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三历史选择题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备考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
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九届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③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④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⑤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
⑥1995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三历史《国民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步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一、1.B 2.C 3.A 4.A5.B
6.A 7.C 8.B 9.C10.D
11.A 12.B 13.D 14.B 15.D 16.B 17.D 18.B19.C
20.B 21.C 22.A 23.D 24.D25.D
26.D 27.C 28.B 29.A30.C
二、31(1)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是一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斗争。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否定顽固派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依据——古文经学,从而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理论基础,以减少变法的阻力。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暴露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理论上的不成熟性。(5分) (2)新文化运动是适应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掀起的复古逆流、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思想战线为主导战线,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礼教和“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但是,对孔子的绝对否定是不科学的,反映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化的偏向。(5分)(3)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孔子的态度看似相反,但目的却很相近,即都是为冲破封建阻力,倡导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和思想文化。但由于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都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片面性。(4分)
32.这种观点基本正确,但也存在局限性。①文中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过去后,中共认识到仅靠工人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胜利。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使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5分)②文中提出了保持中共独立性的正确指导思想。由于国共两党性质不同,指导思想不同,中共加入国民党是为了改组国民党,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这只是革命的策略,两党只是合作,因为两党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同。因此,保持中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5分)③文件对国民党的作用过分肯定,而低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这种估计对中共中央领导人,特别是对陈独秀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坚持右倾错误,忽视和放弃了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最后导致大革命的失败。(3分)
33.(1)特点和成果: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工农运动都出现新高潮;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推向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是近代史无前例的人民大革命,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8分)(2)失败:国民党叛变、分裂,镇压革命力量,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变。(3分)(3)认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以武装斗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三历史《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的备考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设奴儿干都司。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④元:设岭北行省。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③清:确立对_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④清: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台湾省。
(2)1895-1945年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
①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解决台湾问题总的方针、原则、方式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方式:“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儒家学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的特色文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三历史《儒家思想及现实意义》的备考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首先,儒学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它在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哲学上宣扬“天人合一”的天命观,主张君权神授;伦理上宣扬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崇尚忠孝节义,严格封建等级秩序。这些都是历代统治者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其次,是儒家的入世学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如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使儒学长期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宋代的理学,是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另外,儒家也在同佛、道的斗争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是必考的知识点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必考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一、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1、《论十大关系》(1956、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中共八大(1956年秋北京)——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②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总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③坚持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八大的思想、方针未能坚持下去。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反映在各个方面。(2)内容:①提出提出了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②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3)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2、整风运动——(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党的干部队伍水平参差不齐。(2)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3)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4)意义:对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3、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7年,左倾错误开始发展)
(1)反右派斗争的原因-在整风运动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分清大是大非问题,党中央发动了反右派斗争。在当时是必要的。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原因:在反右派斗争,由于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把大批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处理。影响:一是逐步导致了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二是被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委屈和压抑,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三是影响了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时光飞逝,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门课程。下面就让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基础知识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看了高三历史基础知识总结的人还看:
1.
2.
3.
4.
5.
6.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复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建筑的成熟:⑴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三、多姿多彩的艺术:
1.艺术宝库莫高窟: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⑵它座落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⑶隋唐时的洞窟占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⑷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2.异彩焕发的绘画:杰出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代表作《游春图》)和唐朝的阎立本(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后世称他为“画圣”)。等。
3.巅峰时代的书法——⑴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⑵著名书法家有:①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②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③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④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4.风格多样的乐舞:乐曲有《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出众舞之上。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三历史会考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1.中共“三大”的召开时间及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开始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一路指向江西;一路指向福建;一路指向湖南、湖北。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3月,在陈独秀、周恩来等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理解: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三历史总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1、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 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1839年6月;广州;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3、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
4、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理解:
3.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任务;中国历史分期的变化: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4.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高三历史的复习阶段,你做好哪些计划了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以供大家学习。
一、 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一意见”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 “三纲”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第二, “二题”即高考历史卷试题和高考历史卷样题。
第三,“一意见”指《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2、增强复习的计划性。
第一,依据我校的学情,制定合理,实用的复习计划。
第二,计划须经教研组充分讨论后制定,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计划均要及时进班上墙,做到师生共享。
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
4、适应新高考用课程观取代教材观的重大变化,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优化学习内容。
第一,在依据课标、市教学案掌握好人民版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多版本的求同去异工作。
第二,注意用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社会生活史范式等新的史学范式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
第三,适度关注时政热点和长效热点,注意热点的热处理和冷处理问题。
第四,充分关注江苏地方史以及与江苏有关的区域史内容。
5、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市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 “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市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 “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市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
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6、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一意见”;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7、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
#p#副标题#e#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做好历史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会让你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背景: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
1864-1870年,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民族统一
结果: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宪法规定:
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规定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
特点:
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皇帝和首相拥有特殊的权力,立法机构权力有限。
评价: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1.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①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是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②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2.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师的教学,既有成果,也有失误。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是国家选拔性的考试,是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因此高三历史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三轮复习中我认为应值得肯定和坚持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三轮复习相互渗透,做到一中有二,二中有三,三中有一,贯穿基础,夯实基础。
第二是坚持教研。教研是充分发挥与展现个人才智和集体智慧的天地,是老中青三结合各显其优的园地!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列表打印出来轮流说好一个单元的课,统一步调,二是列表打印出来轮流上好公开课,并及时认真评析,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进步!三是老手与新手结对子,传帮带,防止掉队。
第三是未雨绸缪,注重方法。高三历史复习有五本书,几百万字,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记住。因此在一轮复习中特别是在第一个月里要反复不断地讲记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不能拖,特别是不能拖到高考前两个月才去记,同时专门辅以记忆方法,使学生易于采用,便于实用。更为重要的是传授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步骤,做到每次练习讲解时都要回顾与对照,找出对错原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正确解题习惯。
第四是列表打印出来轮流出滚动练习,选题做到六不选,印刷前由组长把关,全组共同讨论确定。
第五是重视解题训练,探索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思想和方法。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典型练习题进行有序的训练。通过练习要巩固、深化、活化所学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练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平时每次练习特别是大型练习要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与目的性。练习练什么?就是练时间、练速度、练脑子(思维与方法)、练能力、练习惯(书写与答题)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应从严、从难、从精、从细严格要求自己,并加强自主学习与练习。
第六是在课堂复习中坚持每节课的前十分钟用来听写,检查并促进学生记忆。文科首先是记忆,记不住,能力就无从谈起。
当然须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在一轮复习时不能有疏漏,既要复习主干知识,又要复习知识细节,要确保课本上不留死角。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记忆关,并要经常检查督促。二轮三轮复习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是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心中有数,还不够,口中应有词,即有大纲考纲,有高考,有诀窍,如针对学生不爱审题与答题易丢分的毛病提出如下办法:擒贼先擒王,做题先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不误做题;审题深浅分高低;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要点一个分。
第三是单元练习和文综练习除了要精选外,还应符合学情,兼顾不同层次与班级的学生。
第四是教研在第三轮复习时不能松懈,不能过分强调热点。
第五,应集体探讨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并形成高三历史的复习模式。
最后个人认为需完善补充的是:
1. 综合练习应提早进行,建议在市二模后第一个星期就搞,练习应适量。
2. 系统研究高考,但还应落实,应归类、综合、明确整理出来,以便统一全组老师的思想,明确学生的解题思想和方法。
3. 整合学校学科资源,特别是综合科的,加强教研,备战高考,提高有效性。高考事关学校的荣誉,不仅仅是高三教师的事,更不可能是备课组长个人的事,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建议学校在高考前两个月召集每个学科三个年级的骨干精英教师探讨、预测高考,使备考工作更圆满。
4.结合今年的高考题目,反映在今后的复习中应加强新的情境的训练。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每当工作一段之间后,要对以往的工作情况做一个总结。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本学期本人任高三的历史的教学工作,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
一、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二轮教学计划。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练习的进行,月考加强。
4)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二、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2、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开始复习之前,要做哪些计划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以供大家学习。
(一)解答选择题:选择题可分多种类型,如因果倒置、排列顺序、逆向选择、归类选择、张冠李戴等,平时教学要注意训练这类试题的解答技巧,因果倒置要判断大概时间、归类选择要排除典型、排列顺序要确定首尾、逆向选择要抓否定词,等等。具体解法如下:
1、抓立意: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应认真阅读,并很快归纳出中心思想,最后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出立意,然后再看设问,就能很快找出答案。
2、找关键词:不管是题干,还是选项,不能忽视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解答选择题要突破识别“陷阱”关。应该注意六个方面:注意偷换概念或偷梁换柱;注意因果颠倒或过程与结果混淆;注意歪曲观点或歪曲理论;注意以偏概全或以点代面;注意时空变换或语句太离谱;注意是否与阶段特征相吻合。
3、排除法:高考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甚至有些设置考生一时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排除法,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二)解答材料解析题:高考试题所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课外的,也有少数是课内的,但是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每个材料背后必然与课本中某一个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否则材料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这一点,我们首先应该清楚,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充分明白,材料解析题要突破阅读材料和审题关。
1、分析提问,明确要求。材料解析题,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结合(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怎样要求回答的;如要求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一般包含在材料中,只须依据提问要求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或对材料中的史实、观点等进行概括,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在读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关键词用笔划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
2、阅读材料,寻找答案。(重点谈)
3、紧扣提问,认真做答。在组织答案时,首先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而且在做答时最好把关键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前面。其次,要根据回答内容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详略,不要轻易中止自己的思维,即有的提问其答案不是一点,应继续思考,如提问中的“什么”、“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只一个;从考题赋分和参考答案的采分点情况来看,一般每个答案要点是2~4分,由此也可判定答案要点应该由几点或几句构成。
4、学会转化,化难为易。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一将学术化表述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悉或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简化提问;二将普遍性表述的问题特殊化或特殊性表述的问题普遍化。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要想上好高三的历史课,老师应该做好备课计划。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备课组计划以供大家学习。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潜能”这一教育理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历史教学观念,强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开创高三年级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高考目标、实现红星中学高考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二、年级基本情况:
2012届共有16个班,9个理科班和6个文科班,其中(10)班为文科实验班,(11)至(16)班为文科平行班。
三、目标和任务:
1.加强高三年级历史复习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高效课堂迈进。
2.加强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安徽省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要求》的学习与研讨,力争在高三历史教学复习中少走弯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合理复习各科,确保我校高考二本达线率不低于58%。
四、工作措施和方法:
1.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定时定地点的集体备课活动)、课堂研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改革实施水平。在组内提倡相互听课,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作用,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经验共享。
2.以备课组长牵头,认真落实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讨论各章节的教法、难度的控制,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和教学方法等,严格按照集体备课的“六统一”即统一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度、难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教师之间相互交流。
3.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组织高三历史教师认真分析相关高考历史试卷,关注各方对试卷的评价,从中探索命题的趋势。组织高三教师认真分析每次月考、联考情况,依据抽测反映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的高考,历史学科的教师们应该要启动怎么样的复习几乎媕娿?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史实,充实、提高历史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能力,从考查的角度分为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四个层次(详见《考试说明》);从复习的角度,可分为史实、史观、史法三个层次。
史实,即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这包括两类知识,一类是史实性知识,另一类是结论性知识。史实性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的记录,结论性知识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评价,如性质、意义、成败原因等。准确、系统掌握教材知识是迎考复习的基础,下面略做说明:
(l)导言,搭建章节知识结构框架和为具体史实在历史发展线索中定位。
(2)课文大、小字,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其中大字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掌握大字,要“死”记“硬”背。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无疑是正确的,但理解不能代替记忆。其次,理解要深。理解知识,即掌握历史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区分历史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内涵本质。特别要指出的是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一是同一历史概念的隐性知识,如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字面表意是学习西方和抵御侵略,隐含的目的是“强国”;二是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联系,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扩大了学习西方的内容,但两派都不懂得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更不懂得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这一制度,这要挖掘的隐性联系。小字是对大字的延伸和补充,它更具体、翔实,可视情况掌握:知识性记述,浓缩成要点;情节性描述,转化为理性认识;观点结论性分析,与大字同等掌握。
(3)图表和文献资料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表格中具体年代、繁琐数字不需要机械记忆,但要从年代、数字的变化中探寻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地图插图的掌握要注意两点,一是与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相联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和历史演变趋势的地图;二是对图中内容,首先掌握教材述及的内容。文献资料是考生复习时易忽略的内容,高考对教材文献资料的命题技术不断提高。对教材文献资料,一要读懂,二要分析与正文的关系,三要能说明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
(4)注释不是章节知识复习的重点,但在某些专题知识的序列中有它的重要位置。
如“奇怪战争”是注释内容,把它放到绥靖政策这个知识结构中,可以看出它是英法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总之,上述几种教材知识,复习时既要有轻重缓急次序,又要注意各自特点,不可偏废。
史观,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观点和基本理论
注重历史基本理论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走向。历史基本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本质的观点和方法主要有:个性和共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继承和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果关系、矛盾关系等。
评价历史事物,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国家,政党等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作用的理论。上述原理,都可从政治学科的复习中得到借鉴,但要注意两学科运用的区别。政治学科从“现实”的角度分析理论概念并例证说明,历史学科不阐述概念原理,只是用上述理论指导对历史事物的分析。
史法,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方法
从逻辑的角度分类主要有二,即归纳史实得出结论的归纳法和推演史实说明问题的演绎法。从历史认识论的角度分类,主要有历史分析法,即将历史事物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分析它的发展变化;阶级分析法,是对阶级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确定历史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方法,要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还以上面分析的欧洲封建改革为例,通过归纳四国改革内容,可知都有鼓励工商、拓展外贸、增加货币财富等项内容,因此可得出结论:各国改革都有重商主义色彩。再如,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异同点的比较,可以分析两场改革成败的原因。此外,将上述方法具体化,可以衍生出人物事件评价法、观点材料论证法等。
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
看了“2017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们在新学期应该为自己的教学课程准备好怎么样的教学计划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2016年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07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浏览量:9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