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内容会成为重要考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自然地理的变化影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反作用于自然地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托勒密(c.90–c.168) - 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2、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模式 特点 分布 举例 利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新加坡、中国 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
过渡模式 过渡 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
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
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
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
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详尽的知识点是复习必备资料,你整理好了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移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
4、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②调节人才余缺;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8、①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二者均具有不确定性性。
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0、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答题过程中,尽量立足于一次成功,不出差错。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全部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高一地理必修二相关试卷推荐: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人理解程度不同,这就要归咎于平时练习试题的专注性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今天分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同一内容整理出来的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机械(工业基础)、政策、科技、历史原因(生产习惯)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条件更容易发生变化。
3、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②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③种植业、畜牧业兼备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
5、混合农业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
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6、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7、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水平高,③商品率率高。
8、大牧场放牧业属于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以牧牛为主的美国、阿根廷,以牧羊为主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特点:
①面向市场(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③专业化程度高。
9、乳畜业属于畜牧业,主要以奶牛为生产对象,生产牛奶及其相关制品。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地区。因为乳畜业产品不耐贮藏、运输不便,其布局必须紧邻消费市场,因此多布局于大城市的市郊地区。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①面向城市市场;②商品化;③集约化。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考试试卷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有读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A、D两项表述错误;B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C。
2.【解析】选B。“同城待遇”“善待流动人口”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这一做法说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③观点入选;④观点错误,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变式备选】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我国在农村扶贫开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
()
①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③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④扶贫开发需要国际交流与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我国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①入选。②错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扶贫开发,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就是在保障人民的利益,③观点符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
3.【解析】选C。自由是相对的,是法律规范内的自由,①观点错误;公民也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③观点错误。②④是对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正确理解。
4.【解析】选D。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看清设问要求找“海选”的局限性。“增加了选举成本”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比较而存在的局限性,与“海选”无关,①应排除;②体现的是“海选”的优点;由于“海选”不指定候选人,因而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和选举结果的合理性,故③④正确。
5.【解析】选D。漫画反映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漫画不能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涉及政治权利和公民监督权的问题,A、B、C三项排除。
【变式备选】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两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网络责任主体界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侵权的主体,言论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度”,就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作为网民()
①在虚拟空间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言论
②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
③要积极履行义务
④要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①错误,在虚拟空间里也应该遵守宪法和法律。④不符合题意,网民不是网络的管理者。
6.【解析】选B。“公共服务职能”应由政府履行,不是由市民履行,故A项错误。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立法听证属于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监督,
D项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B。①错误,村委会不是基层政权。村委会干部领导村民管理村务,是村民自治的领头人,村干部是村民直接选举选出的当家人,②③观点正确。
④错误,村民会议是村公共事务的决定者。
8.【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管理,①观点排除;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②观点错误;根据材料“最终表态改变初衷”体现③④观点。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建言献策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应选B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民主监督。
10.【解析】选A。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 议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②④符合题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属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观点错误;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③观点错误。
11.【解析】选A。漫画反映出决策部门没有维护人民利益,没有坚持以人为本,①正确;听证代表都 举手表决赞同,说明不能客观反映民意,②符合题意;③观点不科学;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④说法错误。
【知识拓展】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 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约束力。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
12.【解析】选A。“市民评科室”是行使监督权的体现,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公民没有提案权。④错误,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13.【解析】信访工作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本题实际考查公民的监督权。第(1)问主要从国家性质和行使监督权的重大意义切入。第(2)问主要回答怎么做,既要答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原则,又要答出如何行使监督权。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国家与公民之间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做好信访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才能为群众排忧解难。③信访工作是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重要渠道,重视信访工作,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①必须提高政治素养。公民应当端正政治 参与的态度,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②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可以通过信访渠道行使监督权,但行使监督权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③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④必须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一方面,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运用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⑤必须坚持有序的政治参与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和要求,确保有序的政治参与。
14.【解析】本题以网友对我国当前高校招生政策的探讨为背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第(1)问应该围绕设问提示,分析说明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第(2)问注意运用辩证观点来看待题中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1)①网友们对国家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我国公民充分享有言论自由的体现。②同时也表明公民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政策的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体现。③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不断拓宽。
(2)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②网络的确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如果公民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负责地反映真实的信息, 会给政府决策带来负面影响。③政府应该利用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同时,政府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民主决策。
看过“高一政治必修第一单元知识点测试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历史 时期 | 农业革命前 | 农业革命时期 | 工业革命时期 | 20世纪以来 |
人口数量情况 | 数量少 | 数量较多 | 持续增加 | 数量多 |
人口增长情况 | 增长缓慢 | 增长加速 | 明显加快 | 空前增长 |
人口变化原因 |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
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人口(亿) |
非洲 | 3.8 | 1.4 | 2.4 | 7.84 |
拉丁美洲 | 2.4 | 0.6 | 1.8 | 5.19 |
亚洲 | 2.2 | 0.8 | 1.4 | 36.83 |
发展中国家 | 2.5 | 0.9 | 1.6 | 48.07 |
大洋洲 | 1.8 | 0.7 | 1.1 | 0.33 |
北美 | 1.4 | 0.9 | 0.5 | 3.10 |
欧洲 | 1.0 | 1.1 | -0.1 | 7.29 |
发达国家 | 1.1 | 1.0 | 0.1 | 11.98 |
全世界 | 2.2 | 0.9 | 1.3 | 60.5 |
自然增长水平 | 人口增长特点 | 原因 | 今后变化趋势 | 典型国家 | 人口政策 | |
发达国家 | 保持较低水平 | 增长缓慢 |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 俄罗斯、德国、日本 |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
发展中国家 | 水平较高 | 增长很快 |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
原始型 | 高 | 高 | 低 |
传统型 | 高 | 低 | 高 |
现代型 | 低 | 低 | 低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所处历史阶段 | 原因 | |
原始型 | 高 | 高 | 低 | 原始社会时期 |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
传统型 | 高 | 低 | 高 |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
现代型 | 低 | 低 | 低 | 现代社会时期 |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
地区 | 代表地区 | 人口增长模式 | 备注 |
发达国家 | 欧洲和北美 | 现代型 |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
发展中国家 | 亚非拉 |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
世界 |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
迁移原因 | 特点 | 迁移路线 | |
二战前 | ①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 ①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②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 ①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非洲 |
二战后 |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①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 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 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打工 |
迁移原因 | 特点 | 迁移方向 |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 ①计划经济体制 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 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 改革开放政策 | 自发迁移 | ①内地——沿海 ②山区——平原 ③贫困地区——发达地区、“民工流动” |
1.经济因素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
2.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 |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形 式 项 目 | 自转 | 公转 | |
定义 |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 |
旋转中心 | 地轴 | 太阳 | |
运动方向 | 自西向东 | 自西向东 | |
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 地球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
周期 |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 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 |
速 度 | 角速度 |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 平均1°/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
线速度 | 由赤道向两极由快变慢(南北两极点无线速度) | 平均约30 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天体系统是地理必修1的入门学习内容。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
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
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
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
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
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
表达的含义:
◆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 航天器发射路径
◆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 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
说明
新课
的具
体展
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选择一种形式(如写一篇小短文,绘制一幅图,或
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
活动建议 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
观察结果及体会。 标对本节体要求,媒示: 课标要求
二.新知学习
1、宇宙
客观、准确的说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直想知道,也一直在探索。阅读P4“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无止境”,我们来看看目前最简洁最经典的结论: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知识点说明:
宇宙有三大特点:物质性、运动性、发展性。k宇宙是时空的总和。j这句话表明:
教法说明:
在物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知识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内容然后相互交流,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静态、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认识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行体、卫星、星际物质,认识物质性特点,还可以通过理论、学说介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说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在运动性特点学习部分即天体系统知识学习中,可以引入物理学知识,从万有引力引入到天体系统概念。而天体系统层次性学习则一定要读图1-1-6“天体系统示意图”,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将天体系统示意图转换、设计成框图。然后进行成果交流。
媒体展示:(两幅) 物质性————知识窗“认识多种多样的天体” 运动性————认识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发展性————认识“宇宙大爆炸学说” 宇宙是时空的总和————“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jk
探讨转折:
恒星有2000多亿颗,为什么介绍太阳,而不是牛郎星、织女星、比邻星、北斗星„„呢? (学生讨论交流,会说出很多太阳对于地球的特殊、重要之处,教师加以梳理)
二、太阳 媒体展示:
我们应该对地位特殊 地球位于太阳系,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太阳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光、热)。 作用巨大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太阳密切相关。 (大气运动、海水大规模运动、万物生长) 样,太阳有一个基本认识。你想了解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你编书的话,你首先会介绍太阳的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梳理。
媒体展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醒学生了解现象,不必深究其物理机制)。以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为例来说明:
指导学生读图1-1-15得出结论:
1、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存在相关性;
2、 两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3、不同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第一幅图上二者为正相关,第二幅图上二者为负相关;第三幅图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
小结:略
三、地球
仔细读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
设计教学活动:将“太阳系模式图”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交流学生设计成果。
媒体展示:
仔细读表1-1-1“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
转折:
这一个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生命”显示了地球的普通性,去掉假设,就显示了地球的特殊性。那么,为什么太阳系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而地球上有呢?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梳理,媒体展示: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板书或用媒体呈现知识结构
布置作业:
1、《地理填充地图册》
2、知识窗——“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的观察活动:
布置月相观察任务,并设计简洁的表格,便于让学生记录,便于老师检查。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月相知识学习。
其他——有液态水、温差小
内因
质量、体积适中——有大气层(且适合生命呼吸)
特殊———— 有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安全——行星际空间(九大行星饶日公
外因
转特性决定)
稳定——恒星际空间(太阳特点决定)
普通———— 运动特征、结构特征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有哪些复习知识点呢?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
1人口迁移:(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
3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
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2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
四社会文化因素 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5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 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
(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
6人口迁移的影响P16
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P2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深空天体中最显著的当然是一个星系,我们自己的银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今天分享的高一地理必修1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由于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过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同。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全部内容,欢迎翻阅。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学习的思维路径能通过寻找问题的联系路径来唤起知识的再现。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必修一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4)实验
〔实验器具〕瓷坩蜗3只,砖头若干块,玻璃管1支。
〔实验药品〕蔗糖、氯酸钾、硝酸锶、硝酸钡、镁粉、浓硫酸
〔实验方法〕把等量的蔗糖和氯酸钾分别在研钵中研细,然后分作三等分,放在3张纸上,再在这3张纸里分别加入硝酸锶、镁粉和硝酸钡,混和均匀,放入3只坩埚中,坩埚分别放入砖头中,
演示时,拿一支玻璃滴管吸取浓硫酸(共计2ml左右),然后分别滴加入这3只坩埚中,里面便分别喷出红、白、绿三色焰火来。
〔实验原理〕蔗糖含有碳、氢和氧3种元素,它具有可燃性。因此,当浓H2SO4滴下去跟氯酸钾起作用时,便生成了奇臭的二氧化氯气体:3KClO3+2H2SO4(浓)=2KHSO4+KClO4+H2O+2ClO2↑由于这种气体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使蔗糖猛烈燃烧,便产生了火焰,分别在里面添加的硝酸锶,镁粉、硝酸钡是显色物质,加硝酸锶产生红色焰火,加镁粉产生白色焰火,加硝酸钡产生绿色焰火。
金属焰色反应即是靠这些颜色来鉴别各种金属盐。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