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观后感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_观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有感(通用五篇)

《我被十三学校开除》是一部教育片,很多人看了深有感触。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1

今日,在学校看了一部名为“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我丝毫没有对这标题感到惊奇和意外,然而仅仅看了几分钟之后,我就深深的被它所吸引。

曾经的胡斌,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而今的他却变成了一个众人赞扬的“善者”。 他,来自甘肃兰州市,今年22岁。在没学《弟子规》之前,是一个很不听话,家长很头疼的年轻人。我记得很清楚,五六岁时爸爸妈妈闹离婚打架,我竟然就会拿着剪刀扎我爸爸。到了上学的时候,我在学校里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就要在教学楼跳楼,唯恐学校不乱,搅得整个学校不得安宁,他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希望他在最后,只要不影响其他人,睡觉都行。我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哪个学校都不要我,升级的时候,班主任也不要我。 他可以顽劣到这样。但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这连他的父母多没想到。因为他的父母只希望他能做个正常人只要不进监狱干什么都行。但是在弟子规的教导下胡斌他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他发现做个好人也能找到工作,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也能得到金钱、、、、、、胡斌在弟子规中体会过到了人生真谛 开始慢慢的走向成功。 只要你想改变命运,只要你坚持不懈,命运就掌控在你的手中,改变命运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斌是因有个好妈妈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是时间让他成熟,让他领略到生命的奥秘。我相信经过这一次心灵的“洗礼”后,我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要做一个“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好孩子,要做一个不惹老师生气的好学生,更要做一个正直、不扰乱社会的好市民。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2

3月3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材料,观后教师们无不为胡斌的人生转变而感叹、感慨和感动。

曾经的胡斌,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而今的他却变成了一个众人赞扬的“善者”。何故?是因为“物极必反”的原理么?我想不是。因为之前的他尚不足以冠上“极恶”。是因为那本《弟子规》?我想也不尽然。读《弟子规》的人不在少数,仅此一本书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有俩点:一是胡母坚持不懈的教导,所谓量变引发质变。二是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

《弟子规》,它能让一位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差不多无可救药的人成为众人的榜样?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弟子规》。“入则孝、出则第、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七个主题深深的打动了我,它们排序得当、蕴意深刻。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这份知恩报恩的心后,他才能进一步把这份爱心扩展到周边的一切人。所以,圣人提倡以孝治理天下,以孝治天下必定能得到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对照《弟子规》,我也有许多没有做到的地方,不过我会努力更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我要大声赞叹:《弟子规》真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

“以德育为本”,使学生“知书达理”,不再使胡斌之类的青少年或被动或主动地排除在教育之外,则教育幸甚,民族幸甚!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3

在我没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我的内心对父母的看法是平淡无常的,但是看完之后,对我自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原本被13所学校开除的学生,经过他父母的不放弃,不抛弃的拯救,把他从一个沉迷电脑游戏,不爱学习,不尊父母,不尊老师的人生给拉回来,并让他走上了正常的人生轨道,比普通人更伟大。

在里面,虽然主角妈妈并没有在主角小时候对他真正的做到很负责任的照顾,但是,他妈妈却用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工作,换回来了自己的孩子,这份母爱是无法比拟的,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奇迹,只要不放弃,不抛弃,就一定能够成功。同时,我也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点,只是我自己不清楚,不在意,那么多年,我对父母也有过不在乎,不尊重,也令我愧疚了,想了那么多,主人公也告诉我什么叫做感召,只有好的人,身边都是好的人,坏的人,身边全是坏的人,主角的种种,让人感到心痛,让人感到欣慰,更多的是,他选择了回报自己的社会,这份胸襟,需要我们学习,最后,我也知道了父母对我们付出了很多,所以我们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要知恩图报。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4

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人一定很不简单,上台演讲的主角叫胡斌,来自兰州市的他小时候就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他曾经不好好学习,爱玩游戏,整天打打杀杀。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打架,而且他从小就不听话。经常要弄得学校不得安宁。在上课时,老师也只是希望他不影响到他人学习休息就可以了。他打架抽烟喝酒,经常旷课欺负老师,哪个学校都不敢要他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认为不可就药的人最后还是浪子回头了,起初我也很好奇,我静静地看完了胡斌对他这二十二年来的忏悔自述:他打骂父母,欺负老师,过着不是人过的生活。听胡斌的讲述中有很多地方都挺感动的。 胡斌的妈妈答应只要他看完一个光盘就给他回北京的路费,没想到胡斌这一看,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是他还是将信将疑;胡斌的妈妈非常有智慧,她让胡斌去敬老院做义工,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终于来了。胡斌发现做一个好人同样也能受人敬仰,同样也能找到工作。就这样胡斌开始改过自新了 其实这个故事让人受到很多启发,处境再不好只要信念不倒就有希望,就像胡斌的妈妈,二十二年来胡斌的妈妈从来都没放弃过胡斌,这才造就了胡斌的浪子回头。时间是使人成熟很重要的东西。但对不同的人,成熟的经历或崎岖、或坎坷。 自我感觉,胡斌的确挺不错的,能理解到这个程度,也算是我们80、90后的奇迹了,现在的80、90后,有多少个人能理解到像他这个程度的,每天除了吃喝玩乐,不会干别的。(当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弟子规》可以说这是中国的一些古典论著,的确不错;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完全理解,与其来说,不如去看一些翻译好的。起码有人能够读懂。其实做人嘛,多做些义工!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

#p#副标题#e#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5

不久前的一天夜里,上大二的儿子从数千里之外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他和舍友们刚看完一个视频,感觉很好,让我也看看,进而到学校里给我的学生们也看看。听儿子的声音还沉浸在感动里,应是看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特别认真地建议我看看并给我的学生们看看。

我一向重视儿子的建议,尤其深夜从千里之外打电话来。他告诉我视频的名字就是“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的学生”。我于是就充满好奇与期待地在百度搜索里打上了“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过的学生”,啊,好多好多的网页,都是这个名字,看来点击率相当之高,此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原来也是个消息闭塞的人了。

近70分钟的时间,我一直没有动,从头看到尾。没想到一个“浪子”的报告视频,竟如此地令我感动,远远胜过所谓的一些大片对我的吸引力。我无疑受到了很强的感染。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这个故事,又充分地证明了那句古话“浪子回头金不换”。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从内心里涌起几层的敬意:

首先,我要表达对这位名叫胡斌的甘肃青年的敬意。

从老师的角度看,以前的胡斌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坏学生”,这样的学生是多少学校多少老师都唯恐躲之不及的。学校不敢要这样的学生,老师不敢教这样的学生,因为学校和老师几乎都认为,这样的学生是无可救药的了。但是,胡斌同学,经历了十三所学校开除,仍然通过自己的学习领悟,竟然痛改前非,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青年,我们不能不对他投去我们的敬意。

其次,我要表达对胡斌的妈妈的敬意。

胡斌的妈妈本来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儿子的不成功,却成了她最大的伤痛。儿子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作为儿子的妈妈该需要多么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贵的是,胡斌的妈妈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儿子,宁愿生意不做,赔上家产也要把儿子从邪路上拉回来。正是伟大的母爱,不离不弃的母爱,感化着儿子,温暖着儿子,唤醒儿子的人性,让儿子逐步明辨了是非,深深懂得人生的道理。

第三,我要表达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从另一个角度看,胡斌能“浪子回头”,一本书起了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这本书挽救了他。胡斌在报告中多次例举这本书中的句子对他所产生的深刻的影响。这本书就是祖国传统蒙学教材《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胡斌深入学习了这本书,而且越学越有感悟,受益匪浅。《弟子规》,为胡斌指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当他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的时候,他发现人生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幸福,他简直有如获至宝之感。

用现在的话说,《弟子规》是一本德育教材,是一本做人的教材。这样的教育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的盲区。我们今天的教育只是重视知识技能,重视应试分数,而严重地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德育教育。不管今天的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们,有多少个理由,甚至以应试需求为所谓充分的理由,都无法掩盖当今教育行为的缺陷,都无法掩盖自身所履行职责的不力。

救救孩子,就是救社会,救国家,救民族。这样的责任,全民担当,教育应首先担当!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观后感】热点

【观后感】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