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中化学关于离子共存的知识点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高中化学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如第一层是最外层,则为2个,若是氢离子,则没有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化学《离子的共存》的备考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离子反应知识一直都是化学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知识,要想学好化学,首先要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反应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CO2、SO2、H2S等
这类反应的共同特征是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或者说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即可发生。
看了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的人还看: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反应中有电子转移。总的来说,仍然是反应物中某种离子浓度减小。
(1)电解质与电解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2)单质与电解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例如:氯水加入溴化钠溶液中
铁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
(3)非置换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梳理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帮助是非常大的。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 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5、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6、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 ↓+ CO2↑
2.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3.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4.定性推断型:主要考查常见阴、阳离子的性质,特别是常见阴、阳离子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特征的化学性质必须熟练掌握。
如:(1)特征颜色: Cu2+(蓝
2+3+-2+色)、Fe(浅绿色)、Fe(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红色)、[Fe(C6H5O)6]3-(紫色);
(2)特征现象:焰色反应: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a+:黄色 ;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溶液显紫色、遇SCN-显红色的离子是Fe3+;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遇SCN-颜色无明显变化、通入Cl2后显红色的离子是Fe2+;与NaOH溶液共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遇酚酞试液变红的碱性气体的离子是NH4+;加入HBr产生浅黄色沉淀的离子是Ag+或S2-和SO32-组成。
5.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八“看”)
⑴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⑵看“=”“≒”“↑”“↓”等是否正确。
⑶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3-不能写成CO32-+H+
⑷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⑸看电荷是否守衡。
⑹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
⑺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
⑻看物料是否守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不可少的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它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通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如:谷类,肉类,蛋类,鱼贝类,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大豆多为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弱碱性。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以及防止食物变质等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物质。
4、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盐,糖及醋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氧化硫
5、食品中加入营养强化剂是为了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成分或微量元素。比如:食盐加碘,酱油加铁,粮食制品中加赖氨酸,食品中加维生素,钙,硒,锗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SiO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2++OH-=Cu(OH)2↓ 盐:AgCl、AgBr、AgI、CaCO3、BaCO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SO42-=Ag2SO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32-=CaCO3↓+2OH-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2O、CH3COOH、H2CO3、NH3·H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2、SO2、NH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选修五的课本内容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知识。那么你知道高中化学选修五重要知识点有哪些吗?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化学选修五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HCHO + 4Cu(OH)2OHC-CHO + 4Cu(OH)2HCOOH + 2Cu(OH)2
RCOOH + Cu2O↓+ 2H2O CO2 + 2Cu2O↓+ 5H2O
HOOC-COOH + 2Cu2O↓+ 4H2O CO2 + Cu2O↓+ 3H2O
HCHO~4Ag(NH)2OH~4 Ag
(过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类别 | 通式 | 官能团 | 代表物 | 分子结构结点 | 主要化学性质 |
卤代烃 | 一卤代烃: R—X 多元饱和卤代烃:CnH2n+2-mXm | 卤原子 —X | C2H5Br (Mr:109) | 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结合 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 1.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 2.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 |
醇 | 一元醇:R—OH 饱和多元醇:CnH2n+2Om | 醇羟基 —OH | CH3OH (Mr:32) C2H5OH (Mr:46) | 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合,O—H及C—O均有极性。 β-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α-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催化氧化,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 1.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 2.跟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3.脱水反应:乙醇 140℃分子间脱水成醚 170℃分子内脱水生成烯 4.催化氧化为醛或酮 5.一般断O—H键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 |
醚 | R—O—R′ | 醚键 | C2H5O C2H5 (Mr:74) | C—O键有极性 | 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 |
酚 | 酚羟基 —OH | (Mr:94) | —OH直接与苯环上的碳相连,受苯环影响能微弱电离。 | 1.弱酸性 2.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沉淀 3.遇FeCl3呈紫色 4.易被氧化 | |
醛 | 醛基 | HCHO (Mr:30) (Mr:44) | HCHO相当于两个 —CHO 有极性、能加成。 | 1.与H2、HCN等加成为醇 2.被氧化剂(O2、多伦试剂、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 | |
酮 | 羰基 | (Mr:58) | 有极性、能加成 | 与H2、HCN加成为醇 不能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 | |
羧酸 | 羧基 | (Mr:60) | 受羰基影响,O—H能电离出H+,受羟基影响不能被加成。 | 1.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时一般断羧基中的碳氧单键,不能被H2加成 3.能与含—NH2物质缩去水生成酰胺(肽键) | |
酯 | 酯基 | HCOOCH3 (Mr:60) (Mr:88) |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 | 1.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 2.也可发生醇解反应生成新酯和新醇 | |
硝酸酯 | RONO2 | 硝酸酯基 —ONO2 | 不稳定 | 易爆炸 | |
硝基化合物 | R—NO2 | 硝基—NO2 | 一硝基化合物较稳定 | 一般不易被氧化剂氧化,但多硝基化合物易爆炸 | |
氨基酸 | RCH(NH2)COOH | 氨基—NH2 羧基—COOH | H2NCH2COOH (Mr:75) | —NH2能以配位键结合H+;—COOH能部分电离出H+ | 两性化合物 能形成肽键 |
蛋白质 | 结构复杂 不可用通式表示 | 肽键 氨基—NH2 羧基—COOH | 酶 | 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 | 1.两性 2.水解 3.变性 4.颜色反应 (生物催化剂) 5.灼烧分解 |
糖 | 多数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Cn(H2O)m | 羟基—OH 醛基—CHO 羰基 |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淀粉(C6H10O5)n 纤维素 [C6H7O2(OH)3]n |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它们的缩合物 | 1.氧化反应 (还原性糖) 2.加氢还原 3.酯化反应 4.多糖水解 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 |
油脂 | 酯基 可能有碳碳双键 | 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 烃基中碳碳双键能加成 | 1.水解反应 (皂化反应) 2.硬化反应 |
混合物 (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 方法 |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
乙烷(乙烯) | 溴水、NaOH溶液 (除去挥发出的Br2蒸气) | 洗气 | CH2=CH2+ Br2→CH2BrCH2Br Br2+ 2NaOH=NaBr +NaBrO + H2O |
乙烯(SO2、CO2) | NaOH溶液 | 洗气 | SO2+ 2NaOH = Na2SO3+ H2O CO2+ 2NaOH = Na2CO3+ H2O |
乙炔(H2S、PH3) | 饱和CuSO4溶液 | 洗气 | H2S +CuSO4= CuS↓+ H2SO4 11PH3+ 24CuSO4+ 12H2O = 8Cu3P↓+ 3H3PO4+ 24H2SO4 |
提取白酒中的酒精 | —————— | 蒸馏 | —————————————— |
从95%的酒精中提取无水酒精 | 新制的生石灰 | 蒸馏 | CaO + H2O=Ca(OH)2 |
从无水酒精中提取绝对酒精 | 镁粉 | 蒸馏 | Mg +2C2H5OH → (C2H5O)2Mg + H2↑ (C2H5O)2Mg + 2H2O →2C2H5OH + Mg(OH)2↓ |
提取碘水中的碘 | 汽油或苯或 四氯化碳 | 萃取 分液蒸馏 | —————————————— |
溴化钠溶液 (碘化钠) | 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 洗涤萃取分液 | Br2+ 2I-== I2+ 2Br- |
苯 (苯酚) | NaOH溶液或 饱和Na2CO3溶液 | 洗涤 分液 | C6H5OH +NaOH→C6H5ONa+H2O C6H5OH +Na2CO3→C6H5ONa+NaHCO3 |
乙醇 (乙酸) | NaOH、Na2CO3、NaHCO3溶液均可 | 洗涤 蒸馏 | CH3COOH +NaOH→CH3COONa+H2O 2CH3COOH +Na2CO3→2CH3COONa+ CO2↑+H2O CH3COOH +NaHCO3→CH3COONa+ CO2↑+H2O |
乙酸 (乙醇) | NaOH溶液 稀H2SO4 | 蒸发 蒸馏 | CH3COOH +NaOH→CH3COONa+H2O 2CH3COONa + H2SO4→Na2SO4+2CH3COOH |
溴乙烷(溴) | NaHSO3溶液 | 洗涤 分液 | Br2+NaHSO3+ H2O == 2HBr +NaHSO4 |
溴苯 (FeBr3、Br2、苯) | 蒸馏水 NaOH溶液 | 洗涤 分液 蒸馏 | FeBr3溶于水 Br2+ 2NaOH=NaBr +NaBrO + H2O |
硝基苯 (苯、酸) | 蒸馏水 NaOH溶液 | 洗涤 分液 蒸馏 | 先用水洗去大部分酸,再用NaOH溶液洗去少量溶解在有机层的酸H++ OH-=H2O |
提纯苯甲酸 | 蒸馏水 | 重结晶 | 常温下,苯甲酸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
提纯蛋白质 | 蒸馏水 | 渗析 | —————————————— |
浓轻金属盐溶液 | 盐析 | —————————————— | |
高级脂肪酸钠溶液 (甘油) | 食盐 | 盐析 | —————————————— |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化学复习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二化学复习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练习题及答案,欢迎翻阅。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化学有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也是高考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基础知识。下面就让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高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外电子层构型的周期性。
高中化学重点知识归纳篇三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或A是否达最高价)
(4)相似相溶原理
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③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分子(离子) | 中心原子价电子对 | 杂化类型 | VSEPR模型 | 分子空间构型 | 键角 | 分子的极性 |
CO2 | 2 | sp | 直线 | 直线形 | 180o | 非 |
SO2 | 3 | sp2 | 平面三角 | V字形 | 极 | |
H2O、OF2、 | 3 | sp3 | 平面三角 | V字形 | —— | 极 |
HCN | 2 | sp | 直线 | 直线形 | 180o | 极 |
NH3 | 4 | sp3 | 正四面体 | 三角锥形 | 107o18′ | 极 |
BF3、SO3 | 3 | sp2 | 平面三角 | 平面三角形 | 120o | 非 |
H3O+ | 4 | sp3 | 正四面体 | 三角锥形 | 107o18′ | —— |
CH4、CCl4 | 4 | sp3 | 正四面体 | 正四面体形 | 109o28′ | 非 |
NH4+ | 4 | sp3 | 正四面体 | 正四面体形 | 109o28′ | 非 |
HCHO、COCl2 | 3 | sp2 | 平面三角 | 平面三角形 | —— | 极 |
类型 比较 | 离子晶体 | 原子晶体 | 分子晶体 | 金属晶体 | |
构成晶体微粒 | 阴、阳离子 | 原子 | 分子 |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 |
形成晶体作用力 | 离子键 | 共价键 | 范德华力 | 微粒间的静电作用 | |
物理性质 | 熔沸点 | 较高 | 很高 | 低 | 有高、有低 |
硬度 | 硬而脆 | 大 | 小 | 有高、有低 | |
导电性 | 不良(熔融或水溶液中导电) | 绝缘、半导体 | 不良 | 良导体 | |
传热性 | 不良 | 不良 | 不良 | 良 | |
延展性 | 不良 | 不良 | 不良 | 良 | |
溶解性 | 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 | 不溶于任何溶剂 |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 一般不溶于溶剂,钠等可 与水、醇类、酸类反应 | |
典型实例 | NaOH、NaCl | 金刚石 | P4、干冰、硫 | 钠、铝、铁 |
同周期(左#FormatImgID_0# 右) | 同主族(上#FormatImgID_1# 下) | ||
原子结构 | 核电荷数 | 逐渐增大 | 增大 |
能层(电子层)数 | 相同 | 增多 | |
原子半径 | 逐渐减小 | 逐渐增大 | |
元素性质 | 化合价 | 最高正价由+1#FormatImgID_2# +7负价数=(8—族序数) | 最高正价和负价数均相同,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
第一电离能 | 呈增大趋势(注意反常点:ⅡA族和ⅢA族、ⅤA族和ⅥA族) | 逐渐减小 | |
电负性 | 逐渐增大 | 逐渐减小 |
金 属 性 比 较 | 本质 |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
判 断 依 据 |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 |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 ||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 ||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 ||
5.若xn++y#FormatImgID_3# x+ym+则y比x金属性强 | ||
6.原电池反应中负极的金属性强 | ||
7.与同种氧化剂反应,先反应的金属性强 | ||
8.失去相同数目的电子,吸收能量少的金属性强 |
非 金 属 性 比 较 | 本质 |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
判 断 方 法 | 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 |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电解中在阳极上得电子的先后) | ||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 ||
4.An-+B#FormatImgID_4# Bm-+A则B比A非金属性强 | ||
5.与同种还原剂反应,先反应的非金属性强 | ||
6.得到相同数目的电子,放出能量多的非金属性强 |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在高中的化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好每一个化学知识点,才能提高自己的学生能力。下面就让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考化学是理综复习的重点,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功课,下面就让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1)原子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原子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n-1)d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看了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的人还看: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知识点是容易出错的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元素性质数据
氮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氮是以单质分子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七十八。氮的最重要的矿物是硝酸盐。
氮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是0.0046%,总量约达到4×1012吨。动植物体中的蛋白质都含有氮。土壤中有硝酸盐,例如KNO₃。在南美洲智利有硝石矿(NaNO₃),这是世界上唯一的这种矿藏,是少见的含氮矿藏。宇宙星际已发现含氮分子,如NH₃、HCN等。
氮的丰度1.8×10占16位。自然界的氮有两种同位素,分别为99.63%、0.365%。
单质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白磷或黄磷是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结晶固体。密度1.82克/立方厘米。熔点44.1℃,沸点280℃,着火点是40℃。放于暗处有磷光发出。有恶臭。剧毒。白磷几乎不溶于水,易溶解于二硫化碳溶剂中.在高压下加热会变为黑磷,其密度2.70克/立方厘米,略显金属性。电离能为10.486电子伏特。一般不溶于普通溶剂中。白磷经放置或在250℃隔绝空气加热数小时或暴露于光照下可转化为红磷。红磷是红棕色粉末,无毒,密度2.34克/立方厘米,熔点59℃(在43atm下,熔点是590℃,升华温度416℃),沸点200℃,着火点240℃。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磷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在含磷化合物中,磷原子通过氧原子而和别的原子或基团相联结。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必记方程式知识点,欢迎翻阅。
置换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