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二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原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高二语文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会让你轻松面对每一场考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1课文原文以供大家学习。
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头四十天还有一个男孩儿跟他在一起,可是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运了,叫他跟别的渔船去打鱼。但男孩儿很佩服老人的本事,仍然惦(diàn)记着他。
这一天,老人又划着空船回来了。男孩儿帮他收拾渔具,请他到海滨酒店喝啤(pí)酒,还把饭菜送到他家里。老人吃罢饭,摸黑上床睡了。这是他的习惯,多年来他常梦见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长的金黄色的海滩,白得刺眼的海水,高耸的海岬(jiǎ),褐色的高山,海上崛(jué)起的白茫茫的岛顶,还听到诲潮的怒号……然而现在他不再梦见波涛、搏斗、角力和那惊人的遭遇,只梦见海滩上的狮子。
第二天早晨,男孩儿帮老人把渔具拿到船上,然后到早市上去喝咖啡。这顿咖啡是老人一整天的饮食,男孩儿送他出海,并祝他好运。
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突然,他看见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绿杆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钩丝动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钩尖和钩把上的沙丁鱼。他拉那钩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鱼不慌小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钩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钩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弯下腰倚(yǐ)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太刚升起来。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到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处的张力。老头儿的手让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钩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直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深紫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觉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了不起。”
“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遍又一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钩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钩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人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着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说道:“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第三天,那鱼开始打转儿了。老人拼命地拉紧钩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钩丝拉回—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zì)痛了眼睛和脸上的伤口。他不断地收紧钩丝,却突然感到眩(xuàn)晕起来。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头上。老人拼命拉紧钩丝,看见鱼尾巴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xiāo)洒,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满一船。一会儿,那鱼仰面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它终于死了。
老人树起桅杆,挂起风帆,开始往回划!他估记这鱼足有一千五百多磅[bànɡ],如果净得二分之二,卖三角钱一磅,该赚多少钱啊!谁知死鱼的血水招来了鲨鱼。这是一条巨大的鲨鱼,它顺着船的航线飞快地游来,老人看见鲨鱼到来,准备好渔*。鲨鱼飞快地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这一口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人把渔*朝鲨鱼的头刺去,鲨鱼在海里翻滚过去,死了,同时带走了渔*。老头儿不忍心朝船边的死鱼多看一眼,它已经绐咬得残缺不全了。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自己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是为了光荣,因为你是个打鱼的。说到底,这个总要杀死那个。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这时,又有两条鲨鱼向他和死鱼袭来。他拿起绑着刀子的船桨向鲨鱼的头刺去。鲨鱼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另一条鲨鱼在船底蹂躏(róulìn)着死鱼,老人设法使鲨鱼露出来,把刀子朝鲨鱼身上扎去。一次,两次,最后终于扎死了鲨鱼。现在那条死鱼已经成了所有鲨鱼追踪的对象。鲨鱼每一次袭击,都从死鱼身上扯去很多肉。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惨了,可是我只要有桨,有短棍,有舵把,就一定要揍死它们。”鲨鱼一次又一次冲来,老人用棍子揍。晚上,鲨鱼又成群窜来,老人只见它们身上的磷(lín)光,他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棍棒丢了,就拽下舵把,两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但是鲨包还是从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块块死鱼肉。
当船驶进渔港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老人已经筋疲力尽了。他上了岸,摸进茅屋,躺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许多渔夫围在船周围,望着死鱼的骨骼(ɡé),一个人用绳子量了量说:“从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英尺长。”
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一根又粗又长的雪白的脊骨扔在垃圾堆里,只等着潮水来冲走。在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男孩儿坐在一旁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练习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 B B A B C C C B C A C D A D C C D B A A BBCA
26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27.(1)图中① 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ABCD)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9)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0)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11)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主要区位因素是:河流。
28
(1)A处是田纳西河的发源地,此处地形为山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
(2)B处地形是_河谷平原 ,这里是人类活动的比较集中地区。
(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
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A,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B 。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山地 地形,水力资源丰富 。
(6)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它发源于阿巴拉契亚 山脉的西侧,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
(7)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依据右图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冬末春初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小。
(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加上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此外还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9)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对农业生产不利
(10)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没有结冰期,全年可通航;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利条件: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11)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人口激增,进行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先后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结合田纳西河流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防洪,灌溉;改善航运条件;发电;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改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等。
(12)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简述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0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13)读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右图)。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练习及答案,欢迎翻阅。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训练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更好检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3训练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二、选择题(60分)
题号12345678910
选项ADBCBCBBA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选项DDBCBDCA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选项ACBCBBBCCD
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
选项ABCCADCADA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选项ADC DBDB CA CA BBCCDBDBC
三、案例分析题(共40分)
51、(10分)
(1)、(2分)人口增长快、基数大、年龄结构轻、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
(2)、(3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分)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1分)
(3)、(2分)30% (4)、(2分)很少 人口总数多 (5)、(1分)C
52、(10分)
(1)、(3分)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各1分)
(2)、(7分)中部大平原(1分) 优越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每条1分)
53、(7分)
(1)、(3分)乳畜业 蔬菜种植业 粮食生产(每空1分)
(2)、(3分)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每空1分)
(3)、(1分)高科技对不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进行利用改造。
54、(13分)
(1)、(1分)交通
(2)、(3分)位于海滨,风景优美;(1分) 远离工业区和发电厂,环境质量好;(1分)有公路通过,交通方便。(1分)
(3)、(2分)中心商务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可以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4)、(7分)①、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1分),用地紧张(1分);
X地有新建公路,交通便利,(1分) 环境清洁(1分)。(共4分)
②、X地远离河流和铁路线(1分),仅靠公路满足不了工业生产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且工业用水紧张(1分),同时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对下风向的新市镇有污染(1分)。(共3分)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二地理必修3训练题及答案,欢迎翻阅。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C | D | D | A | A | B | C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D | A | A | D | C | B | A | C |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有教案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将更加如鱼得水。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5、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视力的延伸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 →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6、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7、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8、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知识点是地理复习中至关重要的资料,你是否进行整理了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8.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9.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10.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二地理内容依旧是有大量必背的内容,学会归纳是学习重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9、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10、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11、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实现了对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试卷面前,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以上是小编分享的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授课前应该准备好怎么样的说课稿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3《宋明理学》说课稿以供大家阅读。
一、 选择题
1. 某位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 “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 (C)
A. 道教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解析该学者认为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春意盎然、万紫千红这些身外的自然界现象,去探究、体会事物的根源缘由,即“格物致知”,认为求“理”的方法是向外部自然界去探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 (B)
A. “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B.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C. “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
D. “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解析A、C、D反映的世界观是“心即理也”。B反映的是“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3. (冲A)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C)
A. 从辩证思维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儒学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个新的角度,就是从探寻世界万物的本源出发,研究事物。
4. (2014年徐州模拟卷)康熙替《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理学在宋明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D)
A. 佛、道等宗教思想的影响
B. 宋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到顶峰
C. 朱熹等思想家的个人努力
D. 适应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和统治的需要
解析理学用封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束缚人的思想,对维系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5. (冲A)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C)
A. 孟子的“仁政” B. 朱熹的“理学”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阳明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提出“致良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善,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6. (冲A)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下列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C)
A. 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
B. 良知就是人性
C. 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
D. 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
解析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该诗是王阳明对心学的阐发。陆王心学主张通过自省、感悟,向自己的内心求“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朱子为武夷山获得这张“世界名片”立下了汗马功劳。
材料四自宋迄清,(福建北部的)延平五步一塾,十步一庠。家乐教子,朝诵暮弦,洋洋盈耳,称为邹鲁之邦。
材料五从14世纪开始,朱子理学相继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这些国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6世纪,来华传教士把朱熹理学介绍到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也发生过作用。英国古代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在现代日本社会里,朱子学仍被奉为金科玉律,运用到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去,所以日本有“东西合璧的儒家资本主义”之称。在欧洲,有的学者尝试着把东方的理学思想和西方某些哲学观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这一切表明,朱子学的精髓正日益融入世界思想史的体系中。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对“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
(2) 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朱熹为武夷山获得“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
(4) 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历史背景指出,福建延平为何被称为“邹鲁之邦”?
(5) 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不要抄材料原文)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第一问是在比较后找出二者的一致性(即共同点);第二问是归纳概括;第三问是分析朱熹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四问要求联系历史背景和朱熹个人的活动分析原因;第五问可以通过概括材料和回顾课本,答出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
答案(1)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原则。(2) “天理”在人间(社会)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儒家道德伦理)。(3) ①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②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③ 朱熹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4) ①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促使闽北教育出现繁荣景象。② 入宋以后,朱熹在武夷山讲学、开展学术活动的影响。 (5)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一、选择题: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回答1~3题。
1.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允许资本家经营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我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合制,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逐渐抛弃了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①错误地进行大清洗运动,严重破坏了科学文化和干部资源②在美苏争霸中被迫转为全面收缩③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④到1937年,苏联经济状况恶化,濒于崩溃边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的矛盾。回答4~8题。
4.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5.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的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 B.争夺贸易霸权 C.建立国际联盟 D.攫取世界霸权
6.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 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③国际联盟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条约使日本地位受到削弱的有: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四国条约》 ④《五国条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A.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B.消除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D.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为了克服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日本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回答9~10题。
9.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意图是:①对工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 ②保障工人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通过削减农业生产来复兴工业 ④提高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同盟国协同作战,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并走向胜利。回答11~13题。
11.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激化
C.英美的积极推动 D.华盛顿二十六国会议的召开
13.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的哥伦布这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据此回答14~15题。
14.韩国与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两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原因有①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节省开支 ③处于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大环境中 ④根据国际经济形势调整发展战略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其目的是求得全球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7.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
A.英国、法国、丹麦 B.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
C.荷兰、美国、英国 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
18.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20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格局几经变化。回答21~23题。
19.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 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
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 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
20.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何时成为国际社会正义的讲台
A.赫鲁晓夫上台后,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时 B.亚非会议后
C.第三世界崛起后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
21.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
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
二、非选择题:
22.(3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由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他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二 世界各国人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对着未来,他们既充满希望又满腹忧虑。
在这疑虑的时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期待着合众国的善意、力量以及明智的领导。
——杜鲁门就职演说(1949年1月20日)
(1)华盛顿与林肯先后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政治任务有何不同?(4分)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1933年,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新政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4分)
(3)上述材料美国1941年和1949年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各是什么?(6分)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相关历史背景。(6分)
(4)材料一中提到的“人民的任务”都得以完成。以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为例,归纳任务完成的相同原因。(4分)
23. (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强硬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保持了腓特烈二世以来的许多旧传统……统一以后,德国经济开始腾飞,很快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跃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界和商业界将目光扫向了世界,立志走殖民大国的道路。 ——《德国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这场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直接威胁着一些国家的统治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十分恐慌,他们感到用旧民主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转向他们曾经“避开的极端主义领袖”,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三 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于一九四五年元月五日发表了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规定把德国以及首都分为四个占领区。……
八月,波茨坦协定重申:“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将予根除,”并详细制定了管制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
材料四 右图为1971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政府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这一动作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
请回答:
(1)从历史和经济角度分析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的社会根源。(6分)
(2)一战后德国处境如何?材料二所说“旧民主的方式”指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变化?
(3)材料三所规定的二战后德国受到了什么制裁?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是什么?
(4)二战后德国政治格局和经济建设有什么重大发展变化?(8分)
(5)德国政府和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反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4.(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家璇表示……日方应该注意一个重要背景,日德同为二战的加害国,德国早就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
唐家璇指出,……日本政府现在只强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而把邻国的国民感情视为外来干涉一概排斥。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这样的政策,怎么能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呢?
——“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
材料二:(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超过了三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成为日本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2年中韩贸易进出口额达440亿美元,年增30%,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据日方统计2002年的日韩贸易额近570亿美元。2002年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材料三: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经济无疑是最有力的变量,但毕竟不是惟一的变量。历史和文化因素同样是最基本的变量,而且更持久,对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国际合作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去年(2004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通过了《中、日、韩合作行动战略》和《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这对于人们一直谈论的建立“东北亚共同体”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温家宝在老挝召开的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东北亚要朝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切合实际的。但把东北亚的区域主义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战略层面,还为时尚早。
——宿景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更符合中日韩三国现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在政治上不能赢得国际社会信任和支持的原因。(4分)
(2)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强烈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战后对德、日的处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述二战后对德、日的处理情况。(12分)
(3)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间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分)
(4)材料三认为影响国家间相互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把东北亚的区域主义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战略层面,还为时尚早”?(5分)
看过“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考试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在为此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有读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2016年高二历史必修4期末试卷,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主要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道造成商业危机
C.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D.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宗教狂热
2.最早开辟欧洲绕过好望角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3.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有关“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 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现 B.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C.反封建神学的斗争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
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C.蒙昧主义D.实用主义
6.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7.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是
A.结束军事独裁体制 B.重建封建王朝
C.向封建势力妥协 D.巩固统治秩序
8. 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
A.发展了本国经济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经历了武装斗争 D.促进了社会进步
9.欧洲启蒙运动较之文艺复兴运动,其最突出的特色在于
A.它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B.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C.它用理性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宣杨和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D.它促使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0、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实现普遍的和平等的选举权 B、没能有效的防止独裁和专制
C、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11.下列事件中具有双重性质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12.下列有关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拿破仑建立的资产阶级军事政权
B.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政策
C.它所进行的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
D.它的覆灭主要是由于拿破仑的军事指挥失误
13.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
A、美国 B、海地 C.墨西哥 D、巴西
14、到19世纪中期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不包括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5.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刻的是
A.创造了空前的财富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16.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缺乏经验 B.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领导
C.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潮流 D.没有建立起巩固的工农联盟
17.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
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的意思是
A.肯定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作用 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意义
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D.谴责了英法两国进行的殖民争霸战争
18.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政府大力支持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C.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19.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竞争加剧 B.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C.获取原料的需要 D.经济实力增强使军事实力增强
20. 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南方种植园经济被废除 B.向以重工业为主导转变
C.产生了垄断组织 D.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21.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段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
22.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 B.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列强要在全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性加剧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24.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D索姆河战役
2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思想的一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否定了牛顿的力学原理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1分,共计2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材料三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的知识,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及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象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方军队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自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1793年)六月三日(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十年偿清。六月十一日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至于是否分配,由各公社自行决定。七月十七日的土地法令最为重要,……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
——摘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这指的是什
么?(1分)它对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说“北方军队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2分)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哪国的土地政策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阻碍作用最大?(1分)为什么?(2分)
(4)概括指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28分。)
28.1500年以来的历史主线是现代化。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概
括说明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新变化?(6分)
(2)指出美、德、俄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为解决工业发展所需国内市场的问题上各采取了什么方式?(4分)
29.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英德两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怎样的不同特点?(2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造成这种不同发展速度的原因有哪些?(12分)这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世界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看过“2016年高二历史必修4期末试卷”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做过的试卷不少,但是他们真的能够准确地检验出你的学习情况吗?让我们来做套试卷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人教版期末模拟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受精完成的标志是
A.卵黄膜和透明带间出现两个极体
B.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雌、雄原核形成
D.精子接触透明带
2.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顶体反应
④穿越透明带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
3.胚胎分割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原因是
A.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B.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C.确保胚胎发育后期营养物质的供应
D.防止分割而来的两个体性状差异过大
4.保证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一致的方法是
A.用催产素处理供体和受体
B.用孕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C.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D.用促性腺激素同时处理供体和受体
5.体外受精常用的采卵方法有
①用促性腺素处理后,从输卵管冲取卵子
②化学诱导法
③电刺激法
④从活体动物卵巢吸取卵母细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我国引进良种红安格肉牛后,使其快速繁殖使用的方法有
①发酵工程
②组织培养
③基因工程
④克隆
⑤细胞工程
⑥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④⑥
7.关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下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母牛子宫
B.采集的卵母细胞应立即与精子共同放入培养液才能形成受精卵
C.成熟卵子与收集来的精子相遇形成的受精卵,需培养到一定阶段才可以移植
D.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即胚胎发育和受精过程只需在体外进行
8.胚胎干细胞功能特性不包括
A.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体外培养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
C.冷冻保存可以进行遗传改造
D.可以进行增殖
9.ES细胞的应用价值不包括
A.可用于治疗人类的肝衰竭、少年糖尿病等
B.可以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可作为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D.可以治疗人类的阑尾炎、过敏性反应等
10.胚胎分割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关于这一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分割可以将早期胚胎任意分割成多份
B.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C.胚胎分割技术属于有性生殖方式,因此不属于克隆
D.胚胎分割技术可以分割任意时期胚胎
11.下列说法符合胚胎移植生理学基础的是
A.供受体的发情时间要一致,才能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
B.供体胚胎移人受体子宫的位置,应与在供体内的位置相同或相似
C.受体子宫与外来胚胎发生排斥反应,是胚胎移植过程需要重点克服的难题
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在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上与受体母亲相似
12.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肝衰竭,实现此过程的最重要原因是
A.细胞分裂
B.细胞特化
C.细胞分化
D.细胞增殖
13.胚胎工程的最终技术环节是
A.细胞融合
B.体外受精
C.胚胎移植
D.胚胎分割
14.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成虫
D.苏云金芽孢杆菌体内的抗虫基因
15.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16.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于90年代成功地把固氮肥基因整合到小麦的DNA分子中,并成功表达,该项技术属于
A.转基因技术
B.分子杂交
C.细胞杂交
D.杂交育种
17.与创造“番茄一马铃薯”杂交植物有关的生物技术是
①转基因技术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
③植物组织培养
④细胞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尽量不使棉铃虫向适应抗虫棉这一自然选择方向进化
B.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C.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
D.弱化抗虫棉作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19.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
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
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20.下列关于生物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安全是指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B.生物安全是指担心转基因生物一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C.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
D.生物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三个方面
21.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是
A.不适合的胚胎的处理问题
B.将此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
C.植人前胚胎遗传学的诊断技术问题
D.设计试管婴儿的审批问题
22.2002年,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其目的是
A.警告消费者,不要随意购买
B.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C.告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D.无任何实际意义
23.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中国政府出台较早的法规是
A.《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B.《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C.《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
D.《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24.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要包括
①克隆人
②设计试管婴儿
③基因身份证
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25.下列哪些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物安全的证据
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
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C.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对某些人造成过敏反应
D.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
2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27.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8.《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土壤结构
②培育土壤微生物
③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④改变土壤酸碱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29.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30.“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①温度失调
②CO2含量增高
③O2含量减少
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32.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33.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哪种微生物起主要作用: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3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5.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放出的CO2之和与它们消耗的O2之和比为
A.1:1
B.3:0
C.6:0
D.4:3
36.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37.下列不能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是
A.温度
B.酸碱度
C.表面活性剂
D.水的数量
38.酶的固定化常用的方式不包括
A.物理吸附
B.包埋
C.化学结合
D.将酶加工成固体
39.下列不是用于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载体是
A.琼脂糖
B.醋酸纤维素
C.聚丙烯酰胺
D.聚乙烯树脂
40.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
A.血红色染料
B.棕色染料
C.玫瑰红色染料
D.桃红色染料
二、多选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4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有哪些机制阻止多精子入卵受精?
A.精子获能具有差异性
B.精子穿越卵子透明带触及卵黄膜,导致透明带反应
C.精子触发卵黄膜表面微绒毛的抱合反应
D.精子入卵后,触发卵黄膜封闭作用
42.生物学家反对克隆人,他们的观点是
A.现在就做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克隆技术尚不成熟,重构胚胎成功率低,胚胎移植着床率低
C. 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
D.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
43.下列属于果胶酶成分的是
A.纤维素酶
B.果胶分解酶
C.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D.果胶酯酶
4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C.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
45.下列豆腐“毛坯”装瓶时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动作要迅速
B.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C.加入卤汤后,瓶口不用密封,因为其内有盐,不会再滋生其他微生物
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大题,共50分。
46.(8分)
“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移人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不仅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男女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也为人类的优生开辟了新的途径。据此回答:
(1)“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 )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2)人的受精卵通过卵裂,逐渐形成大量形态、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并进而形成器官和系统。从细胞水平看,卵裂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_期。
(4)在该图下一时期,b细胞最可能成为___________胚层的一部分。
(5)“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下列哪些技术?(填序号) ( )
①体外培养 ②人工授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
(6)要得到“同卵双胞胎”,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双胞胎的性别是否相同?____。
47.(14分)回答胚胎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1)初级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完成于 ,第二次分裂完成于 。
(2)受精的部位多在 。
(3)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 反应,其实质是顶体内释放出 。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第一道屏障是 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是 作用。
(4)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是的胚胎叫 ,这一阶段的细胞属于 。
(5)囊胚期个体较大的细胞叫 ,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 ;个体较小的细胞叫 ,将来发育成 和 。
48.(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 。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 。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
49.某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右图,请根据此图回答(7分):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能量,各类生物还要_______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 __。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和蔗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50.(2分)现在,市场上经常见到加酶洗衣粉,它的洗剂效果明显地优于不加酶的洗衣粉。请回答:
(1)这种洗衣粉容易除去衣物上地奶渍和血渍,原因是 。
(2)使用这种洗衣粉,使用温水的效果更好,原因是 。
51.(4分)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3)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
52.(6分)以下是制作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主要是在____阶段通入无菌空气;排气口排出的主要是____(气体)。
(3)在酒精发酵阶段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总反应式)。
(4)若发现此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________的缘故。
(5)醋酸菌将葡萄糖或乙醇转化成醋酸的目的是____。
53.(4分)
制作泡菜的关键是培养厌氧型的乳酸发酵菌,其方法是:①首先在冷水里放入一些花椒,适量的盐,然后把水烧开,水量占瓶容量的70%左右,盐比平时做菜稍微多放一点点,有一点咸味即止;②待水完全冷却后,灌入瓶内,然后加一两高梁酒;③放一个青椒进去,其他蔬菜如萝卜、卷心菜④把瓶口密封后,放置大约7—10天,在2—3天可仔细观察,看青椒周围是否形成气泡,哪怕一个气泡,就说明发酵正常,待青椒完全变黄后,在放2—3天,泡菜原汁就制成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这里采用了哪些抑制杂菌生长的措施? 。
(2)在发酵过程中密封瓶口的目的是: 。
(3)2—3天后青椒周围出现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4)在瓶中加入青椒或其他蔬菜的目的是
看过“高二生物必修人教版期末模拟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必修3地理以区域和资源为主要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区域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
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共性 |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 ||||
地理环境差异 | 地理位置 |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 |||
土地条件 |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 |||
矿产资源条件 | 矿产资源贫乏 |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 |||
人类活动差异 | 农业 | 耕作方式 | 水田耕作业 | 旱地耕作业 | |
主要粮 食作物 |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两熟至三熟 | 一年一熟 | |||
备注 | 水产业较为发达 |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 |||
其他生产活动 | 工业 |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 ||
商业 |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 ||||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
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 |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 原因分析 |
早期 |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
中后期 |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 |
农业社会 |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
工业社会 |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
阅读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概念 | 形成 | 资源状况 | 人地关系 | |
初期阶段 |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 基本协调 |
成长阶段 |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 已显现出不协调 |
后期阶段 |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 矛盾加剧 |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划分: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共 性 | ||
差 异 |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课后作业】
P4活动
2.暑假,张明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部分学生从学校所在地哈尔滨出发,按如下设计的线路去考察、体验
生活:
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高二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有的地方提出排他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复习提纲把课本中的主要内容,考点清晰有序地写出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 市场广阔
③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 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 调整产业结构;③ “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 两河文明 黄河——长江文明 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① 18世纪下半叶 :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② 19世纪后期 :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③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流域的综合开发
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
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
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时代 | 原因 | 影响范围 |
古代 |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河西走廊 |
近代 | 移民实边、开放蒙禁 |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
现代 |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 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 |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地理教材的课后活动题能较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老师在教授高一地理知识点的时候,也要教学生如何运用好地理答案。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活动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P67 【思考】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 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P68活动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P69 【思考】
阅读图4.3、图4.4和图4.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点拨】从东南向西北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逐渐递减的。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点拨】纬度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点拨】海陆位置和地形
P70 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表4.1。
2.在《地理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应怎样处理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点拨】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产期。
3.东北地区畜牧业分布较广,但是农区畜牧业在畜牧业总产值中仍占绝对优势。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相似。
(1)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能防止环境污染。
(2)结合《地理2》中学习的大牧场放牧业,为我国广大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人工播种优质草种,改良牲畜。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经营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P72活动
1.阅读表4.2,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点拨】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列,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如2001年全国4 500千克的省份中,3个是东北的3个省,其中吉林和黑龙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000千克的省份,出售的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点拨】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点拨】如果不考虑复种指数的差异,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普遍低而不闻。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点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下一个标题“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阅读表4.3,比较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点拨】中国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相同点: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P75活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这样的连环性生产体系能够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系统内的养分是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点拨】以桑基鱼塘为例,其系统内部的养分基本循环是:塘基种桑、塘内养鱼、桑叶喂蚕,蚕桑废弃物和蚕蛹喂猪,蚕沙喂鱼,鱼池中的塘泥肥桑,蚕茧加工后销售市场。基塘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一种生产方式既克服了当地洼地水涝之弊,而且前一环节的废物成为后一环节的营养(如蚕沙喂鱼),成功减少了环境污染,营造了较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4.基塘生产的模式已推广到全国的许多地区,但是不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都要才艮据当地的条件作适当的调整。你所在的地区是否适宜进行基塘生产?如果适宜,基上可选择种植哪些作物或树种?
【点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P78 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点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是区位、侨乡、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是国际经济环境。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点拨】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P81活动
根据图4.24所示的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
【点拨】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P82 【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点拨】 图4.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左图“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P84活动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1.读图4.28,如果按人口规模>500万人、100万~500万人、50万~100万人、20万~50万人和<20万
人将城市分为五级的话,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否合理,这对其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模式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2.结合图4.23,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差异。
【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型,而珠三角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
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点拨】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始终保持二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4.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另一种是等级扩散,即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依此类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属一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属二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他各级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邻近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发挥。你认为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点拨】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要要解决自身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经济开展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应如何确立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