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故事大全>励志故事

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_中国历史著名人物小故事热门四篇

中国多的是著名人物,而起他们的故事都很有可读性。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

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2:台湾枭雄郭台铭发家史

鸿海精密于2002年再次击败台积电、广达等龙头人马,蝉联为台湾股市的股王,尽管大陆网友对其并不熟悉,但是提到PS2,戴尔电脑和Intel的主板,康柏电脑,却又无人不知,其实这些都是鸿海的代工产品。鸿海如何凭借为这些厂商代工,登上股王之位,从2001年营收1400多亿台币上升到2002年营收2400多亿台币。造就经典传奇。我们必须从那个作风犹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鸿海CEO郭台铭说起。

背景:

1950出生

1971台湾“中国海专”毕业,进入当时台湾前三大船务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1974成立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资本额30万元

1985成立美国分公司,创立FOXCONN自有品牌

2001获美国《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翁”第198名

2001鸿海以1442亿元台币营收,名列《天下杂志》台湾1000大民营企业龙头

2002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

不爱名牌、不开名车、不注重打扮的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真不知道他赚那么多钱来干什么?这位曾经四次蝉联《福布斯》杂志“台湾科技首富”在1974年,其公司规模不过30万元台币。这时候的鸿海精密企业只是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1977年经营有点起色的时候,台湾的地价开始上升,房地产开始红火起来,地价整整翻了一番,郭台铭却没有急功近利将模具厂卖掉购买土地。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鸿海精密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业的距离,并在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起来。

1999年,郭台铭一口气吞下华升、广宇等企业,进行逆向整合,使鸿海精密发展成为鸿海集团,由地区性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早在1987年,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他抛下董事长的身份只身赴美,每天拎着公文包卖连接器。在接连吃闭门羹的情况下,郭台铭在康柏总部旁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最快当天就能看到模型,逼得康柏无法忽视其存在,双方的生意大门最终开启,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记者、投资法人、外资企业上一堂“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课上,所有的人一律平等。即使是远道赶来的外资法人因搭不上飞机,请他另行安排时间,他也只会客气地表示“没关系,明年还有机会”。

如果说鸿海精密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有点陌生,不过如果说富士康(Foxconn)恐怕知道的人就多得多了;很多人选择主板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有没有使用富士康的原件?世界知名的PC品牌机中,使用富士康产品的数不胜数,如Dell、HP(包括Compaq)、IBM。。。

富士康企业集团是于1988年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揽、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团分别在深圳和昆山建成两大资讯科技工业园。其中,在深圳的公司占地1600余亩,今年上半年仅出口就超过9亿美元。为适应全球资讯行业急剧发展的需求,集团实施了“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策略,预计在深圳的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加上昆山基地,以达成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及全球个人低价电脑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经营目标,现在鸿海已经成为大陆第二大的出口商。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大陆、美国、台湾、欧洲各地跑,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开会,经常一开就是12个小时,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从1974年以生产黑白电视零件起家后,他不曾休过三天以上的假。郭台铭认为,领导者的睡眠时间不应该多于属下,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他说:“阿里山的神木(台湾著名的风景之一)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决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现在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几乎包办所有资讯科技类产品代工,并且已经超越台积电,成为台湾业绩最高的民营公司。

别以为五十多岁的郭台铭会因此意气风发,事实上他一直低调地拓展事业,尽量回避媒体。鸿海的客户不希望他们的零件商锋头过健。就连公司总部,郭台铭都刻意远离科技大厂聚集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选在较不为人知的土城工业区。

不经营品牌,鸿海和知名品牌一起在全球并肩赛跑,靠的又是什幺样的竞争力?郭台铭谈到了他的观察:目前全球景气其实没有恢复,只是在结构性的调整,全球大厂积极转型,把制造的一端,外包给最有效率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EMS)。

郭台铭算是中国最大的“财主”之一,可是生活却很节省,不过,每年在台湾的尾牙庆祝会,他是大手笔的犒赏员工,以尾牙为例,总奖金达到二亿三千万元台币,个人最大奖则是鸿海股票一百五十张,市值二千七百六十万元台币,以往都是以聚餐方式举办尾牙,但是,这一次尾牙很不一样,地点选择在鸿海总部所在地的台北县,且不采聚餐形式,并让员工与家属一同与会,尤其更具有意义的是,将省下来的三百余万元台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郭台铭对自己的亲人,只要是共同创业者,有功劳,则是破格提拔,工作标准严格、讲求效率,赏罚分明,如果员工出货发生闪失,则会毫不留情的当场指责。他是一位站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领导人,他跑遍全球,一年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海外各个分公司之间搭着飞机来回的开会,由于看好大陆商机,自七十八年以来,鸿海致力大陆发展,生产线主要布局在大陆,因此,在大陆的时间比在台湾要多。他说:“在快速成长的企业,领袖应该要多一点霸气。”郭给人的印象也是霸气十足,但却说:“不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很霸气,其实我这个人很好相处。我只不过是一个很理性的工作者。”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3:忠于自我的人生导演

“他喜欢冒险、厌倦安逸,一生都在漂泊。”王微多年交情的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这样评价他。员工们则是习惯了CEO一年有小半年不在公司“坐镇”的状态,“他就是这样啊,爱旅行,喜新厌旧,对外边的世界充满好奇。”

2010年至今,经历了前妻上诉、上市停滞,又再次申请上市并获得成功,王微这一年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他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公司上市成功,他便放下心里的包袱背起行囊,朝欧洲出发了。没什么能阻止他探索这个世界,因为在偌大的世界面前,那些成败得失都太渺小和不堪了。

从阿姆斯特丹到西班牙、巴黎

王微从2005年创建土豆网到完成上市,只用了6年时间。成就、财富、地位都获得了,他却没有丢失“自由”。自由——几乎是所有企业家向往的,一旦进入管理的漩涡,难免身不由己。像王微这样一年里几个月在外旅行、寻找自我、艺术家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公司运营不但不受影响,还按部就班上市的,令大多数企业家望尘莫及。

今年,从阿姆斯特丹到西班牙、巴黎,王微并没有因为公司刚刚上市而停下脚步,相反,他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经历了之前的上市坎坷,感情上的纠葛,王微再次背上行囊,这一次,他走得更轻快。

第一站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王微像个大学生一样,对这个高度自由的城市充满兴趣。尽管阿姆斯特丹是一个距离黄金时期已经很久远的城市,但今天所看到的阿姆斯特丹老城的大多数建筑,也在那个时代大体完成,黄金时代是冒险和建设的时代。看着伦勃朗广场上帅气的年轻人;红灯区橱窗里扭动着招揽客户的妓女们;贩售大麻的咖啡店,王微总结,如果文明的主要要素是:成熟完整的社会法律和规则、富裕且相对平均的社会各阶层、宽容且接受复杂和矛盾,那么荷兰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

王微坐在伦勃朗广场的马路沿上,身后的Coffeeshop传来一阵阵浓郁的大麻烟味。广场上,阿贾克斯球队刚举行完了一个井井有条、组织良好的活动,高大而且几乎是美丽的年轻男女们优雅地走过。这个很舒适但有些无趣的城市,为这趟旅行开了个好头。

从阿姆斯特丹飞马德里,再从马德里搭高速铁路,一个半小时后,王微到了西班牙的Puertollano。到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见一位十年前的老同学,和他畅快地回忆学生时代一起搞恶作剧的日子。之后王微南上塞维利亚,专注地看了两场弗拉明戈舞,他听着弗拉明戈悲怆的音乐,有些京剧大段唱腔的意味。“不知弗拉明戈在西班牙是否像京剧在中国一般。不知是哪些人在学习表演弗拉明戈。西班牙当地的观众关注吗?”之后,他租了一辆车,从塞维利亚出发,接下来的将近一个星期,王微除了地中海岸边和格拉纳达,没有固定的计划。随心所致地开,哪儿有趣就在哪儿多停留一会儿。为了边看日落边吃晚餐,他赶到大西洋岸边一个小城住下;或者因为喜欢海明威,开车到斗牛小城Ronda寻找作家的痕迹。无目的地游走,是这次旅行的意义。

在离开西班牙飞往巴黎的飞机上,王微看完了WoodyAllen的《MidnightinParis》。这个城市对他的吸引,是年龄增长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到巴黎后,先到墓地兜兜转转,寻找莫里哀、王尔德、莫里森、卡拉斯……看着墓地里美好的秋色,王微想:“有的时候,只有和光彩夺目的死亡为伴,想想所有这些来过又消失了的光彩生命,你才记着要好好活自己的生命。”旅行不是为了享受新的感官刺激,而是通过与外界的沟通,接近最真实的自己。行走,为王微带来生活里的灵感,继续奋斗的勇气。

上市,土豆再出发

旅行是王微认识世界,寻找自我的方式。即使在2007年初,土豆网刚完成第三轮融资,王微就开始筹备从拉萨到加德满都的自行车之旅。他不会因为工作放弃出走的冲动,因为旅行和工作并不冲突。他可以在高山帐篷里坚持写工作邮件,上不了网就干脆找个卫星。那种全身心投入在工作环境里的创业精神,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王微曾笑言:“难不成非要西装领带、愁容满面、成天盯着电脑睡不好觉才叫创业者?”

每个管理者都会显示出强烈的个人风格,王微直接、坦诚、随意的个性非常鲜明。他从不掩饰自己,在审核资质时,他敢直接与负责内容审核的领导大声争论甚至拍桌子。王微是个看似没有原则,但却恪守一定底线的管理者,他不要求员工坐班,却不允许离职的员工再回来。有时候他表现得像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候又老谋深算,一副漫不经心的表情总是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内心。

王微的员工说他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他也希望下属在公司通过涂鸦表达自我,而土豆网则是为网民们提供一个表达的舞台。王微被朋友戏称为“文艺男青年”,因为他热爱阅读,喜欢写作。2006年第五期《收获》上曾发表过王微的长篇处女作《等待夏天》,小说以几个年轻IT人在美国的经历为主题,其中可能看到他自己的影子。至今他都保持记录的习惯,在他的个人博客里有很多关于旅行、人生感悟的文章,笔触细腻而有力。

在视频网站纷纷遭遇严冬的时候,一些质疑的声音也指向土豆网。王微自信地回应:“涨潮的时候大伙儿都看得很不错,一退潮就知道谁没穿游泳裤,我们感觉自己游泳裤穿得挺好。”王微带着员工们“高筑墙,广积粮”。他专注于把网站做好,吸引好的用户,准备好充足的资金,不断探索盈利模式,然后该获得的自然会到来。

2010年,或许是王微这辈子印象最深刻的一年,一个意外打破了既定的安排。2010年初,媒体到处是关于土豆网上市的消息:“土豆网将于明年第四季度在纳斯达克启动IPO”、“已再融资3000万美元”、“投资1亿元制作原创内容”……8月的一次记者会上,王微说:“这笔钱拿不拿,土豆网都会成为盈利公司。最后一笔融资一旦完成,就表明我们加快了上市的进度。”私下他也曾和硅谷的一位好友肯定土豆网上市的信息。

土豆网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朝着预定方向全速行进,意外却在接近目的地的时候发生了。正在土豆网向纳斯达克申请上市时,王微的前妻提起诉讼,请求分割上海全土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8%的股权。因为这次婚姻纠纷,土豆网的上市进程被搁置半年有余,直到2011年4月末才再次提交了IPO申请。几经波折,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终于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交易。如今土豆网的控制权问题已解决,但背后的代价不菲,除了700万美元的和解金、部分股权,还有当时错失的最好时机。

“未来的视频市场和态势会进入关键期,整个市场的格局还是要依靠规模取胜,在整个视频市场的持续爆发性增长中,土豆网必将凭借具备竞争壁垒的商业模式占据一席,成为视频最后三五家竞争者中的一员,成为中国领先媒体平台的重要一员。”放下行囊,王微回到土豆网办公室,恢复紧张忙碌的CEO状态。出发或回归的切换,他已游刃有余。未来某天,王微会随时背起行囊,出发的一刻,能放下心里所有包袱。

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1:刚与柔

“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这是坊间形容格力首席执行官董明珠强势作风的一句评价。

再见董明珠,是2011年11月份在格力珠海总部举办的“格力20年品质见证大使”的颁奖典礼上。那天,董明珠特意穿上了一袭红裙,外罩一件黑色的针织衫,脖子上戴着那串她最喜欢的珍珠项链,齐肩的卷发配上简单修饰过的妆容,优雅又不失庄重。然而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这位女强人将从容果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又让记者想起那句评价。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来,“刚”只是手腕,“柔”是情怀,而刚柔并济才能兼济天下。

刚的捍卫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

关于董明珠的强悍,有太多经典的桥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他希望能够重返格力。这个人此前供职格力期间,发明众多,后被竞争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却是董明珠强硬的拒绝。

在格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从格力离开,就永远不要指望再被这家公司接纳;另一方面,只要是从同行其他企业出来的,无论多能干,原则上不收留。“不是说别人不优秀,但如果仅靠别人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个贪婪的行为。”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有人问董明珠,国有企业的“婆婆”多,不会有人干预你的决策吗?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继往,“我是珠海的纳税大户,我每年要缴那么多的税,我就是要将企业搞好,他们为什么干涉我?”

据说,格力某年广告招标,有一家广告公司是某政府领导推荐的,但招标第一轮就被董明珠刷下来了,董明珠还底气十足地表示,“(这个公司)连报价系统都不完善,凭什么来招标?”当时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后来的事实显示,格力并未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董明珠认为,企业家发展一个企业,一定要呵护自己的员工,要舍得付出:“格力员工待遇很高,不是员工提出来的,而是由管理层提前想到,然后通过制度落实的。”但同时,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碰,否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行人不能走机动车道一样,否则就乱了,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董明珠说。

董明珠相信,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来说,制度都是刚性的,不能模棱两可,说变就变。

她常举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上海刚刚出台了一个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将不承担责任。但是制度刚出台没多久,一辆出租车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师,由此引起争论,最后司法判决下来,还是要司机承担责任。“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认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样规定就该怎样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来,没有制度仅靠自觉是不行的,自觉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设不到位,许多人就不得不随波逐流,结果就是好人变坏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忠诚”是董明珠最爱的两个字在格力的八字厂训中,忠诚是第一位的。“忠诚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我听你的话",而是服从"规则",忠诚于这个企业,实际上是服从于大"道",正道。”董明珠这样解释。

柔的崇尚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董明珠认为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

对于当下正热的企业公民的问题,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慈善是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机会为社会奉献更大的价值。”董明珠说。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2011年11月,格力电器在成立20周年之际评选出20名“品质见证大使”,他们是格力电器从在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用户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评选出来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调为18年,最久的空调长达25年,生产日期为1986年6月(格力电器前身海利空调器厂生产)。对于长达25年的使用时间,董明珠坦言“没有想到”,“但这充分说明了格力服务用户,用户成就格力的共赢法则”。

在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层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展示着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写的两本书《棋行天下》、《行棋无悔》,及以此为题材拍摄的《行棋无悔》的电视剧碟片。书的旁边是一个“爱心助学”捐款箱,一侧的爱心提示卡片上标注了书及影碟的市场价格,并写着“您的认购将全部捐助教育事业”。

对于“爱心助学捐款箱”,在董明珠看来,自己著作的收入,本来就是应该回馈社会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讲,经常会把自己的书送给听众。后来,董明珠索性将“赠予”改为“销售”,然后将书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有许多来格力参观学习的单位或供应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资料回去学习,于是格力索性辟出这么一个角落,随人自取,并不刻意推销。“每年会有一万多元钱吧。”格力电器市场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格力电器的员工介绍,迄今为止,董明珠已将自己两部书的稿费全部用于捐助公益事业,建设了贵州平浪小学、安徽希望小学和福建特殊教育学校3座小学,设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师大珠海分校“董明珠奖助学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儿,资助了几十名贫困儿童、学生、身处逆境中的人。

对此,董明珠认为很平常,“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仅是单向的外部传递,在内部更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格力更多倡导文化教育,而不是经济交易。在董明珠看来,如果一个人的着眼点就是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以自我为中心,永远带一种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难建设好企业文化

“格力员工都有一种爱心,在格力无论谁有不幸,或者灾难,格力员工就会在小范围或者大范围,主动捐款帮助他。”格力公关部的人士介绍。

从周围的人做起,格力已经形成这样的文化:哪个分厂、部门,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据其需要或困难的大小来决定对他进行帮扶,形成帮助、关爱别人的企业文化。

“慈善这件事,靠我一个董明珠是做不了的,应该所有的人都去做,这才是有意义的。当你的行为能够感动和带动别人的时候,你就是有价值的。”董明珠说。

中国著名人物的故事短篇

《唐伯虎》篇一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包拯》篇二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匡衡》篇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柳公权》篇四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孙敬》篇五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苏秦》篇六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李密》篇七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篇八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着名的思想家。

《陈平》篇九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篇十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屈原》篇十一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篇十二

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热点

【励志故事】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