃管住,普工薪水至少超出当地平均水平500块,这为王国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劳动力。78路公交车从火车站直达云关村,公交车司机见惯了背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他们从遵义、毕节一些偏远山区应聘而来。

每月月中,刚发了薪水的工人排着队,小半天儿就能把厂门口ATM机里的现金取光,这也是工厂附近小商店和小摊贩生意最好的时候,在这一天,零食、香烟和洗漱用品通常会卖断货。

一家小商店开在女工宿舍门口不远,廉价的被褥和枕头专门针对新入职的老干妈员工,会讲价的100块就能拿走一套。老板娘说自己认识陶华碧的小儿子李辉,时常见到这位初中同学从自己店门口路过,却没有打过一声招呼,“人家发达了,搭上话也不知道跟人家聊什么对不对”?

云关村已经拆得不成样子,大部分村民已搬走,按照贵阳市南明区的整体经济规划,这里将成为食品工业园。老板娘仍守着自己的小店,试图多谈些拆迁款,十几年来,她见证了路对面的王国不断扩建厂房,一点点扩大领土范围。

天气好的时候,老板娘时常看到陶华碧在厂里转悠,老太太绷着脸,像是在守护着什么。



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2:索罗斯的成功故事

1930年,乔治•索罗斯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毅,处事精明,他对索罗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小就教育索罗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财富,而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实践了父亲的教诲,将亿万家财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童年时代的索罗斯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是各种活动的常胜将军。父母的宠爱,家境的优越,自身的出色,使他成为天之骄子,让人羡慕。但这种生活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

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满危险和痛苦的岁月,靠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凭借假身份证和好心人提供的庇护,他们一家终于躲过了那场劫难。

面对纳粹的威胁,父亲对年幼的索罗斯说:乔治,这是一次非法的战争,因此常规的做法不能使用。你必须忘记你在正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不正常的情形。而父亲在战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品质,对索罗斯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后来索罗斯说,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从生死危难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这其中的两条经验对他此后的投机生涯很有帮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险,第二是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1947年,17岁的索罗斯离开匈牙利,来到了英国,渴望寻找新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击重创。

当然,索罗斯在伦敦的日子并非一片黑暗,在伦敦经济学院求学的时候。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导师,卡尔•波普。

索罗斯由此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同时也是他毕生的市场和社会观点“反身性”,他认为,在人文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总会存在偏差,而这一偏差,会产生反作用,对事物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在市场上,偏差表现为投资者的误判,而误判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多。索罗斯对“反身性”理论颇为看重,他也将哲学家当做自己人生的目标。然而,他很快发现,哲学没法当饭吃。

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他去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首先是在英格兰的海边销售手提袋。他开始逐渐放弃以前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寻觅一个能够提供高工资的工作。为了进入伦敦投资银行的门槛,他给市里所有的投资银行各写了一封求职信,终于,机会降临了,他成为了其中一家投行的培训生。而索罗斯的金融生涯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三年后,怀揣着赚来的5000美金,索罗斯离开伦敦,来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闯荡。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积极向上的名人故事

#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