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观后感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实用六篇】

《南京!南京!》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1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南京南京观后感2

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看过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_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3

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队闯进南京时,城内的军人们用身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可这些都无济于事,日本军队以强大的冲击力冲垮了人墙,把军人们踏在脚底。大肆的闯进南京。

南京城内所有的战俘都被抓起来了。有的人,葬身在机关枪接二连三的扫射中;有的人被带到海边,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人们倒在海边,海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将他们轻轻拖入海中,顿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

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尝不想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想一想,当他们的孩子在摇篮中甜甜的入睡时,我们的婴儿却被残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当他们的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儿童却要面对死亡;想一想,当他们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时,我们的老爷爷、老奶奶却流浪在街头无家可归;

正如电影里所说“中国不会亡!”是的,中国没有灭亡,但祖国现在的兴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英雄冲锋陷阵,用鲜血和平,他们何尝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过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这样的生活。为了祖国他们必须要上阵杀敌。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中国更加强大这样才不愧对那些抗日英雄,中国才不会重蹈覆辙。

五年级:潘欣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4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张自忠将军牺牲前的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之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死,安全区是唯一一块尚在苟延残喘之地,拉贝以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100个,江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

拉贝被迫回国,安全区终于不保。唐先生,这个为了保护自己一家出卖了安全区内的中国军人的胆小的男人,终于升华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小妹和女儿的死,让他从对日军的幻想中醒过来。他将跟随拉贝离开的机会让给别人,送妻子离开后,即被押送刑场。或者不好吗?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残忍,坚强的死亡更有力度。他趴在日本军官耳边,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太太又怀孕啦。”孕育的是千万不去的铁骨,是中国的希望,你杀的掉吗?

姜老师,这个一直以来为挽救中国人而与日军勇敢周旋的柔弱女子,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每个女人只可以带回一个男人,而她蒙住头,冒死带回了一个有一个。也许她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多救一个,中国就多一份希望。最终,她被日军发现了,被带走的那一刻,她用英语对角川说:“杀死我。”角川开枪了,她以这最美丽最不屈的方式,震撼了日军,证明着中国的尊严。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形象,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陆川想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但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抗战中死去的三千五百万英雄,不是一句悔过,一颗子弹就可以弥补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被原谅,有些则永远不能。正如南京这倒深深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5

我也是挣扎了近一个月,才终于走进电影院。

此时,关于《南京!南京!》的评论已经在网络各处掐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借这个平台,说自己的爱国心,自己的国家观、世界观,甚至是价值论。我管不了陆川是被捧还是被贬。

我只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单纯地感激他。尽管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晚上长久地做着噩梦,一次一次的醒过来,看着远处城市夜空的红色霓虹就像是这座城市散不去的业火和血色。我还是感激他。

他穷尽了4年的精力和时光,把这部影片拍得努力又真实。几乎复现了这座城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至1938年2月中,所经受的无法描述出的灾难。而其实,一直到1938年5月,掩埋尸骸的数量都比不上新送来的数量。在影片开始不久的时候,有一段我觉得很漫长的屠杀镜头的蒙太奇。从焚烧的火焰燃起,机关枪扫射人群的枪声久久不息,伴随着坑杀、刺刀乱戳……看得眼睛瞪到目眦欲裂,血液中有声音在叫嚣:“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在下一刻镜头转换时,我才觉得释解了。觉得那段蒙太奇只要哪怕再多10秒,我就会毫无理智不顾一切地站起来,大叫着把手中的饮料砸向屏幕。

只是短短用分钟来计的时间,我都觉得难以忍受。那段长达半年之久的日子,南京这个城市该是如何。已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白天专门去了挹江门那座城门处,影片里刘烨他们这些军人就是分批穿过这座城门,走向死亡的。我站在城门外,始终都没有走到门的另外一边去。今天,南京的阳光灿烂,但城门里的阴影依旧阴郁得无法描述。路上的汽车一个一个地穿过城门,漆光闪耀。我当然知道,门那边不会再有大吼着“中国不会亡”的悲壮死亡了。再往前走,长江里也不再会漂着数目可观的尸体,那里只会有受了污染的江水空空地击打江岸。

所以,我感激陆川。

自己曾经也拿着地图,一个一个去考据那些屠杀发生的地点。但是白底黑色的文字,终比不上影像的心理震撼。他就算被人指责拍得像景片,但我觉得他的立场是中国相关电影里难得的客观的,也正因为如此,也是难得真实的。它带给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p#副标题#e#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6

《南京 南京》这部电影其实早就想看了,但是因为现在网上大多是抢先版,找不到高清的,所以就没敢轻易欣赏,怕不能看得真切而影响了电影对我的效果。但是今天终于还是忍不住下载了,虽然在下载之前都有仔细看评论,下的是比较受好评的,却仍旧很不幸地下载了一部抢先版。万幸的是虽然是抢先版,但是还不至于到我想象的那么糟糕,还算比较清晰吧。

看罢电影我对陆川导演肃然起敬了。之前我是很鄙视我们大陆当今的许多导演的,尤其是那些善于“大片”的“名导”们,具体名字就不方便说了,其余不被我鄙视的导演之中也没有能让我敬佩者,陆川导演算是第一人。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拍电影我觉得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南京大屠杀”在之前是有纪录片的,但是纪录片不等于电影,如果把电影拍成纪录片那就没有拍电影的意义了,我们直接去看纪录片好了,哪里还需要花这么多钱来拍个电影呢?可是,“南京大屠杀”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所以就算是电影也不能失去真实的纪录意义,要能深刻的反映当时的恐怖,不然同样会遭受批评。这就比较难了,但是陆川先生做的非常好,电影不仅有明确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南京“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然而此外最主要的是有一点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了:陆川先生竟然让一位名叫“角川”的日本士兵来带领观众重回“南京大屠杀”,多么大胆而又奇妙的手法呀!这我在之前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我不懂电影,更没有导演的天赋,我本以为日本士兵在电影里面应当完全是作为反派的,至少无论如何是不会变成主角的,然而看完电影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死板。“角川”这个主角当得实在是太漂亮了,因为有了他,我们不仅看到了1937年的那个冬天南京市民的疾苦,同时也看到了那些日本人的世界,他们的南京生活,他们的军旅生活,他们的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每每提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愤怒的。在我们的心中那些日本士兵完全不是人了,而是野兽,是杀人机器,是行尸走肉。但是我们错了,无论他们多么的残忍他们都是人,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他们一样有感情,他们也有亲人,他们也有家乡,他们也会想念。但是因为战争,因为那些战争的真正发动者们,他们被迫来到了中国,在无情的战争面前他们中有人变得疯狂,在残酷的死亡游戏里他们中有人失去了理智,但是终归人性的微弱烛光还是没有熄灭而被少数人保留了下来,主人公“角川”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位,他们会同情中国难民,他们会爱上“慰安妇”,他们甚至会私自放掉俘虏,我不禁要向这些“角川”们致敬了,感谢电影把这些鲜活的人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七十二年,但是因为它,我们中国人和日本鬼子结下了血海深仇。仇恨往往容易冲昏人的头脑,让人失去理智,仇恨越深这方面的作用也就越明显。人失去理智就难以正视历史,而如果不正视历史,结果将是很严重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史的一部分,所以正视“南京大屠杀”就是正视日本侵华史。日本的侵华战争令人发指,是地地道道的不义之战,所以日本侵华失败了,因此当今的世界各国万万不能效仿,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由于日本的行为实在是太残忍,以至于我们国人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报复心理,但是貌似正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危险滋生的摇篮,危险在于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事情,甚至也许有一天也会像日本人一样变成战争的发动者,这是我所非常担心的。其实我们国人在面对这段屈辱史的时候除了痛恨日本人,同情受难者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绝对不要让历史再度重演。我们的真正敌人是战争,是战争让我们陷入痛苦,是战争让我们遭受灾难,是战争让我们国破家亡,是战争让我们妻离子散……而被战争所毒害的又岂止我们这些被侵略者呢?那些侵略者照样也深受其害。比如影片中的那位来自德国的贝拉先生,如果不是战争他也许能在德国的某个小镇享受天伦之乐;如果不是战争,我想他来中国就会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而不是为了救援那些受苦的难民。再比如电影的主角——角川,战争让他面对了本不该面对的敌人,战争让他远离亲人故乡,战争让他命悬一线,战争让他生不如死,最后在放走两名俘虏之后角川自杀了,自杀之前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战争是可怕的,随便发动不正义的战争的人是最可恶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我们不能不吸取教训。我们要强大自己,但是我们强大自己不是为了欺负别人,我们发展军事不是为了侵占别人的国土,我们只是不想再次落后而挨打,我们只是不想让战争死灰复燃而再来影响我们美好的生活。某些自以为是的国家请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显示你们的无知,自己拿着欺负人的“专利”却喊着“中国威胁论”,我们堂堂华夏不像你们那样小肚鸡肠,见利忘义,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却不懂得刷牙,口臭得严重,真是可笑,可悲!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观后感】热点

【观后感】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