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_关于名人的真实励志故事汇总4篇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些虚构的励志故事,但是其实又很多真实名人故事都是励志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3:林肯与台阶的故事

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当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瞅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瞅了瞅,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林肯的父亲是个农民,家境极为贫穷。林肯断断续续地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1年。但林肯从小就养成了热爱知识、追求学问、善良正直和不畏艰难的好品质。他买不起纸和笔,就用木炭在木板上写字,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练习讲演。林肯失过业,做过工人,当过律师。他从29岁起,开始竞选议员和总统,前后尝试过11次,失败过9次。在他51岁那年,他终于问鼎白宫,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马克思称之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母亲南希在林肯9岁那年不幸病故。但毫无疑问,她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抚养了林肯,使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未来。

不言而喻,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之阶?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

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

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孩子是很难自立成人大有作为的。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也许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2:欧姆与欧姆定律

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

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

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

他将实验结果于1826年发表。1827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欧姆定律发现初期,许多物理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发现,并遭到怀疑和尖锐的批评。研究成果被忽视,经济极其困难,使欧姆精神抑郁。直到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牌,才引起德国科学界的重视。

欧姆在自己的许多著作里还证明了: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传导性成反比;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

人们为纪念他,将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

#p#副标题#e#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4:一切困难都是为了帮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这位记者,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我在朋友中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从小我父亲就过世了,家境实在太差,只好加入武术队,靠每个月微薄的补贴养活全家; 11岁开始我连续5次拿到全国武术比赛冠军,18岁拍了《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立马,第二年我就摔断了腿,差点成为废人;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我的经纪人又遭黑道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

这些都不说,2004年印尼海啸时,我差点妻离子散命丧异地,当洪水就在你眼前肆虐时,那种内心的惊恐与不舍,又有多少人面对过呢?

也可以理解,问这个问题的人估计从来都只是在电影中了解我,觉得我就是电影中那些硬汉,身怀绝技,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天生的强大。事实上,我只是一个血肉做成的普通人,甚至,我比很多人还脆弱,有一段时间,我天天想着出家当和尚。

但是,少林寺的一位高僧却不同意我这样做,因为出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佛家还讲究入世修行呢!后来,我去好莱坞发展时,他要我记住一句话:一切困难都是为了帮自己变得更强大!这话听起来实在不像是什么祝福。

果然,到了好莱坞,事情并不顺利,虽然台湾老板杨登魁花了上亿元帮我打造形象,创造机会,但傲慢的好莱坞并不肯接纳我这个身高才170CM的华人。我忍着,直到一次在片场,导演把剧本摔到我脸上,冷冷地问我:你是不是不懂英文,所以剧本没看懂?

那个晚上,我打电话给那位高僧。他淡淡地说: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头,但回过头来想一想,是现在的你强大,还是过去的你强大?

我一愣,想着自己这半生的经历,的确,那些困难现在看起来都不值一提了,可当时,又何尝不是逼得自己无路可逃?可见,困难的确在让我变得强大,至少,让我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

从那以后,我不再惧怕任何困境,对困境内外甚至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

朋友都说我疯魔了,但我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在困难中修炼自己。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1:诚实的科学家

林格尔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公元1726年,德国出版了一部古生物专着《维尔茨堡化石石版图集》,轰动一时。但是,这部着作给作者贝林格尔带来的并不是名利和荣誉,而是伤心和破产的悲剧。

贝林格尔(1667-1740)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这位哲学和医学专家是一个“化石迷”,他不仅收购各种化石,还亲自到各地去采集,化石是生物进化史的忠实记录,研究化石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学问。 可是,贝林格尔对化石的爱好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两位同事——一个是图书馆馆长,一个是地理学教授就存心捉弄他。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之后,便把雕刻有昆虫、青蛙、鸟类、怪兽等各种图形以及古代希伯来文字的假化石,雇人埋藏在城郊的采石场里并把消息透露给贝林格尔,引诱他去采集。

这位地质常识十分缺乏而又非常相信“化石是上帝创造出来的”的教授到了采石场,当他发现那些丰富多样的“化石”时,欣喜若狂。他先后采集了两千多块化石标本,并花费了数年的工夫,从中整理出两百多种化石石版,于1726年秋天出版了上面所说的那部轰动一时的着作。

后来,他在继续采集化石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块“化石”上刻着自己的名字,他感到奇怪:“真不可思议,我还没有死呢,怎么会有化石?”他越想越觉得蹊跷,便立即重新检查了过去的研究成果,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化石不是真的,多年的心血白费了,他非常伤心。

这位诚实的科学家在愤懑之余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让假化石流传,他下决心要收回并烧毁那部轰动科坛的着作,贝林格尔为此耗费了数年的时间和精力且濒于破产,最后,他终于在穷困潦倒中默默地告别了人世。

为了纪念这位诚实的科学家,维尔茨堡大学的同事们特意将他安葬在维尔茨堡城郊的采石场,还为他立了一块墓碑,墓碑上刻着:“贝林格尔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据说,在这位科学家逝世36年后,收藏他那部着作的人改换书名重新出版了那部着作,做起了欺世盗名的罪恶勾当。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