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阅读>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7篇_观看电影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

战火中的芭蕾》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共7篇。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400字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极度唯美,充满浪漫,抒发情怀,在战争的硝烟下,中俄两国军民英勇无畏,携手并肩的誓死抗击负隅顽抗的日本军人的残酷战争的电影。电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为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俄两位年轻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营造爱情的唯美。但最终的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的惨状,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受到了何为敬畏,何为伟大的真正意义。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小镇中,几千日本军人肆意横行,他们想残暴的利用毒气弹来摧毁这片白雪皑皑的黑土地。但在这座隶属于中俄边境的小镇中,在这样被战争的硝烟,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中,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与他们抗争,无论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中年大叔,还是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对日本人充满了憎恨,都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了首位。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将爱国之心长存于心。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700字

今天观看了《战火中的芭蕾》。为大家讲述的是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在抗战已经全面胜利,在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居然还有几百的日本军队不愿意面对他们已经全面战败的现实,拒不投降,让东北抗联部队以及苏联红军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剿灭了这股日军。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

在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经典《辛德勒的名单》中,一个红衣少女行走赫然行走在黑白色的屠杀现场,像一朵不屈的生命之花,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如今,类似的画面出现于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监制、董亚春执导的战争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日军正在蓄谋最后的疯狂,中俄两国人民誓死反击,风雪呼啸,松林挺立,一位素颜红衣的少女跳着芭蕾,在战火肆虐的土地主,显现出生命的坚韧,情感的坚贞,中俄两国的战争美学,在她的舞步中,闪烁出夺目的火花。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在黑龙江一座无名的边城拉开序幕,少女小鹅儿无意中救回了一个负伤的俄罗斯士兵,从此一家人为了保护这位战争盟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也萌发出一场跨越国别的爱情。影片的影像风格舒缓但不失力度,节奏快捷又不失强劲,从日本军搜查的紧张悬念,到刺杀日本调度长的风波乍起,中国人引爆火车的刚烈,日本军官枪杀男孩、毒害中国工人的残暴,惨烈的前线交火,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氛围,让这场战火中的爱情更显优雅而又珍贵。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是日本占领最久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曾经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运用深情饱满的叙事,描绘了东北大地上的家国情怀,在烈焰纷飞、血流成河的雪地上,展现了壮阔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东北民俗。那暴风雪中温馨的木屋,摆放着白菜的小仓房,烟火浓烈的煤炉,孩子们玩着把铁钉放在铁轨上的游戏,拉着飞驰的爬犁,耍着土制的飞镖,过年时杀猪的习俗,大年夜的饺子里包进一个钢镚。

影片中处处可以见到俄罗斯战争美学的经典元素,《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群个性奔放的女兵,《卓娅》《保卫莫斯科》女英雄卓娅,《第四十一个》悲情女神枪手,还有《战地浪漫曲》《雁南飞》中那些鲜稍有可爱的姑娘。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哈尔科夫不仅带来了俄罗斯战争片的场面调度和视听冲击,更有对创作的深度。

《战火中的芭蕾》从一个东北女孩儿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通过成长与死亡,爱情与仇情的感悟,重新梳理经常战争留下的伤痕,罪恶与反抗,杀戮与拯救,交织出不一样的战争片体验。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900字

《战火中的花蕾》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战时儿童保育会派出的《大公报》战地女记者、国民党将门之后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战区上尉连长、中共地下党员方鉴明,在1937年沦陷的徐州城邂逅,方鉴明从侵华日军的枪口下救出了沈君怡,两个人一起开始了拯救孤儿并掩护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危险行动。剧中的沈君怡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战争孤儿打成一片。在她身上处处散发着母性光环。她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母亲,除了管吃住,更要全力保护这些战地孤儿们的安全,孩子们也都亲切地唤她“沈妈妈”。由于该剧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因为真实,所以可信。剧中,孩子们命运多舛、经历枪林弹雨、跨越千山万水却依然乐观,努力求生,使这部电视剧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独树一帜。

剧中除了对落难孤儿的主线描写和宏大的战争场景以外,对男女主角沈君怡与方鉴明之间的感情线的描写也是该剧的亮点。方鉴明原是在徐州守城的国民党青年军官,为了护送沈君怡和孩子们冲出日军的封锁,擅自做主带领20多个兄弟出城。不想很多兄弟都牺牲在路上,他也因为违反军纪不能重回军队。身为地下党员的他听从上级的指示留在保育院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孩子们。两位年轻人在日常相处中、在上千公里的艰难路途中、在穿越敌军的火线中互相帮助,共同保护孩子,并且相知相爱。两人既是亲密爱人,又是革命伴侣,也是这群孩子的爸妈,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动,而他们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感情更是坚不可摧。最终方鉴明为国捐躯,两人永远分离,敢爱敢恨的沈君怡因为方鉴明的去世终身不嫁,其对爱情的专一和忠贞让人敬佩不已。

除了刚正不阿的方鉴明,小姐脾气的沈君怡外,《战火中的花蕾》还塑造了一个个真实、鲜活,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无赖狡诈的高自尊,纯洁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调皮聪明的路遥、马力……通过他们透视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抗日题材影视剧数量泛滥,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凸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制作出反映历史精神的抗战剧成为许多制片方考虑的问题。《战火中的花蕾》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面临的残酷命运,对抗日题材影视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100字

《战火中的芭蕾》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抗日烽火中的芭蕾情缘,讲述一段跨越国界的凄美恋情,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与伪善、顽固不化与背信弃义,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友谊。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还是中俄两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合作,导演董亚春,曾拍摄过《冲出亚马逊》《八路军》《爱在战火纷飞时》《周恩来在重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获得第28届飞天奖优秀导演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同时该片有幸请来俄罗斯著名导演,电影家协会主席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担任总监制。米哈尔科夫被誉为俄罗斯的"斯皮尔伯格",他执导的《蒙古精神》荣获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烈日灼人》曾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从影片的很多镜头里,你足可以看到这其中的前苏联情节,像在东北边境小镇里的俄罗斯妈妈的面包房,有特别强烈的地域特色,那里有东北特色的原生态人文风貌,冬储大白菜,地窖,杀猪,还有滑雪板,过年时的烟花,东北大炕等特有的习俗场景,食物和语言。而这里恰恰又是中俄边界,所以俄罗斯妈妈在这里开面包房也颇具当地特色,这不禁也让人联想到学生时代课本里常常提到的英雄母亲的形象。而音乐和白桦林,以及女主角在白桦林中翩翩起舞,男主角拥抱和飞舞的场景,则让人一下子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这也是中俄全拍片最精彩之处。

女主角曹舒慈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舞姿和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男主角为俄罗斯演员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颜值爆表不输"小鲜肉".两个人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搭,尤其是女主角形象非常的清纯,而土生土长东北妞的打扮,也非常招人喜爱。而两个人的浪漫情节,则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战争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的理想,为打败帝国主义而欢呼雀跃,这样的青春总能带给人激情澎湃。而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黑土地上"最后一战"的残酷与悲壮,也让人看到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爱情的凄美与不朽,那种铭记比起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来,更刻骨,更纯情。

和很多的主旋律电影不同,《战火中的芭蕾》主要是讲述的那种在特殊背景下的爱情,没有八路,没有口号,更没有说教。而是将战争带给普通老百姓的不幸与灾难描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非常巧妙,也很细腻。像女主角弟弟的死,则让人看到了日本兵的残酷,而日本投降后,日本小女孩妈妈难产死后,中国母亲又用最博大的胸怀养育他们,这也就是典型的日本遗骨,这种特别细腻的情感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也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战争对于日本普通人带来的不幸,这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电影更多的是关注人性,关注家庭,反战争,带给人无限的思考,也让人看的非常震撼。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相关内容

#p#副标题#e#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300字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极度唯美,充满浪漫,抒发情怀,在战争的硝烟下,中俄两国军民英勇无畏,携手并肩的誓死抗击负隅顽抗的日本军人的残酷战争的电影。电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为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俄两位年轻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营造爱情的唯美。但最终的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的惨状,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受到了何为敬畏,何为伟大的真正意义。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小镇中,几千日本军人肆意横行,他们想残暴的利用毒气弹来摧毁这片白雪皑皑的黑土地。但在这座隶属于中俄边境的小镇中,在这样被战争的硝烟,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中,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与他们抗争,无论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中年大叔,还是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对日本人充满了憎恨,都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了首位。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中再一次为大家讲述了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在镜头的表现下,东北的这座小镇是那样的富有魅力,冬天白雪皑皑,玉树银花,春天寸草春晖,玉树琼枝,到处都散发着如同油画般的美景,在自然界的美丽的氛围中,再加之鹅儿与安德烈浪漫唯美的爱情色彩的渲染,让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充满了和白色相互对冲的暖色调的明媚的色彩。

其实,电影中绝不仅仅光是有美人、美景演绎的舞蹈与爱情。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主题还是战争的残酷,被称作为抗日战争发生在黑土地山的"最后一站"的这场生死战役,在影片的结尾处演绎的是那样的真实。在抗战已经全面胜利,在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居然还有几百的日本军队不愿意面对他们已经全面战败的现实,拒不投降,让东北抗联部队以及苏联红军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剿灭了这股日军。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并且由有着"俄罗斯斯皮尔伯格"之称的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来出任监制。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1600字

起源于欧洲的古典舞蹈——芭蕾舞,应该是很多女孩子从小到大都梦想要学习的一种舞蹈类型吧。这一生如果能优雅的,轻盈的,曼妙的在众目之下,舞台之上翩翩起舞,那将是一件极其激动人心的事情。众所周知芭蕾舞有一个显著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表演时以脚尖点地,再配以音乐、舞蹈的手法来完美的表现戏剧情节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知名的芭蕾舞代表作,无疑是《天鹅湖》以及《胡桃夹子》等。

虽然说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日臻完美,但是它在十九世纪的末期却在俄罗斯这个国家进入到了繁华的时代。而中国的芭蕾舞更是受到了俄罗斯芭蕾舞的影响以及传承,打下了坚实的芭蕾舞的基础。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极度唯美,充满浪漫,抒发情怀,在战争的硝烟下,中俄两国军民英勇无畏,携手并肩的誓死抗击负隅顽抗的日本军人的残酷战争的电影。电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为情感的纽带,来维系中俄两位年轻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营造爱情的唯美。但最终的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的惨状,让观众从内心深处深深的感受到了何为敬畏,何为伟大的真正意义。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一座小镇中,几千日本军人肆意横行,他们想残暴的利用毒气弹来摧毁这片白雪皑皑的黑土地。但在这座隶属于中俄边境的小镇中,在这样被战争的硝烟,被日本人占领的小镇中,每个有骨气的中国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与他们抗争,无论是心中充满责任感的中年大叔,还是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们每个人心中都对日本人充满了憎恨,都把民族大义,保家卫国放在了首位。

电影《战火中的芭蕾》中再一次为大家讲述了爱情是没有国界的这一事实,当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国女孩鹅儿(曹舒慈饰演)与一位执行秘密任务的苏联侦察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演)相遇时,从最初的鹅儿的好心帮助,到经过慢慢的疗伤过程,再到最后他们相互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都成就了这对跨国恋情。在面对日军地毯式的疯狂搜查,到想方设法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对他的伤势细微的照顾以及积极的找寻药品,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位朴实的东北女孩,她内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也深深地打动了安德烈对鹅儿深深的爱。

在镜头的表现下,东北的这座小镇是那样的富有魅力,冬天白雪皑皑,玉树银花,春天寸草春晖,玉树琼枝,到处都散发着如同油画般的美景,在自然界的美丽的氛围中,再加之鹅儿与安德烈浪漫唯美的爱情色彩的渲染,让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充满了和白色相互对冲的暖色调的明媚的色彩。

其实,电影中绝不仅仅光是有美人、美景演绎的舞蹈与爱情。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主题还是战争的残酷,被称作为抗日战争发生在黑土地山的“最后一站”的这场生死战役,在影片的结尾处演绎的是那样的真实。在抗战已经全面胜利,在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后居然还有几百的日本军队不愿意面对他们已经全面战败的现实,拒不投降,让东北抗联部队以及苏联红军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剿灭了这股日军。触目惊心的场面,深深地震撼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同样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的献礼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这部电影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不同,以及作为导演在电影中想表达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这部电影《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两国的合拍片,正如电影中讲述的那样,它就是讲述在抗日战争的后期,中俄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变的战争电影,并且由有着“俄罗斯斯皮尔伯格”之称的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来出任监制。

在影片最终,大家应该可以预测到,鹅儿与安德烈的命运,也可能猜得到鹅儿会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宽阔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鹅湖》的样子。不管是电影中国东北的鹅儿一家,还是从苏联远赴中国小镇的安德烈母子,他们都是那个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伟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历史,一支舞蹈,一场战役,一段情感,来铭记历史的过往,来传递着战场的残酷,也来展现了爱情与舞蹈的动人,这足以让人铭记于心。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观后感】热点

【观后感】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