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读文网小编来看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诗的语言优美。诗中利用换韵与送到场景的转换,形成跌宕多姿的旋律。起音入声韵,急促激烈,与风雪相映衬,继而是阳春白雪,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再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出现滞涩的场面,末尾渐入徐缓,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三绝”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看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篇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心中不由生出豪迈气概。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写作必须源于生活,没有源头的活水,不会有畅流的小溪,或大河,或长江,乃至大海。我们的紫丁香之旅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畅游在古典与现代文学的大海中,尽情去吸收文学精华,丰富自己的学识和语言,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为孩子的将来提供一个源源不断的清泉去滋润他们的心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篇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歌行体送别诗。
这首诗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描写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突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 、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这个新奇的联想,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通过“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又通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其中“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了送别。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上,给人奇异壮伟的深刻印象。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墓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掣”精确真实的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动的情况。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想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样的结尾,正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全是关键在四个“雪”字,一送别前的雪景,二饯别时的雪景,三临别时的雪景,四送别时的雪景。故虽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章法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